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坡村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辖村
卫坡村,又名卫坡、魏家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市孟津县朝阳镇境内,坐拥北邙福地,南依洛阳,北靠孟津,荣誉“中原地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周围交通条件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宁洛高速、洛济高速快速直达。
因村内保存较完整的清代顺治卫氏先祖卫天禄及其后人修建的集聂氏宗祠、私塾、绣楼、南北老宅于一体的官宦家族宅院,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豫西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开发利用价值。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历史沿革
魏家坡同时也是以卫氏家族居住而形成的村落,起源于明朝末期,发展于清朝初年,鼎盛于清朝中叶,已有4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年间,卫氏先祖卫天禄由济源市迁此兴家置业;清乾隆,卫氏族人在朝中做官,开始营建卫氏老宅,后经近百年修建,形成了集聂氏宗祠、私塾、绣楼、南北老宅于一体的较完整的封建官宦家族宅院;清末,卫坡村开始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纷纷从老宅里搬出,古民居已基本无人居住,但因其规模较大,周边很少有不协调建筑,因而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7年,古民居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文化部、财政部、住建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称号;2014年,又被评定为“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地理环境
魏家坡景区位于孟津县朝阳镇连霍高速以北,洛阳市到孟津快速通道以西,北依北魏孝文帝陵,西至卫坡水库,总面积约2800亩;周围交通条件四通八达距离洛阳市中心10KM,河南省省会郑州市125KM,西安市350KM,洛阳北郊机场4KM,洛阳龙门高铁站20KM,G30连霍高速洛阳站1.5KM。
文化
文物古迹
卫坡和魏坡
魏氏家族有两座聂氏宗祠,一座南祠堂一座北祠堂。南祠堂叫卫族祠堂,北祠堂叫魏氏祠堂,魏氏祠堂早于卫族祠堂。虽然两个祠堂的“魏”和“卫”字不同,却是同一个家族,供奉是同一个祖先。这里边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
据卫氏家谱记载,卫氏家族的祖先卫天禄三世孙,结识了当时洛阳邑侯魏公,邑侯魏公视卫氏族人和自己同姓同宗,在上报朝廷表彰卫氏家族赈济灾民功德伟绩的奏章中,将“卫”字写成了“魏”字。朝廷按照奏章中的魏姓对卫家进行了多次恩赐皇封,卫家基于恩赐皇封,无奈之下也只好屈从认同,从此以后卫氏后人就改卫为魏,建立魏氏祠堂,即北祠堂。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氏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逐渐产生报本追源之心。因此于光绪年间“合族以魏复卫”。由于魏氏聂氏宗祠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所以又新建一座卫族祠堂,即南祠堂,从此便有了南北两座祠堂。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卫家入朝当官者众多,受皇帝恩宠,常遭奸臣小人嫉妒眼红,为了避免遭人陷害而牵连九族,特意改为同音而不同字的魏姓,以防不测。别人在叫姓的时候姓是一样,在写姓是时候却有区别,即字改音不改,这就是卫氏族人的高明之处了。由于这种源由无法对外公开,只有族人知道,为了让人信服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因此便有了前面所说的卫氏家谱中记载的那段历史。
卫坡村现存清代民居建筑16所,沿一条长180米的青石板路南北分布,现存建筑5000多平方米,房屋248间,院落16所,窑洞26孔,宅院青砖灰瓦,布局对称,房上有五脊六兽、狮子海马等装饰,路南全是七进院,路北则是五进院,分别有宗族聂氏宗祠、靠山窟洞、天井窟院、私塾院等,各种木雕、砖雕、石雕等尤为精美。
走进北侧等级森严的五进院,院落门口的“门当”、“户对”格外显眼:门当石鼓相对而坐,户对木雕精美雕刻。“门当、户对有避邪驱鬼的寓意,是大户人家才有的,而成语‘门当户对’就是这么来的。宅子的顶部都有一个八卦图,此外,“桂馥兰馨”、“琴韵书声”等字雕随处可见。
过天井、走穿堂,就来到了月台,月台正对着的是过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客厅,是主人家待客场所。整个过厅面积有100平方米左右,12扇精美雕刻的木门镶嵌在内。“之所以要用这么多门,是主人们担心室内关心不足,待客不周。”
再往“深处”走,是堂屋和后院,分别是主家和下人的居所。整个院落有三条直通道路,中轴线道路宽敞,两侧道路狭窄。“两侧的道路是甬道,下人们只能走甬道,中轴线上的路是让主人们走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 ”
清代古民居建筑群
魏氏古民居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有天井窑院、簸箕窑院、靠山窑院、南北聂氏宗祠,私塾、三进院、五进院、车马院、逃生通道、望台、望楼组成,古民居共有厅、堂、楼、廊567间,窑洞76孔。
宅院青砖灰瓦,布局对称,房上有五脊六兽、狮子海马等装饰,路南全是七进院,路北则是五进院,各种木雕、砖雕、石雕等尤为精美。
魏氏古民居是中原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清代建筑群落。有“民间故宫’之称。
魏氏古民居布局严谨,建筑精美,是中原地区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在建筑体系上保持了中国清代建筑一脉相承的传统风格。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有北方建筑雄伟高大、粗矿浑厚的风格,又吸取了南方建筑小巧玲珑、清新秀丽,丹楹刻角的特色,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体,形成了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如高大的过庭、浑厚的厅堂、古朴的配房、简洁的门楼,都透出典型的北方风格;而典雅的绣楼、灵巧的垂花门、月亮窗、院落毗连的通道走廊,曲径通幽,又显现出诱人的南方特色,整个宅院布局合理,协调美观。既雕梁画栋、豪华雄伟,又雍容大度、玲珑雅致,整个建筑空间层次分明,景观丰富,前呼后应,轮廓优美,变化无穷。
特色美食
特色美食有BiangBiang面、爆肚粉丝汤、菜盒、拉肠粉炒鸡炒酸奶臭豆腐、春发芽葫芦头、担担面、蛋包肠、蛋烘糕、道口烧鸡、豆皮涮牛肚、桂花酸梅汤、河洛凉粉、黑三剁卷饼、红薯面饸络、酱肉包、烤面筋烤馕、烤猪蹄、辣椒坊、卤三样、鹿角巷、洛宁蒸肉、洛阳锅贴、洛阳浆面条、糊涂面、洛阳汤客、驴肉火烧、绿豆不翻、孟津烤梨、棉花糖、牡丹饼、三旦羊肉汤、手工姜糖、酸辣粉、孙记软麻花、童少爷串串、西军牛肉、新安烫面角、炸麻叶芝士烤红薯等。
特色演艺沉浸式实景演绎魏坡谣
魏紫牡丹
魏家坡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这里是后周宰相魏仁浦私人花园“魏氏池馆”的遗址,相传该馆甚大,有沟有河,有岭有坡,有山水亭台,更有异草奇花,是魏紫牡丹的诞生地;据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谱》记载,有樵夫从万安山中挖来野牡丹一株,被魏仁浦买下,栽种在自己的私家花园“魏氏池馆”。经过改良嫁接,终于培育出名扬天下的魏紫牡丹;魏紫牡丹被誉为牡丹之后,它花朵硕大丰满,花瓣重叠高耸紧凑,花形直立状如皇冠;花瓣紫红,金蕊点缀其间,耀眼夺目。远观色泽艳丽,近闻芳香浓郁,人们为了一睹芳容,争先恐后涌入“魏氏池馆”,一时观花者络绎不绝,盛况空前。正如诗说写“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旅游
建设情况
景区已修建完成主干道、旅游步道、供水及高低压线路齐全,电讯、通讯状况良好等基础服务设施,同时完成古民居博物馆、乡愁博物馆、美食街、天井窑院等景点修复;景区将完成特色民宿、精品商务酒店、亲子农场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景区业态,来满足游客需求。
古民居建筑群开发和保护
做旧改旧,年代越久远的越以保护为主,既保护又改造,就是要将传统与现代做进一步有机融合。为了保留魏家坡古民居原有的风貌,用卫坡的传统工艺,将魏家坡古民居内的多面破旧石墙和旧家具的原貌都保留了下来。
景区发展规划
以百年神树古槐、牡丹魏紫清代完整民居建筑群为三大文化元素,将古民居特色与现代多元化元素相融合,依托当地丰富的人文与历史资源,围绕“一馆四业态”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从游客角度和出发点,在满足游客基本需求上,感受河洛风韵,体验历史传承,将魏家坡景区建设成为极具特色的文旅小镇。
发展现状
特色商业美食街区共有72家商户,其中,本地特色美食60家,非遗文创产品共有7家,引进省内、外知名特色业态30家。
发展成效
魏家坡景区生态建设功能显著,对改善、保护景区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双层天井窑院
古民居内有许多清代窑院,是魏氏家族兴旺初期主要的居住形式。窑院作为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一个重要代表,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历史。卫坡窑院有三种形式:靠山窑、簸箕窑、天井窑(俗称地扎窑)。
这所天井窑院是魏氏六世应爵公的天井窑院,建于乾隆,属于双层天井窑院。窑院四壁青砖砌建,顶部建有拦马墙,拦马墙有着两重作用,一是可以防止人和牲畜跌落院中,二是为了防止雨水倒灌。
整所窑院共有窑洞14孔,西边墙上掘有三孔窑洞,窑洞高大,窑洞上部铺设木板,窑洞内装有木制扶梯以便上下,上部是卧室,下部是客厅,两层窑洞不仅充分利用空间,而且防潮隔潮,既实用又美观。
窑洞门窗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窗,下部为门,上圆下方,体现了中原地区天圆地方的传统道家思想。
西墙壁上部镶嵌“福衍九畴”、“奎壁联光”石刻匾额。福衍九畴就是鸿福源远流长,福运充满人间。简单的说就是福长、福多、福广、福大。奎壁联光:奎壁,二十八星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是天上文官之首。奎壁联光就是说在文运的光芒照耀下,子孙后代读书成才。
窑院宽敞开阔,北边墙壁上镶嵌梅花、佩兰砖雕,南边墙壁上镶嵌竹子、菊花砖雕。每一幅砖雕壁画都有28块方砖组成。
进出窑院的马道坡有33级台阶组成,寓意三三见九,九九归一。马道坡上部是青砖台阶,青砖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马道坡底部是红砂石,红砂石寓意“红毡铺地,出门见喜”。
迎面的是大门外墙上镶嵌牡丹砖雕壁画,寓意花开富贵。大门口正对面的墙上砌建一小洞,有两种作用,一是敬奉土地神,二是放置棉花灯,用于晚上台阶照明。旁边的这个窑洞是管家住的地方,起到看家护院的作用。
私塾学堂
它又被称为魏氏家族的“干部学院”,是因为这个学堂为魏氏家族培养了许多人才和官员,对魏氏家族的兴旺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百多年的时间内在这个学堂受教的学生达数千人之多。这个学堂除了教授魏家子弟和洛阳市范围的学生外,还惠及周边省份的学子。
私塾门前的照壁上,镶嵌有鲤鱼跃龙门的砖雕。相传黄河中的鲤鱼跃过龙门之后,就能变成真龙,翱翔天际。跳不过去的,就只能成为凡鱼。李白曾有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这里以“鲤鱼跃龙门”来激励学子,努力学习,逆流向上,考取功名。
仅魏氏家族在清朝先后就出过七品以上官员二十九人,秀才五十三人,举人四人,进士三人。
龙型街道
魏氏古民居的街道全长180米。古街的形状带有一定弧度,呈现s形弯曲,从空中俯看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两排宅院中间,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街道东高西低,十六所宅院从西往东呈阶梯状依次升高,就像龙体逐渐升高抬起,有腾空欲飞之势,寓意步步高升。
魏氏祠堂
魏家坡有两座祠堂,南祠堂叫卫族祠堂(保卫的卫),北祠堂叫魏氏祠堂(曹魏的魏)。虽然两个祠堂的“魏”和“卫”字不同,却是同一个家族,供奉是同一个祖先。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最初,祠堂均建于墓所之上,故称为“墓祠”。南宋时,朱熹在《家礼》中立祠堂之制,由始,人们把家庙称为“祠堂”。
旧时,人们把祠堂风水的好坏看作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祠堂建筑的选址、朝向、形式、布局必须考虑家族兴旺与发达,还要表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北祠堂魏氏祠堂,这所祠堂建于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公元1814年),占地480平方米。其整体建建筑呈现前低后高,犹如伏虎,与龙形街道形成藏龙卧虎之势。
古民居建筑群
龙形街道上的两排宅院,北边的是九所三进院,被称为执德堂,南边的是七所五进院,统称敬慎堂。南院和北院都是由乾隆的正六品官员魏应升、魏应拔弟兄两个及其后人所建。
所谓“三进”,就是步入大门内为“一进”;进大门过厅堂为“二进”;出厅房门下台阶入内宅门,为“三进”。
三进院主题:卫坡印象、商贾之家、魏紫坊、时代印象、魏家水席;
五进院主题:始话农耕、重教育人、秀拔艺林、大医精诚。
交通
门票:免票
开放时间
夏秋季:8:30——22:00
春冬季:9:00——19:00
交通线路
1、洛阳市至孟津301公交车,由火车站旁锦园汽车站和孟津汽车站发车,票价2元,每天:5:30—18:30,每10分钟一班,可直达景区;
2、孟津至洛阳龙门高铁站,每天7:30、11:30、15:30发车,可直达景区;
3、洛阳龙门高铁站至孟津,每天9:30、13:30、17:30发车,可直达景区;
4、自驾线路
洛阳城区:沿王城大道城市快速路孟津方向直达景区;
郑州市方向:沿连霍高速西安市方向),洛阳站下,向孟津方向行使,直达景区(总耗时约1.5小时);
西安方向:沿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方向),洛阳站下,向孟津方向行使,直达景区(总耗时约3.5小时);
安阳市方向:经G4长济高速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连霍高速,4.5小时到达;
南阳市方向:经二广高速、宁洛高速、连霍高速,4小时到达。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参考资料
孟津县卫坡村-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1-05-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文化
文物古迹
特色美食
旅游
建设情况
双层天井窑院
私塾学堂
龙型街道
魏氏祠堂
古民居建筑群
交通
交通线路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