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王国维
追忆王国维
追忆王国维是陈平原王风所编著的作品。2009年05月01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现已完结。
图书信息
作 者:陈平原,王风 编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1112
出版时间:2009-05-01
版 次:1
页 数:504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追忆王国维(增订本)》既为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丰的文献文献,又为当代阐释铺设了基础背景。本集只选录师友、弟子及亲属的文章。内收百余篇文章,分作四辑:第一辑是王国维早期亲友的文章,第二辑是清华大学师生以及与此相关的民国学界学者的文章,第三辑是海外人士的追悼文,第四辑是王国维亲属晚辈的文章,包括王国维和罗振玉的后人。
作为清华学校研究院特聘的四大导师之一,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和影响,至今彰彰在人耳目。他的自沉颐和园昆明湖,更是轰动一时的事件,颇具传奇色彩,其话题性和关注度经久不衰。其遗嘱引发的持续不断的争论,包括陈寅恪的碑志序文,都使之成为一桩公案,具有超越其书斋生涯、学者本色的思想史意义。
目录
总序
三联增订版序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祭王忠公文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海宁市王忠悫公传
王忠悫公事略
授奉政大夫 赏食五品俸南书房行走特谥忠悫王
公墓志铭
《人间词甲稿序》跋
《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初集弁言
通州师范的创办与发展(节录)
王静安的悲剧
集蓼编(节录)
五十日梦痕录(节录)
爱俪园——海上的迷宫(选录)
爱俪园梦影录(选录)
仓圣明智大学的回忆(节录)
观堂先生别传
上海书林梦忆录(节录)
我的前半生(节录)
(附)上谕
伪满宫廷杂忆(节录)
(附)王静庵先生致死的真因
旧雨鸿爪·罗振玉(节录)
关于王静庵先生逝世的史料
《王忠悫公遗墨》序
祭王忠悫公文
王忠悫公殉节记
王忠悫公哀挽录书后
《昆明湖曲吊王君静安》序
祭王忠悫公文
《王忠悫公哀挽录》序
《王忠悫公哀挽录》跋
雁塔寒音(书札六通)
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辞
《王静安先生纪念号》序
给梁令娴等的信(节录)
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存目)
(附一)罗雪堂先生寄陈寅恪书(节录)
(附二)空轩诗话(节录)
(附三)王观堂先生挽词解(佚存)
海宁王先生之碑铭(存目)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存目)
四年的清华园(节录)
吴宓日记(摘录)
王国维颐和园投河自尽之详情
(附)继屈原投江之王国维投滇池自杀
我所知道的王静安先生
徐森玉谈王国维
王静安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实情
悼王静安先生
追念逝世五十年的王静安先生
我所知之王国维先生
(附)鲁迅与王国维
王静安先生年谱(节录)
论王静安先生之自沉
(附)王静安先生逝世周年纪念
个人对于王静安先生之感想
读陆德《个人对于王静安先生之感想》
悼王静安先生
(附)题王国维先生书扇面绝笔书遗迹
王静安先生传
追忆王静安先生
关于王静安的死
记王静安先生自沉事始末
哀余断忆(五则)
友座私语(二则)
问学的回忆
王国维先生考古学上之贡献(节录)
王静安先生遗札题记
海宁市王国维先生
忆王静安先生
王国维先生生平及其学说
甲骨学概况(节录)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始末
王静安先生手札四通跋
关于王国维先生之死
王国维与梁启超
回忆王观堂先生的自沉
王静安传略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我知道一些
(附)一代畸人王静安(节录)
《王国维先生墓碑记》及其他
(附一)王国维死因又一说
(附二)《旧作[哭观堂师]》注
(附三)对王国维及其学术的研究应实事求是
王国维在学术上的独特地位
忆清华国学研究院(选录)
追悼会小启
王静安先生殉节纪念帖引
王国维君殉节追悼会
祭文
回忆王静安君
回忆王静庵君
生霸死霸考
(附)《周初的年代》后语
追忆王静庵君
噫王国维先生
访王静安先生
王先生的辫发
(附)《中国近世戏曲史》序(节录)
怀念王征君
海宁市的王静安君
王静安师
追忆与王静庵先生的初次会面
静安学社
《王忠悫公遗墨》后记
追想王静安先生
悼王忠悫公
王静安先生国维蹈滇池自杀
只有遗编照几头
斯文之厄运
回忆拾零(四则)
王国维
海东杂记
《观堂外集》后记
观堂别传
《观堂书札遗录》跋
记观堂先生手札二通
跋《观堂书札》
《观堂书札》再跋
父亲之死及其他
最是人间留不住
先父王公国维自沉前后
为母亲说几句话
怀念我的父亲王国维先生
观堂书札三跋
巨星陨落一甲子
王静安之死(选录)
对王观堂的器重
我所知的王观堂及其一家
我对王观堂及其一家的回忆
我所了解的王静安先生
关于《殷虚书契考释》成书经过的回忆
(附一)《关于正三则
(附二)殷虚卜辞综述(节录)
王国维先生《水经注校》述略
读父亲王国维年谱有感
后记
前言
“追忆逝水年华”,此乃人之常情。从“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乎”,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为此临风洒泪。其实,不必借山川草木起兴,单是往事如烟,就足以让千古文人感慨叹息。“感慨”不足以尽兴,于是又有了许多落在纸上的“追忆”。
对往日风流的追忆,与其说是为了记住历史,不如说是为了展望未来。人们只能记住那些应该记住、或者说希望记住的——包括人和事。作为学者而被追忆,不只是一种历史定位,更意味着进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因为,人们总是以当下的生存处境及需求为支点,借助于与历史对话来获得思想资源与工作方向。
选择对话者,其实已经内在地规定了对话的内容、倾向以及情调。选择康有为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等作为追忆的对象,或者说邀请其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学术建设,基于如下几方面的考虑。
精彩书摘
诰授奉政大夫赏食五品俸
南书房行走特谥忠悫王公墓志铭
进士出身 赏食三品俸 紫禁城骑马 南书房行走前江南江宁府知府翰林院编修辽阳中学杨钟羲撰文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 赏食二品俸 紫禁城骑马 赏穿带膝貂桂南书房行走前翰林院侍讲宛平袁励准书丹并篆盖
有博学以文,行已有耻之君子日王公静安,以特奏名出身,官南书房翰林,丁卯五月三日自沉颐和园滇池。天子惜贞臣,派贝子溥忻奠酸,赏帑金治丧,予谥忠悫。其年七月十七日诸子遵遗命卜葬于清华园侧,丐钟羲为文以铭其幽。公讳国维,字王国维,静安其自号,海宁市州人。先世籍开封市,宋靖康之变元年,远祖副都总管禀死节太原古县城,谥忠壮。南渡后遂家海宁。曾王父、王父世有隐德,父乃誉以能书名。公读书通敏,弱冠补博士弟子员。诗学陆游,词学纳兰性德。辛丑留学日本,丙午入学部,充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修,治元明以来通俗文学。宣统辛亥,国体骤变,航海居日本,专治经史,日读注疏尽数卷,旁治声韵训,奄有乾嘉诸儒目录校勘金石舆地之长。又当古文字、古器物大出之时,以其学识理董之,故新得之多,为近世学者所未有。甲寅与上虞区罗振玉共考释流沙坠简,振玉考殷虚文字,亦颇采其说,所著《释币》及考地理诸作,为嘉兴市沈尚书曾植所推挹。丙辰自日本归,为广仓学窘编《学术丛刊》杂志,并遍观乌程蒋氏所藏书,为编序录,撰著乃益富。丁巳撰《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及《殷周制度论》,能言周朝立制之源及姬诵周公所以治天下之意。近年校勘蒙古史料,于对音尤审,又欲注《蒙古源流考》,研究满洲蒙藏文字,惜未竟其业。癸亥三月,用大学士多罗特·升允荐,命在南书房行走,赏食五品俸,故宫骑马。再上封事,请李瘦枝讲学,蒙褒许。甲子十月九日之变,忧愤怀必死之志。明年春,驾幸天津市,俞允留京掌清华大学研究院事。不时赴行朝,蒙召对,依恋出于至诚,每欲有所陈请,口呐苦不达。比年战祸频仍,时局安危不可知,当事者不闻有所筹议,公欲言不可,欲默不忍,愤激异常时,密书遗属藏衣带中,略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草具遗章邮罗氏津寓,代为呈递,遂效止水之节。距生于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年五十有一。昔仲由问事鬼神,进而问死,欲知处死之道也。死非季路所难,莫难于知之明、处之当。公自以起诸生,为近臣,被殊遇,主辱臣死,杀身成仁,尽知死之义。公尝谓今之学者于古人无所不疑,独不自疑其立说之根据。盖公之学,由文字声韵以考古之制度文物并其立制之所以然,由博而返约,由疑而得信,务当于理而止。故心思言论粹然一出于正,一洗时人功利之弊。与人交,初甚落落。久乃愈醇。临财无苟得,不可干以非义。其治学也,缜密谨严,不悖不惑,即其人亦非晚近之人也。故其死不失义,如趋而就几席枕藉之无异,可谓好古多闻而不违行己之耻之君子矣。彼徒以匹夫之谅为名者,安能知其学之本原之所在哉?钟羲避地上海市,始识公于沈氏海日楼,读其《题山先生遗像诗》,即心异之。既而同赴召,同被命检景阳宫书籍,过从日密。甲子秋将有所弹,已属草矣,以示钟羲,钟羲举胡石庄“人物凋尽,彼此当互相成就”之说为言,乃止不果上,又以见公之服善也。公娶莫姓,继室潘氏。子潜明,先公一年卒,次高明、贞明、纪明、慈明、登明,孙庆端。著有《观堂集林》,为“艺林”八卷、“史林”十卷、“缀林”二卷,其他遗著不具书。铭日:
淀园之修,日治海军。辨亡欲论,至哀无文。
坐阅河山,剩止勺水。士女嬉游,冠裳诺唯。
君子之守,有所不为。山夷海竭,其志不欺。
和光同尘,有靦三老。安危何预,友朋相倒。
百年养士,独行惟公。心盟止水,气贯长虹。
文人无行,一雪斯耻。我铭幽塞,用告醇史。
文楷斋宋德裕刻石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拓片)
《人问词甲稿序》跋
樊少泉茂才(炳清),与人间同肄业东文学校,交甚契。顾体赢多病,怠于进取。尝自憾志行薄弱,遂更名“志厚”,字抗甫,故《序》后所署如此。(其后仍用原名。)时人间在吴门师范校授文学,先其来书,谓词稿将写定,丐樊作序。樊应之,延不属稿。一日,词稿邮至,余与樊君开缄共读,而前已有《序》。来书云:《序》未署名,试猜度为何人作?宜署何人名则署之。樊读竞大笑,遂援笔书己名。盖知樊性懒,此《序》未可以岁月期,遂代为之也。前尘历历如昨,而樊君墓草亦宿,忆此为之怅然。振常附记。
时,人间方究哲学,静观人生哀乐,感慨系之,而甲稿词中“人间”字凡十余见。故以名其词云。又记。
(据陈鸿祥《关于序》“附录”移录,
《艺谭》1986年1期)
《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初集弁言
丁卯五月,王忠悫公效止水之节,予上其事于行朝,天子惊悼。既已褒扬其大节,海内外人士亦莫不惜其学术,竞为文字以志哀挽。公同学同门诸君子复创立观堂遗书刊行会,以刊行公之遗书,请予总理董之役。予以忧患待尽之身,恐不克尽其业,欲谢不敏,而义不可辞。乃以数月之力将公遗书已刊未刊者厘定为四集,次第付梓。冬十二月初集告竣,乃序其端日:公平生学术之递迁,予既于《观堂集林序》及公传中详言之矣,而于公观世之识未之及也,乃摘其《论古今政学疏》为公别传,而尚有未尽,今更举数事。方公游学日本时,革命之说大昌,予移书致公,谓留学诸生多后起之秀,其趋向关系于国家前途者甚大,曷有以匡救之。公答书言,诸生骛于血气,结党奔走,如燎方扬,不可遏止,料其将来贤者以陨其身,不肖者以便其私,万一果发难,国是不可问矣。时公同学闽中萨生均坡与公同留学东京,亦入党籍,公以书见告,且谓萨固贤者,然性高明而少沉潜,彼既入籍,见所为必非之,惟背之则危身,从之则违心,迩见其居恒郁郁,恐以此天天年也。已而萨生果天如公言。予在海东,公先归国,英法海底隧道学者斯坦因、沙诸博士邀余游欧洲列邦,予请公同往。将治任矣,而巴尔干战事起,予告公行期将待战后。公复书言,欧洲近岁科学已造其极,人欲亦与之竞进,此次战事实为西政爆裂之时,意岁月必久长,公此行或不果邪。后数月,余返沪江,沈乙庵尚书觞予于海日楼,语及欧战,予以公语对,尚书日:然,此战后欧洲必且有大变,战胜之国或将益扩大其国家主意(义)。意谓德且胜也。子日:否,此战将为国家主意(义)及社会主义激争之结果,战后恐无胜利国,或暴民专制将覆国家主义而代之,或且波及中原地区。尚书意不谓然,公独之。已而俄罗斯果覆亡,公以祸将及我,与北方某耆宿书言,观中国近状,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主义终。某公漫不审,乃至今日而其言竞验矣。惟公有过人之识,故其为学亦理解洞明。世人徒惊公之学,而不知公之达识,固未足以知公;而重公节行,不知公乃知仁兼尽,亦知公有未尽也。予故揭公佚事以告当世。至公学术之鸿博浩瀚,世人皆能知之,固不待予之喋喋矣。丁卯仲冬上虞区罗振玉书。
(1928年天津罗氏贻安堂初刻本)
通州师范的创办与发展(节录)
著名的近代学家,考证学家王国维,他曾是通州师范初期的教师,在校时间不过半年(一九。三年二月一七月),教的伦理学和国文。那时他才二十六岁,年龄比一般学生还小,再加所写的讲义多从日语翻译过来,不能像一般文言文那样顺眼,因而他在举贡生监出身的学生们眼中,也没有得到尊重。学校想起这位前教员,或许是在他被称为“王文\u003c忠)懿(悫)公”以后的事。另一个是文人画家陈师曾,他于一九。九年来校,一九一三年去职,教的博物学科,对学生要求高,考试严。寄住校外,学生不敢去和他接近,也没有留下什么影响。他那时对文学艺术的造诣,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学校行政方面似乎把他看做一位贵公子式的留学生。我听过他的生理卫生和动物界植物学的课,他的黑板画既快且好,画动物尤见生动。他临走之顷,我曾和许多同学去请他写对联,他说他自己的画画得很好,问我为什么不请他画。我根本没有想到能请他画,也就答不出。我们对他实在有些怕,他肯替学生画却是真的。附属小学的学生有几个要刻竹笔筒,曾经通过他肄业在附小的儿子去请他,他一一画了题了。有一个王鑫是单名,他还为他取上证鸥作外号,他又是这样平易近人的。因此他临走时,学生为他举行了欢送会,他的临别赠言是:学科学必须同时学好图画。过了几年,他不再是博学教师而以文人画家著名了。一般说来,通州师范教师中很少像他俩这样突出的人物,主要由于用人逐渐在本校校友中挑选,而挑选的对象又着重于没有什么圭角锋芒的一流。
参考资料
追忆王国维.豆瓣读书.2017-08-15
目录
概述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前言
精彩书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