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皓,1976年生于
哈尔滨市,曾经身份复杂做过编辑、记者、电视台主持人、词作者,现为职业编剧。
7岁跟雕塑家张光复学画,少年时代曾经的梦想是能考进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家教苛刻严格,从没有跟家外面的小朋友一起游戏过,还好由于家中有大量藏书,12岁起开始读莎士比亚,15岁起开始读
艾瑞克·弗洛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阿图尔·叔本华和
朱光潜的哲学书。16岁有大组发表于《
人民文学》创下了该本刊年龄最小发表组诗的记录,保持至今。去
张仃爷爷家做客时,爷爷看了她的画让她考自己所在的中央工艺美院,她笑而不答,心里只想进中央美院,可是油画系两年一招生,高考那一年油画系不招生只能遂了妈妈的心愿,就读了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外表安静乖巧、实则叛逆。谁的内心又不是住着纠葛着两个相反的自己呢?
有了信仰之后,她立志要做一个给别人好的影响的人,这也是她写戏使命感的座右铭,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唤回人性最本真美好的情感,是需要勇气和力气的,快餐文化的年代没有人关注你用情的冗长;物化的社会教育,只需创意不需思想,然而她却背道而驰,坚持给剧中每一个人物一个丰满的灵魂和只属于他的语言氛围。她的观点是一部影视作品,场景再庞大、特技再超炫、演员再大牌,要是角色性格塑造不深入人心、起翻没有细腻情感作为依托一切都将是徒劳苍白的。
生活里,皓皓是个力求优雅的女子:女人可以老去但是一定要优雅。顶着一张二十几岁的脸拥有的却是一颗成熟苍老的心,微笑地优雅着像她家中养着的几只猫。猫一样的女人没写完一个作品都像死过一场一样,新的作品对她而言就是一次重生。读过她写的三十年代的谍战戏的人会评价说:这哥们对历史、枪械的研究造诣很深啊,不论是同性之间或是异性间的情感都渲染到位,没想到却是出自外表孱弱的她的笔下。她自顾微而浅笑,要保持童心爱心和恒心刻画新的灵魂,能给别人带来好的影响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