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文化园坐落在唐县城东北5公里处的
高昌镇庆都山上,是一个“靠山不进山,近城不进城,山水风光好,人文景观多”的好去处。
介绍
唐县,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唐尧的祖籍,是唐尧文化的发祥地。为纪念唐尧,建县名“唐县”,改河名为“
唐河县”,取山名为“
尧山”,修
尧城尧庙、挖尧井多处。至今,“古唐侯国碑”、“唐帝碑”仍竖立在县城。庆都山,是一座三面高山环绕,东临
北美大平原的凸出高地,唐尧的童年随母庆都在这里度过。现在,山上古柏苍翠,尧泉常年流水,“供奉帝誉皇后庆都之灵位”的唐朝灵源寺殿基还在,“
唐朝天后供养”的巨型佛经碑犹存。山下有万亩果园,千亩山林,三百亩湖水。唐县人民政府于2000年3月2日决定,依托名人名山在庆都山修建“唐尧文化园”。唐尧文化园的主体部分设在山顶东半部,约20万平方米,所有景点突出表现尧文化、龙文化、
天然文化石和
唐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先进文化。建陆泽湖、尧母洞、尧母祠,表现唐尧在唐县出生、成长;建尧像、
尧都区、“唐侯国”,表现唐尧在古唐国受封侯、合万国、治尧天、践帝位、建帝都的伟业;建观象台,图腾柱,制陶、制衣、制酒作坊,洞穴宾馆,陶屋和茅草房,表现唐尧时期的文化特色;建碑林、群雕、认祖堂,以融合古今,增强游人的爱乡爱国情感。
历史沿革
唐尧文化园是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少年时代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史载,区内的
庆都山为尧母庆都生活的地方,山地因此而得名。尧出生在园区北部
唐县与
顺平县交界的伊祁山,尧童年随母亲庆都氏生活在庆都山一带。15岁时被封为唐侯,封地为包括本园区在内的广大区域。尧在青少年时代即显露出其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治国理政才能,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
帝挚九年,尧即帝位,国号陶唐,初都唐县平阳。后因遭洪水,迁都至临汾
临汾市,至今仍沿用唐县“平阳”帝都名。唐尧即位后顺应人类文明发展,为政勤慎俭朴,定历法,施德政,抗天灾,建国制,选贤能,政绩卓著,为世人称颂。同时,园区所在区域还是西控
太行山、东扼
黄淮平原的要冲,历代为兵家所关注,县志上即有“高祖(
刘邦)拔楚于唐”的记载,指的就是
楚汉战争,决战于峪山的战斗,目前峪山上的霸王寨、沛公寨遗址仍留有残垣断壁,半山腰上亦残存有霸王环、霸王桥、霸王石像及高祖庙遗址等。中华民国16年(公元1927年),晋奉军阀亦大战于峪山三天三夜。
另外,北高昌村历史悠久,古代因地处孤山脚下,得名孤邑。相传该地曾为尧母
庆都所居,又名庆都邑。
西汉初置
望都县,这里是望都县治所。位于村西北的浊鹿山一带曾出土仰韶文化时期的石器、陶器及大量汉朝墓葬,相传这里还是尧帝西迁建都
临汾市(今
山西省临汾西)的出发地。
经济条件
园区东部的高昌镇政府驻地北高昌村,全村共有居民900户,人口3300人,耕地3000亩。区内山场面积广阔,经济以农业为主,大块农田位于平原地区,喜水浇地,种植农作物主要为小麦和玉米,岗坡地多为旱作物谷子和杂粮;林果业以
苹果、桃、
柿子为主,各有四、五十亩,年产鲜果40万斤。养殖业有
奶牛60头及山羊、牛、猪、鸡等,水产主要为高昌水库自然散养的鱼类,有白鲢、花鲢、鲤鱼、草鱼、
鲇形目、
鼋鱼等,年产10万余斤。副业为山场采石、采矿及部分劳务输出。服务业以餐饮为主,可提供独具地方特色的
农家菜。居民人均年纯收入4000元,在
唐县居于中等水平。
园区周边村庄村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吃苦耐劳,民风淳厚。随着园区旅游业开发建设,园区道路修建,村村通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区内的交通、卫生和接待条件都得到较大改善。区内的土地仍由集体管理和经营。这些都为唐尧文化园区的深入开发创造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土壤植被
园区土壤以
碳酸根褐土和褐土性土为主,少量潮褐土。其中碳酸盐褐土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台地区的
基岩北麓或平缓地带,多为粗骨性土;褐土性土主要分布的丘间
谷地的冲洪积物上或山前平原地区,以壤质土为主;而潮褐土仅在低洼地带少量分布。
区内植被类型属华北植物区系,是
原始森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群落,以
阳明山草坡类型为主。其中西部丘陵台地区的丘陵阳坡以旱生的
酸枣、
荆条、火炬等灌木和
藜科、
菊科及
禾本科的
黄背草、
白茅、
狗尾草等为主,植被覆盖度不足30%,尤其是陡坡区基岩裸露;丘陵阴坡则植被稍好,有杨、
香花槐、
油松、
侧柏、
山杏、
合欢等
乔木林,林下有荆条、
胡枝子、绣线菊等灌草类,植被盖度超过35%,而且间
谷地被
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覆盖的地区则森林成片,林中乔木高大,郁闭度达85%以上,树种以杨、柳、槐、榆为主,林间还有
苹果、杏、桃、枣、柿等果园分布。东部平原区则为农田,以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在村庄及河谷沿岸有杨、柳、槐、榆及苹果、梨、杏、桃、柿等果树分布,田间地埂及塘边湿地有
马唐、
狗尾草、
虎尾草、
苦荬菜、
车前、打碗花、大、飞及芦苇、
莎草、
酸模、蓼等杂草。
区内野生动物有
环颈雉、
石鸡、
复齿鼯鼠、乌鸦、
喜鹊、鹰、麻雀、燕子等鸟类及野兔、
田鼠亚科、
黄鼬、松鼠、
刺猬亚科、蝙蝠等。水库中有鱼、鲤鱼、
鲂鱼、
鲇形目、鲫鱼、白鲢、花鲢、草鱼、
泥鳅、虾等。
水文条件
西部丘陵台地区大体以庆都山制高点和峪山制高点连线为分水岭,形成高昌水库和峪山庄两个水系。其中高昌水系为分水岭以东,由庆都山山脊线和峪山山脊线所封闭的区域,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以高昌水库为中心,北、西、南三面沟谷汇聚到水库中,各沟谷均较短浅,最长者也不足1公里,且仅雨季有水,旱季干涸,属季节性冲沟,故水流量不大。峪山庄水系为分水岭以西,由庆都山和峪山西端余脉所封闭的区域,面积亦不足3平方公里,汇聚四周冲沟中季节性水流后,经峪山庄河向西北排出园区。东部山前倾斜平原区则发育环绕西部丘陵台地区的放射状冲沟,沟宽20-50米,最宽可达100米,深3-5米,雨季有水,其它季节干涸。
园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2℃,多年平均降水量573.8毫米,多集中于7-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9%。故区内天然
降水年变幅较大,汛期雨量丰沛,而其它季节则雨量较小。因此,为满足区内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修建了高昌水库。水库主坝长98米,南北端分设放水洞和溢洪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库容106万立方米,可供下游农田灌溉用水。另外,区内还有自
西大洋水库引水的唐河灌渠和唐县环山渠,亦可向区内输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线路从本区旁通过。上述水量可满足本区工农业生产及旅游开发所需求水量。
园区及周围区域地下水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其中西部丘陵台地区为裂隙水,大口井单井出水量20-30吨/时,地下水相对贫乏;东部平原区为潜水,单井涌水量100-120吨/时,地下水丰富,成井深度亦是丘陵台地区大于平原区。
自然条件
唐尧文化园地处
太行山北段东麓丘陵台地区与
黄淮平原的交接地带,区内出露
地层主要为太古界
阜平县群黑云斜长
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在庆都山有辉绿岩侵入体,沿山脊线呈带状展布。区内岩层破碎,
节理、褶皱、断裂发育,流水切割作用强烈,为丰富多彩的造型地貌发育创造了条件。区内海拔高度80-400米,整体呈现两岗夹一谷地貌景观,东侧为山前平原区。北部岗丘俗称庆都山,山体呈北西——南东走向,最高峰海拔高度236米,山体比高120米,北坡较缓,坡面坡度25°,南坡较陡,坡面坡度45°,局部大于60°,山顶平坦开阔;南部岗丘俗称峪山,山体呈向南凸出的弧线形,最高峰海拔400.3米,为规划区内最高点,山体比高达300米,亦为北坡较缓、南坡陡峻、顶部平坦的不对称形态,但其南坡更加陡峻,且多悬崖峭壁,北坡亦更加和缓,多数坡面坡度小于25°;中间
谷地地势开阔,地表切割强烈,地形破碎,水系紊乱,呈现北西——南东向延伸的箱状谷地,谷宽1公里左右,至东南山口处收窄至300米,1956年-1957年在沟口筑坝修建了高昌水库,形成7.2万平方米的人工水面。东部平原区地势平坦,海拔高度80米—54米,地面由
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
化园范围
园区位于
唐县县域东部
高昌镇境内,主要包括庆都山、峪山及高昌水库所在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9′00.31′′-115°01′07.41′′,北纬38°46′47.31′′-38°48′20.69′′。其南北长3.15公里,东西宽3.27公里,面积6.57平方公里。园区地处唐县、
望都县、
顺平县三县交界处,西南距唐县县城仅7公里,区位条件优越。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