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岭镇水电站由佛子岭、磨子潭两座梯级水库组成。位于
淮河支流的东淠河上游、安徽省
霍山县境内。水库枢纽工程距霍山县城17公里。东与
杭埠河为界,西以
响洪甸为邻,南源于
大别山北麓,
北流市与
响洪甸水库的泄水汇合,经横排头、
六安市、
正阳关镇入淮河。
简介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面对放荡不羁的淮河水患,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治淮会议,决策治淮方略,经过周密规划,决定修建淮河中上游水库群。
佛子岭水库建于1952年1月,竣工于1954年10月。数以万计的工农兵和
工程技术人员以智慧和汗水浇铸了这座根治
淮河水患举措之一的大型
水利工程。1958年在上游又建成
磨子潭水库。
佛子岭水库坝长510米,高75.9米,控制
流域面积1840平方公里,总库容5亿立方米,水利枢纽工程由连拱坝、引水钢管、
溢洪道和发电厂四部分组成。
五十多年来,佛子岭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城镇供水、
航运、养殖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秀丽的库区风光吸引了数十万中外游客。
改革开放使电站焕发青春,两个文明建设年年有长足发展。1989年荣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四次被省政府评为“创最佳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多次被六安地委、行署、省电力局授予“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自1995年以来分别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水利风景旅游区”等称号。如今,企业职工正以“安全、高效、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努力开拓,进取奉献。
中国
淮河的大型山谷水库,在安徽省西部
霍山县南17公里的
淠河上游。淠河发源于
大别山区,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山区
降水丰沛,夏、秋
山洪不易宣洩,常常氾滥。山水涌到下游
正阳关镇入淮,淮河干流也受到极大威胁。1952年1月开始修建,1954年10月完工。
水库拦河坝长510米,高70多米,是混凝土连拱坝,可防较强烈的地震。坝有洩水闸门8道,灌溉闸门2道;并设有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31,000千瓦,年发电量9,350万度,所发电力主要输送到
六安市、
合肥市等城市。水库集水面积约1,840平方公里,可以拦蓄5亿立方米洪水。上游最大洪水为每秒5,000立方米时,经水库调节可减至每秒600立方米,至少可使
淠河两岸46,000多公顷的农田免除水患,在旱季则可及时灌溉,灌溉面积达33万公顷。淠河上游
航运条件改善以後,
大别山区的茶、麻、竹、木等山货已可源源运出。
佛子岭水库(FozilingReservoir)
淮河支流淠河东源东淠河上游一大型水库,淮河流域第1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皖西大别山区
霍山县佛子岭镇打鱼冲口,东经116.16°,北纬31.16°,距霍山县城17千米。水库大坝坐落在佛子岭镇南2.5千米处,故得此名。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霍山县志记载,此地原称“佛寺岭”,佛子岭之名即自“佛寺岭”演化而得。水库兴建于1952年1月,竣工于1954年11月。
水库集水面积1840平方公里,以防洪为主,控制
淠河洪水,削减洪峰,减轻
淮河中下游洪水负担,并结合蓄水灌溉,发电,改善
航运,发展
渔业。枢纽工程包括大坝、
溢洪道、输水钢管及发电站4部分;于1952~1954年建成。最大坝高原为74.4米,坝顶长510米。发电站装机7台,共3.1万千瓦,年发电量9350万度。有效灌溉面积已接近33万公顷。以灌溉水稻为主。1969年200年一遇特大暴雨,大坝安然无恙。
1983年大坝加高1.5米,最大坝高为75.9米,总库容4.96亿立方米。为配合
佛子岭水库梯级开发,1956~1958年于其上游建
磨子潭水库,集水面积570平方公里,总库客3.37亿立方米。1.1 自然环境
佛子岭水库流域呈
扇形,跨
霍山县南部、
岳西县北部、和
金寨县西南一角,横亘于
大别山北麓。
流域面积1270平方千米,占
淠河流域总面积的21.2%,流域内多为高山峻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自南向北倾斜,南高北低,中部偏南山势最高,南部最高峰
白马尖,海拔1774米,流域出口处海拔78.56米。平均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中低山为主,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和棕壤,
植被率70%以上。流域内沟壑交错,
水系发达,河道切谷较深,流域平均
坡度6.5‰,库区上游有东西两大支流汇入水库,东支称黄尾河,已建有
磨子潭水库;西支称
漫水河,其中段正在兴建
白莲崖水库。
水库库区地质主要为三部分,即:近代沉积、
变质岩和
花岗石。沉积层包括河床的沙
卵石、砂
壤土和山坡堆积物,平均厚度约为10米左右。水库区
地层岩性主要为震旦系
佛子岭镇群浅变质岩,地层从老至新有小溪河组(Zx)、仙人冲组(Zxn)、祥云寨组(Zxg)及潘家岭(Zp)等,岩性主要为石英板岩、石英片岩及
石英岩等,底部小溪河组为二长
片麻岩夹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在库区上游南部尚有大片面积
燕山期花岗岩或
二长花岗岩分布(ηr52- 3(2))分布。库周山体厚实,库岸多由坚硬岩石组成。
概况
佛子岭水电站成立于1958年,由1955年成立的佛子岭水库管理处和1954年成立的安徽省佛子岭电厂合并而成,隶属于安徽省水利电力厅。1963年,安徽省水利、电力业务分开时,水库与电站随电力局上划水利电力部。1985年,由于当时电力供应紧张,应安徽省政府要求,国家经济委员会以经体〔1985〕529号文复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和水利电力部,从1985年1月1日起,将
佛子岭镇等水电站划归安徽省管理,为省属企业,由省电力工业局(省电力公司)代管。2003年12月24日,电站划归省
四川省水利厅管理。
佛子岭水电站现有全民职工473人(含内部退养89人),集体职工67人,离退休职工348人(其中离休17人)。职工队伍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65人。2003年底,
固定资产原值2.68亿元,
帐面价值为1.41亿元。10月,
佛子岭水库风景区被水利部评为第三批“
国家水利风景区”。
气候水文
水库流域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降水随地形抬升而递增的现象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5.10℃,年平均日照时数2084小时,流域多年平均面雨量1540毫米,最大面雨量2613.3毫米(1954年),最小面雨量896.5毫米(1978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占年平均降雨量45.2%。多年平均径流10.62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18.19亿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径流4.24亿立方米(1978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349毫米。
枢纽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由拦河坝、
溢洪道、输水钢管、发电厂四部分组成。
拦河坝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全长510米,顶宽1.8米。拦河坝分为东坝、连拱坝、
西坝三段,东坝是重力坝,长52米;西坝下部是重力坝,上部是平板坝,长45米;中部连拱坝段长413.5米,由20个垛,21拱组成。坝顶
高程128.46米,1983年加高为129.96米(不包括
防浪墙1.1米),最大坝高75.9米。
坝内安装输水钢管9道,设在13、14、15号垛内的3道用于
泄洪、灌溉,设计最大洪流量225立方米每秒。其余6道是发电引水管道。
溢洪道在东岸山凹,露顶式,堰顶高程112.56米,顶宽63.6米,6孔,单孔宽10.6米,每孔安装双扉滚轮平板
钢闸门,最大泄洪量7500立方米每秒,百年一遇溢洪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
发电厂有新、老厂房各一座,总装机7台3.1万千瓦,其中老厂5台机组(1、2、3号机单机容量3000千瓦,4、5号机单机容量1000千瓦),新厂两台机组(6、7号机,单机容量10000千瓦)。两次增容后达 万千瓦。
水面库容
水库水面夹于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流域主河道长77千米,在正常蓄水位124.96米时,库容3.84亿立方米,滞洪库容2.5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71亿立方米,死库容1.25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30米,汛期最大限制水位114米,历史最高水位130.64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24.96米。水面面积20.15平方千米。水库来水主要靠降雨补给,水质良好,基本无污染,水质Ⅱ类。
入库水含沙集中在洪水期,枯水期含沙量极少,据测:1969年前入库泥沙1300万立方米,年均100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流失790万立方米。1979年测定入库泥沙4000万立方米,后10年年均270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流失2126立方米。2002年除险加固前期测量,淤积泥沙 立方米。2.1 库区移民
库区淹没前多河谷平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被淹没的管家渡、磨子潭、龙井冲、扫帚河、草场河、
舞旗河、梅家渡等
集镇,都曾是山区水陆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建库蓄水后,淹没面积达23.84平方千米(万公倾),拆迁房屋6048间,迁移村民9148人。大部分就近迁移上靠,故水库周边人口增多,耕地减少,资源枯竭,移民生活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又重新进行了调整,部分人口外迁,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解决了移民安置遗留问题。
库区治理
移民搬迁,造成了库区人口多,耕地少,山场空,经济基础薄弱;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这里成为全县最贫困地区。人均收入200元以下的贫困户4439户,占库区总人口的60%,收入150元以下的特困户90%左右。为治理开发库区,库区实行封山育林。1984年部分封山,1985年封死水库迎水面全部山场0.67万公顷(含磨子潭),停耕还林0.11万公顷。库区
水土流失面积由1980年的55%下降到26%,
森林覆盖率由26%上升到70.5%,
水资源涵养林每年每亩可增值20—30元。扶持贫困户4876户,人均增收89元。移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库区经济得到了发展。
防洪
防洪是
佛子岭水库的主要功能之一,由于库区地处海拔700多米的
大别山区,且季风气候显著,冷暖
气团接触频繁,并易受台风影响,故多暴雨和大暴雨,加之
淠河长期缺乏治理,洪涝灾害频繁。据志书记载:自公元973年至公元2001年,本地区计发生水灾50次,其中特大洪涝灾害33次,建国以来,发生较大洪涝灾害10多次,平均4年一次,以1954年、1969年、1975年、1984年、1991年、1999年六次最甚。佛子岭水库建成后,可保下游85个乡镇、93万人、80万亩(5.3万公顷)良田免受洪涝灾害。建库至2005年,
佛子岭水库共拦截大小洪水212次。1954年水库建成当年,就首次拦蓄特大洪水,将洪峰6350立方米每秒,削减为600立方米每秒,消除了下游水灾。1969年7月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4日一天
降水480毫米以上(相当于常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最大入库洪峰12254立方米每秒,库水位130.60米,是日中午11时左右,洪水漫过佛子岭水库大坝坝顶1.08米,持续25小时15分。经水库调蓄下泄最大流量551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55%,保住了下游
霍山县城。1999年6月再次发生较大洪水,最大入库洪峰5850立方米每秒,经水库调度下泄最大流量287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51%。大大减轻了
洪灾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为进一步提高
佛子岭水库的防洪标准,2005年12月,国家在佛子岭水库上游
漫水河中段开工兴建
白莲崖水库。此库建成后,佛子岭水库的防洪能力可由1000年一遇提高到5000年一遇。改变佛子岭水库长期处于不安全状态下运行的现状,减免东
淠河洪水对淠河下游乃至
淮河干流的威胁。
灌溉
佛子岭水库是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之一,其灌区称淠河灌区。总控制面积6000 平方千米,主要有三座大型水库(佛、磨、响)提供灌溉用水。其中佛子岭水库承担的灌溉面积超过220万亩(14.6万公顷)。下游受益范围包括
霍山县、
六安市、
寿县、
肥西县、
长丰县、
合肥市等。建库迄今,累计灌溉良田300多万亩(20多万公顷),耕地15967亩(1064.5公顷)。年均提供灌溉用水11亿立方米。为
淠河灌区农田的稳产高产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干旱之年,更显示出水库抗旱保丰收的巨大潜力。1978年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本地区总
降水量比常年减少六成以上,7月只有常年同月降水的十分之一,致使山涧河溪断流,千年古泉枯竭,人畜饮水困难,受灾田地近11万亩(7.33万公顷)。是年,
佛子岭水库属特枯水年,全年来水量只有4.24亿立方米,在库水位极低的情况下,仍为下游提供抗旱灌溉用水2.21亿立方米(含1976年、1979年),下游4万多亩(0.26万公顷)农田得到灌溉,喜获丰收。
综合利用
发电、供水是佛子岭水库的又一重要功能,建库以来,累计发电 62.3亿千瓦时(含磨子潭)。无偿给专用城市提供生活用水11.2亿立方米(1986-2003年)。极大发挥了水能资源的利用效果。
2003年底,又有多家投资商利用
磨子潭水库做上库,
佛子岭水库做下库,于佛、磨区间狮子崖处,正在兴建装机2×80MW可逆式
抽水蓄能电站,此项工程完成后,将有利于安徽电网的调峰和填谷。
库区开辟两条航线,航道总长51千米。定时定班进行客运货运,沟通周边村镇居民的交往,促进物质交流。利用水库水深面大的特点,发展天然养鱼和网箱养鱼。库区可养殖水面约0.16万公顷,实际养鱼面积0.08万公顷,占可养殖面积50%。50年来,养鱼累计产量3万吨,
航运货物850万吨。充分利用了
水资源,增加了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生态旅游
库区内
植被保持良好,
森林覆盖率达77.3%。以落叶阔叶林和少量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乔灌木树种有28目73科224属800余科,其中列为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30多种。如,
红豆杉、
领春木、银鹊树、
鹅掌楸、
小勾儿茶、长柄
绣球科、化香、
南天竹等。珍稀动物有:
中国大鲵、
灵猫科、麝(
麝属鹿科,国家级保护动物)等。1958年
霍山县政府在
佛子岭水库上游4千米处的老鸦岭开辟过人工养麝场。当年的养麝厂名列全国第二,有大小麝200多头。每年采集名贵中药材麝香一次。2004 年 12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佛子岭水库及上游磨子潭、白莲岩水库,自黄尾河、漫水河源头至佛子岭水库大坝的库区水域划为河流源头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生态类自然保护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佛子岭水库山清水秀,不仅
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属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巍巍大坝矗立于万山耸翠之间,坝体镌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体“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红色大字。登坝远眺,两岸青山叠翠,白云绕尖,绵延不绝的水带伸向远方,水天相映,山水相依;湖面碧波如镜,湖心白帆点点,泛舟湖上,山移水复,鸟语花香。库区著名景点“卧佛”、“睡美人”、“
狮子岩”、“老鹰洞”等,千姿百态,呼之欲出。令中外游客流连往返,叹为观止。1958年,朱德、刘伯承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水库视察。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
佛子岭水库”
匾额;
刘海粟大师亲书佛子岭水库竣工纪念“碑文”,使佛子岭水库闻名于海内外。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托兰先生称
佛子岭镇大坝为“国际一流的防震连拱坝”;
圣彼得堡水电设计院院长称赞:“连拱坝好,中国工程师了不起!”建库50年来,先后有
英国、
意大利、
法国、
越南、
朝鲜等24国使者前来参观访问,累计接待中外游客 人次。创旅游收入约 万元。
除险加固
佛子岭水库建成以来,防洪、灌溉、发电等均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在51年运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确保大坝安全,提高防洪标准,消除安全隐患,国家先后三次投资对其进行除险加固。
第一次, 1965年6月—1968年10月。因坝体出现裂缝,坝垛内钢管发生气蚀和
震动等问题,经国家水电部批准,省委、省人委决定,首次放空水库水,对大坝、
溢洪道、
泄洪钢管进行加固、改造、技术处理,初步消除坝身安全隐患。
第二次,1982年6月—1986年6月。因大坝原设计防洪标准偏低,发生了1969年7月洪水漫坝事故,经电力工业部批准,对大坝加固、加高1.5米,原溢洪道扩建一孔,使最大泄洪能力达到754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由200年一遇提高到校核标准达1000年一遇。
第三次,2002年10月—2005年4月。因水工观测发现大坝河床段坝垛向下游位移量值普遍增大,经水利、水电组织专家组鉴定,结论为:防洪标准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属三类坝,需处险加固。恢复大坝的整体性,增强承载能力。
实施加固后,防洪标准将提高到千年一遇,汛限水位提高到117.56米,正常蓄水位提高到 米,增加兴利库容1.1到1.6亿立方米。
漫水河
漫水河是东
淠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全长70千米,
流域面积760平方千米,平均比降8.3%。源出鄂、皖交界
大同尖,主源在
霍山县、
英山县、
岳西县三县交界的李家寨,由北转东北,流经太平、高山铺、古佛堂、上土市、西镇、安家河、白莲岩、
舞旗河等乡镇,于王家畈进入
佛子岭水库。干、支流分布在西南
中山区。干流各段分别名:
三道河、六道河、花源河、陡沙河、牡丹河、下埠河、黄石河、花滩河、西河、叶家河、舞旗河。主要支流有:五桂河、清水河、马槽河、安家河和
石羊河,其它支流有:江子河、香炉河、笔架河、高岩河等。
漫水河东南部的
白马尖是
大别山山脉的最高峰,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较完好,保留有不少珍贵动物和珍稀树种。
植被分布有高山矮林灌丛带,黄山松林、落叶阔叶林带、马尾松林、长绿阔叶同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部分
草本植物。是本县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漫水河上游上土市和船仓乡交界处的
铜锣寨,海拔964米,山顶奇松怪石,风景秀丽,以
罗汉松为多。有江北小黄山之称。
漫水河中游
大化坪镇境内的金鸡山,海拔794米,因山顶
山脚温差大,山顶经常
南岳云雾茶飘渺,土壤肥厚,水分充足,光照适度,利于茶树生长,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霍山黄芽”的主要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