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阁
位于四川省峨眉山牛心岭下的寺院
清音阁,又称卧云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海拔710米,距报国寺约15千米。清音阁最早建于唐朝,唐时名牛心寺,李儇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卧云寺。明朝初年,广济禅师将其改名为“清音阁”。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阁前有“接王亭”,左通千佛庵、仙峰寺,右达白龙洞、万年寺,曾为上山朝拜、观光比经之地,寺庙虽小,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气势逼人,山环水绕,景色优美,其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中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为峨眉山古十景之“双桥清音”。
历史沿革
清音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天宝时名牛心寺李儇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卧云寺;明朝时期,广济禅师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
历史上,该阁曾三次失火,现为1917年后重修;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此外,阁前有“接王亭”。《峨眉伽蓝记》称:“阁下旧有接王亭,王者孰谓,谓御前头等侍卫海清伍格也。”意思是说,当年,海清伍格亲王奉康熙皇帝命朝拜峨眉山,僧人为了迎接他,“拆掉旧亭,重建新亭,取名‘接王亭’”。
1992年8月新建了三层阁楼的客舍。
文化活动
北宋干德三年(965年),赵匡胤东京汴梁(今开封市)天寿院僧继业三藏等入天竺求舍利以及《贝叶经》,继业一行从印度带回大量经卷、佛骨舍利敬奉朝廷;赵光义赵光义即命将这些圣物择其名山修持;继业周游了祖国名山大川后,选在峨眉山延福院安身,因相中寺前的黑、白二水交汇地,发愿在此新修一座寺院,以供养终身,寺院建成后取名前牛心寺。
明洪武二年(1369年),凤阳县凤凰山龙兴寺(朱元璋曾在此出家,后改名龙兴寺)僧人广济禅师来到峨眉山,驻锡于此;相传广济和明太祖朱元璋交往甚密,朱元璋称帝后,广济不愿接受朱元璋的宣诏,便入峨眉山禅隐于此。
广济禅师根据寺周山水怀抱的天然风貌,又见亭、台、楼、阁与流水潺潺和谐相融,即取晋朝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后广济禅师圆寂在后牛心寺。
主要景观
在清音阁深夜听“清音”,是最好的黄金时段,早在1200多年前就大有人在了:唐朝初年的高僧继业三藏,从印度研经归来,常信在大峨寺后的呼应庵中。夜听清音,已成了他多的癖好,每每必至,往返六十多里,风雨无阻;还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在一个月明星衡的秋夜,他喜孜孜的倾听着“清音”返回庵中。
在黑、白二水汇流处,高兴地拾得一枚奇石,竟如人面,眉清目秀,活生生的呼之个人成分出,以为至宝,供奉前,见石之处,后名“宝现溪”。
而今,虽然人面宝石不见了,但“宝现溪”这个地名是无法磨灭的,至今还泛起人们听清音的兴头。
在清音阁,可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使游者获得峨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周边景色
高处,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
中部,是丹檐红楼的接御、中心二亭、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
近景,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绕洪椿坪而来,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省;左侧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绕万年寺而来,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
两江汇合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任其黑、白二水汹涌拍击,仍巍然不动,组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山水、园林环境。
“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弟也巧妙地将二桥一石概括为:“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这样如诗如画的“双桥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这里一年四季,无论昼夜,满回荡着水声,这水声单一而清晰,加上两桥,故而誉为“双桥清音”,成为峨眉十景之一。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从五显岗停车场步行约30分钟可到。
地理环境
清音阁位于峨眉山风景区的核心地段,左通千佛庵、仙峰寺,右达白龙洞、万年寺,为上山朝拜、观光必经之地。
参考资料
清音阁.中央电视台.2023-12-29
清音阁.廣東中博佛文化傳播研究院.2023-12-29
刘光第与清音阁.中共乐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2023-12-29
清音阁.峨眉山佛教网.2013-01-2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化活动
主要景观
旅游信息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