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镇(DàiYìZhèn):是
山东省巨野县县下辖乡镇之一,位于巨野城南12公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大(dai)义镇地处全县的中心。总面积108.77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10.9万亩耕地,常住人口63252人(2017年)。镇境内聊商公路纵穿南北,
青龙公路横贯东西;东与风景秀丽的金山相望,北依
洙水河,南临
万福河。
2010年3月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中心镇”,成为镶嵌在巨野大地上一颗熠生辉的明珠。
2020年6月,大义镇下辖50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大义区。
1949年后,为巨野县第四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设立大义乡。
1958年9月,成立大义公社。
1983年4月,撤社建乡时,建大义乡。
1984年4月,撤乡设大义镇。
地理环境
大义镇,地处巨野县城南部。东与
独山镇相邻,南与大谢集镇相连,西与
董官屯镇接壤,北与永丰街道交界。区域面积108.77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大义镇下辖杈子楼、二街、前祝庄、张楼、
吴集镇、刘庄、三街、黄庄、前王、南王庄、奚阁、寨里、
杨楼镇、
杨庄镇、西王营、付庄、左店、段店、常庄、胡庄、赵店、东王营、段庄、东闫、南徐、史楼、开官屯、徐楼、丁海、天阁、王路口、齐庙、东彭堂、林朱庄、冉程庄、回海、小集子、吕店、四街、吴楼、朱杨程、苗庄、小徐营、牛河、西徐庄、谷庄、北彭堂、一街、王店、孔楼、葛店、赵万庄、李孙庄、孔庄、马河、柯针园、西闫、西奚、
德化县、
东营市、棠林、胡堆、宋楼、贾庄、赵庄、东奚、大王庄、史王卞村68个村民委员会。
2020年6月,大义镇下辖5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大义三街。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义镇辖区总人口7.5万人。
2017年,大义镇常住人口63252人。
2018年,大义镇户籍人口8624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义镇财政总收入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亿元,比上年增长2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19.7万元,增值税607万元,企业所得税216.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573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
2018年,大义镇有工业企业37家,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2家。
农业
2011年,大义镇有耕地面积10.6万亩,人均1.5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农业总产值达到3.98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2.9万吨,人均380
千克,其中小麦2.5万吨,玉米0.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1.4万吨,主要品种有韭菜、大葱、西红柿、
茴香等,其中大葱0.1万吨,西红柿0.2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羊饲养量0.8万只,年末存栏0.5万只。
工业
2011年,大义镇工业生产总值10.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3.6%。拥有工业企业356家,职工7015人,以纺织、化工、商贸物流为主。
商业
2011年,大义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8亿元。
城镇建设
大义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党委、政府按照“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高点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则,由
山东省村镇建设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小城镇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建成工业、商贸、生活和民营经济四个城镇小区。同时,完善了电力、邮政、电信、金融、娱乐、文教、卫生等基础服务设施,是全市卫生先进单位和文明城镇。
大义镇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镇党委、政府靠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来吸引外资,真诚招商。成功引进了
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横店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济南华玫集团和
紫光集团公司及韩国柔棉公司等一批颇具实力的外商来本镇外资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元,初步形成了大招商、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是全市对外开放先进乡镇。
大义镇作为“山东小中心镇”和“
大京九经济贸易网络百家重点乡镇”之一,已经受到大批有识之士的青睐。优越的地理区位、便捷的交通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优惠的投资政策、配套的服务机构和廉价优质的劳动力,纯朴的民风民俗,构成了大义镇理想的投资环境。
4月9日,“
山东省十大名镇”在2006山东乡村发展论坛上揭晓,
巨野县大义镇从全省近百个应选乡镇中脱颖而出,与州市
新兖镇、广饶市
大王镇等9个乡镇被评为“山东十大名镇”,成为
菏泽市唯一入选乡镇。
这次名镇评选活动是为深入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精神,由
大众报业集团农村大众报和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山东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2006山东乡村发展论坛组委会等单位组织主办的。自去年12月申报参评以来,省组委会先后两次派评审专家到
巨野县大义镇实地审核考察,组委会在全省近百个应选乡镇中进行了认真筛选,结合专家评审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
山东省十大名镇名单。
日新月异的小城镇建设为大义镇入选山东十大名镇增添了一笔光彩。近年来,该镇按照“建设精品城镇,打造特色大义”要求和功能定位,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巨野县民营经济园区的开发为龙头,构筑小城镇开发新框架,加快小城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对府东路、青龙路中段的商品房进行彻底改造;投资1000多万元对聊商路及青龙路东段进行拓宽改造;投资300多万元对府东路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建设,新铺设排水管道3000多米,安装豪华路灯420盏,铺设步行彩砖12000平方米,新建公共厕所4处,新设垃圾箱16处,镇村植树绿化52万棵,建设镇区公共绿地1处,新增绿化面积100多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使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功能进一步齐全。同时,积极实施了“畅通工程”,提高了镇区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了交通秩序拥挤情况;镇区主干道和园区路实施了“灯亮工程”,提高了镇区夜景品位,丰富了群众生活,使整个镇区商贸活跃繁荣,规范清洁,街容市貌整洁亮丽,成为经济发展的良好载体。
广阔富饶和谐地,安居乐业礼义乡。殊荣中的大义镇跳出大义看大义,应时而动,放眼未来,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抓手,以入选“
山东省十大名镇”为契机,紧抓
巨野煤田开发机遇,立足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确立龙堌、万福两大矿井原材料供应基地和生活服务区的发展定位,以把大义镇建设成为“矿区的后花园”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全力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平安和谐、功能完善、富裕文明的新大义,营造发展新优势,实现区域先发展。
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抓巨野煤田开发机遇,立足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确立大义镇作为龙堌、万福两大矿井后勤供应基地和生活服务区的发展定位,以全面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大义,把大义镇打造成“矿区后花园”为目标,以大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继续实施招商引资和工业兴镇两大战略,不断加大投入,着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与社会文明和谐三大进程,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入增长30%;工商税收增长30%;财政总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文化
节日习俗
岁时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新年伊始,自此五天内均有约定俗成的节日活动,叫过新年。
年初一,家家户户贴春联,男女老幼穿新衣,象征万象更新。凌晨须燃放爆竹,叫“开门炮仗”。小辈要向长辈“拜年”,亲友见面,要互道“恭禧”。早餐吃糕团汤、团圆面或
馄饨,以取“高升”、“团圆”和“兜财”的吉利。入夜,各家提早就寝(称“关日头困”)。是日,举凡起居饮食,都用吉祥词语,读书人家则在红纸条上书写“岁朝执笔诸事大吉”、“
元旦书红万事亨通”等吉利话。全天不借火、不汲水、不扫地。商店休业。街上多设摊出售年画和儿童玩具。城区北大街经及大田岸、石梅场上有跑马戏、变戏法、套泥人等游乐活动。
初二,各家开始走亲戚,拜年贺禧,俗称“跑亲眷”,彼此应酬。
初三,称“
小年夜”,吃“百岁圆”。农民则把节日里积存的垃圾,倒在田角上,称“滑田财”。
初五,传为“路头(财神)生日”。自初四深夜起,家家户户先焚香点烛,迎接财神。至初五日,吃“兜财馄饨”,商家举行“接财神”祭仪后。在店内吃“路头酒”,祈求财源茂盛,生意兴隆。但商店老板往往就在此时,宣布店员去留,弄得几人欢乐几人愁。
节日中泡茶,多放一枚青
橄榄,以橄榄拟金元宝,称“
元宝茶”,预祝进宝发财。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上元之夜,叫“元夜”,也叫“无宵”。是日,各家吃元宵(汤园)。入夜,大街小巷,燃放鞭炮焰火。家家户户,焚香点烛,陈设供品,迎接“
司命帝君”(腊月四送“灶神”)。城乡各地还举行灯市,儿童牵兔子玩乐。
清明节民间有“上坟”、“扫墓”、“踏青”的习俗。一般人家,先在家祭祀祖先,俗称“过节”。然后,举家携带酒肴、锭帛、纸钱,前往祖坟祭扫(上坟)。春光明媚,
虞山山麓,游人“踏青”,络绎不绝。是日,家家做“青团”当点心。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日,称“上巳”节,传为
真武大帝诞辰。虞山祖师庙(供真武)香火鼎盛,善男信女成群结队,登山烧香“报娘恩”完愿。是日,西门外山麓和城市闹市,游客如云,茶楼酒肆,座无虚席。官绅豪富人家,还携眷约友,乘画舫,设华筵,去西门外尚湖中,饮酒作乐。也有游客合雇小船,荡漾湖上,称“摇出水”。
立夏是日,一般人家有吃草头(苜)摊面衣和
咸鸭蛋之习,并有“称人”(称体重)习俗,祈求在夏季无灾无难,不减体重。
端午农历
端午节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是日,各家门上悬挂艾、蒲、蒜,有的帖神符,挂钟馗像,以示“辟邪”、“驱鬼”。室内用
苍术、
白芷等药物烟熏,驱逐虫蛇。
饮雄黄酒。给小孩穿“五毒”衣,并用
雄黄涂抹小孩耳、鼻,于额部书“王”字。妇女用彩绸丝绒制成
粽子、老虎等形状的“香囊”挂在小孩肩头或胸前,以祛恶邪、避百毒,并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惯,传说为纪念爱国诗人
屈原。夏至是日,有吃夏至粥之习俗。粥以糯米掺小麦、
赤豆、蚕豆、玉米、红枣、糖等煮成。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日,相传是夕为牛郎织女在“
鹊桥”相会之期。是夕,妇女以瓜果、香烛供奉,并盛清水一碗将针投入,向
织女一乞求智巧,谓“乞巧”。是日,人家多以面粉、芝麻制成油炸食品,谓“
巧果”,家人分食,并馈送亲友。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日,城乡人民祭祀祖先,称“过七月半”。道士于节日夜在虞城南门外坛上“放焰口”,诵经施食,超度亡魂,称“中元普渡”。还有举行盂兰盆会,以大篮贮百味,供奉诸佛。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是日,仕女出游,名为“踏八步”,以社疾;走三桥,谓之“过运”。家家吃
月饼、鲜藕、糖烧芋艿。入夜,各户庭中供“香斗”、月饼、瓜果,斋奉月宫。有些“香斗”扎成楼台亭阁,争奇斗胜。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又名“重九”。是日,吃
重阳糕,饮菊花菊。市上出售的“重阳糕”上插有五彩小纸旗。传有登高“避祸”之说,城区人民多登
虞山,兼赏秋色。
冬至家家要祭祖,邀亲友吃“冬至夜饭”,俗有“冬至大于年”之说。
除夕农历一年最末的一天,称“除夕”,也称“大年夜”。是夕,各家祭祀祖先,称“接真”。合家团聚,围坐一席,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质量。贫富悬殊。贫民但求一饱,略有荤腥已足。富有人家,席上陈设冷盘、点心、水果外,必备“四帽子一伞”(即四热炒一暖锅)的丰盛菜肴。另备一碗青菜,称“长庚菜”,以祈延年益寿;一碗
黄豆芽,称“
如意菜”,象征称心如意。年夜饭要特意多备食之有余,饭中要放黄豆及
荸荠若干。饭后,长辈持“压岁盘”给儿孙,内装
茶食、糖果,并有红纸袋,袋中贮钱币,称“压岁钱”。室内放一盆炭火,称“旺盆”,取“兴旺”之意。堂上点“守岁烛”。半夜不寝,称“守岁”。是夜,各店铺遣人手持灯笼向债户收债,贫苦人家则躲外方,须至凌晨始能回家。深夜,各家就寝前,多鸣放鞭炮,称“关门炮仗”。此外还有如下习俗:以蚕豆升许,入锅爆炒,“毕剥”有声,称“炒发禄”;将连根青葱和瘦长木炭用红纸封束,倚门枢间,称“撑门炭”;取脚炉盖装石灰,筛于户外阶前,累累如串月,称“印宅基”;以冬青、柏枝集束,悬挂大门楣上,以祈吉祥。建国后,移风易俗,旧时节日有的已渐废止,有的保留传统,革除了其中封建
迷信等不健康的色彩,赋予了新的内容。“
除夕”和“
春节”相连,仍是全民性的传统节日。除夕之日,家家户户大搞卫生,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春节期间,国家规定放假三天,各单位举行各种团拜会、座谈会、联欢会、送春联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机关、团体、工厂、乡村、学校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慰问烈、军属和孤寡老人。“
清明节”节,人们祭扫祖,并开展祭扫烈士陵墓等活动,缅怀先烈,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端午”节,除保留了吃粽子的习俗外,每年都大搞爱国卫生运动,除害灭病。八月十五
中秋节佳节,花好月圆,金桂飘香,民间仍有吃
月饼和糖烧芋艿,以及赏花、赏月的习惯,并逐渐流行赏月晚会等活动,主题多为“团圆”和“思亲”。
重阳节日“重九登高”则逐渐演变为老年健身和中小学生结合体育锻炼的秋游登山活动。
婚丧嫁娶
1.婚嫁
旧社会,男婚女嫁是“交母之命,媒之言”的包办式婚姻,具有封建的宗法观念和
迷信色彩,礼俗繁琐。一般须经过央媒、订婚、结婚(做亲)等过程。
央媒、订婚,即由双方家长为子女选择门当户对、年龄相近的对象,央媒作法。先由媒人持女方庚帖(按天干地支记载生辰八字)送往男家,男方请算命先生“合肖”,得“吉”即通知对方订婚。订婚又称“文定”、“定亲”。男家择定吉日,备大红“求”字帖,附首饰、衣物送往女家,称“行盘”。女家收帖受礼,称“纳采”,即备大红“允”字帖和“年庚帖”交来人归报男家。此后,男家再择定吉日,备聘礼、聘帖送往女家,称“行聘”。聘礼的多寡,贫富悬殊。为予女治婚,豪门富户,竞尚摆阔,清贫人家,也有因之而变卖家产或借巨债的。
2.做亲
结婚,俗称“做亲”。男方择期,遣媒征得女方同意,俗称“道日”,也称“请期”、“请庚”。结婚期间,男女两家张灯结彩,宴请亲友,有前三朝、后三朝之习。婚日前一天女方把妆送到男家。当晚,新房铺床,并请父母在学堂、荫下多子者睡一宵,称“暖床”。婚日,男方发轿(低乡以
洛杉矶快船队前往)迎亲,鼓乐前导;女家以莲心羹、粉团子款待新婿,称“三道茶”。茶后告辞回家,等候新娘“于归”。新娘盛装上轿,面覆
红巾军,母女必哭泣以示惜别,并由兄长、弟弟或
舅父抱新娘入轿。花轿临门,鞭炮、鼓乐声起,喜娘搀扶新娘下轿,踏红毡步入花堂,新娘立左,新郎立右,由小唱赞礼,双方对长辈行跪拜礼,拜天地、拜翁姑、拜伯、叔、舅,最后夫妻交拜,称“拜堂”。然后由鼓乐、双烛前导,新郎新娘各握红绿绸之一端牵入新房,称“红绿牵襟”。进洞房后,新夫妇并坐床上,新郎用秤杆拨去新娘覆面的红巾,称“挑方巾”。随后新夫妇同饮合酒。待新娘的酒菜十分丰盛,称花筵夜饭。宴罢,客人拥入洞房,逗新娘,索喜果,称为“闹新房”。翌日,女家备礼物,送往男家“做三朝”。婚后数天或一月,新夫妇到女家看望长辈,称“归宁”,又称“回门”。
上述婚俗,沿袭很久。20年代,城区曾倡导“文明结婚”,并一度出现过“集团婚礼”。文明结婚的仪式比较简单,一般借公共场所,请资望较高者或地方官人为证婚人。入席后,先由介绍人报告联姻经过情况,证婚人宣读金字封皮结婚证书内容,新郎新娘交换饰物,相对三鞠躬,然后由新郎、新娘、介绍人、主婚人、证婚人依次在结婚证书上盖章,继由证婚人箴词,来宾致贺词,主婚人致答词,新郎新娘行致谢礼。集团婚礼由有关社团举办,收取一定费用。其仪式和文明结婚相仿。
旧社会,重男轻女,妇女的地位最低下。男子动辄可以休妻或纳妾,而女子则必须“三从四德”,寡妇再嫁也要受到种种限制和阻挠。由此形成的婚姻陋习有:
3.童养媳
贫苦人家的女孩,自幼让人家领去做童养媳,待成年后完婚。
4.指腹为婚
亲友双方在婴儿未出世前就议婚联姻,产后果真是一男一女,即定婚配。
5.抢亲
一般系子女幼年订婚,后来男贫女富,女方有赖婚之意,男方就去“抢亲”;也有双方清贫,无钱办酒席宴客,双方同意,以一“抢”了事。
6.拔亲
未婚夫在结婚之前死亡,要先举办婚礼,后发丧。
此时,未婚妻抱亡夫的牌位结婚。一般为男家有钱有势,女家被迫接受。
7.纳妾
官吏、绅豪、地主、财主,多一夫多妻,正妻(嫡妻)称“
花烛”,又称“大老婆”,另外娶入者,称“妾”,又称“小老婆”。
8.现代婚姻
建国后,国家于1950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提倡自由恋爱,禁止
包办婚姻;规定一夫一妻,禁止纳妾、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再婚自由。自此后,订婚、结婚礼节大为简化。男女青年在共同相处中产生爱情,或经介绍人介绍相识,叫“找对象”、“谈恋爱”,经一段时间来往和相互了解,在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后,即行定婚。定婚时要互赠衣物、礼品,宴请介绍人和至亲好友。此后,经一段时间的准备,先由男女双方到所在区、乡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婚礼一般多择“
国际劳动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元旦”、“
春节”期间举行。婚日,男方先派介绍人等到女家领亲,新娘由兄弟姐妹或至亲作伴到夫家,见过公、婆、叔、姑和亲戚,然后开席宴客,新郎新娘给亲友敬酒敬烟。喜宴后,也有来宾去闹新房,讨喜糖等。
9.集体婚礼
此外,也有举行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的。集体婚礼一般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单独或联合举办,每次有数对或数十对青年参加,由单位负责人证婚致词,有新郎、新娘代表讲话。礼毕,各家亲友会聚一堂,边吃喜糖边座谈,也有跳舞唱歌的。旅行结婚则更为简约,男女双方在领取结婚证后,相约至外地作蜜月旅行,即为成婚。
10.“高消费”风
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和“高消费”风的滋长,结婚的讲排场及铺张浪费的现象不断升级;女方索要的彩礼,从几件衣服到
金戒指、金项链;陪嫁的妆奁从“几只脚”、几床被发展到“几只机”(收录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迎亲的车辆则从板车、
大黄鱼车、大卡车到小轿车。“洞房”装修也日益豪华,酒筵互相攀比、摆阔。父母子女治婚,常全力以赴,甚至有为此不惜举债者。
交通
2011年,大义镇境内有聊商公路、新德商公路、机场路、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公路干线交汇,形成了六纵六横的主干道交通网络。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大义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处,各类文化专业户5户,各类图书室2个,藏书0.5万册,学校体育场2个。85.5%的村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有线电视用户0.3万户,入户率15%。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义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60人;小学11所,在校生7800人,专任教师36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712人,专任教师19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31万元,比上年增长6.3%,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8%,比上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义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7个;病床l1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6张;固定资产总值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40名,其中执业医师48人,
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36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大义镇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68人次,共支出2.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86户,人数2688人,支出245.15万元,比上年增长4%,月人均76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6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75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2人。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1个。慈善分会1个,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390万元,比上年增长8%,基金支出合计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94万人,参保率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