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津
北魏外戚大臣
杨津(469~531年),字延,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北魏外戚大臣,侍中杨播之弟。
相貌端谨,以器度见称。初为侍御中散,侍奉文明太后。迁长水校尉、直阁将军。出除征虏将军、岐州刺史。躬亲巨细,孜孜不倦。延昌末年,迁右将军华州刺史孝昌初年,拜散骑常侍、定州刺史,从定葛荣之乱。永安二年,拜吏部尚书,迁侍中、司空太原市刺史。协助元子攸铲除权臣尔朱荣和元天穆。
普泰元年,为尔朱兆杀于洛阳市,时年六十三。太昌初年,追赠大将军、太傅、武威郡刺史,谥号孝穆。
人物生平
杨津(469~531年),字延祚,拓跋宏改字“罗汉”,渭南市华阴市(今陕西华阴市)人。北魏大臣,侍中杨播之弟。出身拓跋姓皇室的外戚,十一岁引入后宫,侍奉冯太后,授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元宏年幼,由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喜欢杨津相貌端庄,熟知礼义,就升为符玺郎中。
杨津生性聪明,言行谨慎,保守机密,很少与亲友接触,且不趋附权贵。司徒冯诞原与杨津相交,有意与冯诞疏远。后来以振威将军头衔,领监曹奏事令,再迁太子步兵校尉,成为皇帝的亲随。文明太后去世后,拓跋宏掌权,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巩固政权,便决定将首都平城区(今山西大同市)南迁洛阳市。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假称“南伐”,领兵二十万南下,任用杨津为都督、征南长史。大军到达悬瓠(今汝南县),加授杨津直阁将军,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
景明二年(501),随元恪游北亡西山,发生了咸阳王元禧谋反事件。杨津与叛乱无牵连,更受宣武帝信任,因此被拜为左中郎将,后迁为骁骑将军。永平年间,杨津奉调出朝,以征虏将军头衔任南岐州(治今陕西凤翔区)刺史。善于治理,对部下官吏治理较严。一旦发现属官贪财行为,便以书信指责劝其认罪,令其改正。政务民事,事必躬亲。即使是民间抢劫偷盗事件,立即认真处理。后以母丧去职。
延昌末年(515),起为右将军,任华州(治今大荔县)刺史。以前,该州征收税绢时,官府使用的尺子超长,不合标准,多收了百姓的税绢。经办的官吏将多收的绢私分,苦害百姓。杨津到任后,下令用标准尺收绢,并对缴纳优质绢的百姓奖励一杯酒,以示表彰。对缴纳的绢质量差不够尺寸的百姓,不给其喝酒,以示告诫。这样以来,百姓争相缴纳好绢。官府收税工作比以前顺利得多。
元诩元诩正光年间,北魏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更加残酷,迫使广大农民背井离乡,北方六镇士兵的生活待遇日趋贫困。而贵族阶级却极端腐化奢逸,贪污成风,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在这种形势下,杨津被派往接近六镇的定州市(今河北定县)防御起义军孝昌元年(525),杨津以巡抚将军、定州刺史,领兵北进。二年,他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一带与怀朔镇鲜于修礼领导的起义军作战,被朝廷擢兼吏部尚书、北道行台。后与另一支义军杜洛周部在定州作战,又被加封华阴市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不久,杨津被杜洛周打败,当了俘虏。后来,杜洛周又被另一支起义军葛荣吞并,杨津又为葛荣俘获。当北魏政府军打败了葛荣起义军后,杨津回到了洛阳市
元子攸永安元年(528),杨津被任命为荆州(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刺史。但他害怕起义风暴,不愿去上任。第二年兼任吏部尚书。当年五月,原来流亡于江南的北海王元,在萧衍的支持下领兵北返,攻破洛阳。孝庄帝北逃时杨津未能逃出,在洛阳城中守护皇宫。七月,尔朱荣领兵南下打败了元颢,孝庄帝返回洛阳。杨津向孝庄帝陈情请罪,孝庄帝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将他擢升为司空,加授侍中。
永安三年(530)九月,操纵朝政的尔朱荣由太原市洛阳市见庄帝,元子攸与杨津的侄儿杨侃密谋,趁尔朱荣进宫之机,埋伏禁兵杀了尔朱荣和元天穆。杨津以本官兼尚书令、北道大行台、都督、并州刺史尔朱兆尔朱度律等为替尔朱荣报仇,发兵攻占洛阳,杨津被俘。四年,他在洛阳被杀,时年六十三岁。高欢帮助北魏政府消灭了孝明皇后势力,拥立元修元修即位,追赠杨津为使持节、太傅、大将军、都督秦华雍三州诸军事、武威郡刺史。
亲属成员
十一世祖:杨震东汉太尉
六世祖:杨珧(瑶),晋朝侍中、卫将军
高祖:杨结,后赵中山相
祖父:杨真,清河太守
父亲:杨懿,洛州刺君、弘农简公
儿子:杨遁杨逸杨谧杨愔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亲属成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