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英语: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2013年11月17日),
英国女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多丽丝·莱辛于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
伊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多丽丝的父母前往伊朗
克尔曼沙赫省,因此多丽丝的童年在非洲度过。多丽丝6岁时,跟随家人搬迁至
津巴布韦(今津巴布韦),她的父亲经营着一间农场,但收益不佳,家庭生活较为拮据。多丽丝在先后在
哈拉雷(今津巴布韦首都
哈拉雷)的学校和女子
修道院进行学习,后因眼疾休学在家,之后离开父母前往镇上找到一份保姆工作,接触到政治与
社会学。17岁时,多丽丝找到一份
索尔兹伯里的电话接线员工作,并在那里开始了两段婚姻。1949年,多丽丝结束了第二段婚姻,带着小儿子和写作手稿搬迁至
伦敦,次年她发表了处女作《
野草在歌唱》,在文坛崭露头角。20世纪50年代,多丽丝参加了英国共产党的活动,1956年退党后专心于文学创作,1962年,她发表了代表作《
金色笔记》,具有鲜明的
女性主义色彩。20世纪70年代,多丽丝开始转向科幻小说创作,有《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系列小说问世,之后她也尝试创作了冒险题材小说《《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2008年,多丽丝的封笔之作《阿尔弗雷德和爱米莉》出版,她将想象与现实结合,书写了父母备受战争折磨的创伤人生,折射出两代人的坎坷命运。2013年11月17日,多丽丝·莱辛去世,享年94岁。
多丽丝·莱辛在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她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和形式,展现了其开阔的创作视野,无论是描绘历史细节的社会生活描写、平凡的家庭生活场景、深入个体灵魂深处的直觉和幻想,还是宏大的宇宙空间、神话故事,甚至是荒诞绝妙的象征寓言,都反映出她力图通过文学见证当代社会现实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促使人们关注历史和政治,反思现实世界的危机。除此之外,对女性命运和生活的关注始终贯穿多丽丝的创作生涯,她深入女性感受和经验的深处,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和冲动、矛盾和痛苦,以女性私人化的个体经验投射西方文明中的委顿和困境。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称她是“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对一个分裂的文明作了详尽细致的考察。”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1919年10月22日,多丽丝·莱辛出生于伊朗
克尔曼沙赫省,
原姓泰勒,父母都是英国公民,父亲阿尔弗雷德·库克·泰勒(Alfred Cook Tayler)曾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母亲艾米丽·莫德·麦克弗格(Emily Maude McVeagh)曾是战时伦敦皇家自由医院的护士,阿尔弗雷德在
巴雪戴尔战役中受伤被送往艾米丽所在医院后截掉双腿,两人也因此相识。1919年1月,多丽丝的父母举办婚礼,几个月后,阿尔弗雷德被银行派驻波斯,已经怀孕的艾米丽也一同前往。1925年,多丽丝举家搬迁至
英国殖民地
津巴布韦(今津巴布韦),
阿尔弗雷德大帝在那里买了约1500英亩的原始丛林种植
玉蜀黍属和其他农作物,以经营农场为主,但收入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富裕。
早年经历
多丽丝·莱辛的童年在非洲农场度过,母亲对孩子们寄予厚望,坚持给孩子们带来传统的英国教育,用种子、
鸡蛋和
小鸡对孩子们进行教学。母亲鼓励孩子们阅读,多丽丝自童年时期起便接触了大量英国本土书籍,尤其是
查尔斯·狄更斯、斯汤达等人的作品,为她后来的写作风格奠定基础。
南非草原的生活让多丽丝记忆深刻,非洲草原也成为其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多丽丝7岁时通过了
哈拉雷(今
津巴布韦首都
哈拉雷)的教育主考官的考察,顺利入学索尔兹伯里的学校,学校关闭后,她又进入索尔兹伯里的女子
修道院进行学习,期间母亲经常给多丽丝写信提醒她在考试中必须取得高分,母亲的来信内容尽是对未来的焦虑,使多丽丝充满抗拒。13岁时,多丽丝进入
索尔兹伯里的女子
高中,不久后她不幸患上眼疾,她也因此退学。
辍学后的多丽丝开始自学,15岁时,多丽丝离开父母,在镇上的一户人家做保姆,她开始阅读雇主给她的关于政治和
社会学的书籍,期间开始写作,并在杂志上发表了几篇作品。两年后,多丽丝离开
索尔兹伯里回到农场,她在农场写出了两部长篇小说,但因不符合自己的期望都被销毁,而她也转向短篇小说的形式来获得更多的练习。多丽丝自学打字和速记后申请到了一份电话接线员的工作,尽管母亲认为这份工作有失身份,但多丽丝还是立刻前往
索尔兹伯里。18岁的多丽丝在电话公司干了一年后,应朋友邀请参加了左派读书俱乐部的聚会,聚会结束后,多丽丝订阅了被其他白人视为危险的左派宣传刊物《
新政治家》。同年多丽丝遇见了第一任丈夫弗兰克·威斯顿(Frank Wisdom),他认同多丽丝在种族上的激进观点。
1939年4月,多丽丝·莱辛与丈夫弗兰克结婚,不久后多丽丝怀孕,于次年诞下长子约翰(John),之后又生下女儿吉恩(Jean)。1943年,多丽丝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她曾回忆说,“整整一代女人,一旦生了孩子,自己的生命就仿佛停止了似的。她们中的大多数都变得神经质,因为她们的现实生活和学校教育的理想反差太大了。”离婚后的多丽丝找到一份律所打字员的工作,受
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多丽丝不甘于落后时代大潮,她在闲暇时积极投身左派运动,加入左派读书俱乐部,期间结识了来自
德国的流亡共产党员戈特弗里德·莱辛(Gottfried Lessing),很快成为他的妻子,并冠以此姓,不久后生下小儿子彼得(Peter)。1949年,多丽丝与戈特弗里德离婚,携幼子移居
伦敦,之后并未再嫁。
崭露头角
1949年,多丽丝·莱辛带着处女作《
野草在歌唱》的手稿与儿子来到
英国伦敦追求自己的写作事业和
社会主义信仰,次年《野草在歌唱》在英国出版,成为多丽丝第一部正式发表的小说,这部作品因对殖民地的种族压迫和经济矛盾的大胆揭露而被视为“抗议小说”,多丽丝也因此在文坛崭露头角。20世纪50年代,多丽丝参与了英国共产党的一些活动,但在1956年退党,脱离政治生活的多丽丝倾力于小说创作,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当代生活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之后多丽丝以非洲生活为背景创作出诸多短篇小说,大多被收录在《
这原是老酋长的国度》《短篇小说五篇》《爱的习惯》等合集中,其中《短篇小说五篇》获得1954年萨默塞特·毛姆奖。
创作高峰
1952年起,多丽丝·莱辛陆续发表了《暴力的孩子们》五部曲,该系列包括《玛莎·奎斯特》《良缘》《
风暴的余波》《被陆地围住的》和《四门之城》。在这五部作品构成的前后连贯系列中,多丽丝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细致描绘了一个在罗得西亚殖民地长大的白人女性玛莎·奎斯特的成长历程。这一系列作品标志着她的创作逐渐走向成熟,深化并拓宽了文学深度与广度。1962年,多丽丝·莱辛出版了她的代表作《
金色笔记》,这部小说以1957年的
伦敦为背景,描述了女作家安娜·伍尔夫在离婚后独立抚养女儿的生活经历,虽然她已经摆脱了婚姻的束缚,但仍然面临着情感、身份和写作的困扰。为了记录自己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安娜使用了四本不同颜色的笔记,这些笔记中穿插着她对生活的思考。尽管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金色笔记》在
左派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并对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产生推动作用。这也使得多丽丝在文学界赢得了声誉,奠定了多丽丝在
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
进入七十年代,多丽丝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日益加深,作品内容也多以文明的解体、社会的崩溃乃至地球的毁灭为主题,其创作也0转向科幻和预言的领域。1971年,多丽丝创作出“心理空间”小说《简述地狱之行》,小说出版之始遭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但也有研究者肯定了她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小说形式方面的实验与创新。三年后,多丽丝又发表小说《
幸存者回忆录》,以回顾的方式以及一种可以称作
魔幻现实主义的视角描写了西方世界的崩溃。在这两部小说里可以看出
伊斯兰教的苏非派禁欲神秘主义对多丽丝的吸引力。1979年至1983年,多丽丝出版了5部系列长篇小说《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她在这些小说中把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以一种寓言和幻想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积极预言着未来世界的发展面貌。
晚年经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多丽丝的小说呈现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她尝试了许多有新意的题材,同时也不忘对社会边缘人、
孟什维克的关注。1985年,多丽丝出版小说《
好人恐怖分子》,被视为她在科幻题材小说后重新回归
现实主义的作品,而她分别于1984年和1999年发表的《简·萨莫斯的日记》和《
又来了,爱情》都以老年女性为故事的主人公,描写了她们的感情生活。1999年,多丽丝发表幻想冒险题材的作品《玛拉与丹恩历险记》,作品谈论了人类末日后的生活,表现出多丽丝在
地球生存环境与气候条件不断恶化的现实处境下,对人类未来前途的思考。
进入21世纪,80多岁高龄的多丽丝依旧笔耕不辍,她分别在2001年和2005年发表了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最甜美的梦》和幻想冒险小说《丹将军的故事》。2007年,多丽丝的长篇小说《裂缝》出版,她在这部作品中借
古罗马历史学家和远古女性之口,讲述古代社会生活,重构人类起源的神话,表现出她对人类社会和自然关系的深切探讨。
2007年10月11日晚,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多丽丝·莱辛,她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年长的获奖者,颁奖词称她是“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对一个分裂的文明作了详尽细致的考察。”在获奖消息公布当天诺贝尔官方网站的电话采访中,多丽丝否认了小说写作的“社会使命说”,将自己笔耕不辍的动力归结为个人对写作的热爱,将其丰富的创作体裁视为满足小说内容需要的必要手段。2008年,多丽丝的封笔之作《我的父亲母亲》出版,她将想象与现实结合,书写了父母备受战争折磨的创伤人生,折射出两代人的坎坷命运。2013年11月17日,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去世,享年94岁。
人物关系
人物作品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诗歌作品
散文
自传
剧本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主题和风格广泛多样,经常变换,前期倾向于批判现实,中期倾向于心理描写,后期则更倾向于科幻,但其主题都大多反映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女性主题
多丽丝·莱辛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与日益成熟的思想关注着女性群体的命运和追求,女性主题贯穿着她创作生涯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她的小说多以女性作为主角,描写不同经历和性格的女主人公在各自人生道路上对身份、自由以及爱情的体验和追求。在西方女性意识高涨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多丽丝先后创作了《
野草在歌唱》《
金色笔记》等以独特女性视角表现女性独立反叛的个性与社会的冲撞。《
野草在歌唱》以辛辣的笔触刻画了一位生活在非洲殖民地的白人妇女玛丽的悲惨命运和对自我身份的追求;《
金色笔记》则刻画了知识女性安娜对自由的追求。多丽丝后期的科幻小说中也表现出独具魅力的女性特质,为读者呈现出女性在灾难面前的勇敢和智慧、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无论是《三四五区的联姻》里善良智慧、坚韧不拔的爱丽女王,还是《裂缝》里大度、勤劳的女性族群“裂缝族”,都突破了传统的女性形象书写,颠覆了文学领域的男性单一视角,体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特魅力。
非洲主题
受自身经历的影响,多丽丝·莱辛亲眼目睹了非洲黑人悲惨的生活境遇,在《野草在唱歌》中向读者真实再现了非洲殖民地,黑人遭受白人残酷的压榨和欺辱,深切表达了对非洲黑人的同情。。多丽丝的非洲题材小说真实地再现了殖民时代的非洲文化根本无力抵御来自
欧洲强势文化的入侵,在描写非洲本土文化时表现了其深刻的内心矛盾,其
人道主义立场与
大英帝国立场杂其中。多丽丝在小说《
野草在歌唱》中以“平静”的语气说明非洲已经是“一个被金融家和开矿者一手创建起来的南部非洲”,以矛盾的语气流露出欧洲白人对非洲的疏离感。除此之外,多丽丝的非洲主题小说中多用
现实主义方法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她充分利用传记元素来表现童年、少年时期的家庭生活,以及父母的性格和经历,《玛莎·奎斯特》中的夫妻以及《野草在歌唱》中经营农场失败的迪克·特纳等人物都借鉴了多丽丝父母的生活经历,体现着她对父母性格的理解。
科幻主题
20世纪70年代起,多丽丝开始涉足科幻领域的文学创作,她将神秘主义思想、传奇、科幻等种种成分糅进了自己的作品,如《简述地狱之行》、《一个幸存者的回忆录》以及“太空小说”系列等,这些小说涉及对外宇宙空间的关注、对战争和灾难的忧虑以及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关注和反思等。在《南船座的老人星:档案》系列中,多丽丝设定了一个浩瀚的视角,从
宇宙档案家的视角漠然的记录着人类走向污染、饥饿和灭绝的过程,具有科幻小说“异域他乡”的主题色彩。除太空题材的科幻小说外,多丽丝也著有颇具童话色彩的科幻小说,她在《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以童话寓言的方式讲述了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故事,童话叙事框架与科幻认知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是对西方科幻小说传统题材和主题的传承与创新。
生存主题
在多丽丝多样化的创作中始终保持不变对人类命运和未来生存的深切关注,其1969年出版的预言类小说《四门城》中运用了大量幻想情节虚构了一个个被严重污染与破坏的生存世界,多丽丝以极端的角度审视了人类当今的生存模式,构建了人类文明崩溃后的荒凉图景。之后出版的《简述地狱之行》和《
幸存者回忆录》则致力于描绘地狱般的恶托邦生存世界,并在结尾处暗示新世界的再生。除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注,多丽丝还关注着现代女性和社会边缘群体的
生存状态,从多角度刻画女性内心的隐痛和迷茫。多丽丝在《
金色笔记》中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围城内外女性的寂心旅,多角度展示困于生活中的现代女性,探索她们的未来和出路。
艺术风格
心理描写
多丽丝·莱辛创作中期更倾向于心理描写,她将19世纪传统
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世界文学潮流中的崭新元素结合,把外部世界的描述有机地融合到妇女内心世界的描述中,达到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相互交互。《
金色笔记》中,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在经历了梦境、
冥想和
幻觉等黑暗的心理过程后,超越了消极情绪,跨越了两性阻隔,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重新获得了写作的能力。多丽丝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进行叙写,描摹出处在崩溃边缘的人物复杂纷乱的心理与意识活动;日记与虚构小说的方式,显示出多丽丝对当代文化、
意识形态和人的精神心理变化的深刻观察与剖析。
叙事艺术
在多丽丝的写作中,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要素,参与了故事主题的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再现以及叙述进程的推动,借助空间的变换、空间意识的表达以及空间叙事的营构,多丽丝表现着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叩问和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担忧与关注。在长篇小说《
金色笔记》和《四门城》中,“房子”作为空间
隐喻出现,有着不同的寓意,小说中主人公心理的变化往往投射到房子上,房子作为一种主观意象始终贯穿于文本中。《木施朗加老酋长》中,多丽丝通过家族、土地和植物三个要素编织出空间的组织整体,展现出从未受过白人侵犯的土著世界古老而神秘的精神气息和文化内涵。在短篇小说《德威特夫妇来到峡谷农庄》中,多丽丝又通过群山和河流这两种不同的空间意象被用来对故事中的两个女性人物迥异的内心世界进行标识,群山和河流作为人物内心世界的空间镜像,使扑朔迷离的人物内心变成具体可感的空间存在物,故事的主题内涵也得到丰富。
除了空间叙事,多丽丝在《
金色笔记》中打破了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传统创作方法,将有序叙述与无序叙述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小说叙事理念。整部小说由一个被分割的题为《自由女性》的故事和5本似连贯又分离的笔记组成,运用注释、概括、摘要、剪报、戏剧对白等多种非文学性的语言,并在叙述中存在大量的顺叙、倒叙、时间的错乱与重组,场景的无序切换与跳跃等,为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从而将其引入小说文本所制造出的迷宫之中。多丽丝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在《
金色笔记》探索了
现实主义色彩与想象力之间的
张力关系,小说嵌小说的中国套盒式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形式范例。
人物思想
1957年,多丽丝·莱辛在《宣言》上发表署名文章《一个微小的个人声音》,并在文章中明确的自称自己为“人文主义者”,“当共产党人的结果就是成为了人文主义者”。多丽丝认为
查尔斯·狄更斯、斯汤达、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等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是文学的最高峰,而他们都是人文主义者,她同这些人文主义者一样追寻着“那种温暖、同情、人性以及对人民的热爱,而这些特性照亮了19世纪小说并使之成为对人类本身信念的说明”。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多丽丝常以
辩证法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事物,她认为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并不会影响事物本来的样子,并指出要想认清事实,必须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学到经验和教训。
获奖荣誉
作品获奖
个人荣誉
人物影响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她在承袭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变换文学表现现实的手法和方式,通过深入探索女性内心世界来认识和表现外部世界,其长篇小说《
金色笔记》首次从多个角度真实描写了女性在男女交往中隐秘的生理和心理经验。多丽丝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的女人一定要满足男人要求的观念,并对男人的各种能力表示出质疑,她也因此被誉为“英国的
西蒙·德·波伏娃”。除此之外,多丽丝于196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四门城》详细真实的记录了从1945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
英国人的生活,成为社会学家研究战后英国不可或缺的生活教材,被称为“英国现状小说”。
多丽丝·莱辛以中产阶级白人知识分子的视角,对20世纪饱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英属非洲殖民地以及
南非、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英国乃至
欧洲局势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展现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图景。多丽丝的作品被翻译成几十个国家的文字,其处女作《
青草在歌唱》被誉为首次对种族隔离进行坦诚揭示的小说之一,对生活在夹缝中的白人穷人第一次从涉及种族关系的性心理角度进行剖析,冲破了种族话题的禁忌。《青草在歌唱》《
金色笔记》《四门城》等已被公认为世界经典,多丽丝本人也被称为“正在创作我们这个世纪的百科全书”。
人物评价
美国文学评论家
哈罗德·布鲁姆评价多丽丝·莱辛:“莱辛是我们时代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即使她不具有这个时代的风格,也具有一种时代精神。”
纽约大学教授苏西·林菲尔德在采访多丽丝·莱辛的导言中称:“莱辛的辛辣与洞见,以及精细而不假雕琢的写作风格,永远不可能是传统的
浪漫主义。可是,在早期的《暴力的孩子们》系列小说和《
金色笔记》中,却存在着难以否认的浪漫主义,或者更确切地说,存在着理想主义。”
多丽丝·莱辛的出版商
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负责人查理·雷德梅因在接受《
卫报》采访时说称多丽丝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作家,有智慧,有热情,为了自己的信仰敢于战斗。
英国作家
A.S.拜厄特对《卫报》记者表示,多丽丝是极少数天才的文学预言家之一,她预见的很多问题后来都成为现实。
学者
张中载认为,多丽丝·莱辛的后期作品虽然不像前期作品那样光彩夺目,但一个作家抛开自己熟悉的题材而涉足陌生的领域有时难免失误。
学者王宁认为,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充满了理想主义倾向,她对女性经验的微妙把握和准确描绘令人折服。
人物轶事
爱猫成痴
多丽丝·莱辛爱猫成痴,猫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密伙伴,见证了她生活中的所有喜怒哀乐。多丽丝曾以猫咪为题材创作创作小说《
特别的猫》与《
猫语录》,并在其中讲述了了人与猫之间的动人故事,细数曾经让她欢欣也让她忧愁的猫。
拒绝受封
1999年,多丽丝拒绝受封“
大英帝国女
架子鼓",她认为所谓的大英帝国并不存在,最后改颁名誉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