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芭镇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下辖镇
茨芭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西北部,地处郏县、禹州市、汝州市的结合部。1958年建茨芭公社,1983年改乡。
全镇地势北高南低,地势坡度\u003e25°, 耕地占总面积的 70% ,属典型的浅山丘陵区。全镇总面积 107 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105 个自然村,7.9 万亩耕地。
历史沿革
姬钊时(前1004年—前967年),属于“夹”。春秋时,属“夹邑”,属楚,战国归韩;秦始隶属颖川郡。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属龙山县,属顺阳郡。
隋开皇初年(581年),属汝南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属辅城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属郏城县
宋,时为钧台乡。
明朝时,属上、下塔亭保。
清代时,分属塔亭保、洪山保、崇兴保。
民国初,先后属河陕汝道、豫西道、河洛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隶豫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隶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日军占领郏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六支队收复禹郏交界地区,置禹郏县,同年10月撤销。
解放初,先后属豫陕鄂边区晋江专区、豫西区第五专区。
1958年,成立茨芭公社。
1984年,由茨芭公社改为茨芭乡。
2008年8月20日,由茨芭乡改为茨芭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茨芭镇地处郏县西北部,东南同黄道镇、南与薛店镇、西与汝州市纸坊镇为邻,东北与禹州市接壤,距郏县城区25千米,区域总面积102.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茨芭镇地处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系浅山丘陵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东北部为山地,南部为丘陵,西南部为平原;境内最高山峰为三管山,海拔790多米。
气候
茨芭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年平均2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78.6毫米。
水文
茨芭镇境内河道均属淮河沙河水系,境内有鲁医河、干河、二十里铺河3条季节河
自然灾害
茨芭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连阴雨,冰雹、风、虫等。主要发生在7—9月。1961年大旱,7、8、9三个月降水量118.2毫米,茨芭镇2万余亩秋作物绝收1994年4月遭受龙卷风及冰雹袭击,烟叶及小麦受灾面积2万余亩。
自然资源
茨芭镇境内有石灰岩白云岩铝矾土大理石、原煤等,其中石灰岩总储量4亿吨,白云岩4亿吨,硅石6000万吨,铝矾土300万吨,煤1.5亿吨。2011年,茨芭镇有耕地8.3万亩,人均1.5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茨芭镇下辖吴寨东、吴寨西、吴寨北、许洼、刘洼、高村、薛村、姑嫂寺、庞庄、段磨李、石灰王、干河、空山洞、上丁村、大庄、北姚村、王张、棋盘、茨芭、陈家寨、邢村、刘村、平盘、傅村、前庄、后李、东庄、尖山、北竹园、山前赵、山店、铁炉、清泉、构树张、苏坟寺、天城洼、竹园沟、齐村、东姚村、吴洞、管村41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下辖茨芭、陈家寨、棋盘、王张、刘村、平盘、邢村、管村、吴洞、齐村、东姚镇、竹园沟、天城洼、苏坟寺、构树张、铁炉、清泉、山店、北竹园、尖山、空山洞、山头赵、东庄、后李、前庄、傅村、北姚、大庄、上丁、石灰王、干河、段磨李、庞庄、姑嫂寺、薛村、高村、刘洼、许洼、吴寨西、吴寨北、吴寨东41个行政村,下设289个村民小组,有105个自然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茨芭镇下辖4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文星路289号。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总人口有558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00人,城镇化率8.8%;总人口中,男性29730人,占53.28%;女性26070人,占46.72%;14岁以下11480人,占20.58%;15—64岁39316人,占70.4%;65岁以上5004人,占8.97%。2011年,茨芭镇人口出生率7.17‰,人口死亡率3.66‰,人口自然增长率3.5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42人。
截至2017年末,茨芭镇常住人口为52703人。
截至2018年末,茨芭镇户籍人口为6030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茨芭镇财政总收入3010万元,比2010年增长1%。茨芭镇的非公有制经济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农产品加主要以红薯深加工和花生加工加工为主。2011年,茨芭镇生产总值实现6.75亿元,比2010年增长1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5亿元,比2010年增长45%。2011年,茨芭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590元。
截至2018年末,茨芭镇有工业企业21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4个。
农业
2011年,茨芭镇农业总产值3.2亿元,比2010年增长3.9%,农业增加值2.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0%。茨芭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为主。2011年,茨芭镇生产粮食3.1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7万吨,玉米产量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等。2011年,茨芭镇烟叶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28.6万吨。茨芭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生猪存栏3.4万头,红牛存栏1.5万头,羊存栏2.3万只,家禽存栏60.5万羽。
工业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有工业企业224个,工业总产值为2.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5.5%;钙镁建材产业聚集区属市级产业聚集区,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已入驻投资超亿元的工业企业4个,主要产品为活性钙氧化镁、硅微粉等。
商贸
截至2011年末,茨镇有商业网点515个,有3个专业集贸市场。2011年,茨芭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亿元,比2010年增长20.2%。
文化
地名由来
茨芭镇古时,该地是一片荒丘,岗上坡下茨、荆棘茂盛,蔓爬遍地,后有人在坡上建村,取名茨爬。民国初年,村人认为茨爬不雅,便更为茨芭。
非物质文化遗产
茨芭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二黄戏于2011年12月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文物古迹
茨芭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墓与祠,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姑嫂寺。
交通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有县乡公路4条,总长50千米。茨芭镇有洛界公路、前石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四纵二横的交通干线网络。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有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384人,专任教师115人;小学24所,在校学生4651人,专任教师26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1所,在校学生1638人,专任教师11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7.2%,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茨芭镇教育经费达0.12068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12068亿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有文化站1个,村活动中心3个,农家书屋30个,藏书9万余册;有腰鼓队、铜器队、秧歌队、曲剧团等各类群众文艺活动团体12个。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公共有体育场地1处,在社区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广播电视2005年开通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5000户。
2013年8月13日,茨芭镇“欢乐中原唱响平顶山市”活动周文艺汇演在该镇东坡文化休闲广场举行。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有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41个;卫生院床位3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7张;专业卫生人员23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茨芭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4万人,参合率91%。
社会保障
2011年,茨芭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89户,人数192人,支出43.5万元,比2010年增长0.4%,月人均190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257人次;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支出0.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80户,人数2720人,支出244.8万元,月人均7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5人,支出6.5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16人,支出28.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2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26人次(包括重度残疾人189人),共支出4.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20人次,支出2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费城76人队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有邮政网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网点1个,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25%;移动电话普及率70%。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铺设供水管网2100米。
供电
截至2011年末,茨芭镇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有3条10千伏电力支线。
茨芭镇有红旗泡水库、北竹园水库等中型水库。
园林绿化
2011年,茨芭镇共栽植绿化树3050棵,绿化苗木20万余株,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
旅游
三苏园风景旅游区
茨芭镇境内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苏园风景旅游区。三苏园风景旅游区位于茨芭镇东北部的小峨眉山市怀抱里,园中的三苏墓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的墓冢和其父苏洵衣冠冢,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历代曾多次修。三苏园由广庆寺,三苏祠、三苏坟墓、东坡区碑林、东坡中年布衣像、东坡湖等组成,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
参考资料
茨芭镇.行政区划网.2016-07-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贸
文化
地名由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旅游
三苏园风景旅游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