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镇,位于
晋城市高平市古代辖镇,大周村(古称大周纂村
)是古时周纂镇治所所在地,现村西七间阁上留有明嘉靖十六年(1537)所刻石匾一块。周纂镇包括大周纂村(今大周村)、东周纂村(今东周村)和西周纂村(今西周村)。大周纂村是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镇中心。周纂镇历史悠久,古建筑众多,是集庙堂、宅院、民居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
历史悠久的古镇---周纂镇
全神庙村,庙院古建之多,堪称中国之最;
以大庙和大寺为中心方圆百米内形成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之最。
周纂镇位于
高平市市
马村镇大周村,距离高平西南40里处,南和
泽州县大阳镇为邻,是个方圆百里内无一个村·镇城可比拟的古民居·古庙宇最多的地方,它的建筑按照五行八卦方位排列,五行按照东南西北中五门楼排列,八卦按八门增修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门,表现了我们的祖先为大周的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宁·和谐费尽了心,大周古庙最多有全神庙村的美称(大小72神庙)。但是,由于地处偏僻,引不起各方的重视,许多古建筑·
庙宇被人为破坏或者倒塌,不过剩下的也还不少,只是年久失修,抢救这些文物刻不容缓。
历史由来
1关键词一:杨纂
杨纂,
北魏时广宁(今
张家口市涿鹿县)人。少小
参军,勇力过人,尤善骑射。20岁时,跟从后来为
东魏权臣的
高欢起兵信都(
邢台市),后因功高赏薄投奔
西魏丞相宇文泰,从此受到重用。宇文泰死后,改西魏为
北周,杨纂经历短命皇帝
宇文觉宇文觉、
宇文毓宇文后,继续跟随
宇文邕宇文南征北战,为
北周灭北齐之战,立下汗马功劳。北周武帝
保定元年(561年),位至大将军,被改封为陇东郡公,拜
陇县刺史;天和六年(571年),进授柱国大将军,任
华州刺史。史书上记载杨纂性质朴,不识文字,依靠诚信在许多地方任职,一起工作的官吏因其忠厚而敬重、怀念他。
杨纂67岁卒于任上。《
北史》和《
周书》均有传。
周纂镇的名字即源于杨纂。相传杨纂曾在此镇守,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后人为怀念
杨纂,各取
周朝(历史工作者为区分其他周朝,故称
北周)和杨纂中一字,将镇名定位“
周纂”。
2关键词二:纂面
纂面,为周纂镇的特产。相传杨纂将军带兵出征前,常让伙房多做此面,因为此面存放时间长,不用战时现做,节约时间,便于征战,备受杨纂将军喜爱,故名“纂面”。此面制作方法独特,在面粉中兑入食盐和
食用碱发酵而成,学名因此为“
碳酸钠”;由于此面口感劲道,存放时间长,常当作老百姓办喜事时的大锅饭,又称喜面。
随着时间的流逝,纂面也从周纂镇传到了附近其他乡镇,但其他乡镇的老百姓记住了制作方法,却没记住书写方法,只是听到谐音为zuan mian,便书写为
馔面或转面(
高平市土语z和zh不分),有的还富有想象力的编出了来历,如转面为把面擀好后,需要将其盘成小把,故得名转面;在高平
河西镇则直接用了学名碱面,并列为当地特产之一。
一位将军、一碗纂面,
杨再兴走过的古道早已被黄沙
湮灭,只留下那一碗口感爽劲的纂面让人追怀念远...
3洗尽铅华也从容
岁月沧桑,杨将军的故事依旧在大周村代代传承。可事实上,真正让大周村扬名海内的却不是周纂镇的历史典故,而是原汁原味的宋代建筑——
资圣寺。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资圣寺的大名来到大周村。大周村除了资圣寺外,还有许多构造奇特、令人称奇的古建筑,据说古时有72座
庙宇,现仅存汤王庙、火星庙、关帝塔等寺庙,这里就不逐一详述。
晋城市现存宋金元古建约占
山西省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2/3,占全国同时期的1/3,几乎超过南方同时期古建文物遗存的总和。资圣寺便是这为数不多古建中的一例。
历史传说
大周村,古称周纂镇,相传是古代选修县城的地址之一,故修有
城隍庙,称周纂镇果然是名不虚传,从他的现存遗址来看,正东:有城门楼,正被:有北门,连接一段古城墙,城墙下修有城隍庙。正西:修有七间阁门楼,门上刻有周纂镇三个大字,阁上修有祖师殿,门楼两侧修有古代防城兵躲箭的地方,七间阁外修有气势宏伟的石牌楼,正南:修有南门阁,门中刻有“朝阳”二字,接连着观音楼;东北修有门楼,连着三官庙,一进三院,想从正殿烧香必须登上三十八级台阶,心诚神则灵;西北修有门楼,连着大王庙,一进三院,庙内修有正殿,东西配殿,并且修有戏台;东南上修有门楼,上塑神像,离门楼百米修有高入云霄古塔相应,造型独特。西南修有门楼,门上刻有“澜环”二字。
风景名胜
朱家寨遗址
离西南方大约百米远有朱家寨遗址,并流传一段故事:相传元朝中叶,朱家寨内有个朱元外,广有家产,娶妻
胡姓,婚后生有一子,起名“朱贵”,在朱贵年满三岁时,朱元外不幸逝世,胡氏为死去的丈夫超度亡灵,请来
炉糕子道士·尼姑,设坛念经,其中有一个智明和尚年方二十有余,生的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胡氏一眼看中,二人当时在场眉目传情,出丧后,众人相继离去,胡氏独留下智明和尚,
朱贵年幼,二人有意,当晚成其好事。谁知胡氏和智明感情深厚,二人如胶似漆,无论天阴下雨总想办法相会。后来朱贵渐渐长大,胡氏离不开智明,但是每次相会必须过河,遇到下雨河涨,便无法相会,胡氏总是心急如焚,朱贵看在眼里,便修了一座桥让母亲风雨无阻,后人称为“孝母桥”。
胡姓在五十三岁死后,朱贵便手持利刀将智明和尚杀死,曾言:“修桥者与母行孝,杀和尚与父报仇”。
大庙
汤王庙位于村中心,一进数院门上有四大金刚神像站立,西院修有大成殿,殿内塑有
孔子及七十二大弟子之位,对面是南天门造型,西北修有文书院,有正殿书房月明门,有国宝“紫金树”,夏季开粉红色
牵牛,招蜂引蝶,香飘数里之外,国内少有。北院过道门楼上有钟鼓,院内修有汤王殿,东西走廊,东北·西北·东南配殿,内塑神像,西南上修有奶奶殿,并且修有戏台。三月二十庙会供唱戏用。
汤王庙是当初古建筑之最,四棵八柱,墙倒屋不塌,造型美观,神像威严,殿内大梁是水晶木的,价值连城,是镇庙之稀有国宝,人间曾留下
周代庙上的梁最美的传说,庙建气势宏伟,气魄惊人,造型独特,远近少有,庙内神非常灵验,天旱求雨必降,行善人遇难呈祥,做恶人必遭报应。庙内石碑如林,松柏树常青,
响叶杨参天,所以至今香火旺盛。
慈圣寺(质圣寺)
慈圣寺位于村中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修有五佛殿·传口殿·祖师殿,东西禅房,四大金刚门口站,东西钟鼓楼,十大
阎王殿,庙内神像逼真,门庭俱是青石打造,大有丈余,青石上刻有各式各样图案非常精致。十代阎君殿各种画:做恶人·下油锅·过磨眼·上刀山·过风车·过
奈何桥桥下被毒蛇咬等壁画,画好不惊人,以及孝子贤孙·节夫烈妇·忠臣良将·百宝幡引者等,观者无数,日本友人看后赞叹不已,美国朋友看后竖起大拇指称赞,北京古建筑研究院“胡曾”主任看后说:“北京象这样的建筑结构是没有的”,《香港摄影报》记者与《中国摄影报》记者转遍全村后为没有开发保护而感到惋惜,云游僧人过后留恋不舍,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2005年正月初二专程实习,进行考察,看后大开眼界。
大周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大周村明清民居依大庙和慈圣寺为中心,方圆百米内形成古建筑群,敢于天下争高低,独一无二,周围建有没底台·观音阁楼·老鳖驼碑·老鳖蛋·一步两孔桥·槐抱榆·小石塔·五虎庙·露天舞台·小观音堂·石牌楼·南天门·
三官庙天齐庙·全神庙·火星庙·五道庙·
土地庙财神庙山神庙·
三皇庙东岳庙·南佛堂·北佛堂·东小观音堂·举
三庙小关爷庙·牛王庙连着贞节楼,千年老
柏树各有独特,特别是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火星庙,庙内墙壁上东墙龙·西
铅山壁虎,正面墙壁画可与
清明上河图比美。
迎圣桥
迎圣桥建于村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公里的地方,相传
周代末年,
赵匡胤上
高平关杀高老鹞时,途径大周,这是他上高平关最后一站。大周人民受仙人梦中指点,说他是未来的真龙天子,有九朝八帝之位,因此黄土铺街,清水洒地,在他下马休息时看后非常感动。在他路过的地方北边有个大坡,人们把它修平整宽,原叫水圈坡,后改名迎紫坡。离此办理有条后沟,是赵匡上高平关的必经之路,于是又专门修了一座石桥,起名迎圣桥。宋太祖赵匡胤记在心中,称帝后在大周广修庙院,这也是大周
庙宇大部分是宋代建筑的原因之一。
西庵
是古代道姑修行的地方,一进数院有戏台,文武
阎王殿奶奶殿·钟鼓楼等,造型独特。
近代传说
在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开赴抗日前线,途径
周代,由大周西河兵分两路,一路走西阁口,一路走小阁口,身穿灰军装,肩扛
红缨枪,身背大砍刀,少数步枪,一路宣传:“
八路军是好军,吃上小米抗日军”,到唐安古道上会合,北上抗日,播下革命火种
大周现存古民居古建筑
麻底圪洞外有阁门,
盐店圪洞外有阁门,
当铺圪洞外有阁门,
高楼圪洞外有阁门。(圪洞-相当于街巷)
高楼圪洞相传是武将军住的地方,高大的建筑,有数座庭房,有看家护院的高楼,特别是刘家大庭院,现存大门上的建筑构造很有讲究,阁楼上塑有关爷铜像,武将军坟地有石人·石马·石望柱等。
刘家大花园
相传当初刘家很富,修有厅房,看家护院的高楼,小姐的绣楼及观花的后花园,并专门修有一口数丈深的浇花井,如今称为花园。
焦家圪洞
高大的门楼,看家护院的高楼,并且和其他楼身相连接,预防盗匪抢夺,屋祠同上雕有精致的花纹。
程家大院
位于
北京大学社,房屋整齐,两道大门,有上·下马台·迎壁,并修有专供
骡马出入的骡门。
武家大院
精致的大门上通天直立匾,数道二门·三门·厅房高楼林立,压床台的青石上雕有花纹,观者看后惊讶,有后花园,由于宾客很多专修造酒的槽房,并留有水井一口。
琚家大院
高大整齐的楼房,大门上雕有各种花纹,特别是迎壁,高有数丈,精致的富贵不断头,边·中间是各种图案·斗拱·松竹梅,四角四只凤。
池塘大院
整齐的房屋,四大楼·四小楼真正的全八卦,牙窗的青石上有各种花纹,门前是鼓·锣上雕有各种花纹。
古地道
北宋末年,由于
宋徽宗的腐败无能,故此金兵屡次入侵,当初上党地区古称潞安洲,是北宋北部屏障,金兵不入王化,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失陷,各地人民组织起来抵抗金兵,挖掘地道,周纂镇的地道内有碑文记载,地道工程庞大,四通八达贯穿全村,地道结构七上八下·底上地道内部有防火·防水构造,有
气眼,有休息·做饭·粮仓·做饭·放灯照明·有陷阱等构造,比拍《地道战》的
河北省某地地道构造更好,更完善,如果当初拍摄《地道战》时发现
周代地道必然采取镜头。地道的挖成,不是抗日时代更不是深挖洞广积粮时的产物,而始建于
北宋末年,对历史研究有很大价值,就当初怎样组织民众大工程挖掘也是个迷,顾敢称世界之最。
繁荣昌盛的周纂镇
古代周纂镇非常繁荣,建有盐店铺·当铺·造酒作坊两座,有几家粉坊·油坊·糖房,并且有远近文明的数十亩蔬菜园地,供周边大阳·唐安等地人民食用。申·袁两家是历代有名的种菜专家。
周纂镇历史悠久,古建筑最多,还有北大社·李家巷等。
周纂镇是古建筑的典范,是传流文明的圣地,它的建筑在方圆百里内独一无二,就连远近闻名的大阳·马村·巴公等镇古建筑也不及它一二,不能与他相比。所以它对我国及
晋城市地区文物考古,发掘研究有很大价值。
周代人民勤劳善良,看到这些古建筑被毁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自发起来组成文物保护团体,在广大村民及村支两委的支持下现已将汤王庙修整一新,但是大周的古建筑太多,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大周古建筑面临末日,实在可惜,我们这代人愧对祖先子孙,先祖们可以修建我们却不能保护她。
故此紧急呼吁各级领导及有识之士实地查看,这些国宝,损毁可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