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卫镇
建于明朝洪武五年
灵山卫位于黄岛区西部,小珠山南麓。灵山卫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洪武5年丞相徐达徐达,派遣指挥事朱兴来此建造土城,灵山卫下辖三个千户所,以防倭寇。
历史沿革
1372年(洪武5年)明右丞相魏国公徐达,派遣指挥佥事朱兴来此修建灵山卫,以防倭寇。灵山卫由当时的莱州府管辖,建成后,城周三里,围墙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五,护城河深为二丈五尺,宽二丈。
1404年(永乐二年)指挥佥事郭崇又大兴土木,城池周长扩建为五里,外包以青砖,四门加城门楼,增铺所十余所。
明永乐中期,在山东省沿海设营(府都指挥使司和卫的中间军事指挥机构),灵山卫归即墨营管辖。同时在灵山卫下设三个千户所,后所在胶州市,前所位于现琅邪镇夏河所,左所在灵山卫城内。
1488年(弘治元年)分巡副使赵鹤令檄指挥使再次重修,四方设门,四门加楼。
1734(清雍正十二年)撤卫划归即墨区,降为灵山巡检分司。
1946年设立灵山卫区。
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
1984年设灵山卫镇。
1996年,将黄岛区灵山卫镇的台子沟、八里庄、荒里、扒山、岔河、戴戈庄、两埠岸、王家港、花科子、薛辛庄、高家台、周家12个行政村划归黄岛长江路街道。
1997年,灵山卫镇面积68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8.5千米,人口3.3万,辖灵山卫北门里、灵山卫北街、灵山卫西南园、灵山卫西街、灵山卫东街、灵山卫南街、灵山卫南门里、东赵家、台子沟、八里庄、荒里、扒山、岔河、山子西、杨七岭、戴戈庄、李家河、薛辛庄、大楼、毛家山、黄石圈、北窑、朱戈庄、北门外、周家夼、高家台、东门外、窝洛子、两埠岸、王家港、花科子、蔡家庄、开山口、郑戈庄、赵家庙、张家村、西门外、西南村、大岔口、积米崖、小洼、银杏苗木、大湾43个行政村。
2001年,撤销灵山岛乡,并入积米崖。灵山岛乡面积7.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4.3千米,人口0.3万,乡府驻城口子村,辖城口子、毛家沟、李家村3个行政村。
2004年底,灵山卫镇面积36平方千米,辖29个行政村,人口2.3万人;积米崖港区陆、岛总面积9.53平方千米,辖积米崖港和灵山岛管区、4500余人。
2005年12月18日,改灵山卫镇为街道。
2012年12月划归黄岛区
地理环境
灵山卫位于黄岛东部,北倚小珠山,与辛安街道毗连;南濒黄海,与灵山岛隔海相望;西与隐珠相邻。面积3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公里。辖2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8万人。办事处驻地西南距黄岛政府(胶南市政府)10公里,东离开发区管委3公里,省道泰(安)-薛(家岛)公路、滨海大道横越灵山卫南部,辛(安)-积(米崖)路纵穿办事处东部,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
渔业资源
灵山卫地区近海港阔水深,为规则半日潮,潮差1.2米。近岸海底为沙质,滩头平缓绵长。海湾内养殖业较发达,有海带、扇贝等。灵山卫海岸线长12公里,具有物产丰富的海洋资源。沿海沙滩细软,沙粒均匀,风平浪小,是发展渔业的理想胜地。国家二类对外开放口岸——积米崖港距街道办驻地1里,是山东省第二大渔港。街道办内大湾港是山东省内第一家民营码头,可停泊3000吨级货轮。全街道办共有各类渔船310艘,海水养殖面积8100亩,其中人工增殖海参、鲍鱼1080亩,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累计达到32个,2004年,完成海产品总量4003万吨。
行政区划
行政区域:东门外、西街、南街、东街、郑戈庄、灵山卫北门里、灵山卫北街、灵山卫西南园、灵山卫西街、灵山卫东街、灵山卫南街、灵山卫南门里、赵家庙、开山口、大楼村、蔡家庄、小洼、柏果树、张家庄、毛家山、西门外、北街、北门外、朱戈庄、黄石圈、西南、大湾、窝洛子村、北窑村、杨七岭、山子西、李家河、东赵家、积米崖(积米崖港区)、大岔口、城口子、李家、毛家沟。
2013年由隐珠划入灵山卫10个村:
经济
工业生产
2001年,全街道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2.3亿元,企业税收总额2204万元。全街道各类工业企业已达240多家,就业人员达万人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5%以上,占全街道办税收总额的90%以上。热电、化工、针纺织、机械、橡胶优势明显,已成为全街道工业的支柱,占全街道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青岛市恒光热电有限公司是由黄岛区第二热电厂改制组建,主要从事发电、供汽业务,现有职工370人,固定资产3500万元,2台30T锅炉,1台75T流化床锅炉,装机容量1.2万KW。2001年,共发电6492万kwh,供汽1061528百万千焦,2001年,完成销售收入1.4亿元,税金1018万元。青岛三星针织有限公司组建于1998年3月,是由原合资企业青岛鸿灵针织有限公司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国外先进圆机30多台,国内外先进的缝纫加工设备100多台和国内先进的染整设备。主要生产纯棉、涤棉织品和加工成衣,年织布1500吨,染整后处理能力1500T,成衣生产能力200万件,产品80%外销,出口日本的产品全部免检,力争发展成为北方规模较大、设备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生产厂家。又投资200多万元,扩建成衣车间,新建扩幅定型车间共6000平方米,使生产能力提高了20%。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015万元,利税130万元。黄岛区大湾港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是该街道办实施“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经济”措施引进的一家内资公司注册资本158万元,主要开展散货、化工原料、燃料中转业务。公司在原闲置的街道办集体企业大湾港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37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已投资1200万元,完成4个千吨级泊位。货运业务已扩展到广东省福建省海口市等南方港口,年吞吐量达10万吨,并计划投资2500万元,开辟3个5000吨级泊位,进一步开展石材、粮油、玻璃、陶瓷、化工原料等货物的运输,逐步成为一处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的散货运输、中转码头,带动本地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创升科技公司在已取ISO9002质量认证的同时,又被列入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考核管理范围。
经济成分
街道引进重点项目13个,万科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新加坡悦榕庄酒店管理集团、香港鲤鱼门大酒店、未来星国际文化发展等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约40亿元,总投资达209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实现20亿元税收。各类工业企业456家,工业占全街道办GDP总量的90%以上。其中重点项目5个,占全市的8.6%。灵山卫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多形式、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全街道累计兴办外资项目24个,涉及韩、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文化
灵山卫是明代开始的海防工程,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当初是为了抵御倭寇袭扰而修建的沿海军事重镇。它起源于明代特有的军民合一的管理体制。卫所制度是明朝的一种主要军事制度,为朱元璋所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设计,“跨府设卫,连县设所”,灵山卫由当时的莱州府管辖,浮山所、雄崖所属于山卫,灵山卫下辖后所在胶州市,前所位于现琅邪镇夏河所,左所在灵山卫城内。往南就是青州府所辖的安东卫,下辖左所石臼街道办事处、后所涛所,右所安东卫本所。沿着中原地区东部沿海,东到鸭绿江口的丹东卫,南到广东省的番禹卫,最盛时有58卫、89所,绵延4000余公里,构成了东南沿海的防御链条。这些卫均隶属山东都指挥使司,由都指挥使司直接指挥。沿海各地残留的卫所仍有很多,历经沧海桑田的变化,仍有许多遗址存世。
1372年(洪武5年)丞相徐辉祖徐达,派遣指挥佥事朱兴来此建造土城,以防倭寇。历史上吕振羽天津府、威海卫齐名。它东接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南联日照市的安东卫。在山东省设立宁海卫(牟平区)、莱州卫、登州卫(蓬莱)、青州卫、鳌山卫、威海卫、成山卫(荣成市)、靖海卫(荣城)、大嵩卫(海阳市)、灵山卫、安东卫(日照)。构成了明代沿海防卫的链条。建成后,城周为三里,围墙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五,东西南北各有城门,护城河深为二丈五尺,宽二丈。
第二次于永乐二年(1404年)指挥佥事郭崇又大兴土木,城池周长扩建为五里,外包以青砖,四门加城门楼,增铺所十余所。
第三次于弘治元年(1488年),分巡副使赵鹤令檄指挥使再次重修,,四方设门,四门加楼,东曰朝阳,西曰阅武,南曰镇海,北曰承恩。
历经三次营建,灵山卫城城池整齐,规模宏大。呈正方形,城墙两面转砌,中间以黄土夯实。城开四门,门洞上方皆有门楼。城中的十字大街贯穿所城东西南北,街面宽敞,形若棋盘,布局对称,因南面海上有灵山,卫以山得名,故叫灵山卫。以后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在卫城外又有了东街、西街、北街居住区。《灵山卫志.建置志》载:“四门洞达,街为十字,均齐方正,形若棋盘,巷口有石若棋子,中有界河自北水门入,由南水门出,汇于城南,渐次归海。”城中分东、西、南、北四街,建有卫署、涿州学宫经历、仓等。城东有演武场,建有将台、厅堂。城外还有社稷坛、风坛、云坛、雷坛、雨坛、先农坛、城隍庙、关帝庙、玄武庙、三官庙、三司庙、马神庙、观音阁、福寿寺、朝阳寺等宗教教建筑;有文林坊、柱史坊等坊表建筑;有通济桥、长平桥、迎鹤桥、永通桥等桥梁建筑。
灵山卫是一座海防城市,它集军、政、民于一身,既是沿海国防的重要卫城,又是沿海军政要地,按照当时的话说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其地位非常重要,品级也很高,卫指挥使为正三品职级,相当于军队的师职,地方的地级市。不仅各种军事职能齐备,而且民事管理职能也很完善,管辖的行政区域远大于今天的地级市,而且它还具备军屯、民屯制度,财政职能直属于兵部、户部管辖,建制上早于青岛市开埠近三百年,直到清代雍正十二年才降格成为灵山巡检分司,但职级上仍和当时的胶州平级。
到明永乐年间,在山东省沿海设营,做为都指挥使司和卫的中间军事指挥机构。山东共设三个营:一是即墨区营(即墨),二是文登区营(文登),三是登州营(蓬莱)。三个营管辖山东全部二十四个卫所,即墨营管辖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街道、大嵩卫共四个卫和石臼、夏河、胶州市浮山、雄崖、大山(现归海阳市管辖)六个千户所;文登营管辖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宁海卫四个卫和四个千户所;登州营管辖登州卫、莱州卫、青州卫三个卫和三个千户所。营中设把总(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等武职官员。把总为各营长官,与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同掌管总营事。这样在明初山东半岛东部先后设立完善了营、卫、所防御倭寇的军事体系。在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各营能就近快速地传达军令,便于各卫、所及时策应,以应对海上的突发侵扰事件。
清雍正十二年(1734)撤卫划归即墨区,裁并后,古城日渐荒废。卫城于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开始倒塌,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只留下四门和部分城墙,上个世纪60年代年代初期还保留有西阅武门和部分残墙,文化大革命中几乎全部拆除,只有城南还留有烽火台遗迹。
交通
四方区内的火车站有:
青岛站(位于市南区
2.大港站(位于市北区,已停运)
3.四方站(位于青岛市四方区)
4.沧口站(位于李沧区
5.黄岛站(位于青岛市黄岛区,主要是货运)
5.青岛北站(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原太原路站,即将扩建)
6.青岛西站(位于青岛市胶州市,原李哥庄镇站)
7.胶州站(位于青岛市胶州市)
8.蓝村站(位于青岛市即墨区
旅游
海防古城
古镇原来有古城墙,外包城砖,四门加楼,分别叫东门、西门、南门和北门,街为十字,形若棋盘,因为卫城南面海上有灵山,卫以山得名,故叫灵山卫。以后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在古城外又有了东街、西街、北街居住区,现今古城已不复存在。灵山卫依山面海,有长长的海岸线,辖区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古镇内商业繁荣,店铺林立。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属于道教之神庙。“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是中原地区每个城市必有的神庙。
灵山卫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州、府城隍庙里则有更多的配神。灵山卫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这些匾额与楹联的核心是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行善不作恶。此外还有石碑、石刻等,这些文化古迹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庙前有700多年的银杏树两棵。
灵山岛
灵山岛位于灵山卫古城正南,距大陆约10公里,岛形狭长,南北约5公里,东西约1.5公里,面积约7.2平方公里,灵山岛最高峰歪头山海拔513米,是我国北方第一高岛,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
灵山岛为典型的火山岛,火山喷发降落之角砾岩,历经风化剥蚀,形成锯齿状山脊,发育成大小山头56座之多,其中高峰七八座,如灵山、歪头山等。而灵山岛东南受到海水侵蚀,形成造型奇特的海蚀地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如老虎嘴、象鼻山、石秀才等。
灵山岛上渔家村落风情别致,或居于崖边,或位于海畔,或半藏于山涧。梯田、绿树、碧海、红瓦、蓝天交相辉映,从海上望去,宛若翡翠浮在海面,故有“灵岛浮翠”之美誉,为古“胶州市八景”之一。坐落在城口子村的浮翠亭,为灵山岛之标志性建筑;附近的望海楼教堂,相传为金完颜兀术之妹出家为尼时所居,如今又在遗址上重建。
灵山岛上有“拔母”古树数株。相传是明代初年从四川省迁来的王姓人家在祖坟上栽种的。如今奇树形若翠伞,杆若鹤胫,皮若鲸鳞,枝同龙爪,曾引起林学专家的关注。现灵山岛的林地覆盖率已达到70%,成为我国北方水域难得的“海上绿洲”。
获得荣誉
已连续保持山东省文明单位,先后获得全国百强街道、山东省绿化模范街道、山东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先进街道、青岛市生态文明街道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创建文明城—迎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市容环境十大整治行动优秀单位、青岛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统战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创先争优实施“先锋工程”党委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渔业资源
行政区划
经济
工业生产
经济成分
文化
交通
旅游
海防古城
灵山岛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