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聪
印尼华人企业家、金光集团创始人兼前董事长
黄奕聪(印尼语:Oei Ek Tjong),印尼名为伊卡·芝布塔·威查雅(印尼语:Eka Tjipta Widjaja)(1923年-2019年1月26日),男,出生于中国泉州市。印尼华人企业家,印尼金光集团创始人兼前董事长,被誉为“椰干大王”“食用油大王”“纸业大王”。
1930年,黄奕聪随母前往印尼。1942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印尼,黄奕聪被迫从高中辍学开始经营食品生意。1945年日本投降后,荷兰又占领印尼,黄奕聪自营食杂店、面包饼干厂及椰干生意,并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椰干商。1956年,黄奕聪先后投资创业橡胶和咖啡园、椰油和碾米厂,但经营不达预期。
1960年,黄奕聪移居雅加达并创办金光集团公司,经营农土特产品进出口业务。随后,投资食用油业,合资创办比摩利食用炼油厂。1972年,黄奕聪投资造纸,收购了氢氧化钠生产商并将其转变成金光集团的第一家纸浆和纸张制造商。1972年,黄奕聪拓展了房地产业务。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光集团经济力量增强,黄奕聪开始涉足金融业,并参与印尼国际银行的经营活动。1982年,黄奕聪收购印尼国际银行大部分股权。此外,黄奕聪还先后投资了电信、化工、综合农业等领域,拥有Smartfren、金光幸运塑料工业有限公司、金光沙单种植园等公司,逐步建立企业帝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奕聪的金光集团被列为印度尼西亚全国最大的200家企业集团。20个世纪90年代,黄奕聪带领金光集团进军中国大陆市场,收购部分国有企业,持续发展制浆造纸、农业、食品加工、不动产业、金融业等核心产业。1991年,黄奕聪就宣布退居二线;同年,入选东南亚地区最大的50位富豪、企业家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集团各业受到影响,但仍在浆纸、房地产业有所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尼国际银行被迫进行资本重整。2001年,金光集团完全退出了印尼国际银行。2005年,金光集团收购印尼新塔银行,并于2007年将其更名为金光银行。2019年1月28日,黄奕聪在印尼雅加达的家中去世,享年98岁。
1995年,黄奕聪被印尼总统授予社会奉献忠诚勋章。2011年,《亚洲全球》杂志发布印度尼西亚十大富豪排行榜,黄奕聪以120亿美元财富值晋升为印尼首富。2013年,《福布斯》杂志发布印尼富豪榜,黄奕聪及其家族以70亿美元财富值位列第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黄奕聪出生于福建泉州罗溪镇后溪村。1930年他与母亲告别故乡,前往印尼与父亲团聚。1931年到1941年间,黄奕聪先后在当地华侨小学、光华中小学学习,受过一定的中华文化教育的熏陶。
从商经历
194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印度尼西亚,正在高中学习的黄奕聪被迫辍学。不久,他向一些糖果、面包、饼干商家赊购食品,到望加锡各地沿街叫卖,独立谋生。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荷兰殖民军占领印度尼西亚部分城市,印尼展开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期间,各种食品及日用品奇缺,尤其是印尼共和军控制的地区。黄奕聪拿出积蓄,开始自营食杂店。24岁的他拥有了一家小型面包饼干厂,将其产品供应苏拉威西中部及北部地区,同时又从这些著名的椰干产地购买椰干到望加锡经营销售。
两度创业失败
1956年,黄奕聪为了进一步扩展事业,从望加锡移居到东爪哇省首府泗水。不久即在任抹县(Jember)新河地区(Kalibaru)购买了一座面积有2000公顷的小橡胶园和咖啡园,投资共100多万盾。然而不久即因工人中间经常出现罢工等棘手问题,使他感到无法获利,只好将该园卖掉。后来黄奕聪转到西爪哇省,在西冷县(Sereug)地区购买了一家椰油厂和一家碾米厂。不久,遭到同样的困扰,他只好又将这两家工厂卖掉。
创立金光集团
在总结两段创业失败的经验后,1960年,黄奕聪移居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此时羽翼渐丰,遂创办“金光集团公司”,取“金子是世界上最为贵重的东西,而闪光的金子又预示着好福气”之意,主要经营农土特产品进出口业务。在经营椰干生产的同时,还与“三林集团”等公司合资创办“比摩利食用炼油厂”“金光沙单种植园”等企业。1962年黄奕聪在雅加达创办经营国际贸易的“金光公司”。1967年,印尼政府颁布了“华人基本法令”,动员华人积极参与经济建设,金光集团选择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经营,乘着历史赐予的机遇,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到了1980年,黄奕聪的棕榈油业务越来越成功,已经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和巴布亚岛的广阔土地上拥有自己的油田。
投资食用油业
1968年,黄奕聪的金光集团和林绍良的三林集团合股筹建“比摩利”椰油炼制厂。油厂于1970年投产后,迅速在印尼行销各地。此后几年又陆续并购、扩建了几家油厂,占到市场份额的60%~70%。到1983年,“比摩利”已成为印尼最大的食用油工厂,黄奕聪也因此被称为“食用油大王”。
为了保证原料供应,黄奕聪和林绍良、陈江和(金摩王子集团老板)及印尼民族企业家苏特维卡特莫诺(Sudwikatmono,苏哈托总统的同父异母兄弟)共同投资创建联营“金光沙单种植园”(Perkebunan Sandang Mas)。该种植园拥有15万公顷土地,主要种植棕榈可可及橡胶。到1983年“金光强力精华有限公司”组建时,除有比摩油厂外,尚有10家分公司(工厂)。
然而,随着“金光集团强力精华有限公司”成为“金光集团”和“三林集团”利润丰厚的主要经营企业之一,在公司股权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两个集团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分歧。1990年,黄奕聪的“金光集团”将其股份转让给林绍良,退出了“金光强力精华有限公司”及其经营的比摩利油厂,另起炉灶,创建了菲尔玛(Filma)食用油企业。1992年,菲尔玛(Filma)食用油已迅速从爪哇市场扩展到全印度尼西亚,经营第一年即获利140亿盾,成为“三林集团”“比摩利”牌食用油最强劲的竞争对手。1992年,“金光集团”还和澳大利亚“美多利仪器有限公司”(P.T.Meadow Lea Food)联合投资,在雅加达创建“印尼金光美多国际有限公司”。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奕聪的“金光集团”一直被印度尼西亚或东南亚有关经济刊物列为印尼全国最大的200家企业集团(包括印尼原住民企业集团)之一,是仅居于林绍良三林集团”和谢建隆“阿斯特拉集团”之后的第三大企业集团。,黄奕聪因此有“椰干大王”和“椰油大王”之誉。
投资造纸业
1972年,黄奕聪收购了氢氧化钠生产商Tjiwi Kimia,并将其转变成金光集团的第一家纸浆和纸张制造商。
1977年,黄奕聪在东爪哇省的摩约格多(Mojokerto)创建了“吉伟化学(厂)有限公司”(P.T.Tjiwi Kimia)。1978年,黄奕聪将该厂扩展为生产纸浆及造纸的企业,并易名为“吉伟化学纸业有限公司”,派其女婿赖文辉担任总经理。80年代,随着该企业集团的不断扩展,造纸工业已成为“金光集团”中比食用油企业经营规模更大、利润更丰、地位更重要的首位核心企业了。
1990年,该厂已拥有可制造一百多种书写纸、印刷用纸的生产线8条,年产量达19.4万吨;拥有制造各种文具纸制品的机器30台(套)年产量达9.8万吨。到1993年,“金光集团”所属的纸业集团年产纸浆量达到了80万吨,纸制品产量则达到了74万吨。黄奕聪也因此被誉为印度尼西亚“纸业大王”。
投资造纸期间,为了满足造纸业的电力需求,黄奕聪还在西爪哇省的西冷县(Serang)和东爪哇的摩约格尔多县(Mojokerto)分别建造了两个发电量各为105兆瓦和70兆瓦的发电厂。
投资房地产业
1972年,黄奕聪创办了房地产开发商和房地产业务Duta Pertiwi,10年后创办了综合金融服务公司Sinar Mas Multiartha。
1986年,黄奕聪和印尼著名企业家普罗波苏德佐(Prbosutedjo)共同投资建立了“祖国使者有限公司”(P.T.Duta Pertiwi),主要经营芒加都亚地区的房地产业。该公司投资3千多亿盾,购买了芒加都亚地区的28公顷土地,是该地区拥有最大地皮的企业之一。“金光集团”与汉斯蓝利(Hons Ramil)共同投资兴建了“青景住宅区公寓”(Gneen Niew Aractment),共建有159套住宅。
“金光集团”兴建经营的其他主要房地产业还有在“金光使者花园”兴建的“金光罗克斯办公大厦中心”,在雅加达市城区最热闹的华人商业区班芝兰大街兴建的“伊卡人寿保险公司大厦”,在“白芝巴卡”地区(Cewpaka Putih)兴建的包括办公楼、商贸中心及住宅等的混合建筑群等。此外,“金光集团”还与著名房地产业大王徐清华(印度尼西亚姓名芝布特拉Ciputra)共同投资经营“布米·塞尔旁·达玛伊”(Bumi Serpong Danmai)地区的房地产,拥有其中40%的股权,在雅加达最著名的谭林大街兴建的“印度尼西亚大厦”拥有25%的股权。
投资金融业
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光集团”食用油及造纸业的逐步发展壮大,经济力量增强,黄奕聪开始参与“印尼国际银行”的经营活动,但投入资金尚不多,也没有参与领导及经营管理工作。
1982年,黄奕聪投资100多亿盾收购印尼国际银行大部分股权后,即大力进行整顿。首先,他组建了新的董事会及银行经营领导管理机构,自任董事长。与此同时,黄奕聪用高薪聘用了一批受过高等教育,有工商管理、金融、财会等专业学历的专业人员担任各部门领导职务。整顿之后,印尼国际银行获得迅猛发展,到1984年,该行资产总额即增至600亿盾。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展,该行先后在雅加达、泗水、棉兰、三宝、乌绒班当、巴里巴板、芝马墟等地的几十个大中城镇设立了分支行或办事处。
1988年,“印尼国际银行”与日本“富士银行”合资创办了“印尼国际富士银行”,与法国“劳埃德信贷银行”合资联营“印尼劳埃德信贷银行”。1989年10月,印尼国际银行股票正式上市。此时,该行的总股票为3亿股,总金额为3000亿盾。1992年底,印度尼西亚国际银行总资产达到了4兆9334亿印度卢比(约合23亿美元),成为印尼屈指可数的民间商业银行。此外,印尼国际银行1989年和法国的库莱迪·里约纳、日本富士银行等相继开办了合资银行,不断地扩大筹集资金的国际网络。
1990年“印尼国际银行”在全印尼的分行已有85家。1992年3月,除雅加达总行外,有6家地区主要分行、分行支行及办事处共105家。此外在新加坡设有一家代表办事处,在南美洲的乔治敦设有一家分行。1992年“印尼国际银行”的总资产已达4万亿盾。20世纪90年代,“印尼国际银行”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5大私营银行之一。
此外,黄奕聪还不断地创办了经营外币兑换、证券债券交易、租赁及人寿与财产保险的金融机构,使“金光集团”的金融银行业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印尼国际银行”形成为一个经营银行、保险、各种证券债券、租赁及非银行金融财务业务的银行企业集团。
投资电信业
作为金光集团业务集团之一,PT Smartfren Telecom Tbk(“Smartfren”/IDX:FREN)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一家在全4G网络上运营的电信服务提供商公司。Smartfren网络覆盖印尼,超过43,000个4G基站遍布印尼超过285个城市。
投资化工业
1991年初,“金光集团”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及筹备以后,与韩国生产化学及塑料产品的“幸运企业集团”合资创建“金光幸运塑料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各种规格的工业及家用塑料产品。
1983年2月7日,“金光集团”和“三林集团”及“香港斯丹奈尔·阿尔特有限公司”(StannelArtLtdHongKong)联合投资4千万美元,创建了一家从事化工原料烷基苯的化学工业企业“翁姑尔英达企业有限公司”。1992年,该厂已向美国、欧洲及台湾等地区出口重烷基及轻烷基化工原料,产销值达155亿吨。
投资综合农业
1968年,他开始筹备建立椰油炼制厂。为了保证原料供应,黄奕聪和林绍良陈江和(金摩王子集团老板)及印度尼西亚民族企业家苏特维卡特莫诺(Sudwikatmono,苏哈托总统的同父异母兄弟)共同投资创建联营“金光沙单种植园”(PerkebunanSandangMas)。1992年底该园生产的香蕉已出口销售到国外,与此同时,该集团和菲律宾一企业在苏拉威西合资联营养鱼场,并创办了一家金枪鱼罐头工厂。另外还兴办了茶叶种植园等等。
进军中国大陆
20个世纪90年代,黄奕聪带领金光集团开始进军中国大陆的广阔市场,收购嫁接部分国有企业,进而形成发展制浆造纸、农业及食品加工、不动产业以及金融等核心产业。1990年,黄奕聪被美国堪萨斯州匹兹堡州立大学授予经济学荣誉博士学位,被誉为“终极企业家”。1991年,黄奕聪就宣布退居二线,不再管理公司。1991年和1992年,黄奕聪都被列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50位富豪、企业家之一,财富约在10亿美元左右,排名第12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钞票大幅贬值,印尼国际银行亏损严重。黄奕聪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印尼国际银行,选择潜伏以待时机。其后,黄奕聪重返银行业,2005年收购信达银行(Bank Shinta),重新命名金光银行(Bank Sinarmas)。2011年,根据《福布斯》显示,黄奕聪被评为印度尼西亚第三富豪,总财富达80亿美元。
应对金融危机
1997年,在黄奕聪从椰子大王、造纸大王转身成金融银行界新贵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印尼是受冲击及打击最严重的重灾区。由于印尼盾严重贬值、政局及社会持续动乱,财政经济陷入极度困难,市场萧条,生产建设及商贸一度陷入混乱。金光集团下属各业因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及损失,同时还潜在的隐藏着不少的风险及困难。但是由于金光集团所经营企业取得的成就和实力,黄奕聪家族充分利用其集团的威望、信誉及善于驾驭企业运作的才能,因此从1997到1999年间,除在棕榈等农业种植及农产品加工食用油等方面受到一定打击及损失外,集团财务债务危机整体尚未完全爆发及形成重大危机,以致无法运作。相反,在某些方面,特别是浆纸品业和房地产还有所发展。而金光集团早在80年代就涉足的地产业,也在此时帮助集团扭转局面。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印尼国际银行遵照印尼政府的要求,开始对其资本结构进行调整,金光集团所占的股权降至18%,2001年,金光集团完全退出了印尼国际银行。
2005年,金光集团再次收购了印度尼西亚的SHINTA银行,并于2007年将其更名为金光银行,重新在金融行业站稳脚跟。
晚年及逝世
1991年,黄奕聪向新闻界宣布,他已基本退居第二线可退休,并指定黄志源为其事业的首席接班人,主持整个金光集团的工作。
2019年1月28日,黄奕聪在印尼雅加达的家中安然仙逝,享年98岁。
社会活动
自1995年起,陆续为家乡捐建包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奕聪学园,以及罗溪金光大道等,投入的资金超过1.2亿元,为推动家乡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57年,黄奕聪和一百多位印度尼西亚侨胞共同捐资,在家乡创建了罗溪华侨中学(罗溪中学前身),改变了当地没有中学的历史;1964年,他与其他几位旅居东南亚的侨胞再次集资,为晋江二十九中学(更名后的罗溪华侨中学)捐建一座大礼堂;1983年,他再次联合二十位海外乡贤捐资,为罗溪中学兴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各一幢,并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1992年,黄奕聪回到罗溪中学,了解到学校的办学成效及面临的困难后,当即表示捐建一幢科学楼。
2002年黄奕聪继续捐资新建奕聪中学科学楼和校门。同时,为改善家乡幼教办学条件,他捐资在罗溪镇双溪村新建罗溪中心幼儿园(后更名为奕聪第一幼儿园)。2004年,他再次回到家乡,进一步捐资完善奕聪中学、奕聪小学和奕聪幼儿园的建设。2005年,黄奕聪继续捐资在原有奕聪中学基础上增建高中部。2014年,为继续支持当地幼教发展,黄奕聪再次捐资,创建了奕聪第二幼儿园。
2006年,黄杰胜与虞为传承祖父热心公益的精神,捐出他们的结婚礼金,同时进一步捐资,发起创立“黄奕聪慈善基金会”。“黄奕聪慈善基金会”成立后,积极投身助教、扶贫、救灾,扶持科研、文体、医疗、环保等公益项目,推动慈善事业发展。2008年,在金光集团和黄奕聪支持下,“黄奕聪慈善基金会”成立奕聪学园奖教奖学助学基金,每年拿出30余万元,奖励优秀教师与学生,帮助困难学生。2010年5月4日,黄奕聪基金会正式在民政部登记成为全国非公募基金会。2017年,基金会认证成为全国性慈善组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黄奕聪之子黄志源第一时间与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联系,通过黄奕聪基金会捐款1亿元用于抗击疫情。同时,金光集团还为疫区紧急调配捐赠了价值35万元的消毒湿巾。
个人生活
原生家庭
黄奕聪的父亲名叫黄则,福建省罗溪镇人。1922年,黄则在与邻村姑娘赖汶娘喜结连理,诞下长子黄奕聪。
婚姻家庭
黄奕聪与妻子赖淑华育有六男二女,黄奕聪十分重视对其子女的教育。
参考资料:
感情生活
据福布斯财富榜信息,黄奕聪有两任妻子,育有15个孩子。也有一说,黄奕聪妻子、孩子的确切人数尚有争议。
他处理感情及子女问题的方法是:将其第一任妻子的子女视为继承人和商业伙伴,同时为其他子女提供各种经济补偿,例如贷款以帮助创业。
他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子女(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部分都参与了家族企业,其中包括几家在雅加达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儿子们掌管着纸浆和造纸、银行、房地产和农业综合企业,并帮助管理家族在中国的投资。大女儿苏卡马瓦蒂担任集团副董事长。
个人理念
经营理念
黄奕聪在多次回答记者提问中,谈到了他本人及“金光集团”获得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金光集团参与开发经营的产品是和亿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在印度尼西亚及国际拥有广大市场,且集团具有原料来源供应充足、便宜,劳动力价格低廉等竞争优势。
其二,反复重新投资,扩大再生产。黄奕聪及其家族每年在各企业中获得的利润,除小部门支付生活需要外,都用于重新投资、扩大再生产。黄奕聪表示:“如果我获得10块钱利润,我只用5角,其他9元5角我都用来再投资,扩大生产。”“我将我们所获的利润进行再投资,不然的话,把这些钱用光或吃光,我们的企业何时才能发展壮大呢?”
其三,公正,讲信用,从不失信。这是黄奕聪及“金光集团”能在国内外与各企业、金融财团及客户建立广泛密切的合作叛乱,使企业经营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向其他银行借款到期时,尽管工厂企业仍在建设中,资金周转不灵,但无论困难多大都千方百计按期还清,客户紧急需求的产品,再大的困难也努力克服,按时交付。黄奕聪在总结其一生成功的经验时曾说过:“第一努力工作,善于使用专业人员;第二公正,努力维护商业伙伴的良好关系;第三保持良好的信用,从不失信于人,我一次都未曾失过信用或毁约。”
其四,遵纪守法。在遵守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各种政策法令,和印尼政府及当地民族企业家一道共同促进印尼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这方面,最突出的是黄奕聪积极响应苏哈托总统1990年3月要求印尼华人企业集团将其25%的股份转让给印尼合作社的号召,决定首批将其核心挂牌上市企业“印尼国际银行”(100万股,价值110亿盾)、“吉伟化学造纸厂有限公司”(100万股,价值90亿盾)及“翁姑尔·英达化学有限公司”(60万股,价值103.5亿盾)的股票转让给印尼合作社。黄奕聪说:“我们采取的第一步是先转让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股票给合作社。下一步再分批转让其他子公司的股票。”黄奕聪的这个举措,受到当地朝野的欢迎。“金光集团”在整个经营活动中,都严格遵守了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法令。
最后,勤奋工作、精心经营,是黄奕聪的“金光集团”赖以不断成长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则。黄奕聪一再强调:“人们获得成功的最基本要素是努力勤奋工作。”“其中70%靠努力工作,30%靠运气和机遇。”当他被评为东南亚最富有的50位大富豪及企业家之一时,他说:“我出身贫寒,没有多大才能。不过,我有理想和愿望,讲信用,肯动脑筋,努力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勤奋扎实地工作。”这是他之所以获得成功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教育理念
黄奕聪十分重视对其子女的教育。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其子女大都先后在乌绒班当或雅加达等地的华侨中小学受过一定程度的华文教育。60年代中期以后,其子女有的在当地印度尼西亚大、中学校学习,有的后来分别被送到新加坡日本、美国、中国及加拿大等国的高等学府深造。他们毕业返回印尼后,黄奕聪悉心培养他们熟悉商务及企业经营。
他没有在一开始就把子女们安置在金光集团总部或各主要公司企业中担任领导要职,而是先把他们派到各地金光集团属下的企业,从基层工作干起。黄奕聪说:“我用实际业务工作示范来教育他们。”“我不用指手划脚、命令他们干这干那喋喋不休的办法,而是用努力实干的榜样来教育他们,带他们参加一些谈判或业务会议,到银行进行贷款等业务联系或谈判等等。”他的差不多所有子女都先后被派到万雅老、乌绒班当、东西爪哇的食用油厂、造纸厂棕榈种植园等企业工作,从底层业务做起,最多也只是让他们担任监工或工头,黄奕聪说:“我的孩子们经历这种见习及工作过程,平均要8年到10年。”子女们经过在基层企业的这种锻炼,逐步熟悉了商业经营管理的种种门道之后,才被调回雅加达金光集团总部,按各人的特长,分别委以各企业的经理、董事、正副总经理以至副董事长等职。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黄奕聪的成功是华人在海外拼搏奋斗的缩影,具有典型意义,内心世界有着优秀企业家的情怀,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彰显华人的优秀品质,成就其事业的‘金光大道’。”——刘以榕(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评
“黄奕聪有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艰苦打拼的创造精神。”——侨网评
相关事件
炫富闻名
黄奕聪以炫耀自己的财富而闻名,他开着豪华汽车,戴着一个镶有钻石的皮带扣,上面写着他的名字“EKA”。
债务违约
印度尼西亚黄奕聪家族(Widiaia Family)控制的亚洲浆纸集团,是日本以外最大的纸浆与纸张生产集团,大部分业务集中在印尼,公司的总部则设在新加坡。亚洲浆纸的贷款金额为140亿美元,是美国以外、新兴市场历来规模最大的债务重组计划。亚洲浆纸是在2001年3月停止偿还债务,开始和主要债权人进行债务重整的谈判,一些债权人也分别在新加坡、印尼和美国采取法律行动追讨债务。亚洲浆纸的四个主要印尼工厂一共拖欠80亿美元的贷款,根据宣布的重整计划,这笔债务分成二大部分,偿还期限可达22年,集团在2005年1月底开始偿还债务。
“云南圈地毁林”事件
印度尼西亚黄奕聪家族(Widiaia Family)控制的亚洲浆纸集团被判参与柬埔寨、中国云南省的非法采伐,破坏古老雨林以及非法砍伐武吉蒂卡普鲁国家公园超过200平方公里的森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纸浆与纸张公司之一、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金光集团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造成了严重破坏。到上世纪90年代,金光集团将砍伐的目标转向作为中国西南生态屏障的天然林。2002年到2003年,金光集团在云南南部圈定了2750万亩林浆纸基地。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总公司自2002年8月开始,先后在云南思茅、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临沧市三地承包2750万亩地,用于建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基地”。金光集团对外的说法是,这2750万亩“全部是荒山”,实际上据原国家林业局、原云南省林业厅和绿色和平的调查,规划中的宜林荒山仅为500多万亩,其余地面,非林地占22%,有林地(茂密树林)、灌木林地等共约58%。亚洲浆纸集团要建设2750万亩的纸浆林,就要大面积采伐现有天然林,然后再重新营造速生丰产林。据原国家林业局相关人士透露,这个庞大项目的审批尚未完成,金光集团亚洲浆纸集团与普洱市等地的协议就已签署,并进入了实质运行阶段。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已经与亚洲浆纸集团合资,2003年1月云南省林业规划院曾对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人工造林情况进行核查。在核查的46万亩造林面积中,大部分都留有采伐痕迹。这46万多亩的造林面积大部分是在砍伐天然林后种植的。
参考资料
亚洲历史人物介绍8.博雅人物网.2024-06-16
Sekilas Tentang Kami.smartfren.2024-06-12
Forbidden.中国纸网.2024-06-12
黄奕聪慈善基金会.yicongfound.2024-05-26
INDONESIA'S EKA TJIPTA WIDJAJA.washingtonpost.2024-06-19
Eka Tjipta Widjaja & family.forbes.2024-06-19
A forest falls in Cambodia.atimes.2024-07-1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从商经历
两度创业失败
创立金光集团
投资食用油业
投资造纸业
投资房地产业
投资金融业
投资电信业
投资化工业
投资综合农业
进军中国大陆
应对金融危机
晚年及逝世
社会活动
个人生活
原生家庭
婚姻家庭
感情生活
个人理念
经营理念
教育理念
所获荣誉
人物评价
相关事件
炫富闻名
债务违约
“云南圈地毁林”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