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丰陵位于
陕西省富平县城东北17千米的雷村金瓮山,东北距离
李旦之
桥陵26千米。其是
李诵李诵与
王皇后李从珂的合葬陵,是
关中十八唐帝陵之一。
丰陵由
唐朝山陵使
杜佑于
元和元年(806年)建造修建,其规模相对较小。丰陵依山而建,玄宫凿于金瓮山南麓。据勘测资料,其石砌羡道宽2.4米,推知玄宫规模小于一般唐陵。
两周王陵为夯筑城陵园平,呈不规则矩形。陵园四面各设一门,分别以
朱雀、
玄武、
白虎、
青龙四神命名。每道门外都放置了一对
石狮,并筑有一对阙台。城垣的四个角建有角楼。南门外设有一条神道,神道之南筑有一对乳台。下宫的遗址位于陵寝的南部。现陵园遗迹所存无几,仅有白虎门及
太极宫玄武门遗址的阙台遗迹尚存。石刻存朱雀门外尚存一件残石柱,玄武门外现存石狮一尊、仗马两件,西门外存有一对残损的石狮。此外,陵山前还有一块由陕西巡抚
毕沅在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书写的“唐顺宗丰陵”碑。
两周王陵东南陪葬有庄宪王皇后墓,封土早年已平。
1956年8月6日,
陕西省公布丰陵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考古人员在丰陵发现西乳阙的三出阙结构、陵园内的神道石柱、
翼马、石马和牵马人等石刻。同年,包含丰陵在内的
关中十八唐帝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地理位置
唐顺宗丰陵,位于今陕西
富平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瓮山之阳(今曹村乡陵前村),东北距
李旦之
桥陵26公里。
陵墓特点
李诵李诵是
唐朝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
两周王陵规模较小。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丰陵陵
园内的建筑遗迹已所存无几。陵园内城四门外原各置
石狮1对;朱雀门外原置石人10对、石马5对、
非洲鸵鸟1对、
翼马1对、
华表1对;
太极宫玄武门遗址外原置石马3对。今已损毁尽。惟朱雀门外现存残华表1件,八棱柱状,仰覆莲宝珠顶,通高3。71 米,棱面宽0。38米不等。棱面阴线刻
迦陵频伽、
獬豸、凤、花卉、吹笛童子等;玄武门外现存石狮1座,高1。75米,且大部分埋入地下;仗马2件;西门外存石狮1对,均残。
两周王陵内另有
清代巡抚毕沅所立“唐顺宗丰陵”石碑1通。据当地百姓介绍,“文革”时,丰陵玄宫隧道被掘进10余米,石刻大部分被损毁。史载陪葬墓一座,为
王皇后王氏。
对顺宗的评价
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
第二,在位时间最短。顺宗在位期间,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一个新年。即位当年的新年,他就已经是太上皇了。算起来,顺宗在位时间还不足200天,在整个唐朝
皇统体系中,他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了。(
李显身后的
唐隆政权,一直没有被纳入唐朝的皇统之中,所以忽略不计。)
第三,
李诵在如此短暂的帝王生涯中,还做了太上皇。这不仅是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中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了。
第四,“
永贞”的年号是在他退位以后才改的。顺宗在
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四日退位为太上皇,尽管继位的宪宗皇帝是在八月九日才举行册礼,但顺宗八月五日下改贞元年号为永贞时的身份已经是太上皇。
第五,顺宗的
后宫嫔妃都没有与皇帝身份相配套的后妃身份。她们史书中的皇后名分都是多年以后追加的谥号。这是因为
李诵在位时间短,没有来得及册封的缘故。有意思的是,顺宗的嫔妃虽然没有皇后和皇妃的名号,但她们都直接从皇太子时的良娣、
武贤妃加封为太上皇后、太上皇德妃。
第六,
王皇后王氏是他的皇祖代宗的才人。王氏在
李豫时以良家子选入宫中,代宗因为才人年幼(时年13岁),就把她赐给了还在藩邸的顺宗,先为孺人,后为太子良娣。她是
李纯的生母。第七,儿子数量多。顺宗有27个儿子(《旧唐书·顺宗诸子传》说他有23子,此据《
新唐书》),他除了比有30个儿子的
李隆基稍逊一筹外,其他有20个儿子的皇帝如代宗、宪宗等,难与比肩。最奇特的是,
李诵自己还有一
个儿子因为得到父亲德宗喜欢而被收继为子,这就是德宗的六子李,顺宗因此就和自己血缘上的儿子成为“兄弟”。
贞元十五年(799)18岁的李死后,德宗追赠为文敬太子。第八,顺宗在位期间,为后世留下了一次说不尽的革新运动。历史上称为“二
山瑞鳖司马”事件,后来也有人称之为“
永贞革新”。
第九,在所有的唐朝皇帝中,只有他留下了完整的《顺宗实录》。该书共5卷,作者是一代文豪、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学家
韩愈。有人认为作者韩愈和宦官
俱文珍等关系密切,因而这一实录中涉及宦官的文字语多回护,但毕竟是留下了有关
李诵及其有关时期情况的第一手记录,弥足珍贵。
第十,初次所加谥号字数最多: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世民初次加的谥号为“文皇帝”,是一字谥,高祖初次加谥号为“大武皇帝”,是二字谥。后来的
唐朝皇帝初次加谥号时,经常是四字谥,再后又多五字谥,唐朝末年还有
李漼的谥号“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是七字。初次加谥就有七字,顺宗是第
一位。“号者,功之表也”,用来表功明德,可是,这长长的谥号对于在位时间极短的顺宗来说,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李诵在生活的每一环节中,无论是接受了祖父
李豫皇帝的才人成为自己的妃子,还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给父亲作儿子;无论是身为皇太子时的深藏不露,还是登基后的革除时弊;无论是面对父皇对
王安石李谊的偏心,还是儿子对自己的进逼;无论是宦官强求他选立储君,还是逼他退位;无论是位居九五,还是成为太上皇,他都是随遇而安,几乎看不出他曾有过怎样的争强好胜。因此,能够面对现实,能够勇于面对
政治现实,才真正是顺宗一生中最明显也是最擅长的一面。
顺宗事迹
顺宗在父亲德宗即位的当年,即
大历十四年(779)十二月诏立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即
建中元年(780)正月备礼册立。到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遗诏传位,二十四日宣遗诏,他于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即位。这样算来,顺宗做皇太子整整25年,按照当时习惯,就是26年。
顺宗被立为太子以前的生活状况,我们只是知道他被册封为
姬静,历史上对他的其他记载就不很多了。顺宗被选立为皇太子时,已经19岁。此时的他已经初为人父,在上一年即大历十三年(778)二月,他的长子
李纯降生。
在做太子的26年中,他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的混乱和烽火,也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在政治上逐渐走上了成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慈孝宽大,仁而善断。”他对各种技艺学术很是上心,对于佛教经典也有涉猎,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每逢德宗做诗赐予大臣和
方镇节度使时,一定是命太子书写。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在建中四年(783)的“泾师之变”随皇帝出逃避乱时,
李诵执剑殿后,在40多天的奉天保卫战中,面对
朱泚叛军的进逼,他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敌。将士们在他的督促激励下,无不奋勇杀敌,取得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确保了出逃的德宗的安全。
顺宗的太子生涯虽然不像
唐朝前期的皇太子那样波折不断,动辄被废,但
贞元三年(787)八月的国大长公主之狱,也险些把他推向灭顶的深渊。事情是这样的:
郜国公主是肃宗之女,她与驸马萧升所生一女是顺宗为皇太子时的妃子。郜国公主仗恃自己地位特殊,自由出入
东宫。她在萧升死后,个人生活放荡,不仅与
彭州市司马李万私通,还和太子詹事
李昪、蜀州
长史萧鼎等一些官员暗中往来。如果仅仅是私生活有失检点,这在唐朝的皇室也不是大不了的事。但是,有人在告发郜国公主“淫乱”的同时,还揭发她行厌胜巫蛊之术,这样就冒犯了皇帝。德宗闻之大怒,因为事情牵涉到皇太子,德宗就立即将他找来,狠狠地批了一通。
李诵被父皇切责,惶恐不知所措,就仿效肃宗在
天宝做太子时的故伎,请求与萧妃离婚。此事发生以后,德宗萌动了废皇太子改立舒王
李谊的念头,并且把时为宰相的前朝老臣
李泌召入宫中商议。
王安石是德宗的弟弟
李邈(昭靖太子)的儿子,因李邈早死,德宗将其收养,视为己出,十分宠爱。李泌认为皇帝舍亲生儿子而改立侄子不妥,德宗大怒。李泌便为他详细列举了自
贞观以来太子废立的经验教训,分析了
李世民皇帝对废立太子的谨慎和肃宗因性急冤杀建宁王的悔恨,劝他以前事为戒,万万不可操之过急。李泌的话打动了德宗,终使
李诵的太子之位得以保全。
不久,
郜国公主被德宗幽禁,后在
贞元六年(790)死去。李万因为和同宗淫乱,以不知“避宗”的罪名被杖杀。郜国公主的亲属受牵连者很多,她的5个儿子以及李、萧鼎等流放岭表和边远之地。郜国公主的女儿、皇太子妃萧氏也被杀死。
经过这场变故,本来就小心翼翼的顺宗就更加谨慎了。有一次,他曾侍宴鱼藻宫。宴会当中,张水为嬉,彩船装饰一新,宫人引舟为棹歌,丝竹间发,德宗欢喜异常。顺宗在父皇询问他的感受时,就只是引用了诗中“好乐无荒”一句作答,他没有直言以对,更没有正面回答。
从
李诵位居储君26年间的所作所为看,他的政治态度是谨慎的。他在父皇面前,只在一件事上发表过意见,那就是在
贞元末年阻止德宗任用
裴延龄、
韦渠牟等为宰相。大家知道,德宗晚年因为在位时间长了,对大臣的猜忌和防范心加重,不再假权宰相,使其身边的奸小人得到信任和重用,如裴延龄、
李齐运、韦渠牟等依靠德宗的宠幸,因间用事,刻下取功,排挤诬陷
陆贽等人。普天之下,对裴延龄等人借盘剥黎民、聚敛财富而得进用切齿痛恨,朝廷之上,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身为太子的
李诵总是找机会,在父皇心情好的时候,从容论争,指出这些人不能重用。所以,德宗最终没有任用
裴延龄、
韦渠牟入相。
韩愈评价他“居储位二十年(这里是指其大概,并非实指),天下阴受其赐”,所言不免有些溢美,大概就是指这件事而言的。但顺宗对于其他的事情,总是三缄其口,更不敢轻举妄动。每逢在父皇跟前谈事论奏,他总是严肃有余,即使对皇帝身边亲信的宦官,也未尝假以颜色,他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深藏心底。对朝廷上下的人物,他基本上也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然而,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李诵位居储君期间,也绝对不是对天下大事和朝廷政治漠不关心的,他身边的
王伾和
王叔文等人就经常和他谈论天下大事和民间疾苦。
王,
杭州市人。因善于书法为太子侍书,成为顺宗做太子时的书法老师,很受信任。王叔文,越州山阴(今
绍兴市)人,以善于围棋得以入侍
东宫。王伾和王叔文均为翰林待诏,各以琴棋书画见长,二人的使命自然是奉德宗之命陪皇太子娱乐。顺宗对自己的师傅很是尊敬,每次见面
唐朝围棋子,都先施礼。王伾和王叔文见他并不是以玩乐为满足,就在对弈和研墨的间隙和他讲谈有关治国安邦的道理。有一次,
王伾、
王叔文和其他一些侍读畅谈天下政事时,涉及到当时一些比较敏感的弊政,
李诵对他身边的人说:“我准备把这些弊政向父皇直言,以便能够改正。”
刘禹锡像众人都对此举表示称赞,惟独王叔文一言不发。等众人都退下时,顺宗单独留下王叔文,问他:“刚刚为何就你不说话?是不是有什么深意?”王叔文道:“我王叔文得太子殿下的信任,有一些意见和见解,哪能不向殿下奉闻呢!我以为,太子的职责乃在于侍膳问安,向皇上尽忠尽孝,不适宜对其他的事品头论足。皇上在位时间长了,如果怀疑太子是在收买人心,那殿下将如何为自己辩解?”
李诵闻言,恍然大悟,既紧张又感激地对
王叔文说:“如果没有先生的这番点拨,我怎么能够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啊!”从此,他对王叔文格外喜欢,
东宫事无大小,都委托他和王伾来谋划。
我们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顺宗做太子期间,不仅暗中非常关注朝政,而且在他身边还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组成了一个以“二王”为中心的东宫政治小集团。
王伾和王叔文成为集团的核心,在其周围,还有一批年富力强的拥有共同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的成员。这些成员当时都是知名人士,其中最著名的是
刘禹锡和
柳宗元。
刘禹锡,字梦得,
徐州市(今江苏徐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在
李隆基时参加过
进士考试。
贞元九年(793),20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后又参加博学宏辞科,荣得高第。他才华出众,诗文辞章誉满天下。先被淮南节度使
杜佑辟为掌书记,杜佑调任中央担任宰相时,将他一起带到京师,得到
王叔文的赏识,赞誉他有宰相之器,成为这一集团中的重要成员。
柳宗元,字子厚,
山西省(今
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也算得上官宦子弟,自幼聪慧超人,下笔撰文,思如泉涌,当时人对他的文章评价为“精裁密致,灿若珠贝”,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
刘禹锡都是
贞元九年一科的
进士。参加博学宏辞科以后,被授予
校书郎。后得人引荐与王叔文相识相得,
柳宗元经常在刘禹锡面前赞扬王叔文,渐渐地,他也成为
王伾和王叔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另外,还有
王叔文的旧交凌准、善于筹划的
韩泰、英俊多才的
韩晔(宰相
韩滉同族子弟)、精于吏治的
程异以及
陈谏、
陆淳、
吕温、
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基本上属于朝廷御史台和六部衙门的中下层官员,经常在一起谈论国事,逐渐地也都成为这一集团的重要成员。
对上述人员,历史上习惯以所谓“二王刘柳”相称,也就是把王伾和王叔文以及
刘禹锡和柳宗元作为了东宫集团的代表人物。其实,在这一集团当中,还有一个不能不说到的人,他就是翰林学士、后来做了宰相的
韦执谊。
韦执谊,出身
京兆名门望族。自幼聪俊有才,中
进士第,应制策高等,德宗拜为右拾遗,召入翰林为学士。年仅二十余岁的他深得德宗的恩宠,得与皇帝相与歌诗唱和,并与
裴延龄、
韦渠牟等皇帝的亲信一起出入禁中,略备顾问,很得当时朝野的瞩目。他与
王叔文的交往很有一些机缘巧合。鎏金铜佛像
那是在一次德宗的生日华诞上,略通一些佛教知识的皇太子敬献佛像作为贺礼,德宗命韦执谊为画像写了赞语。德宗对太子的这一礼物很满意,就让他赐给
韦执谊帛作为酬劳。韦执谊得到太子的酬谢,按照礼节到
东宫表示谢意。就在韦执谊这次来东宫拜谢皇太子的时候,身为太子的
李诵郑重地向时为翰林学士的韦执谊推荐了王叔文:“学士熟悉王叔文这个人吗?他是位伟才啊!”从此,韦执谊与王叔文相交,且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二王”集团中地位特殊的核心人物之一。
多年储君生活的压抑,使顺宗的心理极端忧郁,身体状况也很不乐观。
贞元二十年(804)九月,顺宗突然
中风,失去了言语功能。此时的德宗也已入暮年,对儿子的病情十分挂念,忧形于色,数次亲临探视。还曾派人遍访名医为顺宗诊治,但是效果很不理想。皇太子病重的事,很快传遍四方。这年底,德宗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皇帝和皇太子同时病重,使宫中的政治空气顿时凝滞起来。由于
李诵卧病,贞元二十一年(805)的新春朝会没有能够参加,德宗悲伤叹息,进一步导致了病情的恶化。德宗病重之际,诸王大臣和亲戚都到其病榻前奉侍汤药,惟独顺宗因为卧病在床难以前来陪侍,对皇太子思念不已的德宗,一直涕咽不止,久久不能平静。直到德宗弥留之际,他们父子也没有能够见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