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堂镇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辖镇
老僧堂镇位于嘉祥县辖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辖1个社区、3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老僧堂村,距县城22千米。大山头——黄垓公路由此通过。
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1962年改老僧堂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老僧堂、西李楼、西范庄、汪孟屯、李赵庄、魏庄、轩楼、西杜、梁街、王街、岳街、南将、大靳、后靳、阎庄、邵楼、申庄、方官屯后、方官屯前、汤垓、化蒋庄、前靳、韦庄、贺庄、索庄、何庄、董庄、大曹、中曹、张村、白庄、国庄、后曹、大杨庄、南杜庄、杜家、兰垓、程庄、秦庄、北孙庄、北周庄、冯院42个行政村。2013年撤乡设镇。
嘉祥县老僧堂镇积极探索政务公开新模式,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紧扣企业、群众办事需要,不断完善公开机制,拓宽公开渠道,让企业、群众办事“找得到、问得清、看得懂”,着力打造老僧堂镇政务公开新品牌。
嘉祥县老僧堂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立足于更好地服务办事企业和群众,着力升级老僧堂镇“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帮办代办”贴心服务,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
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老僧堂镇境域为鲁国附庸国焦国地。
1949年以前,属汶上县第十区。
1949年后,属平原省南旺县
1953年,平原省与南旺县同时撤销,该地划为嘉祥县
1958年9月,并入火箭公社。
1958年12月,撤销嘉祥县,划归郓城县梁宝寺公社。
1962年,恢复嘉祥县,成立老僧堂公社。
1968年,更名东风公社。
1981年,更名老僧堂公社。
1984年,改为老僧堂乡。
2013年,撤乡设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老僧堂镇地处嘉祥县西北部,东接马村镇大张楼镇,南连孟姑集镇,西邻菏泽市郓城县黄泥冈镇,北依黄垓镇,东北与梁宝寺镇毗邻,距嘉祥县城22千米,行政区域面积60.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老僧堂镇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区,境内较为平坦,地势自北至东南微倾,西高东低,境内最高点冯院村,海拔39.1米;最低点前靳村,海拔38米。
气候
老僧堂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4℃。
水文
老僧堂镇主要有新赵王河、靳庄河、袁庄沟、友谊河4条河道。
自然灾害
老僧堂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
自然资源
老僧堂镇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地质储量丰富,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000万立方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老僧堂镇下辖42个行政村:老僧堂乡村、前靳村、大靳村、后靳村、韦庄村、索庄村、贺庄村、申庄村、闫庄村、邵楼村、前屯村、后屯村、程庄村、南杜村、兰垓村、杜垓村、汪孟屯村、老僧堂村、轩楼村、范庄村、魏庄村、李楼村、李庄村、大曹村、中曹村、后曹村、杨庄村、何庄村、国庄村、白庄村、张庄村、董庄村、王街村、梁街村、岳街村、西杜村、南蒋村、北蒋村、冯院村、秦庄村、周庄村、孙庄村。
截至2020年6月,老僧堂镇下辖2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老僧堂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老僧堂镇辖区总人口4378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512人,城镇化率21.72%,另有流动人口10人。总人口中,男性22725人,占5.90%;女性21062人,占49.10%;14岁以下7726人,占17.64%;15—64岁31362人,占71.63%;65岁以上4699人,占10.7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3625人,占99.63%;有少数民族162人,占0.37%,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2.8‰。
截至2018年末,老僧堂镇有户籍人口45555人。
政治
田长太: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孙有科: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宋超华:党委副书记,主持机关日常工作;主抓美丽乡村、信访稳定及群众满意度工作;分管精准扶贫、党政办、组织、宣传、武装、政法、普法、综治、群团;联系政协工作。
张文洋:党委副书记(挂职)、帮扶工作队长,主抓驻村帮扶工作,协助宋超华分管村级组织建设工作。
张文军: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持纪委工作;负责督导、考核工作。
李国斌: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安全生产、工业经济、农村经济、招商引资、统计、环保、财税;协调工商、邮政、电信、供电、金融工作。
李成珍:党委委员,主抓基层党建、群众满意度工作;负责党政办工作。
顾金良:党委委员,主抓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社会舆情及武装工作,负责社会稳定、信访及群众服务热线工作。
赵辉:副镇长,分管计划生育、卫生、食药、镇村建设、建委、执法、土管、交通工作。
靳向东:副镇长,分管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农机。
张秋兰:副镇长,分管精准扶贫、民政、文化、教育、体育、老年体协工作。
杨冬: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工作;负责瑞祥社区工作
张素华:人大副主席,协助杨冬抓人大工作,侧重人大换届工作。
何国燕:人大副主席,协助杨冬抓人大工作;分管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人社所、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缴工作。
经济
综述
2011年,老僧堂镇财政总收入129万元,比上年增长38.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3万元,比上年增长35.96%,境内各类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
2018年,老僧堂镇工业企业54个,规模以上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6个。
农业
2011年,老僧堂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6.86万亩,人均1.57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小麦、大豆、棉花、玉米为主,农业总产值达4.15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47%,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4.03万吨,人均920千克,其中小麦2.3万吨,玉米1.73万吨,畜牧业以饲养鲁西牛、生猪、小尾寒羊、家禽为主,鲁西黄牛年末存栏3万头,商品猪2万头,小尾寒羊4万只,家禽饲养量26万羽。
依托传统农业,发展畜牧产业,着力构建农牧大乡。目前,全镇有鲁西黄牛存栏3万头,商品猪2万余头,小尾寒羊4万余只。家禽饲养26万只。并建立了面积1万亩的银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银堂牌”无公害香瓜个大脆甜,市场行情看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以丰富的棉花资源为平台,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全乡现有纺织企业60余家,从轧花、脱绒、纺纱、浆纱到织布一系列棉花深加工项目,有纺织机械6000余台,纺纱规模6万锭,棉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
以“银堂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养殖业、特色种植业,重点培植了华鲁种猪场、北蒋养牛场、幸福养鸡厂、圣福面粉加工、“银堂牌”无公害甜瓜、水果、蔬菜生产基地等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工业
2011年,老僧堂镇工业以煤炭、纺织和煤炭精深加工为主,工业总产值达5.2亿元,工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的51.01%,纺织企业66余家,从轧花、脱绒、纺纱、浆纱到织布一系列棉花深加工项目,有纺织机械6000余台,纺纱规模6万锭。
老僧堂乡投资4.2亿元,发挥本地煤炭资源优势,走“一矿一区”的路子,围绕煤矿建工业区,地矿联合,引进创办新型制造业和煤炭精深加工项目。
以手织土布“鲁锦”为平台,大力发展手织布和手工艺品加工产业,成立了诚信工艺品有限公、天马工艺品加工厂,扩大外贸出口能力。该乡党委政府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开创性地提出了“七站八所集中办公、服务三农一个大厅”的服务理念,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受理,全程代理”,全天候、全方位、零距离、真感情为广大群众及海内外客商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商贸
2011年末,老僧堂镇有商业网点316个,职工677人,社会商品销售额达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达0.63亿元。
金融
2011年末,老僧堂镇各类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
文化
名字由来
据《甘氏族谱》载:自李渊三年(620年)汶邑有八大寺院,此寺为东大寺。寺内有老僧师兄弟二人,长僧静真,寿180岁;次曾静明,寿170岁。高祖六年,甘、曾二姓来此定居,始建此村。为纪念高寿二僧,在寺院西建老僧庙堂,故称此村为老僧堂。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为东风。1979年双恢复原名老僧堂。
地区文化
从1582年宫廷乐师赵庭音定居嘉祥县大张楼于庙开始传授鼓吹乐到现在,鼓吹乐在这一带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刘奉涛介绍,嘉祥鼓吹乐的艺术风格,大体分为五大流派,其中包括老僧堂乡以曹瑞启为代表的“曹家班”,其他分别是以杨兴云为代表的“杨家班”,以任同祥为代表的“任家班”,以赵兴玉为代表的“赵家班”,以贾传秀为代表的“贾家班”。
交通
南临327国道,北依靠水泊梁山,日东、济菏(济南-菏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济菏高速嘉祥入口位于境内,距京杭运河码头12公里,距济宁新机场28公里,距嘉祥火车站22公里。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老僧堂镇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760人,专任教师74人;小学11所,在校生3700人,专任教师17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568人,专任教师86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60万元,比上年增长32%。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老僧堂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2个,各类文化专业户38户,各类图书室40个,藏书20余万册,鼓吹乐艺术有400多年的历史,大体分为五大流派,以曹瑞启为代表的“曹家班、以杨兴云为代表的“杨家班”、以任同祥为代表的“任家班”、以赵兴玉为代表的“赵家班”、以贾传秀为代表的“贾家班”。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老僧堂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23个;病床8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5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1名,其中执业医师12人,执业助理医师26人,注册护士11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7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老僧堂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户,人数7人,支出1.47万元,比上年增长45.83%,月人均175元,比上年增长25.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41户,人数1441人,支出129.7万元,比上年增长15.38%,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长15.38%;医疗救助3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1630人次,共支出8.15万元,比上年增长20.0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家,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0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6人,社区服务设施4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6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5.6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6563人,参保率99.10%。
中小学校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贸
金融
文化
名字由来
地区文化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中小学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