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岛(Ling Shan Island)又名水灵山岛,灵山岛位于
西海岸新区东南黄海海域中,距大陆最近距离5.3
海里,距积米崖码头9.2海里。岛呈南北走向,长5.1千米,宽1.4千米。环岛岸线长14.35千米,面积7.22平方千米,海拔513.6米。是青岛市最大的海岛。灵山岛12个自然村共有居民2400余人(2021年)。
亿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灵山岛。
白垩纪早期受
地壳动荡、后期褶皱和断裂影响,形成现在灵山岛面貌。灵山岛地质地貌独特,共分为6类,深切割剥蚀山地、浅切剥蚀山地、剥蚀丘陵,剥蚀台地、洪积台地、洪积平原类型。灵山岛内皆为陡峰,岛上山峰高达56座。灵山岛地处
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交界区,偏重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3℃。灵山岛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80%,423种植物,周边海域有100多种浮游动、植物。每年
魣属、
平头鱼科等鱼类洄游至此产卵繁殖,还有300多种候鸟途经此地。在灵山岛附近海域,大力发展人工鱼礁和底栖
渔业。已经建设了58000余空方的人工鱼礁,并通过持续的增殖放流措施,力争到2025年使产量突破380万公斤。 灵山岛沿海海域物产丰富,素有黄金海岸之称。2012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灵山岛海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只有在灵山岛海域产出的海参才能被称为"灵山岛海参"。
灵山岛以“灵岛浮翠”著称,被誉为“胶州八景”之一。灵山岛景点众多,有自然形成景点,老虎嘴、背来石、试刀石、千层崖、歪头山、象鼻山等景点,有历史遗迹烽火台等景点,还有现代智慧的结晶贝壳楼等景点。
2001年3月被评为青岛市级海珍品种质资源保护区,2002年12月被批准为省级海珍品种质资源保护区,2002年12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由来
距《胶州志》称,该岛“先日而曙,未雨先云,若有灵焉”。因此被称为灵山、灵岛,也称水灵山岛。中国四大卫(天津卫、威海卫、成山卫、灵山卫)之一的灵山卫也是由此而命名。
传说,
东海龙王有个叫水灵的女儿,因喜欢该岛的景色,水灵姑娘就从
东海龙宫背来一块千年灵石,在此与之相伴,因其在此流连忘返,后被龙王抓回龙宫。因此,灵石就永远地留在了该岛上,因为灵石是水灵姑娘背来此处,故名“背来石”,据说此石很有灵性,遇到与之有缘之人,可在此石处悟到自己的吉凶和前程。该岛的灵气也是由此而来,人们为纪念水灵姑娘这一善举就将该岛起名“水灵山岛”。
位置境域
灵山岛位于
青岛市东南
黄海海域中,座落于黄海之畔,东经120°09′43″,北纬35°46′09″,距大陆最近距离10.5千米。岛屿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南高北低,东陡西缓,周围多断崖,最南边是大扇石,最北边是牙岛子,南北长5.1千米,东西宽1.4千米,环岛海岸线长14.35千米,总面积7.66千米(包括子岛牙岛子、洋礁石)。
地理特征
成因
灵山岛的形成是陆相碎屑沉积、火山活动、构造运动和
第四纪海侵等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应属复合成因型
大陆岛。地质演化史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①早白垩世早期莱阳群沉积期。受板块运动影响,华北克拉通遭受破坏,
岩石圈减薄,在伸展背景下胶莱盆地诞生并接受沉积,形成了岛上西侧分布的莱阳群碎屑岩;期间受地震、滑塌等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一系列滑塌褶皱。 ②早白垩世晚期青山群火山活动期。
地壳拉张变薄,深大断裂重新活动,爆发了大规模的
火山作用,形成青山群火山岩系。③晚白垩世构造挤压、抬升期。板块俯冲导致隆升,胶莱盆地逐步消亡,伴有强烈挤压作用,褶皱造山,差异性升降,部分地区深部
花岗石抬升至地表,形成现今的大珠山、小珠山等,奠定了现代地貌格局。④
新生代稳定抬升期。区域上以差异性升降和
水平运动为主,白垩系遭受剥蚀。距今约8000a,海水逐渐向陆地方向推进,灵山岛周边被海水淹没,与大陆隔离,形成了灵山岛的雏形。
气候
灵山岛地处
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交界区,且偏重于海洋性气候。太阳年辐射总量比
青岛市市区高,为1514.9千瓦·小时(米·天)。
降水偏少,日照偏少。全年无霜期150.7天,
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储能为1359千瓦·小时(米·天),年有效风能可利用小时数为6141.5小时。灵山岛距陆岸10.5千米,因受海洋调节,年平均气温12.3℃,极端最低气温 -8.1℃,极端最高气温 37.8 ℃,冬暖夏凉。气候较原
黄岛区大陆晚15天左右。
地质
灵山岛
地层走向局部复杂。灵山岛主要由早白垩世陆源
碎屑岩和火山岩组成,发育褶皱、 断裂和
节理等构造形迹。灵山岛西部区域,上部岩性为厚层含砾粗
砂岩、砂砾岩夹薄层泥质
粉砂岩,中部为中厚层中细砂岩、砂砾岩,下部为薄层泥质粉砂岩与岩屑
长石砂岩互层,局部夹厚层中粒砂岩。灵山岛中东部区域,主要为粗安质集块岩、集块
角砾岩夹玄武粗安质凝灰岩和气孔
苦杏仁状
玄武粗安岩,底部发育凝灰质砾岩。
该岛海拔200米以上
基岩裸露。第四纪沉积物仅见于山坡、坡角及海岸地带。
分四种成因类型:残积―坡积物,主要分布于30米以上山坡地带,主要为灰黄、棕黄色的亚粘土与亚沙土,含
砾石角砾。厚度一般小于0.5米。洪积物,见于山麓及谷口地带,由海拔30米左右的山坡延伸到
海滩砾石堤。为灰黄与棕黄色亚粘土,次为亚沙土,夹碎砾石,形成洪积平原和洪积台地。海积物,主要是全新世海侵后形成的砾石滩与砾石堤。沿海岸分布,宽20~50米,粗砾石多为20~30厘米,岩性为沙岩、
页岩、
砾岩、粉岩及火山岩等。厚度2~3米。重力堆积物,大致从100米高程向下顺山坡展布。岩块大者达数米。主要为灰黄与灰黑色沙岩、砾岩、粉岩及火山集块岩等。
地貌
灵山岛地形属低山丘陵区,地形切割较大,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东陡西缓,有大小山峰56座。灵山岛内峭壁
陡崖林立,深壑幽谷纵横。山峰犬牙交错,主峰是一座险峰,岩石嶙峋,险峻难攀,只有一条狭窄的小径通向山顶。次峰望海楼高耸挺拔,独立突出,登临其上可以俯瞰远海。
象鼻山形状独特,宛如一只俯卧的大象。三山成犄角之势,其余诸峰绵延相连,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岛南端的虎踞崖断岸千尺,地势险要。灵山岛地貌类型分明,共有深切割剥蚀山地、浅切剥蚀山地、剥蚀丘陵,剥蚀台地、洪积台地、洪积平原6种类型,环岛海岸为侵蚀性海岸。
该岛基本上受单斜构造控制,
地层呈南北走向,倾向东偏南,倾角15°~70°,与山脉排列方向一致。构造以张性断裂为主。北北西向断裂有李家村―唐泉顶断裂,北西向断裂有唐泉一哑脖子断裂及城口子一上庵断裂,北北东向断裂有大羊皮沟―沟南崖―试刀石,老虎嘴东侧一城口子―唐泉断裂。
水文
地下水
灵山岛上地下水以裂隙水和孔隙水为主。裂隙水储存于青山组沙页岩和
安山岩中,山体中、上部集水困难,仅山脚沙页岩裂隙中有水。孔隙水蓄存于第四系洪积物中,总径流面积仅有3.26平方公里。地下水贮量为20.1×104方,可利用量为14.58×104方。地表水总量为77.71×104方。灵山岛平均降水量为703.9毫米,径流深度为267毫米,主要靠裂隙水补给。灵山岛降雨量不高,缺水十分严重。为了解决灵山岛上的淡水问题,地方政府修建小型水库10座,蓄水池15个,打深水井16眼,筑地下水库(蓄、排配套,容量为3000立方米)2座,才基本上解决水的问题。
海水
灵山岛周边海域水深较浅(20 m),受沿岸流和海暖流影响。
渔业生物种类繁多,是多种经济鱼、虾、蟹类等索饵、繁殖和育幼的场所,也是一处重要的增殖放流区域。岛周围水域广阔,无径流注入,几乎不受大陆影响,水质无污染,水文条件相对稳定。水温、盐度适宜,pH适中(7.8-8.4),溶解氧含量高,春季表层水温平均为14.21℃,溶解氧含量表、底水层分别为8.06毫升/升与8.59毫升/升。夏季表层水温平均为26.5℃,溶解氧含量分别降至6.75毫升/升和6.41毫升/升,秋季表层水温平均为15.89℃,溶解氧平均含量分别降至为8.00毫升/升和7.92毫升/升,冬季1月表层水温平均为5.93℃,溶解氧含量增至10.17毫升/升和10.16毫升/升。海流流速0.4-0.5米/秒,海水水质常年可达到一级海水水质标准。灵山岛海域夏季盐度最低30.47-30.99之间,其它季节盐度值介于31.03-31.28之间。在上表层 ,灵山岛西侧沿岸的盐度稍高,在底层,灵山岛东南方的盐度稍高。
生物多样性
综述
环岛海岸线长20公里,有着广阔的海区和滩涂岩礁,生物繁多,体系完整,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生态条件。灵山岛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80%,6种复杂地貌、423种植物,周边海域有100多种浮游动、植物。每年梭鱼、黑头鱼等鱼类洄游至此产卵繁殖;还有300多种候鸟途经此地。
动物
灵山岛被称为“候鸟驿站”,数目繁多、种类齐全的越冬候鸟在此停留移徙,有
雀形目、
鸮形目、颧形目等30多种,且有
喜鹊、
普通海鸥等
留鸟常年居留海岛。
灵山岛
渔业资源丰富,
比目鱼、鲅鱼、
鲳鱼是主要的渔业资源;
毛虾、
鹰爪虾、
对虾属、乌贼是主要的无脊椎动物资源。
植物
岛上
森林资源丰富,绿化树、经济林、观光树遍布海岛,生长着
朴树、
水杉、
紫荆木、
黄杨等珍稀树种。灵山岛小叶朴2株,位于灵山岛城口子村环岛路西。一树高24.0米,胸围1.65米,树冠东西向12.0米,南北向11.0米,长势旺盛。真实树龄800余年, 都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风景名胜
背来石景区
背来石景区位于岛西北端。该景区内奇石万千、地貌多彩奇俊,是一座难得的地质公园,其鬼斧神工的石质景象吸引着大批游客和地质学者前来游览、考察。景区有一奇石“背来石”。背来石如荷包待放,伫于潮水涨落之间,潮退而全现,潮满而遮面,形体婉约而又透着几分莹润,与周围的山石颇有不同神韵。
大扇门景区
大扇门作为灵山岛的地质标志,展现了岛上壮丽多姿的高岛风貌和地质构造。大扇门是一块巨石,高约15米,宽约6米,厚约1米,形状如同一扇大门。它记录着灵山岛地质发育的历史,岩层的形态和纹理展示了
地壳剧烈变化和长期缓慢运动的过程。
在
白垩纪时期,灵山岛经历了剧烈的造山运动,岩石逐渐隆起,并从海底升起。经过数百万年的海浪冲刷,部分岩石破碎成礁石,并形成了陡峭壮观的崖壁。这道崖壁被称为千层崖,高30余米,长1000余米。千层崖主要由灰黑色泥岩和黄褐色粉细
砂岩组成,其中保存着
木化石群化石、虫鱼化石和
五彩石等。千层崖是早白垩世海相
浊积岩,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质地貌,目前仅见于灵山岛。这段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在地质学上被称为"灵山岛组"。
虎嘴崖景区
虎嘴崖位于岛南段的环山公路之末为白色石山,海拔100米。其山体陡峭,直耸如海,临近有亭一座,名望虎亭,又称沧浪亭。由亭内可整观老虎口。登临虎口顿感雄踞天险,其近可俯瞰深涧碧水,其远可眺望无际海天。海风顺峭壁而上,在“虎口”内激荡,其声如虎啸深山,不绝于耳、振聋发聩。
试刀石景区
景区位于灵山岛东海岸,总面积8万平方米,试刀石(小岛)海拔26米,面积5千平方米,西侧为刀削一般直立的峭壁,与对面山崖对立形成了一道南北长200多米的峡谷,进入其中,气势壮观,又能抬头观赏一线天的壮观景象。
望海楼景区
望海楼为灵山岛次峰,海拔487米,与主峰“外头顶”南北呼应,有盘山公路可行车直达两处山巅。史料载,
金朝开国功臣
完颜宗弼之妹出家为妮,曾游历来岛,选这望海视野最佳的山头修建楼亭一座,供望海修炼之用,即命名望海楼。
象鼻山景区
象鼻山位于岛西北,象鼻山为独立山体,高80米,象鼻、象头形神兼备,十分相像,其颜色也为
大象肤色般青灰而厚重,其“鼻子”长近50米,是一整条山石,上粗下细,与“象身”为一整块石头,中间与“象身”分开,犹如垂下,十分出神。
贝壳楼景区
贝壳楼在灵山岛城口子村南北中心街东侧,有一座外观贴满贝壳的古堡式建筑,这就是中国第一个由私人建造、堪称中国历史上首创的贝壳楼。贝壳楼是由岛上人肖永生历时33年累计投资60余万元建设而成的,整个贝壳楼占地1500平方米,累计共张贴了500余种100万枚各式各样的贝壳,每一枚贝壳都经过精挑细选。
烽火台景区
烽火台又称烽榄,俗称烽、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意,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据说,明朝初期灵山岛上开始有大规模层民,因经常受到沿海一带盗寇侵袭,故在岛的东北端修建了一座烽火台,一俟海盗入侵便点起狼烟,告知岛民,如来敌较少群起抗击,如来敌较多,岛民就藏入岛内的天然洞穴内,以防其害。现存烽火台为在旧址上复建。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亿万年前,火山喷发造就了灵山岛,形成大小山头56座。
新石器时代,灵山岛就有人居住。胶州志称,灵山岛“先日而曙,未雨先云”因其灵气故曰灵山。该地渔民早就流传着“灵山戴帽醚汉(醚汉即为地主干活的长工)睡觉”之说。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岛上就有人类生存繁衍的记录。据说,此处一直被海盗所占据,直到
战国以后
秦朝初期,才有居民在此居住。
唐宋以后,胶州湾地区成为北方主要口岸,金灭北宋后,今胶州湾地区为
金朝统治,胶州湾(旧称胶西港)和唐岛湾成为金唯一的港口,与
南宋在这一地区开展边境贸易一“互市”。
元朝时期,海上漕运发达。灵山岛以西的灵山水道是南粮北运的主航道,带动了该区的经济和航运业发展。明代,灵山岛因其战略位置成为海防要塞,属于
灵山卫镇下的军屯。
清代大陆居民亦开始向岛上迁居。
灵山岛在近代历史中曾先后被
德国、
日本侵略军和
中国国民党军队占领。德国于1897年占据了该岛,并在胶州湾海域划定了胶澳租借地。1914年,灵山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22年中国收回
青岛市主权后,灵山岛隶属于胶澳商埠海西区,后改属于青岛市海西区。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后,灵山岛被划归为青岛市胶州行政办事处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灵山岛仍归属于青岛市海西区。1955年成为灵山岛镇,1958年改为灵山岛乡,并设立灵山岛人民公社。1984年再次改为灵山岛乡,2001年撤销灵山岛乡,并并入积米崖港区,岛上设立管区。
科考研究
灵山岛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极具代表性,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地质遗迹由于各种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前期由于交通不便,灵山岛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较少,仅开展小
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2011年
吕洪波教授首次报道灵山岛独特的地质遗迹后,很多科研院所相继登岛考察,灵山岛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2019-2020年,“全国地质遗迹立典调查与评价”“
山东省灵山岛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评价”和“
青岛市城市地质调查(地质遗迹调查)”等项目相继开展,船厂、灯塔、千层崖褶皱变形3处为国家级(Ⅱ ) 地质遗迹;老虎嘴及洋礁洞典型剖面、东南沟村古动物化石产地、象鼻山
碎屑岩地貌等7处为省级(Ⅲ) 地质遗迹;其余20处为省级以下(Ⅳ)地质遗迹。
交通
通往灵山岛的交通以客轮通往,青岛市区离灵山岛20
海里,从青岛到灵山岛的旅游客轮于1999年开通。
经济活动
经济
农业
1982年以来,为尽快使海岛脱贫致富,部队先后帮助地方建起修船厂、养貂场、海珍品养殖场;成立捕捞队、林业队;军民合资开办服装厂等。另外,还为岛上个体户传授照像、家用电器维修等技术。由于岛上工、农、渔、副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全岛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不到100元,达到1983年的392元。有95%以上的农户翻盖了新瓦房,购置了中、高档生活用品。
1986年灵山岛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迄今已还林3500亩。在退耕还林中,
西海岸新区政府率先建立了海域海岛
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海岛居民有稳定的资金收入,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生态保护积极性。
灵山岛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的是养殖业和捕捞业。灵山岛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因此灵山岛附近海域大力发展人工鱼礁、底栖渔业,形成海洋牧场发展的群体效应。在灵山岛附近海域,大力发展人工鱼礁和底栖渔业。已经建设了58000余空方的人工鱼礁,并通过持续的增殖放流措施,力争到2025年使产量突破380万公斤。
特产海参
灵山岛沿海海域物产丰富,素有黄金海岸之称。岛周围水域广阔,水质无污染,水文条件相对稳定。灵山岛海底底质为
砾石和泥,海藻丛生,基础饵料丰富,生物种类繁多,尤其是适合于
刺参等珍贵海洋生物的生长、繁衍,形成了该海域的一个优势
海洋生物群落——刺参群落。灵山岛海水水质良好,常年达到一级海水水质标准。该海参的平均体长为25.3厘米,呈圆筒状,背部稍隆起,具有规则排列的大小圆锥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条不规则的纵带。颜色多样,常见的有黄褐色或栗子黑色的背面和黄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也有部分个体呈绿色、紫褐色或灰白色。体型肥满,肉质厚实,弹性强,肉刺挺直。
灵山岛于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海珍品种质保护区,附近水域水质优良,所产海参个体大、肉质厚,口感润滑筋道,比大棚养殖和养殖池养殖海参的品质更好,年产量达到200吨。
为了保护和确保灵山岛海参的品质和地域特色,2012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灵山岛海参"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只有在灵山岛海域产出的海参才能被称为"灵山岛海参"。
旅游业
灵山岛既是生态岛也是旅游岛,每年约有12万游客登岛游玩。随着养殖业、捕捞业、旅游业的逐步兴起,当地居民纷纷开起了农家宴、民宿等产业。目前全岛已建成两家海洋牧场和165家特色民宿,生态旅游集聚效应逐步释放。
为了破解灵山岛民宿、渔家乐业态标准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灵山岛自然保护区还成立了生态旅游业协会和渔家乐协会,引进高端民宿,促进有序竞争。
在产业振兴的同时,灵山岛一直坚持进行“双碳”探索。对全岛的农家乐、渔家宴、渔船、机动车等进行了清单制定、本底调查、碳排放核算,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取暖、光伏发电、垃圾分类等新体系建设。正在探索推广使用潮汐能,优化新能源供给方式。
设施建设
1986年10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在灵山岛召开第三次海岛工作会议,确定把灵山岛建成“旅游避暑疗养区”。为加快灵山岛的建设,
青岛警备区决定将驻岛部队的陆岛运输船由每月4航次增加到6航次,并专门安排1艘机帆船常驻灵山岛,保障岛上运输的需要。同时,根据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驻岛部队抽出人力,参加环山公路的拓宽和照明线路的架设,并帮助建起配套的军民文化活动中心等。
灵山岛自然保护区先后与
青岛市环保局、
西海岸新区海渔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7个党组织签署联建共建协议,签约落地了海岛生态修复、灵山岛路岛交通码头改扩建、海水淡化等20余个海洋生态项目;建成并运行海岛岸线生态
观光园。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灵山岛还是以农耕和
渔业为主,统的粗放型渔业生产会对海域生态和资源造成破坏和衰退,造成环境的问题,灵山岛沟渠水湾漂浮物、渔家宴农渔业生产废弃物、街巷庭院乱堆乱放、长期遗留“僵尸车”问题、家庭畜禽散养、污水集中排放等等问题。但对于灵山岛最大的危害是崩塌地质灾害隐患,风化
流纹岩柱状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边坡石缝中有植被, 随着根系生长,对岩石裂隙产生鼓胀,造成岩面存在较多大小不规则的松动石块,破坏岩面边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保护
灵山岛在退耕还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自1986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已经成功还林3500亩土地。同时,
西海岸新区政府率先建立了海域海岛
生态补偿机制,确保了海岛居民有稳定的资金收入,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生态保护积极性。
灵山岛保护区采取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方式,积极探索减碳实践路径。通过严格控制燃油车数量、推广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安装太阳能路灯、推广光伏发电等措施,努力减少碳排放源。保护区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勇于先行先试,积极开展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工作。
相关文化
作品
人物
肖永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能人。从事过渔业、服役过军队,并且有着商业经验。肖永生还是一位具有艺术天赋的摄影家,并以他的作品而闻名。肖永生在岛上创作了一座名为贝壳楼的艺术建筑。贝壳楼位于灵山岛的十字街口,背后是红瓦绿山,前面则是碧波荡漾的海域,呈现出古典而优雅的风格,带有德式建筑的特色。整个建筑和院墙都是用各种色彩的贝壳镶嵌而成,使用了超过500种贝壳,总数超过100万个,这些贝壳都来自岛上和周边海域。肖永生花费了多年的时间亲自设计和施工,最终在2015年完成了贝壳楼的建造,并且免费对外开放供人参观。
传说故事
传说灵山岛
传说
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修成正果。有一天,唐僧从天庭出来去散步,来到黄海边上,这时忽然风起云涌,波涛汹涌,唐僧往下一看,只见一只小船在起伏的波涛中忽隐忽现,一位穿着破烂的僧人正驾着小船,挣扎着向东航行。唐僧掐指一算,顿时明白了:原来是鉴真和尚要东渡
日本,传经弘法。这已经是
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了,前五次都没成功,但他屡败屡渡,痴心不改,而且现在已经双目失明。唐僧被鉴真感动了,他想起了自己西天取经的往事,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一滴眼泪落在浩瀚的黄海之中,一个岛屿也就浮出了海面。在风浪中挣扎的鉴真登上了这个海岛,经过简单休息,继续东渡,最后终于到了日本。唐僧的眼泪形成的海岛就是灵山岛。您如果从空中看去,灵山岛北面尖,南面圆,很像一滴眼泪。
“老虎嘴”与徐福
徐福第二次出海归来,船队自东向西返航,远远地看到大海中有一只巨大的老虎趴在海面上 ,在老虎的“嘴”里有一颗金光闪闪的丹药,徐福一看,那不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吗!但当船队航行到近处一看,才发现这是一个天然奇观,每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从东面的海上看,岛上峭壁就像是一只巨大的老虎,而太阳就像是被老虎叼在嘴里的仙丹了。当徐福知道这个岛叫灵山岛时,就认定这里一定有仙丹。于是,徐福让手下的一个使者在此留守,寻找仙丹,而“观虎亭”就是当时使者驻守的地方。
“背来石”龙王的女儿
传说,
东海龙王的女儿名字叫水灵,因为喜欢灵山岛的景色,所以水灵姑娘从
东海龙宫背来了一块千年灵石,在灵石上修炼,流连忘返,后来被龙王派人抓回龙宫。这块灵石就永远地留在了灵山岛上,人们为了纪念水灵姑娘,就把这个海岛叫“水灵山岛”,后来慢慢叫灵山岛了。因为灵石是水灵姑娘背来此处,故名背来石。
祭海
灵山岛祭海日为正月十三,需提前一天守夜。对于灵山岛的渔民们来说,正月十二这晚也要“守夜”。传说这一天是大海的生日,灵山岛人把这一天看作是乡俗中的一件盛事,每年正月十三零时准时在岛上的码头举行传统祭海仪式。正月十二这天,岛上的渔民像过除夕一样,敲锣打鼓,下午就开始忙活制作贡品。晚饭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回忆过去一年的喜庆事,为大海守夜。过零时,渔民们便会端着早已经准备好的祭品到海边进行祭祀。
重要事件
2001年3月,灵山岛被确立为青岛市海珍品种质资源保护区。
2002年12月被确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底,灵山岛周边2500公顷的海域被认定为国家级皱纹盘鲍刺参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成为
青岛市第一家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
2022年灵山岛得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得到权威机构认证的自主负碳区域。
参考资料
灵山岛.灵山岛智慧文旅导览图.2023-08-05
区情综述.青岛西海岸新区区情网.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