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术
古代一种医治心理类疾病的精神疗法
祝由术是古代一种精神疗法,中医的祝由术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精神疗法,通过心理暗示和引导来缓解病人的痛苦,主要用来医治心理不健全所致之症。
祝由术存在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祝由术最初是与巫术同源。到唐宋时期巫与医慢慢分离成独立的分支,最后才形成现代所谓的“心理学”。古代自隋朝开始就纳入官方医学范畴,应与“迷信“相区别。在先秦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出现了“祝由”这个新词语。由于它对我国古代巫觋治疗原理和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被后世研究者称为“祝由术”。
祝由术作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有学者认为它的治病机理可以归纳为:引导、驱邪、补正、他效、安神。对于祝由术,人们对此评价不一。有人认为祝由术在古代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可以保留其学说。也有人认为古代曾经存在,现在有的已经失传。有的觉得祝由术荒诞误人性命。也有的认为祝由术有其存在的道理,不能完全否定其价值。
名称由来
祝由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的《素问·移精变气论》中,原文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王冰解释说,祝由就是通过讲述病人的病因来进行治疗。后来的医学家大多也接受了这个解释。现代的医学专家如果能够深入研究祝由术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往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曰,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鍼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閒,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鍼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唐王冰注,是以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说病由,不劳鍼石而已。《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中,黄帝听说古时治病,只需移精变气,通过祝由就可以治愈。然而现在治病,需要内服毒药,外以鍼石治疗,有时能治愈,有时却不能,黄帝疑问不同。岐伯解释,古时候的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身体活动可使身体温暖,住处阴凉可使身体凉爽,内心没有多余的挂念,外在没有过度的欲望,这是心境平和的社会,邪气不易侵入。因此,不需要使用毒药,也不需要用鍼石治疗。只要通过移精变气,祝由就可以治愈疾病。移精变气不需要借助毒药,祝由也不需要用鍼石来治疗。
《黄帝内经》“祝由”字形演化出“祝礻”“祝礻由”“祝尤”等三种异体,释义出现一种新的解释,即明代赵宧光的“巫咸”说。清惠士奇在《读说文记》中说:“祝由即祝礻留。”清代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四大家之段玉裁桂馥王筠都认同其说。王筠句读:“惠氏谓即祝由,以其为恒言,故以本字为解说。直译做:《黄帝内经》中的“祝由”一词在字形上演化出了“祝礻畱”、“祝礻由”、“祝尤”等三种异体,而在释义方面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解释,即明代赵光的“巫咸”说。清代的惠士奇在《读说文记》中称,“祝由即祝留”。段玉裁、桂馥、王筠等清代《说文》四大家都认同这种说法。王筠认为,惠氏认为“祝由”和“祝留”是相同的,因为这是常用语,所以用本字进行解释。在先秦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出现了“祝由”这个新词语。由于它对我国古代巫治疗原理和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被后世研究者称为“祝由术”。
历史溯源
产生背景
祝由术是中国上古的治病方法,溯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黄帝以前的时代。古代中医有中医十三科,而祝由术便是中医十三科之末,此体系一直延续至清代。虽然祝由术于清代被剔除出中医十三科之列,但是祝由术在清代仍有着广泛的影响。据《古今医史》记载:“苗父者,上吉神医也。名医所载,谓其以菅为席、以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世谓此乃祝由科之始也。”直译就是“苗父是一位吉神医。名医所记载的,苗父用菅草编席子,把刍草扎成狗,有病人求他医治,他只要求病人面朝北,念咒语十次,马上病愈。世人认为这就是祝由科的开始。”
发展过程
祝由术的渊源众说纷纭,早在甲骨卜辞中就有关于祝由术的记载。《说苑》记载上古时期就有苗黎巫医苗父采用祝由的方法治病。有学者根据《五十二病方》「尤(疣)方」中有「祝尤」二字而认为这是祝由的最早出处。也有人认为,祝由疗法的雏形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即患病之后人们彼此之问的慰藉和祝愿春秋战国时期有使用符咒等祝由方法来治疗人际关系不和、婴儿啼哭及多噩梦等。夏商周时期,上至军事政事,下至祭祀疗疾,都有祝由的应用。到东汉时期,祝由被称为「解除」,表现形式是镇墓文。魏晋时期,原始的祝由术随着道教的成熟而与之结合。祝由作为古之治病方法,在民间一直延续,而统治者和正统医学对祝由术的重视则肇始于隋唐,于明代终结。这从官医对于祝由科的设置与取消能够探知一二。自明清以降,随着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西方医学的传入,不断地冲击中国传统医学,具有一定巫术思想的祝由术甚至被斥为邪术。乃至近现代,祝由术仍被很多人误解而视为封建迷信
治病机理
《灵枢·贼风》中,黄帝疑惑,疾为何来,邪气惊怕,心生厌恶,气血乱而阴阳相搏。微妙难觉,如鬼神之来袭。岐伯解答,因由皆有,未发而已。心恶所向,气血乱,阴阳易相搏。疾微难知,鬼神之作。
祝由作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有学者认为它的治病机理可以归纳为:引导、驱邪、补正、他效、安神。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看,祝由相当于心理疗法中的三种治疗方式:交互抑制法,适用于焦虑性障碍及心身疾病的治疗;系统脱敏法,通过想象或现实刺激治疗恐怖症;厌恶疗法,对自己的病态行为产生厌恶。
祝由治病还需要具备三个前提:首先,“先知其病之所从生”,即需要掌握发病的病因;其次,“知百病之胜”,即掌握五行制胜的规律;再次,掌握以情制情的原则,如喜胜忧(悲),忧(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
祝由术与心理暗示疗法
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体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祝由术。祝由术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情志疗法。最早的祝由术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移精变气论》,其中提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此外,《五十二病方》中也有“祝尤”二字,是“祝由”的最早提法。
祝由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成为以“禁、咒法”为主的“祝由”,其原理比较符合现在心理学原理中的心理暗示和心理疗法,故而说祝由术是我国心理暗示的来源是有证可循的。在祝由术的治疗过程中,医生运用暗示、归因替代等方法来治疗疾病。如《五十二病方》疣题中,医生将禾比作“疣”,令患者把禾扔去,当即走开而且头不回顾,患者当然可以设想,他的疾患也象那把禾似的一扔而去了,暗示其将禾丢掉病就会好。这些是利用了暗示疗法来治疗患者的心理疾病。
祝由术也使得人们在一定层次上实现物我同一的目的,也使发生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合理化”,解决了人们的心理冲突,求得了他们对自己心理的抚慰和解脱。祝由术作为我国中医心理暗示的来源,为现代心理暗示治疗奠定了基础,并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仍有积极作用。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认识中医祝由术
祝由术以语言信号为基本治疗媒介。对于语言治病的机理,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冲突可造成焦虑状态,个体则采取一系列自我防御机制克服这种焦虑并保持心理的平衡。新精神分析学者乔治·凯利更进一步提出:潜抑的心理冲突可以转换成躯体症状,压抑着的愤怒、忧郁等可以引起心血管、呼吸、消化等内脏功能的紊乱和障碍。因此,通过语言分析疏导,将潜意识里的心理冲突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可以治疗这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的语言代替了内、外现实刺激物的作用,这就是祝由术语言治病的机理之所在。
祝由术的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但其内容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患者对巫祝或医生的信任。较之后世,人们接受医生对疾病的治疗,其前提是接受传统医学或现代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学说,而在先民的思维中,语言所提及的,就是实际存在的,出自有特殊能耐的名士之口,尤其具有神力。巫医能用语言与鬼神沟通,传说中的巫咸祝树使树枯、祝鸟使鸟坠,便是对这种神力迷信的流露。
祝由术实质上是一种中国传统暗示疗法
暗示是在没有对抗态度的条件下,采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某种意见或思想,或者引起人体生理上的某些变化等。暗示疗法则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引导求治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中国远古的祝由仪式中,巫医利用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引导求治者接受疾病即将痊愈的理念,引起个体生理、病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后世中医的祝由术发展中,祝由疗法则蕴含了更多的医学暗示治疗的意味。它多是作用于疲劳或者狂热状态下的病人,使用者多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地位崇高的巫师或医术精湛的医生,在暗示中有周围人群或者患者亲属的支持,符合了患者想要康复的愿望,因此,祝由疗法取得不错的效果与其恰当的暗示运用密切相关。
绝大多数病证是个体心身两大机能对致病因素的错综反应,而暗示可激起强烈的心理反应。因此,恰到好处的暗示疗法,能通过调整心理状态而影响到心身,从而有助于一些病证的缓解。使用祝由术和使用普通疗法的医生都会碰到两类疾病:一种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躯体不适,如癔症性躯体感觉障碍和癔症性躯体运动障碍等,此类疾病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另一种疾病是器质性疾病,如器官的损伤等等,祝由疗法绝不可能对缺失的器官进行重生,因此采用祝由术的医者会尽量避免治疗此类疾患。被选取的疾患人群通常是患有内分泌疾病或心脏疾病的病人,因为对这些疾病无法当场校验结果。但由于人群的公众信仰,祝由术的心理暗示作用用或多或少会增强患者痊愈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祝由术借用了宗教治疗的力量。就疗效而言,宗教治疗的效果与个人信仰的依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古代祝由术的效力比后世更大。因为上古缺医少药,人们不仅必然求助于医术之外的治疗手段,而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质、心理状态与后世也不一样。
祝由术与催眠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祝由术与催眠存在许多共性:首先,催眠在具体实施时,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气氛,而祝由术在实施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情景配合,古代祝由术常借助于仪式化程序加强暗示,以循环不变的动作作为一种辅助,增加祝由神秘性的同时可以使人进入恍惚状态。
其次,从治疗方式和功能来看,“祝由”法则与催眠状态下的暗示治疗十分相近,两者都是以语言为治疗手段,并通过一系列诱导,使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以达到祛病康复的目的。再者,在临床上判断催眠效果的好坏相当困难,因为它几乎总是和其他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祝由术的疗效鉴定上,历史上使用祝由术的医生,都不免会采用其他的方法辅助治疗,我们就无法判断是否真的是祝由术起到了治愈疾病的效果。
暗示是催眠术的心理机制,正是借助于暗示的力量,催眠师才能将受术者导入催眠状态,进而开展治疗疾病、调节身心和开发潜能的工作。同样,在中国古代,借助于“神灵”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而实施的一种暗示疗法即称之为———祝由术。中国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祝由术在实施某些治疗时,往往效果显著,这必然与其内含的催眠机制密不可分。
各科治疗
内科
在内科类疾病中,祝由术主要用于治疗心疾、癫狂、失眠多梦等疾病。这些疾病大多是“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导致精神神志异常,古人以为是鬼神作祟,所以用祝由术来唤醒患者,令其恢复神志。
外科
在外科类疾病中,祝由术主要用于治疗、疔、癣等皮肤病,以及小肠疝气等。皮肤疾患大多是由细菌、真菌感染,或者过敏引发,古人对此认识不清,又不懂如何防治,故往往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故用祝由术以期治愈疾病,不再复发。
此外,祝由术还经常应用于避免虫兽咬伤。
妇科
妇科类疾病中,祝由术主要用于治疗妊娠疾病和难产,如如《千金翼方》“禁产难方”,《医心方》卷22引《子母秘录》“治妊妇中蛊方”,《医心方》卷23引《产经》“逆生符文”,《医心方》卷23“治胎死腹中符文”‘1副468,《医心方》卷23引“《大集陀罗尼经》神咒”,阿地瞿多所译《陀罗尼集经》有治“妇人产难产不出”的祝由方,敦煌卷子P3916有《佛家疗病催产方》列《千手经》有治“难产、子死腹中’祝由方等。古代因为剖宫产技术不发达,因难产导致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很高。妇人生产如过鬼门关,所以当时流传着许多助产祝由术和生产禁忌。
通过印印、念咒、用香油按摩脐部、诵咒等活动来帮助生产,首祝由方既有印印、诵咒等暗示和心理疏导的方法,也有按摩脐周这样的助产手段,同时反映了佛教的因果学说,可谓是一首内涵丰富的祝由方。现代医学认为,难产的病因有产妇和胎儿两方面的因素,包括产力不足、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过大或畸形以及产妇过度紧张焦虑等情况。方中印印、诵咒既能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的情绪,也有助于其集中精神,加上麻油摩脐辅助下胎,确有助产效果。
儿科
在儿科类疾病中,祝由术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惊厥、疝气、中客。由于小儿元气未充,体质怯弱,再加上针药治疗往往不能较好配合,所以不少儿科疾病采用祝由术。小儿中客的症状有呕吐胆汁,剧烈腹痛,以致在床上翻滚,面色异常,现代医学考虑可能是小儿急腹症,如肠梗阻、肠套叠胆道蛔虫病等。但古人不明病因,以为是与陌生人相而发病,所以采用祝由术。
五官科
在五官科类疾病中,祝由术主要用于治疗眼、耳、口、鼻、喉等部位的疾病。虽然五官疾病大多表露于外,但于当时医疗条件,无法掌握有些疾病的真正病因。例如,现代医学认为齿是细菌性疾病,而古人认为是牙虫所致,故又称为龋病,所以用祝由术驱虫。
传染科
在传染类疾病中,祝由术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瘟疫。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古人尚无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概念,往往将病因归为疫鬼作祟。现代医学认为疟疾是因为蚊子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而古人认为疟疾是疟鬼作祟,所以民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治疟的祝由术。
预防疾病
祝由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能用于疾病的预防,以及强身健体,例如马王堆汉墓帛书《养生方》第189~196行有4首祝由方,用于人们出门远行,留宿于外,通过祝由确保自身虚宿的平安,以及减轻旅途疲劳,增强足力,加快行走速度。《诸病源候论》所引的“养生方”中有不少也是通过祝由来养生却病,延年益寿。
用祝由术治疗的疾病,其病因在古人看来多是鬼神、虫兽等作祟,故而用祝由术来驱除作祟的病邪。对某些疾病方药、针灸术等医疗方法罔效,而用祝由术却有一定的疗效。有些疾病发生和发展与人的心理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祝由术对心理治疗的作用应该得到肯定,它能增强患者驱邪抗病的意志和信心,有助于其摆脱因疾病带来的消极情绪,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况且祝由术相比剖腹开脑的外科手术和“是药三分毒”的内科方药,要安全得多,更容易被时人所接受。对于施术者而言,方法的安全性有时候比有效性更为重要,所以大多用念咒、符印、禹步、按摩等方法,即使罔效,也不至于危及人之性命。有些疾病即使康复无望,也希望通过占卜祝由寻求心理安慰。
价值影响
中医的祝由术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精神疗法,通过心理暗示和引导来缓解病人的痛苦。祝由术在某些方面具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通过特定的场景和仪式,祝由术可以营造出一种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氛围,从而无条件接受施术者的暗示,并纠正不良心理过程的语言和概念,使其深深植入患者的内心深处,对人的习惯和人格产生重要影响。
黄帝内经》中的五情制胜理论是祝由术治病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灵枢·贼风》篇的引言表示,通过了解百病的治疗方法,医生可以首先明确患者的病因,并通过祝由的手段进行治愈。祝由术的医生通过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规律,例如《内经》中提到的“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理论进行治疗。张景岳认为,这种治疗方式是基于五行相胜理论,医生能够用语言激发患者产生某种心理及行为,从而抵消或抑制原有致病的不良心理及行为,使其恢复正常。
相关争议
许多文人墨客在他们的著作笔记中提到了祝由术,并且对此评价不一。对于清代知识阶层和大众而言,他们对祝由术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存其说,今无传
对于这种矛盾心理,清代的一些文人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态度。他们认为,祝由术在古代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可以保留其学说。然而,他们也认为,祝由术在今天之所以不再灵验,是因为它已经失传了。因此,他们主张人们可以学习祝由术的学说,但不应过分迷信或依赖它。相反,人们应该重视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应用,以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疾病的治疗方法。
不可信
祝由术荒诞误人性命;祝由术类似“邪术”“鬼术”;祝由术类似“魔术";有些祝由术的治疗方法看似十分神奇,让人们无法看透,这也是人们笃信祝由术的原因之一。有些祝由术类似于耍杂技、变魔术,但是一旦被戳穿,就丧失了其神秘感。祝由术是中国特有的治疗方法,随着清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各国医士对其的议论也随之展开。
不可不信
古有之,不可废
祝由术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很长,流传的地区也相当广泛。它的治病理念已经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因此,直到清朝,仍有许多知识分子、官僚乃至医生认为祝由术有其存在的道理,不能完全否定其价值。
长期以来,巫咸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甚至与名医扁鹊齐名。据传,“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古代医家多用巫祝之法来治疗各种疾病。湖广地区的人至今仍将巫祝之法传为祝由科,而南方人也普遍认为这种疗法由来已久。
在古代,巫医是不分开的,祝由科医生都采用巫祝之法来治病。直到清朝,湖广地区流传的祝由科仍然是以巫祝为主的疗法。在医学十三科中,只有祝由科与巫咸还有联系,因此,祝由术在部分清代人的心中难以被取代。
治疗效果
清代著作《国朝柔远记》和《海国图志》中,都有以下文字的记载:“……如此,若以治疗疾病、复活死者作为功绩,这便如同华佗那样的良医、祝由的幻术一般,并非伟大圣人的所作所为。”尽管这段文字并没有直接提及祝由术的治疗效果,但却通过举例,将祝由术与华佗这样的良医相提并论。华佗是一位能够治疗各种疾病的著名良医,而祝由术则被视为接近幻术的一种医术,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在《逍遥山万寿宫志》中,作者不仅对祝由术治病的精湛技艺和良好效果表示赞叹,更认为祝由术的技艺已经超越了医学的范畴,接近于道术的范畴。
参考资料
..2023-09-20
..2023-09-20
..2023-09-20
..2023-09-22
..2023-09-20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溯源
产生背景
发展过程
治病机理
祝由术与心理暗示疗法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认识中医祝由术
祝由术实质上是一种中国传统暗示疗法
祝由术与催眠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各科治疗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五官科
传染科
预防疾病
价值影响
相关争议
存其说,今无传
不可信
不可不信
古有之,不可废
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