五果(学名:Dillenia indica Linn. ),又名第伦桃,,为五桠果科(Asparagaceae)
五桠果属(Dillenia)植物。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
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及印度等地。花期4-5月。
五桠果为
常绿乔木,植株高可达25米。其树皮平滑,呈红褐色,常开裂成大块
薄片状脱落;老枝秃净,有明显的叶柄痕迹,新出嫩枝被褐色的柔毛。叶片革质,对生,整体呈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叶边缘具锯齿;叶两面初被柔毛,旋脱落,仅背面叶脉上被毛;叶柄具狭翅,稍被毛,基部稍宽。花白色,单生于枝顶叶腋;肉质萼片外侧被柔毛,近圆形;5枚花瓣,倒卵形;
花梗被毛。果球形,不开裂;种子扁形,边缘具毛。
五桠果的根或树皮可入药。其药性平,味酸、涩。有收敛,解毒之功效。主治
痢疾,
腹泻等疾病。五桠果植株树姿优美、叶色青绿、花果硕大,是有名的观赏树种。其果肉味酸、可食。木材材质优良,可制备家具。
名称由来
在
卡纳达语中,五桠果被称为“Bettakanigalu”。其他常见俗名有“Indian catmon”, “Hondapara tree”,
印地语“Chalta”,“ Karambel”,马拉雅拉姆语“Punna”, “Vazchpunna”,
梵语“Avartaki” ,“Bhavya”,“ Bharija”,
泰米尔语“Kattaral”, “Ugakkay”;
泰卢固语“Revadi”。五桠果的学名是Dillenia indica L.,是以
德国植物学家“Johann Jacob Dillenius”命名,“indica”是拉丁语中的
印度。
形态特征
茎
五桠果树树皮平滑,呈红褐色,常开裂成大块
薄片状脱落,胸径宽约1米;老枝秃净,有明显的叶柄痕迹,新出嫩枝被褐色的柔毛,粗壮。
叶
五桠果叶革质,对生,先端近圆形,具长约1厘米的短尖头,基部宽楔形,整体呈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叶边缘具锯齿,齿尖锐利,长15-40厘米;叶两面初被柔毛,旋脱落,仅背面叶脉上被毛,侧脉25-50对;叶柄具狭翅,稍被毛,基部稍宽。
花
五桠果花白色,单生于叶腋和枝顶,直径在12-20厘米之间;肉质萼片外侧被柔毛,近圆形;有5枚花瓣,长7-9厘米,倒卵形;
雄蕊内轮较少较长,外轮多数,发育完全,花药顶孔开裂,长于花丝;心皮数14-20,每心皮具多个胚珠;
花梗粗,被毛。
果实及种子
五桠果果球形,直径在10-15厘米之间,不开裂;种子扁形,边缘具毛。
物种分布
五桠果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
印度、
斯里兰卡、中南半岛、
马来西亚及
印度尼西亚等地。1910年引入中国台湾,20世纪50年代末引入
海南省,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也有种植。
生长习性
五桠果主要生长在潮湿的
热带生物群落中,自然分布于山谷、溪旁及水湿地带。其生长要求全光照;对于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以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为佳,不宜种植于沙砾土或碱性过强的土壤中;五桠果生长迅速,根系深,不怕强风吹袭;生长适温23-32℃;喜湿润,忌涝。花期4-5月。
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五桠果人工繁殖方式主要为播种繁殖。果实成熟后,采收取出种子,浸于温热水中一小时,随即播种于砂质壤土为介质的苗床,约经一个月便可发芽,1-2年可以移植,生长迅速,3-4年即可长至3-5m,7-8年可开花结实。但五桠果的种子少且在其成熟前易被虫蛀吃,而且成熟种子的发芽率也较低。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包括插繁殖、圈枝繁殖、高空压条繁殖以及组织培养,其中扦插繁殖极难生根,圈枝和高空压条法繁殖速度慢,一般在生长旺盛的5-6月进行。
组织培养
将五桠果种子自然阴干后,进行无菌播种。取其顶芽作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及愈伤组织的生成。将继代培养材料形成的丛生不定芽用以培养丛生小苗,最后将生长健壮的
丛生芽分株,诱导生根。当生根苗高3-4厘米时,在自然光照下炼苗,出瓶。移栽时洗去根部培养基,栽入适宜基质中。五桠果叶片较大,容易失水,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湿、遮荫和保温。
栽培方式
移栽
移栽成活率高,移植时可采用裸根移植,但要注意不可干燥。若在雨天移植,成活率高。大树移栽时最好带土球,主干留1.5-2m高。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粗放,夏季生长后可适当修剪整形。
采收加工
根夏、秋季采收,树皮春、夏、秋季剥取,均晒干备用。
虫害及其防治
在五桠果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常见的虫害:白斑修虎娥(Seudyra albifascia Walker.)
美国白灯蛾及埃及吹绵(lcerya aegyptiaca)。
白斑修虎娥幼虫常常危害五桠果植株的嫩叶,其常将嫩叶咬得残缺不全,甚至全部吃光,对树体伤害很大;人们常通过刨土破坏白斑修虎娥老熟幼虫的化蛹或在合适的时间使用一定稀释
倍数的敌敌畏乳油、
高效灭百可乳油、
溴氰菊酯乳油、
晶体敌百虫、氯菊酸乳油等药剂进行
杀虫脒。
埃及吹绵蚧的
若虫及成虫均可对五桠果植株造成伤害,常吸食五桠果嫩枝和叶片的树液为生,并营囊产卵,除此之外,若虫和成虫还分泌蜜露导致五桠果树发生煤烟病;主要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冬季清园以及化学药剂(速扑杀、优乐得可湿性
粉剂、松脂合剂、喃丹颗粒剂等农药)等方式进行防治。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五桠果的根或树皮可入药,又名第伦桃。其药性平,味酸、涩。有收敛,解毒之功效。主治
痢疾,
腹泻等疾病。
观赏价值
五桠果植株叶色浓绿,树形壮观有气势,树姿优美,
生长势旺盛,花果硕大诱人。叶、花、果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名贵的庭园观赏树、风景区观赏树、小区绿化树、行道树和海滨抗风树。在种植形式上比较灵活,可孤植、单行植、双行植和群植等。但有研究表明五桠果的抗污能力较差。
经济价值
五桠果果肉味酸,可供食用。其木材材质优良,纹理细致,干燥不开裂,是盖房和制作家具、农具的良好用材。果实被加工成商业产品,如即食饮料。
食用价值
五桠果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
单宁、
维生素c和维生素B,还含有
白桦酸等活性物质,可供食用。在印度东北部的
阿萨姆邦,未成熟的五桠果果实通常被用来制作调味料和酱汁;成熟五桠果果实味道呈酸性,因此常被用来制作酱汁、
果酱和
酸菜或发酵成醋,加糖的五桠果汁可做
冰饮饮用。
生态价值
五桠果原产于
热带亚洲到东南亚的野生河岸,是
大象等野生动物和猴子等其他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这种树在印度东北部的森林生态中起着重要作用。
物种对比
五桠果属植物在中国有三种,除五桠果外还有大花五桠果(Dillenia turbinata Finet \u0026 Gagnep.)和
小花五桠果(Dillenia hainanensis (synonym))。
五桠果
五桠果为
常绿乔木,植株高可达25米。叶矩圆形,老叶秃净或仅背脉上有毛,侧脉25-50对;花单生,心皮约20个,果实直径10-13厘米。
大花五桠果
大花五桠果为常绿乔木,高达30米。叶倒卵形,老叶背面被褐毛,侧脉15-25对;花数朵排成
总状花序,心皮8-9个,花及果实直径4-5厘米。
小花五桠果
小花五桠果为落叶乔木,高15米或更高。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侧脉最多达80对;花序生于无叶老枝上,嫩枝无毛,花及果实直径小于2厘米,花药侧面裂开,心皮5个。
相关研究
对五桠果叶进行初步的
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五桠果叶中含有
类固醇,
萜类化合物,
黄酮,酚类化合物等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表明五桠果树皮含
白桦脂醛,
白桦脂醇,
羽扇豆醇,B谷甾醇,
白桦脂酸,
杨梅树皮素,消旋二氢
异鼠李素等化学成分;果实、心材含白桦脂醇、β-谷甾醇,果实还含酸性
多糖,果皮含五桠果素。有研究发现五桠果
甲醇提取物的
乙酸乙酯馏分在400mg/kg剂量时,对于1型及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有望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
大花五桠果.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5-24
小花五桠果.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