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大黄
蓼科大黄属植物
掌叶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 L.)为蓼科蓼科大黄属(Rheum)植物,别名葵叶大黄、大黄。在世界分布于英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在中国分布于甘肃省四川省青海省等地,多垂直分布于海拔1300-1600米的山地、田埂、灌丛草地、河滩和山地林缘。掌叶大黄喜干旱凉爽、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怕高温,适宜在腐殖质较多、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夹砂土中生长。
掌叶大黄为高大粗壮草本,高1.5-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木质,茎直立中空。叶通常成掌状半5裂,每一大裂片又分为近羽状的窄三角形小裂片,基出脉多为5条。大型复总状花序,分枝较聚拢,密被粗糙短毛;花小, 通常为紫红色,有时黄白色。果实矩圆状椭圆形到矩圆形,两端均下凹。种子宽卵形,棕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
掌叶大黄根状茎营养丰富,可制成甜品果酱或西式馅饼的馅料食用。并且,掌叶大黄叶形奇特、花朵艳丽,可作为观赏植物。此外,据《当代药用植物典》记载,掌叶大黄的干燥根和根状茎可入药,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通经的功效。
典籍记载
大黄作为中药名首次出现在中国汉代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书中记载“大黄,味苦寒,无毒,主下淤血、血闭,荡涤肠胃,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历代本草多有著录。后来在中国汉代医学著作《伤寒论》中记载大黄“热积便秘,常与芒硝枳实厚朴同用,能攻积导滞,泻热通便。可用于胃肠实热内结,宿食积滞等”。中国元代医学著作《丹溪心法》中也有关于大黄的记载“常与圆叶牵牛、甘遂、芫花等同用,具有行水消肿的作用。可用于阳水水肿,发热烦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实热症状”。到现代《中国药典(2005年版)》正式收录中药大黄,并将掌叶大黄定为中药大黄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之一。
形态特征
掌叶大黄为高大粗壮草本,高1.5-2米。
根、茎
根及根状茎粗壮木质,茎直立中空。
叶片长宽近相等,长达40-60厘米,有时长稍大于宽,顶端窄渐尖或窄急尖,基部近心形,通常成掌状半5裂,每一大裂片又分为近羽状的窄三角形小裂片,基出脉多为5条,叶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状毛,下面及边缘密被短毛;叶柄粗壮,圆柱状,与叶片近等长,密被锈乳突状毛;茎生叶向上渐小,柄亦渐短;托叶鞘大,长达15厘米,内面光滑,外表粗糙。
大型复总状花序,分枝较聚拢,密被粗糙短毛;花小,通常为紫红色,有时黄白色;花梗长2-2.5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以下;花被片6, 外轮3片较窄小,内轮3片较大,宽椭圆形到近圆形,长1-1.5毫米;雄蕊9, 不外露;花盘薄,与花丝基部粘连;子房菱状宽卵形,花柱略反曲,柱头头状。
果实与种子
果实矩圆状椭圆形到矩圆形,长8-9毫米,宽7-7.5毫米,两端均下凹,翅宽约2.5毫米,纵脉靠近翅的边缘。种子宽卵形,棕黑色。
物种分布
掌叶大黄在世界分布于英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在中国分布于甘肃省四川省青海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多垂直分布于海拔1300-1600米的山地、田埂、灌丛草地、河滩和山地林缘。野生掌叶大黄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海拔1400-4000米的高寒山区,栽培掌叶大黄则集中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省河北省交界地区。
生长习性
掌叶大黄喜干旱凉爽、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冷,怕高温,以年均气温15℃-22℃、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空气相对湿度50%-70%的生长地区为宜。掌叶大黄为深根性植物,适宜在腐殖质较多、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在6.5-7.5的砂壤土或夹砂土中生长。
掌叶大黄种子寿命可维持3-4年,其萌发适温为18℃-20℃,当温度低于0℃或超过35℃时,萌发则会受到抑制。掌叶大黄多在4月上旬返青出苗,5月下旬现蕾,6月上旬气温开花,8月中旬形成果实,10月下旬植株枯萎并进入冬季休眠期。野生掌叶大黄可生长7-8年以上,全年的生长期约有240天。
栽培技术
播种繁殖
选择土层深厚、海拔2000米左右的林缘地带作为掌叶大黄种植地,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为主,不宜连作。播种前需整地作,并施入腐熟厩肥作底肥。播前曝晒种子,并用温水浸种。在春季,将种子均匀撒入种植穴内,再覆盖小麦或秸秆秸保温,发芽后可揭去覆盖物。
子芽繁殖
选择掌叶大黄根状茎侧面健壮且较大的子芽摘下,直接种植在土壤中,过小的子芽可移栽进苗床中,翌年秋季再移栽进土壤中。为防止子芽伤口处腐烂,栽种时可在伤口处涂上草木灰。
养护管理
掌叶大黄出苗后需及时补苗,当植株生长到2-3叶时,需拔除弱苗。移栽第1年的掌叶大黄幼苗较小,易受禾本科杂草危害,需及时中耕除草,第2年视土壤板结和田间草害,可中耕除草2-3次。掌叶大黄喜肥,每年需追肥1-2次,肥料可选择腐熟农家肥、饼肥过磷酸钙,也可在叶面喷施磷酸氢二钾。掌叶大黄移栽后,需在晴天及时摘,以促进植株生长。
病虫害防治
掌叶大黄的常见病害有根腐病、轮纹病、黑粉病和斑枯病。防治根腐病可在发病前喷施多菌灵喷雾,及时拔除病株并用草木灰或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轮纹病发病初期可喷施多菌灵、代森锰锌或苯菌灵药液,黑粉病发生时可用多菌灵或粉锈宁蘸根处理,防治斑枯病需喷施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掌叶大黄的常见虫害有蚜虫和甘蓝夜蛾。防治蚜虫需在移栽前将幼苗浸入乐果乳油中,以杀死幼虫,虫害发生时可在叶面喷洒乐果乳油。甘蓝夜蛾发生时可喷施杀灭菊、二氯苯酸菊酯或辛硫磷杀虫。
用途
食用营养
掌叶大黄根状茎含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等营养成分,可制成甜品果酱或西式馅饼的馅料食用。
园艺观赏
掌叶大黄叶形奇特、花朵艳丽,可作为观赏植物群植或孤植于公园、墙角、草地等处,也可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组成花坛、花境。
医学药用
据《当代药用植物典》记载,掌叶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可入药,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可起到致泻、抗菌、抗肝纤维化、抗血栓等作用。
相关研究
抑菌研究
有学者采标准琼脂扩散法研究掌叶大黄水根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发现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抑制作用相当,对铜绿假单胞菌抑制作用略弱。这说明掌叶大黄水根乙醇提取物对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抗氧化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掌叶大黄的抗氧化作用,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掌叶大黄多糖能使衰老模型小鼠血红细胞中的抗氧化酶及全血中的过氧化物分解酶活力升高,血浆、脑匀浆和肝匀浆中过氧化脂水平显著下降,这说明掌叶大黄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02
目录
概述
典籍记载
形态特征
根、茎
果实与种子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栽培技术
播种繁殖
子芽繁殖
养护管理
病虫害防治
用途
食用营养
园艺观赏
医学药用
相关研究
抑菌研究
抗氧化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