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诗》,
西晋时以“招隐”为题诗作蔚然成风,现存“招隐诗”与“反招隐诗”仍存11首。现收录
左思创作的诗两首,通过描写隐士的生活及居住环境,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全诗写景细致、真切,语言简洁,风格古朴。
陆机招隐诗一首。
简介
中古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多变,士人的生命朝不保夕,隐逸观也随之深入士人的思想并进而影响了士人的行为,在士人的文学创作中,也出现了继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之后大量的招隐诗和反招隐诗,首先表现在
西晋时以“招隐”为题诗作蔚然成风,这从《文选》招隐诗的收录情况就可以判断出当时的繁荣景象。但是,现存“招隐诗”与“反招隐诗”仅11首。从内容上看,除
闾丘冲《招隐诗》秉承了淮南小山的原意,有招隐士出山命意之外,其他同题诗作均有相反的命意,多数诗作的旨义已经不在“征隐”,而是以寻隐为契机,领略自然山水的美景之后,产生遗世高蹈的隐逸情怀,实际效果是诗人由“慕隐”进而“投隐”了。一招隐诗题名的由来及其拟作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以“招隐”为题的作品,尽管属于楚辞,但对后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据
王逸《
楚辞章句》,《招隐士》为
西汉淮南市小山模仿楚辞《招魂》而作。王逸曰:“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
刘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之有小雅、大雅也”。
左思《招隐诗》
《招隐诗》一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招隐诗》二
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
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
作品注释
①策:细的树枝。招:寻。这句是说手持树枝去招寻隐士。②荒涂:荒芜的道路。横:塞。横古今:从古至今被阻塞。这句是说道路荒芜,好象从古代到现在都没有通行过。
③岩穴:山洞。结构:指房屋建筑。这句和下句是说只有山洞没有房屋,山丘之中却有人弹琴。
④白云:《
世说新语·任诞》篇注作“白雪”,可从。阴:山北为阴。冈:
山脊。丹葩(pā趴):红花。阳:山南为阳。阳林:山南的树林。这两句是说山北停白雪,山南曜丹葩。
⑤漱:激。琼瑶:
美玉,这里指山石。纤鳞:小鱼。或浮沉:时沉时浮。这两句是说泉水激荡于山石之间,小鱼沉浮于溪水之中。
⑥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这句和下句是说不须
管弦乐器,山水自有清妙的声音。
⑦啸歌:吟咏。灌木:丛生的树木。这两句是说何必歌唱,风吹灌木的声音自是一种悲戚的吟哦了。
⑧糇(hóu侯):食。兼糇粮:兼作粮食。间:杂。间重襟:杂佩在衣襟上。这两句是说食物里兼有
秋菊,衣襟上杂佩幽兰。
⑨踌躇:徘徊。烦:疲乏。这句是说在世途上徘徊,脚力疲乏。
⑩簪:古人用它连结冠和发。投簪:犹弃冠,指放弃官职。这句是说且弃官在此隐居吧!
作品译文
手拄树枝寻隐士,道路荒芜古今阻。隐居岩穴不见屋,山中传来琴鸣音。白雪停在北山梁,红花盛开南山林。石泉冲出
琼瑶池,小鱼浮沉起涟猗。无须箫管与丝弦,山水自然有清乐。因何非要听啸歌,灌木随风发悲吟。采摘菊花兼作粮,幽兰佩戴我衣裳。犹豫不前腿劳累,率性抛簪脱顶戴。
作品赏析
诗其一描写隐士的生活及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自古隐者就是体现士阶层一种价值倾向的不容忽视的群体,它既是道家高尚其志,不事王侯的冷峻人生观的产物,也是
儒家,天下无道则隐的介人格的结果。因此,隐者常常作为道德力量的承担者,在不平静的价值混战时代,通过与世俗的对立,达到自我人格的完善,甚至大众灵魂的拯救。隐者和隐者生活很早就成了文学中的重要主题。
诗篇开头两句即直接点题,说要到横断古今的荒途之外去找寻隐士。接着用大段篇幅对隐士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山冈之上白云飘飘;山林之中红花闪耀;激荡的泉水清澈可鉴,其中有鱼儿婉然游动,这四句是所见。其下四句写所闻:没有丝竹的喧嚣与吵闹,却有山水奏出的清响之音;不须撮口作歌,自有灌木发出的悲吟。不管是见还是闻,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的自然、和谐,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紧接着,
秋菊二句,诗人从衣食着手来表现隐士的高洁与简朴。最后二句,诗人直抒胸臆,誓欲挂冠归去,追步隐士。本诗写景细致、真切,语言简洁、古朴,诗末议论过渡自然,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志。
《魏晋南北朝诗鉴赏辞典》鲁同群评析
《
楚辞》中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文选》中有
左思的《招隐》诗,题目相似,而意趣不同。《招隐士》是召唤隐士离开山林回到人群中来,到宫廷里去;而左思的《
招隐》却是去招寻隐士,欲与之同隐。
首句「杖策招隐士」,开门见山,点清题目。「策」。据
扬雄《
方言》,是树木细枝。中国人向来强调「见微知着」:纣设象筋,
比干以为奢侈之渐;五月披裘,即可知其人之不贪。折树枝为杖,则持杖者旧袍蔽屐的形象及厌弃豪华的性格已可见一斑。「荒涂横古今」和「岩穴无结构」两句写隐士居室及其周围的道路。既是隐士,当然就应当绝交息游,摒弃繁华。室开三径、蛙作鼓吹这些传为佳话的典故,「草堂」、「蓬户」这些常见的作为隐士(或寒士)居室代称的文字,便足以说明这一点。然而,作者笔下的隐士岂只是「草莱不」、「茅屋数」而已,他根本就没有房屋,而是像
巢父一般的岩居穴处;他的住处周围也根本就没有道路,好像从古到今无人从这里走过(横,塞)。然则其人避世之深,可以想见。唯有山丘中传出的隐隐琴声,才能显示出他的存在。这几句写的是眼前近景。其中「荒涂横古今」也隐寓着与紫陌红尘的对比,「岩穴无结构」则隐与高堂华屋作比,这一点读到下文自可领悟。接下来「白云」二句写仰观,「石泉」二句写俯视。白云飘忽,去来无迹,正是隐士们最爱欣赏、最感会心的景物;树木葱茏、丹花掩映,清泉潺潺,游鱼嬉戏,这又是多么宁静、自由、充满生机和自然之美的世界!
庄子不是非常羡慕水中的鯈鱼之乐么?
曹操不是把「枕石漱流饮泉」。《秋胡行‧晨上散关山》)看作是神仙生活么?这些与喧嚣嘈杂、勾心斗角、扼杀人性的现实社会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作者对隐士生活环境的描写,处处在在,都流露出他对现实的强烈憎恶。
以上六句多写所见,是隐士的生活环境;「丘中有鸣琴」则是写所闻,写隐士的活动。弹琴在古人诗文中向来是高雅之士、尤其是隐逸之士的爱好,这种例证太多,无烦列举,只须看不会弹琴的
陶渊明也要取一张无弦琴在手上摆弄摆弄,就可知它在隐士生活中的地位了。而在这样一个幽静空寂的所在独坐拂弦,更可见其人情逸云上,非寻常隐士可比。
「非必丝与竹」四句续写所闻。这四句的写法与上文相比稍有变化。上面都是直陈所见所闻而暗寓对比之意,这里却是首先提出了用作比较的对象。丝竹犹言管弦,指官僚贵族饮酒作乐时所欣赏的音乐。(需要说明,一般讲「丝竹」时,是指由女伎演奏的音乐,所以高士独自弹弄以遣怀的琴,是不包括在内的。所以
刘禹锡的《陋室铭》既说「可以调素琴」,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把琴排除在丝竹之外了。)聒耳的笙歌与山水之音相比,前者代表的是富贵和庸俗,后者代表的却是高情雅趣。史载梁
萧统萧统「(尝)泛舟后池,
吕岱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
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惭而止」。就很可以说明这一点。啸歌则是
魏晋以来名士包括隐士常常喜欢用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
魏略》说诸葛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西晋的
阮籍也是善啸的;《晋书‧阮籍传》说他遇到过一个苏门山真人名叫
孙登的,啸起来「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如此看来,啸歌和弹琴一样,也是高人雅士的举动。然而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在作者看来,再动听的人为之音也无法与泉水
夏目漱石,然清越,风吹阳林,呜呜悲吟的「天籁」相比。在这四句中,前两句用的是对比手法,后两句则是衬托,更突出地强调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在着力描写了隐士的居处环境之后,作者又将视线投向他的衣着食物。古来写隐士衣食,多以「黄精白术」、「石髓茯苓」以见其食之稀少而精洁;「鹑衣百结」、「短褐不完」以见其衣之破旧单寒。然而作者写食只用了一句「
秋菊兼糇粮」,写衣也只用了一句「幽兰间重襟」。秋菊幽兰之为物,具芳香之性,秉贞洁之姿,正是隐士人格与形象的象征。只此一点,足盖其余。青拖紫、怀金佩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贵族与以秋菊为食、以幽兰为佩的隐士比起来,其蠢俗不堪愈见明显了。诗至此,已写足了隐士的居行服食,不着一主观评价,已足以使人悠然神往。于是乎诗人不由得感慨系之:「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他也要抽去帽子上的簪子,意欲挂冠弃仕,追步隐者遗迹去了。这两句是诗中唯一的直抒,但置于对隐士所居的精心描绘之后,写来犹如水到渠成,略无突兀之感。而此二句亦是画龙点睛之笔,以此收势,亦使全诗显得神完气足,发人深思。
此诗写景简淡素朴,语言亦高古峻洁,非有如诗人者之胸襟,不得出此。「诗如其人」。信夫!
雪夜访戴
王子居山阴。夜
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
左思招隐诗。忽忆
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王徽之]王徽之,羲之子。[
绍兴市]今
柯桥区。[左思招隐诗]左思,
西晋时有名文人。其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戴安道]戴逵。[造]到。[剡]
嵊州市,即今县。有
剡溪,为曹娥江上游,自山阴可溯流而上。
作者简介
左思,中国西晋文学家。字太冲。
临淄区(今
淄博市)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寒微,其貌不扬,然而才华出众。
司马炎时,因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
洛阳市,任
秘书郎。
司马衷时,依附权贵
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
永康元年因贾谧被诛,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
齐王司马召为记室督,不就。
太安二年(303),因
张方纵暴洛阳而移居
冀州,不久病逝。
左思
左思是太康年间成就最高的作家。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晋书·左思传》载,他曾以10年时间写出《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咏史》诗八首,见于《文选》,虽非一时之所作,但大都错综史实,融会古今,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
沈德潜《古诗源》)。其主旨是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猛烈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极端蔑视和反抗。如第一首(“弱冠弃柔翰”),借史事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了自己“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宏伟抱负和“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高尚情操。第二首(“郁郁涧底松”),以涧底松和山上苗取喻,形象地揭示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极不合理现象,鞭挞了腐朽的门阀制度,抒发了自己强烈的愤慨与不平。这8首诗明显地继承了建安风骨,辞采壮丽,情调高亢,充满着一股
海丰县公平英豪学校之气,具有
现实主义精神与
浪漫主义气息。
钟嵘《
诗品》称之为“
左思风力”。
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见于《文选》)这八首诗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
沈德潜《古诗源》)。把深刻的现实内容以巧妙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咏史》诗的基本特点。
陆机招隐诗
作品原文
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
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
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
激楚伫兰林。回芳薄秀木。
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哀音附灵波。颓响赴曾曲。
至乐非有假。安事浇淳朴。
富贵久难图。税驾从所欲。
作者简介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
上海市松江)人,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
陆云合称“二陆”,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故世称“
陆机”。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 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
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
参考资料
吾喜杂志.wuxizazhi.cnki.net.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