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爱明内斯库
罗马尼亚浪漫派诗人
米哈伊·爱明内斯库(Mihai Eminescu,1850年1月15日-1889年6月15日),出生于罗马尼亚摩尔达维亚博托萨尼郡,罗马尼亚诗人。
爱明内斯库的童年在位于博托萨尼和伊波特什蒂的父母家度过。他从小博览群书、成绩优异,1866年,在纪念恩师的小册子中发表了第一首诗《阿隆·普努之墓》,从此走上写作之路;1868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被荒废的天才》。1869年起他先后在维也纳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学习,1874年秋天他回到罗马尼亚。1874-1883年爱明内斯库在《文学对话》《作家》《晨星》中发表文章,他在1883年创作完成的哲理诗《金星》,发表在《青年罗马尼亚从刊》上,这篇长诗也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顶峰。也是在这一年,爱明内斯库被诊断出严重的精神病,同年12月,他生前唯一的一本《诗集》由马约雷斯库编辑出版,此后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并最终于1889年病逝,被安葬在贝鲁墓园,年仅39岁。
爱明内斯库英年早逝,他的创作生命仅有17年,但却为罗马尼亚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爱明内斯库逝世后,他的著作和大量手稿经评论家和研究者整理陆续出版。他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里,各种版本和研究著作层出不穷,作品被广泛翻译成60多种语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对罗马尼亚民族的近现代语言思想、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巨大的影响。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爱明内斯库原姓爱明诺维奇,1850年出生于摩尔达维亚博托萨尼郡。他的祖父是个农奴,后来读了书当上教会学校的教师。他的父亲奥尔基·爱明诺维奇(Gheorghe Eminovici)也是出身农民,后来他越过边境来到了摩尔达维亚,在博托萨尼附近定居,并与名叫拉卢卡·尤拉什库(Raluca Iurăscu)的摩尔达维拉古老贵族家族的女继承人结婚。
在爱明内斯库小时候,家中的图书馆藏有古老的罗马尼亚编年史以及不少外国古典名著,特别是法国名作家莫里哀伏尔泰、拉马丁等人的著作的罗马尼亚语译本,因此爱明内斯库从学会识字后就开始读书。1858年到1866年,他在切尔纳乌齐上学,间歇性就读于切尔诺维茨的国立东正教小学,成绩优异,成为82名学生中排名第五的学生。之后又参加了两个中学的课程。
青年时期
1866年,爱明内斯库第一次展现了他的写作才能。在那年的一月,他的罗马尼亚语老师阿隆-普姆努尔去世,为了纪念他,他的学生们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为《中学生的眼泪》。其中有一首诗叫做《阿隆·普努之墓》,署名为M·爱明诺维奇。接着,在2月25日,他在佩斯特的文学杂志《家庭》上发表了一首诗《如果我拥有》。从那时起,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诗歌,有时还有德语翻译。约瑟夫·武尔坎因为不喜欢年轻诗人姓氏的斯拉夫字尾“-ici”,为他选择了笔名米哈伊·爱明内斯库。
1867年,爱明内斯库加入了约尔古·卡拉贾莱剧团,担任办事员和提词员。次年,他又转到米哈伊·帕斯卡利剧团,不久后定居在布加勒斯特。11月末,他成为国家剧院的办事员兼抄写员,在此期间,他在《家庭》上发表文章,写诗、戏剧(米拉)、小说片段(沙漠天才),翻译《戏剧表现的艺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被荒废的天才》(Geniu pustiu),该作于1904年出版。
1869年4月1日,爱明内斯库成为文学社团"Orient"的合伙创始人。其目的之一是收集有关祖国历史和文学的故事、民间诗歌以及有关罗马尼亚文学史的档案。6月29日,几位社团成员被派往其他省份,而爱明内斯库被派往蒙多瓦省。同年夏天,爱明内斯库离开了帕斯卡利剧团,前往赛茂提和拉斯旅行。此后爱明内斯库的父亲答应给他定期补贴他参加维也纳大学的课程。同时,他继续创作并发表诗歌。
求学生涯
1869年秋天,爱明内斯库在经历了六年的流浪生活之后,出发到奥地利去受教育。他来到维也纳大学当旁听生,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法。在国外学习期间,他在雅西出版的《文学漫谈》杂志上发表诗歌作品,开始以独特的诗才出现在诗坛上。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阶级举行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时,正在维也纳的爱明内斯库热烈地欢迎了巴黎无产阶级的“冲天壮举”(卡尔·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评语)。尽管巴黎公社只存在了72天,但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在爱明内斯库的思想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当时在长诗《皇帝与无产者》中,写出了他对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反应。此后由于对维也纳大学的教授们讲的课程不感兴趣,1872年爱明内斯库又前往德国耶拿柏林等地去学习。这时他阅读了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席勒海因里希·海涅维克多·雨果等人的作品,而且接触到了马克思、查尔斯·达尔文等人的学说,其中包括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后来他成为了佩斯另一家报纸“蜜蜂属”的记者。1872年10月18日,他在给父母的一封信中抱怨自己生病因此精神状态非常糟糕。
重返祖国
1874年,24岁的爱明内斯库回到了祖国,在当时的文化中心雅西居住下来,并担任雅西中央图书馆的馆长。他对这一工作很感兴趣,热心于重编图书,搜购书藉及手稿等。他还参加了文艺团体“青年社”,经常为《文学漫谈》写稿,发表了《皇帝与无产者》,他还曾在雅西学院讲授过逻辑学德语。1875年,他在图书馆的职务被取代,于是转任为雅西和瓦斯卢伊两县的督学的职务,此时他结识了扬·克良格,并通过“青年社”将克良格推荐于文坛,二人成为挚友。1876年保守党政府跨了台,民族自由党人当权,爱明内斯库也被撒销了职务,他前往《雅西邮报》当编辑,过着朝不保夕的贫困生活。
1877年,他来到布加勒斯特, 在一家保守派的报纸《时代报》当编辑,这期间他经常要和报纸的发行人发生冲突,同时由于编辑任务的繁重,他开始得了可怕的疾病。1881年他先后写成了四篇题名为《书信》的长诗,其中对当时地主资产阶级的社会及其腐败的道德进行了尖锐的揭露与批判。1883年他又完成了他的最后和著名的哲理诗《金星》,发表在《青年罗马尼亚从刊》上,这篇长诗也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顶峰。
患病逝世
1883年爱明内斯库被迫离开了《时代报》,同时又患了严重的精神病。同年12月,他生前唯一的一本《诗集》由马约雷斯库编辑出版,但其中只收集了他的一小部分的诗歌作品。当时罗马尼亚统治阶级,对爱明内斯库的不幸完全是熟视无睹,他得不到任何必要的物质上的支援,只能靠着朋友们发起 的募捐,才收集到了一些钱供给他治病。1884年以后,爱明内斯库的病情时好时坏,多次住院治疗。其间曾短期担任过雅西中心图书馆副馆员,在商业学校做过代课教师,分别讲授地理和统计学,但更多时间是在疾病的折磨中度过的。在友人的陪伴下,他曾赴意大利旅行疗养,游览了威尼斯帕多瓦佛罗伦萨等名城,后来又到过敖德萨附近的利曼、奥地利的哈尔等地进行理疗,但病情还是最终恶化。
1888年爱明内斯库参与主编《布兰杜齐耶的水泉》杂志,他在第一期写的社论中指出:“民歌是使诗歌永远青春化的源泉”,这句话就成了诗人留下的最后的文学遗言。爱明内斯库病了六年之久,最终于1889年6月15日去世,年仅39岁,他被安葬于贝鲁墓园。
人物关系
家庭关系
社会关系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
《金星》
《金星》是爱明内斯库用8年多时间创作完成的长篇哲理诗,于1883年完成,发布在《青年罗马尼亚丛刊》上,是其诗歌创作的顶峰。本诗将太空中的金星人格化,说他因为爱上了一位美丽的人间公主而降临人间,但公主背叛了他的爱情,与皇后身边的侍从在一起,因此他感到失望并返回太空。这首诗的题材是浪漫主义且代有象征性的,既充满哲理又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本诗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爱情、生活和世界的观点。
《皇帝与无产者》
《皇帝与无产者》创作于1871-1874年,是爱明内斯库用了四年时间创作出来的长诗。诗中歌颂了巴黎公社时期的革命与群众,描写了无产阶级平民大军高举红旗在烈火中战斗,有力地控诉了资产阶级的罪行,揭露了虚伪的宗教和国家机构。本诗也使爱明内斯库成为第一个在罗马尼亚文学上塑造出无产阶级形象的诗人。
其他作品
创作特点
世界文化品格
爱明内斯库自幼博览群书,在维也纳和柏林留学期间研读了大量经典,形成了古希腊神话与哲学、欧洲近代哲学、文学印度宗教与哲学三个方面的知识积累。他还掌握多种语言,既包括古典语言也有现代语言,知识领域也十分宽广,涉及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化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引用大量历史先哲、文化典故、中国神话、箴言警句、民间俗谚等。爱明内斯库对孔子的思想也很熟悉,广泛涉猎有关中原地区的各种书籍,他的作品融会了欧洲与东方的思想文化视野,展现了世界文化品格,有了近乎百科全书的性质。
蕴涵哲学思想
爱明内斯库深受伊曼努尔·康德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阿图尔·叔本华德国哲学家思想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哲学层面的思考,探索的领域包括从哲学定义到形而上学,从生命本质到宇宙空间,从自我个体到与自然万物等等。在研读叔本华思想的过程中,爱明内斯库追溯到印度哲学源头,他还能够掌握梵语,部分翻译过弗朗兹·博普的《梵语语法》,成为第一位对东方哲学深入钻研的罗马尼亚作家,从他的《第一封信》和《一个达契亚人的祈祷》等诗作中,可以看到《梨俱吠陀》中的宇宙起源观影响。
独特的美学价值
爱明内斯库的诗歌通过生与死、真与伪、美与善来揭示复杂的人性,通过追溯历史与描写人物中寄托主观的理想和情怀,以非凡的想象驰骋于人间大地和浩渺宇宙,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创作灵感,关注日常存在和社会现实,表现出迥异的生命感悟和审美体验。他的作品古朴高逸,苍健特立,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抑郁感伤,是抒情与叙事、虚幻与现实的有机统一。
文学语言张力
爱明内斯库在创作中将日常语言提升到文学语言的艺术高度,选择白话文、方言、古语、外来语并提取其各种潜在的语义,来补充书面语表达丰富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炼意求深,创新诗境,增添作品的话语蕴藉和遐想空间。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简练明快,表现灵活,音韵优美,善于运用隐喻、象征、对比、拟人、修饰语等修辞手段,这些都极大增强了语言和意象对读者的心灵震撼力。
爱明内斯库的诗歌语言独特而富有韵律感,使用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在他的作品中进行了一些文学实验,包括对形式和结构的探索,以及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创新。他试图用罗马尼亚所有地区的词语以及他从哲学阅读中创造的新单词来丰富文学语言。
深邃的情感
爱明内斯库对罗马尼亚的深厚热爱贯穿于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包括对各地罗马尼亚人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爱情、孤独、痛苦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他经常通过他的作品反思和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内心世界以及个人的成长与困惑。他的作品也涉及社会问题,包括对不公正、不平等和社会困境的关注和批判。
作品思想
热爱祖国和人民
爱明内斯库是位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位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人。他无限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曾经说过:“我爱这美好的、善良的、人道的人民。”我们从他在十七岁时写的《我对你有什么愿望呢,亲爱的罗马尼亚》(1867)一诗中,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我对你有什么愿望呢,亲爱的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在自己的诗歌里,歌颂了罗马尼亚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斗争的传统。如他在《第三封信》(1881)里,以1394年罗马尼亚人民与土耳其入侵者的英勇战斗为题材,歌颂了为民族独立解放而献身的战士,赞扬了当时罗马尼亚国君王老米尔恰热爱祖国和保卫国家的光荣业绩。
艺术为人民服务
爱明内斯库深知人民的生活和疾苦,他的诗歌、散文作品和政论文字,都和人民的血肉相联。他认为作家应该用艺术来为人民服务,唤起人民的觉醒,正因为这样,他的不少政治性很强的诗歌,洋溢着深刻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反映出他对时代问题的关心和对罗马尼亚人民的自由与正义事业的向往,如在《不肖子孙》(1870)一诗中,就讲述了老一辈罗马尼亚的作家和诗人如何用文艺来为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进步服务。
揭露社会问题
爱明内斯库的作品经常揭示社会问题,如贫困、不平等、社会不公正等。爱明内斯库的长诗《皇帝与无产者》(1874)在罗马尼亚文学中第一次创造出了工人阶级形象;他在称为《书信》的几篇政论性的长诗中,描绘出在一个敌视天才及其崇高事业的社会里创造性人物的贫困的存在(《第一封信》,《第二封信》,1881),谴责了剥削阶级政客们的虚伪的爱国主义和世界主义(《第三封信》,1881)、还批评了受过资产阶级教育的妇女的轻浮与庸俗(《第四封信》,1881;《第五封信》,1886)。爱明内斯库的同情永远是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一边的。
体现民族文化
爱明内斯库的创作内涵极深,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充分了解罗马尼亚的神话、民俗、历史、英雄、山河景色,比如在他16岁时创作的《从异乡》诗中:“现在我多么想看见我故乡的山谷,奔流的银色的溪涧在闪耀着晶莹的光茫我多么想看见绿荫如盖的树林里的诗意的迷宫,那是我曾经非常热爱的地方……”在优美的风景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的热爱。他的诗歌同祖国的大自然和勤劳勇敢的人民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从民歌中汲取诗歌创作的源泉,他曾表示,编年史和民歌,给了他的灵感以丰富的材料。因此他被誉为民族诗人。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爱明内斯库逝世后,他的著作和大量手稿经评论家和研究者整理陆续出版,让世人得以全面充分地认识这位伟大诗人。他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里,各种版本和研究著作层出不穷,他的作品对罗马尼亚民族的近现代语言思想、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巨大的影响。在爱明内斯库的文学创作中,传诵最多的是他的诗歌。他的诗歌题材十分广泛。有对家国故土的挚爱和祈福,有对风花草木的深情寄语,有对青春爱情的铭心吟唱,有对社会时弊的针砭批判,有对民族历史和英魂的深切追怀,有对生死虚实等人类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有对浩渺宇宙的冥思探究,等等。
爱明内斯库创作的年代,正值罗马尼亚公国统一之初,近代文学语言处于重要的形成期,其诗歌语言的经典性无疑对罗马尼亚近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及其现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国影响
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的作品家喻户晓,不仅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经典范文,也是大学师生和研究者不断探索的内容,更是无数作家、艺术家和文化人士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他的形象和影响从文本到音乐,从绘画、造型艺术到影视、邮票和钱币,体现在各个方面。他是一座光荣的丰碑,深深地融入了罗马尼亚民族文化,屹立在人们心中。
世界影响
爱明内斯库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60多种语言,并在国际享有盛誉。罗马尼亚文学史家和出版人图多尔 · 内德尔恰在《爱明内斯库视野里的中国及其价值》一文中指出在爱明内斯库的约15000页的政论文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涉及对中国及东方理念的。爱明内斯库的一些文章表明他对中国历史有细致了解,他写的《世界上最大的书》介绍了康熙时期的中国。他是19世纪罗马尼亚人认识中国的一个典范,显示了这位诗人的东方情怀和世界意义。
爱明内斯库在中国的普通民众包括青少年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北京多所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对世界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吸收,从2009年起,在每年的1月15日,即爱明内斯库的诞辰日,举办“罗马尼亚文化日”主题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罗马尼亚驻华使馆的支持和鼓励下通过爱明内斯库走近罗马尼亚,用诗歌、舞蹈、美术、影视等多种形式,来集中反映他们对罗马尼亚的认知,培育对罗马尼亚的兴趣和感情。北京罗马尼亚文化中心自2015年成立起,在每年1月15日和6月15日,即爱明内斯库的诞辰日和逝世日,都要同中国的大学一起举办纪念活动、学术报告会、罗语和汉语的诗歌朗诵会等。
人物评价
蒂图·马约雷斯库(19世纪下半叶罗马尼亚文化的精神领袖):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预见,罗马尼亚诗歌将在诗人爱明内斯库的天赋护佑下进入20 世纪,他创造的最完美的民族语言形式,将成为未来罗马尼亚思想全部发展的起点。
扬·伊利埃斯库罗马尼亚前总统):对罗马尼亚人来说,埃米内斯库像一座灯塔,使罗马尼亚语言确立为现在的形式。
欧金·西蒙教授(罗马尼亚科学院院长,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爱明内斯库已经成为了一种范式,并随着时间,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神话。
米哈伊尔·萨多维亚努(罗马尼亚作家):在他短促的一生中,他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超越过的高峰,他丰富了韵律、脚韵和艺术表现力;他赋予简单的词以新的价值和惊人的和谐,赋予感情以独特的深度,赋予想象力以无限的视野。
米哈伊・班组克(罗马尼亚当代著名诗人):爱明内斯库无疑是罗马尼亚最伟大的诗人:首先,是由于他的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其次,是由于他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超越过的罗马尼亚语言的艺术家。他的秘密在于他无限地热爱生活之美,在于他愤概地僧恨所有那些统治阶级一一压迫和掠夺人民的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因为他们把时代的生活变得黑暗,而不让生活把美充分地显示出来。他充分地懂得这一点,而且在他的诗歌和许多政论文章中把它表达了出来。爱明内斯库特别力求想通过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来展现美,这就是爱明内斯库:他是美的诗人,爱情的诗人,渴望生活的诗人,对祖国大地、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的诗人。
后世纪念
专门研究
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市,“米哈伊·爱明内斯库”国际学术中心汇集了世界各国对爱明内斯库译介和研究的成果。在摩尔多瓦共和国作家联合会主席米哈伊·钦波伊院士主持下.“爱明内斯库研究”已经成为专门的学科他2013年出版的《米哈伊·爱明内斯库百科辞典》就是最新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之一,从中可以了解到爱明内斯库及其作品在罗马尼亚和世界上被接受的全部历史。
命名环形山
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开始为水星上的环形山命名,选取的都是文学家、艺术家的名字。爱明内斯库的名字被用来命名水星上最大的环形山。
世界文化名人
1989年是爱明内斯库逝世一百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纪念。3月30日,中国作家协会和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在北京前门饭店举行纪念会。时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友梅主持,诗人朱子奇、作家玛拉沁夫等讲话,女诗人柯岩在发言中朗诵了为纪念爱明内斯库而创作的诗歌《致爱明内斯库一-为他的百年祭而作》,翻译家、画家高莽还精心创作了爱明内斯库画像,赠送罗马尼亚驻华使馆。
2000年1月15日,在爱明内斯库诞辰150周年之际罗马尼亚驻华使馆举行隆重仪式,向戈宝权、徐文德、李宁来和冯志臣四位中国翻译家颁发荣誉证书,以表彰他们在翻译介绍爱明内斯库作品方面做出的贡献。
建造雕像
在爱明内斯库的故乡博托沙尼县博托沙尼,街道、广场、学校、剧院等,都有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而且当地还经常举行爱明内斯库文艺节。其中一座爱明内斯库的雕塑是由两颗树的树枝,根状茎深深镶嵌于大理石底座中,构图充分体现了其诗人形象。雕塑中面孔会随着四季景色的变化而改变。
设立奖项
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国际学院成立于1990年。并设有学院荣誉院士称号和“米哈伊·爱明内斯库”金色勋章,旨在表彰全世界在诗歌领域享有盛誉或对弘扬诗歌文化作出特殊成绩和杰出贡献者。
参考资料
Mihai Eminescu Cronologie.mihai-eminescu.2023-10-18
罗马尼亚基本概况.OSGeo中国中心.2023-10-26
罗马尼亚概况.央视网.2023-10-26
米哈伊尔·埃米内斯库.大英百科全书.2023-10-23
罗马尼亚:诗意民族的文学拼图.中国作家网.2023-10-2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
求学生涯
重返祖国
患病逝世
人物关系
家庭关系
社会关系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
其他作品
创作特点
世界文化品格
蕴涵哲学思想
独特的美学价值
文学语言张力
深邃的情感
作品思想
热爱祖国和人民
艺术为人民服务
揭露社会问题
体现民族文化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本国影响
世界影响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专门研究
命名环形山
世界文化名人
建造雕像
设立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