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集》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鲁迅的一部杂文集,首次出版于1934年3月。该书收录了鲁迅在1927年-1929年间所写的杂文五十一篇。在南腔北调集的书名中,“南腔北调”代表了鲁迅不愿随波逐流、鄙视无聊文人的立场。当时,
上海市有一个名为“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指责他喜欢演说,但口吃且“南腔北调”。对此,鲁迅回应道:“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这表明了他对敌人鄙视和不妥协的态度。因此,
鲁迅将1934年3月出版的《南腔北调集》命名为《南腔北调集》,这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
《南腔北调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27年—1929年间所写的杂文五十一篇。当时
上海市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 “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对此,鲁迅迎头反击道:“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表明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鄙薄无聊文人的立场,信手拈来的这个集名,诙谐幽默之中,寄托了对敌人的鄙视,表示了不妥协的态度。所以先生将1934年3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
绍兴市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奠定了
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
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已经成为一部“必读的民族典籍”。还有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
呐喊》《
彷徨》,散文诗集《
野草》,杂文集《坟》《
二心集》《
华盖集》《
而已集》《
三闲集》等。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一两年前,上海有一位文学家,现在是好像不在这里了,那时候,却常常拉别人为材料,来写她的所谓“素描”。我也没有被赦免。据说,我极喜欢演说,但讲话的时候是口吃的,至于用语,则是南腔北调。前两点我很惊奇,后一点可是十分佩服了。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而且近几年来,这缺点还有开拓到文字上去的趋势;《
语丝》早经停刊,没有了任意说话的地方,打杂的笔墨,是也得给各个编辑者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的,于是文章也就不能划一不二,可说之处说一点,不能说之处便罢休。即使在电影上,不也有时看得见黑奴怒形于色的时候,一有同是黑奴而手里拿着皮鞭的走过来,便赶紧低下头去么?我也毫不强横。
一俯一仰,居然又到年底,邻近有几家放鞭爆,原来一过夜,就要“天增岁月人增寿”了。静着没事,有意无意的翻出这两年所作的杂文稿子来,排了一下,看看已经足够印成一本,同时记得了那上面所说的“素描”里的话,便名之日《南腔北调集》,准备和还未成书的将来的《五讲三嘘集》配对。我在私塾里读书时,对过对,这积习至今没有洗干净,题目上有时就玩些什么《偶成》,《
漫与》,《作文秘诀》,《捣鬼心传》,这回却闹到书名上来了。这是不足为训的。
其次,就自己想:今年印过一本《
伪自由书》,如果这也付印,那明年就又有一本了。于是自己觉得笑了一笑。这笑,是有些恶意的,因为我这时想到了
梁实秋先生,他在北方一面做教授,一面编副刊,一位喽罗儿就在那副刊上说我和
美国的
门肯(H.L.Mencken)相像,因为每年都要出一本书。每年出一本书就会像每年也出一本书的门肯,那么,吃大菜而做教授,真可以等于美国的白璧德了。低能好像是也可以传授似的。但梁教授极不愿意因他而牵连白璧德,是据说小人的造谣;不过门肯却正是和白璧德相反的人,以我比彼,虽出自徒孙之口,骨子里却还是白老夫子的鬼魂在作怪。指头一拨,君子就翻一个筋斗,我觉得我到底也还有手腕和眼睛。
不过这是小事情。举其大者,则一看去年一月八日所写的《“非所计也”》,就好像着了鬼迷,做了恶梦,胡里胡涂,不久就整两年。怪事随时袭来,我们也随时忘却,倘不重温这些杂感,连我自己做过短评的人,也毫不记得了。一年要出一本书,确也可以使学者们摇头的,然而只有这一本,虽然浅薄,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以中国之大,世变之亟,恐怕也未必就算太多了罢。
两年来所作的杂文,除登在《自由谈》上者外,几乎都在这里面;书的序跋,却只选了自以为还有几句可取的几篇。曾经登载这些的刊物,是《十字街头》,《
文学月报》,《
北斗》,《
现代》,《
涛声》,《论语》,《申报月刊》,《文学》等,当时是大抵用了别的笔名投稿的;但有一篇没有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