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鼯鼠
灰鼯鼠
灰鼠(拉丁学名:Petaurista xanthotis ):是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鼯鼠属动物。又叫高地鼯鼠、黄耳鼯鼠等。
大型鼯鼠,体重730~1200g,体长350~430mm,尾长330~345mm。眼周具淡棕黄色,耳后斑橙色或黄褐色体,背黄灰色,喉灰色,腹面浅灰白色,略带土黄色。足背棕黄色或暗褐色,翼膜边缘棕黄色。鼻骨较大,微向前突,眶上突大,呈三角形,并在前端具一不明显的缺刻,尾扁圆而壮如舵,尾毛长而十分蓬松。
冬眠习性。在甘肃省冬季仍能发现,以植物果实、嫩树芽、树叶、树皮及昆虫等为食。
灰鼯鼠为横断山区特有种,仅分布于陕西省、甘肃和青海省
形态特征
外形
大型鼯鼠,体重730~1200g,体长350~430mm,尾长330~345mm,后足长(不连爪)65~68mm,耳长43~50mm。颅长65.5~69.3mm,基长55~61.7mm,颧宽41.9~47.3mm;腭长33.2~37.6mm,乳突宽33.3~39mm,上颊齿列长15.2~18mm,有飞膜,能滑翔。头部短圆。尾毛蓬松,尾部粗大,呈舵状,其长度一般超过体长。
毛色
口鼻部、颊部和前额为灰色,而有浅黄色渲染,特别是颊部,其问杂有少量黑白色毛。背和颈部毛基黑灰色,上段淡黄色,尖端黑色,所以背面从枕后直到尾基呈灰黄褐色。眼圈淡棕黄色。耳内侧棕黑色,外侧橙黄色,耳尖具栗黑色毛束。腹面的下颏和喉部白色,其余均为灰白色,而毛尖稍带淡黄色调。尾部的上下面与体背毛色相似,但尾端黑色。前足背面褐色,其间杂有白毛,后足背面黑褐色或灰褐色。
头骨
头骨粗大,吻较钝短,颅全长超 过70mm。鼻骨前宽后窄,其后端具小的缺刻,且与前颌骨背面分支在同一水平。眶间部具1个深的凹陷,眶上突发达呈三角形。腭骨后方呈半圆形,且中央无棘状突。
牙齿
前门齿无沟,第1上前臼齿明显较小,且靠近大的第2上前臼齿的内缘。其余颊齿均在后内角,具1个深凹褶;从第1上臼齿到第3上臼齿齿冠面逐渐变小。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2000~3400m的亚高山针叶林带。筑窝于枯树洞或岩洞内,也常在栎属上搭窝,在云南西北德钦巢居于20m高的黄背栎上,由栎枝和松枝做成,内铺有青苔地衣、羽毛和干草等。巢呈圆球形,离地约15m,巢口向上,巢的外径为300mm,壁厚130mm,内径为170mm。筑巢材料为地衣类、苔藓植物和一种有纤维的小树皮。巢底以黄背栎和华山松树枝支撑。
生活习性
独居或两鼠同居,昼伏夜出,日间隐蔽于巢穴中,夜间活动。若受惊吓,可滑翔至浓密的树丛中隐蔽。尤以晨昏活动最为频繁。冬季仍可活动,不蛰眠,以松子、嫩叶、嫩枝为食。
分布范围
灰鼯鼠为横断山区特有种,仅分布于陕西省甘肃省卓尼县青海省西宁市共和县、贵德、同德县兴海县贵南县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昌都、丁青县察隅县云南省西北德钦县丽江市四川省黑河康定市若尔盖县和理县等地。
繁殖方式
每年春季为鼯鼠的繁殖季节,交配多在2~4月进行。灰鼯鼠的发情期一般为1~4天,此期间雌鼠和雄鼠的生殖器都呈红色,并向外翻出。交配前相互呼唤并追逐,稍后即开始交配,一般几小时内可连续交配多次。只有双方配合好才会受精卵,否则可能发生咬伤现象。
灰鼯鼠的孕期为70~90天,一般年产1胎,每胎产仔1~4 只,多数为2只。5~7月为灰鼯鼠的产仔期,临产前的雌鼠,乳房肿胀尿频,产仔多在夜间进行。
刚出生的仔鼠娇弱无毛,眼睛没有睁开,嗜睡。一般在18日龄以后睁开眼睛,40日龄开始长毛。哺乳期30~40天,也有长达100~120天的。一般每只母鼠只能哺乳2只仔鼠。灰鼯鼠的母性很强,非常爱护仔鼠,不足3月龄的仔鼠均由母鼠带养。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经济价值
灰鼯鼠冬毛皮厚而柔软,皮板加固可作饰皮,但产量小。其粪尿称“五灵脂”,宋《开宝本草》称五灵脂有活血祛,调经止痛的作用。主治瘀血阻滞所造成的心腹疼痛、经痛、产后腹痛以及跌打损伤的伤痛等。据现代医学分析,五灵脂含维生素a类、树脂、尿素及尿酸等,在培养基中对结核分枝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还有缓解平滑肌肌肉痉挛的作用,临床上用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
人工饲养
繁殖
人工饲养时,可在繁殖期间将发情的灰鼯鼠配对饲养,让其自由交配,也可将雄鼠抓入雌鼠处,待交配完成后,再放入另一发情雌鼠笼内。如果雌鼠在一个发情期内没有受孕,大约经过7天,还会再次发情交配,直到受孕,然后将雌雄鼠分开饲养。发情期的鼯鼠食欲下降,应尽可能提供少而精的喜好食物,如松子、柏叶等。
鼯鼠的孕期为70~90天,一般年产1胎,每胎产仔1~4 只,多数为2只。怀孕期间应加强雌鼠的营养,可捉些甲虫等小动物投喂,应从中期开始增加精料的比例,可用玉米煮成粥,再加些蔗糖喂给雌鼠,另外添加些钙粉维生素,以保证胎儿发育的需要。5~7月为鼯鼠的产仔期,临产前的雌鼠,乳房肿胀尿频,产仔多在夜间进行。
哺乳期间须调理好母鼠的营养,增加食物的质和量,补喂多维的果蔬和精料,如加糖的玉米粥、胡萝卜、野果等,确保母仔正常发育。还要注意观察母鼠的哺乳情况,发现母鼠乳量不足时(如产仔数多),需及时另找产仔少的母鼠代养或进行人工哺乳。一般每只母鼠只能哺乳2只仔鼠。鼯鼠的母性很强,非常爱护仔鼠,不足3月龄的仔鼠均由母鼠带养,此期可给仔鼠饲喂加糖的玉米面粥及嫩叶等。直到仔鼠长到3月龄,才可独立出巢活动采食,此时应及时将母仔分开饲养,以免环境骤变时,母鼠咬伤仔鼠。离母的仔鼠应按大小分群饲养。
方式
灰鼯鼠的人工饲养方式主要有箱养、笼养、室养和窑养四种。饲养者可根据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方式。
⑴ 箱养:箱养法是用木板制成一个长、宽、高为100cm×50cm×60cm的箱子,再用木板将箱体分隔成上、下两层4个小室,上面两间为休息室,深度为30 cm,内放垫草,用一根木棍斜置到箱底,供鼯鼠上下活动用,下面两间分别为采食饮水、排泄粪便所用。箱体的一面用玻璃,以便于观察。箱的两端分别设铁纱网门,以利通风,便于操作。
⑵ 笼养:在室内放置若干个较大的铁丝笼,在距笼底60~80cm高处设一开口式巢箱,大小为30cm×40cm×30cm。笼内放些较粗的树枝供其攀爬活动和入巢休息,饮食器具可放在笼底。另外在比鼯鼠巢略高处固定一个木板作为排粪处。笼养的优点是,鼯鼠的活动空间相对大些,运动可以加快鼯鼠的新陈代谢,使排粪量也相应的增多。
⑶ 室养:可分为洞养和箱养两种,洞养是在室内墙壁上高1 米左右处修建若干凹洞,洞口直径约15cm,洞深35cm、高30cm。为便于粪便的收集,可另建几个洞口整上,的墙洞,供其定点排粪。食物及饮水放在洞外的地面,在室中央设置一些高1.5米以上的枯树、假山供其攀爬和滑翔入洞休息,另外放些干净的软草在室内,供其自行营巢。箱养是用40cm×30cm×30cm的木箱固定在墙上代替墙洞供鼯鼠栖息,木箱放置的高度以70~100cm为宜,在箱体的一端开口供其出人。室内其他设施与窑养相同。
⑷ 窑养:适合于干燥的山区养殖,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比较接近鼯鼠的野生栖息环境。可利用现有的窑洞或专门挖掘的窑洞作为鼯鼠的养殖场所。窑洞高最好在2m以上,面积大小适中,在70~100cm高处修建若干洞穴,洞口直径约15cm,洞深约40cm、高30cm,供一只鼯鼠栖息。窑洞壁上可插几块木板或另建几个洞口较大的洞,作为鼯鼠排泄粪便的场所。窑内可埋置高1.5m以上的枯木供其攀爬活动,并滑翔入洞,同时备些干草、枝叶等供其自行营巢。食物及饮水统一放在窑内地面。
饲料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给鼯鼠投喂的饲料多为新鲜的柏树枝叶、松、榆、枣、杏树叶以及红松果橡果、板栗、核桃等。枝叶要新鲜青绿,可在采来的枝叶上洒些水,以保持新鲜,因干枯的枝叶鼯鼠不爱吃。在鼯鼠的繁殖期(每年2~6月)可用玉米面煮成糊状,加少量白糖喂母兽和断奶仔兽,以补给营养物质。
管理
⑴建舍。选地势干燥、安静、排水良好的地方建舍。一般采取洞养法或笼养法。
洞养法。即在墙内修好鼠洞,由三部分构成,内为居室,向前左右两边为排便点,食、水器,一般洞穴离地面80cm以上,洞深40~50cm,两侧占地30cm,洞口安装开闭门或用铁丝网罩起来。洞内居室垫柔软禾本科杂草,每洞养2~3只。
笼养法。用铁丝做适用笼,放或挂在室内,笼由三部分组成,居住室、食、水器点,及排粪地点,为便于集中和收集方便,以放钵盘为宜。
⑵饲料。人工饲养条件下,为取得鼯鼠排出的粪尿,保证五灵脂的质量,即黑又光亮,投喂饲料必须把“两关”:一是饲料关。鼯鼠主食柏树叶及树籽。为此,要常年投喂柏树叶及柏树籽。不可乱喂其它代食品,以免引起粪尿变质;二是新鲜关。鼯鼠喜食新鲜的柏树叶,干柏树叶不喜食。为此,喂鼯鼠以当日采当日喂为宜。
⑶科学饲喂。做到一定时。每天投喂2次,由于鼯鼠有吃夜食的习性,为此,以晚多喂,早适量给食;二自由采食,以不定量为宜,让其吃饱吃好;三给水。供足清水,让鼠自由饮,但水质必须清洁,不饮污水。
⑷加强对仔鼠的管理。在仔鼠生长期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补喂。对母鼯鼠在繁殖期补喂玉米面加少量的白糖,煮成糊状,以提高产奶量;在仔鼠断奶后,也要补喂上述饲料;二是不可乱动仔鼠;三是适时换垫草;四是仔鼠自食后要适时分窝。
⑸防治疫病和敌害。坚持“两早”:一是无病早防。每日清扫洞、笼、喂前刷洗食、水器,严禁喂霉变或干柏树叶,注意防止猫、黄鼬、老鹰等天敌的伤害;二是有病早治。经常观察鼯鼠动态,已发现病症有感冒、肠炎,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⑹适时出栏。出售种鼯鼠以断奶后,能自食独立生活为宜。
参考资料
Petaurista xanthotis.The IUCN Red List.2015-11-0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外形
毛色
头骨
牙齿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经济价值
人工饲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