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寺
位于重庆北碚区的寺庙
缙云寺,由慈应禅师于公元423年开山创建,至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受到历代帝王恩宠,香火一直绵延不绝。许多人都知道我国有普陀山峨眉山等菩萨道场,但是知道我国有古佛道场的人却很少,而缙云寺就是迦叶古佛的道场。迦叶古佛为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三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因地本师。因为据说迦叶古佛曾在缙云山跏趺修行过,所以明代朱翊钧皇帝敕赐缙云寺为“迦叶道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缙云寺经历了兴建、毁坏和重建修缮等不同时期。宇文邕(561-566年)灭法时,庙宇及佛像被毀。唐贞观元年,浙江幽谷净满禅师入蜀,按其师无见睹禅师指示,“逢缙则上,遇云则住”,进山重建缙云寺。因寺侧有相思岩,娟秀奇丽,攀其巅者徘徊不愿归,所以847年李忱赐额“相思寺”。874年宏济和尚又进行重建。971年,慧欢禅师主持重修后,于真宗咸平元年(998年)将赵光义御诵梵经240函,迎至寺中供养。明永乐五年(1407年)敕谕“缙云胜景”。明正统八年(1443年)永灯和尚对寺院大兴修建,正殿廊廓不下数十间,主持僧众多达百余人。天顺六年(1462年)朱祁镇皇帝敕赐“崇教寺”。万历二年(1574年),朱翊钧皇帝敕赐为“迦叶道场”,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在寺前建立石牌坊,增添了古刹幽深、雄伟的气派。明末战乱,缙云寺遭受兵灾,尽成灰烬。清顺治十六年(1660年)贵州省和尚自然法师,来此结茅幽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破空和尚修建大雄宝殿、经楼和佛像。雍正二年(1724年)明贤和尚修建天王殿,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补修天王殿。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智福和尚修建客堂。随着历代高僧的重建和修缮,缙云寺逐渐恢复了往昔名山古刹的风貌。
缙云寺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古迹。 “迦叶道场”的古牌坊为明代赵顼皇帝御赐,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仍保存完好。大雄宝殿里所供“迦叶佛”,高约2米;两旁站立的一男一女,男的叫帝释,代表欲界法相;女的叫梵王,代表色界法相;都是清代佛教艺术塑像的典范。 
1931年,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释太虚在寺中创办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使缙云寺在整个中原地区佛教界闻名遐迩,培育了大批佛教人才。太虚大师、法尊法师正果法师、惟贤法师是缙云寺自清末民国至今时代,几代高僧的代表人物。《缙云四贤集》选编四位高僧所著文章,旨在缅怀和追溯高僧大德师师相承的脉络。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后来发展为“人间佛教”的思想,如今,“人间佛教”思想经过众多继承者的阐扬发挥,越来越受到佛教界广泛重视。缙云寺将遵循释太虚“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的教导,努力开展弘法利生事业,以此报答祖师教诲之恩。
综合简介
历史渊源
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李渊(618年)曾亲笔题名“禅真宫”,唐大中元年(847年),李忱皇帝赐寺额为“相思寺”,系山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属之故。唐乾符元年(874年),定济和尚重建寺庙,971年慧欢禅师主持修殿宇。998年,赵恒赵光义读过的240卷梵经送到这里,供奉在寺中。宋景德四年,真宗赐名“崇胜寺”。明永乐五年成祖皇帝敕谕“缙云县胜景”,明天顺元年(1462年)朱祁镇皇帝又赐名“崇教寺”,万历三十年朱翊钧皇帝下令改为缙云寺,赐题“迦叶道场”。
明末清初,寺毁于火灾.传说是因为当时寺内和尚,横行四邻,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趁张献忠入川时,聚众上山一把火把寺烧毁。现存寺庙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破空和尚主持修复的。
缙云书院
缙云寺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1930年秋,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教学会会长、中国佛教 整理委员会主任的释太虚(1889-1947)“游化入川”,得知四川省刘湘有“选派汉族入藏”之意,乃建议成立汉藏教理院,以研究汉藏教理,融洽中华民族,发扬汉藏佛学,增进世界文化交流,得到了渝州(今重庆)军、政、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遂选定缙云寺作校址,推选刘文辉为名誉院长、太虚为院长、何北衡为院护,共同组成汉藏教理院董事会。
汉藏教理院办学20年,号称世界佛学苑四大分院之一,培养了大批佛教人才,当年学生现遍及世界各地,赵朴初先生就毕业于汉藏教理院。
迦叶道场
缙云寺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所以大殿里供奉的佛像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而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之师---迦叶古佛。大殿 里的迦叶古佛,立于康熙二十二年,高约两米,左为梵天,代表欲界法相,右为帝释天,代表色界法相,都是清代塑像。上面的匾额也是清朝时期所造,上书“昙花蔼瑞”。
迦叶佛,又作 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意译作 饮光佛。梵语 Kasyapa,义曰饮光,又译作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意译为隐光佛,称摩诃迦叶。即过去七佛的第六位,现在贤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骑一头狮子。降生于释迦牟尼佛之前,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因地本师,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乃释尊以前之佛,为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又为现在贤劫千佛中之第三佛。传说为释迦牟尼前世之师,曾预言释迦将来必定成佛。依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载,迦叶佛出世于贤劫中,其时人在世得弟子二万。姓摩诃迦叶,于尼拘律树(巴 nigrodha)下成佛,有弟子二万人,而以提舍(巴Tissa)及婆罗婆(巴 Bha^radva^ja)二人为高足,执事之弟子名善友(巴 Sabbamitta)。父名梵德(巴 Brahmadatta),婆罗门种;母名财主(巴 Dhanavati^)。有子名集军。其时之王名汲毗(巴 Kiki),其所治之城名波罗[木*奈](梵 Ba^raN!asi^,巴同)。又四分律比丘戒本所载:“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即迦叶佛所说之戒经。
摩诃迦叶,也称大迦叶、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释迦殁后佛教结集三藏时,他是召集人兼首座。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佛像雕塑中,假如佛的旁边站着一老一少两个人,那么,年轻英俊的是阿难陀,而老者就是迦叶了。《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有个小故事说迦叶尊者和佛心心相通:世尊(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所以,中国禅宗又尊他是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西土二十八祖之始祖。
寺庙景点
石照壁
缙云寺前,有座石照壁,是青石浮雕,高4.0米,宽4.0米,专家认定为晚唐文物。石照壁正中为芭蕉麒麟 图(也有人称之为“猪化龙浮雕”),左右各有菱花图案,其下面为青狮、白象浮雕。整个图案古朴雅致,这是缙云山重点保护文物之一,1984年,在石照壁外建有亭子,使其免遭风雨洗刷。
石牌坊
石照壁之上、缙云寺山门前,有座巍巍的石牌坊。这座明代石牌坊高6米,宽5米,由青石砌成。其上雕有鸟兽等图案加以修饰,顶部有浮雕青石装点。坊正面上层嵌有“圣旨”二字,落款为:“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层为“迦叶道场”的四字额匾,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朱翊钧御笔。
牌坊背面上层嵌有“敕渝”二字,下层为“缙云胜境”,是明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所书。坊上题字苍劲有力,气势豪迈。坊前有一对石雕青狮,高1.70米,两旁分列,虎视眈。
寺貌寺宝
缙云寺的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和迦叶殿。寺内现存有赵光义诵读过的24部梵经。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
寺内还有一口大铁钟,高约1.60米,底径1.50米,腰径0 9米,为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22年)所铸。山门外,两棵参天银杏直向青天,古刹钟声与山间松涛相映成趣。寺内的双柏精舍为方丈居室,两侧禅房与石刻,形成古色古香的意趣。在寺外,还存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碑记及释太虚和正果法师塔各一座,上有赵朴初和邓颖超的亲笔题字。
八角井
摩诃迦叶大殿西北,有一口八角井,石地凿成,深10多米,池水澄碧,常年不涸。传说当年一位姓冯的状元在此读书时,常到池中洗墨,故称“洗墨池”。
缙云寺与温泉寺、绍隆寺、白云寺、石华寺、复兴寺、大隐寺均为佛家寺庙,并称“缙云山八大寺庙”。站在缙云寺旁,抬头仰望,透过重重殿宇和葱茏林木,可以看到缙云山香炉峰上高高的观景楼,看到千年古刹与如黛青山相映成趣,真不愧“佛教圣地”。
旅游交通
公交
解放碑、南坪、杨家坪均有公共汽车到北碚区,到北碚后在地下商场车站换乘至缙云山的旅游专线客车,从8:30到17:30每隔1小时发车,返程车在缙云山大门乘坐。
自驾
1、渝合高速路缙云山出口下高速公路,15分钟即到。
2、到沙坪坝区咏归桥、双碑、井口到北碚,沿国道212经文星湾大桥向合川区方向到三花石上山。
参考资料
寺院介绍.重庆缙云寺官网.2023-11-06
目录
概述
综合简介
历史渊源
缙云书院
迦叶道场
寺庙景点
石照壁
石牌坊
寺貌寺宝
八角井
旅游交通
公交
自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