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回鹘又称是河西回鹘,是九世纪晚期至1028年间由河西地区的回鹘人以甘州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权。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先是
五代十国的对峙,继之又是辽、宋、
西夏的争锋。中原如此,
西北亦是如此,各藩镇、各民族,乃至各州县都自有政权,俨然独立王国,互不统属。
甘州回鹘人于9世纪40年代迁入
河西走廊时,先归
吐蕃所属,转而又受到
沙州归义军政权的统治。9世纪晚期,甘州回鹘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终于摆脱了归义军政权的统治,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历史
民族起源
根据新旧《
旧唐书》的记载,回鹘早就在河西有所活动。早在
李世民贞观六年(632)就有回鹘别部——契苾部六千余家在
契苾何力的率领下来到沙州,被
唐朝安置在甘、凉二州。
李治初,回鹘首领
药罗葛·婆闰曾助唐平定突厥叛乱,立有战功,唐由此而于
总章元年(668)迁其有功部落于甘州。
武则天时,东突厥复国,进攻漠北回鹘的根据地乌德鞬山,一大批回鹘人遂在其酋长的带领下南奔甘、凉之间,唐取其精骑充赤水军。
安史之乱爆发后,
吐蕃攫有河西,当地回鹘遂成吐蕃部属。840年以后,更有大批的回鹘人自漠北迁往这里。由今
张掖市(
甘州区)北出
额济纳河(今黑河)、
居延海抵
蒙古国翁金河流域一线,自古以来就是河西地区与漠北交通的要道。回鹘人沿该道从漠北南来自是情理中事。在河西地区,甘州是回鹘人较为集中的聚居区,此外尚有散布在河西和陇右的诸多部落,见于记载的有贺兰山回鹘、秦州回鹘、凉州回鹘、合罗川回鹘、肃州回鹘和瓜、沙州回鹘等。
吐蕃对回鹘的统治为时不长,842年
吐蕃发生内乱,统治阶级分裂为两派,互相争战。848年,
敦煌市土豪
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发动起义,得到各族响应,很快推 翻了吐蕃在沙州的统治,接着又出兵攻占了瓜、伊、肃、甘、、河、西、岷、兰、廓十州。
李忱置
沙州归义军于
沙州,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西回鹘诸部遂归
张姓归义军所辖,其后势力逐步壮大。
至于甘州回鹘何时独立建国,学界则见仁见智,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立国时间应在884年以前,也有人认为是在872年,此外还有将立国时间定在884~887年之间、890年、894年、895~900之间及10世纪初等多种意见。概言之,至迟于10世纪初期,甘州回鹘国已经建立,并经过不断的东征西讨,基本上控制了河西地区。境内民族除回鹘外,还有汉、
吐蕃和
党项族等。
甘州回鹘立国之际正是河西地区强势迭起,民族变迁频繁,战乱纷仍的时代。吐蕃之强盛、
西夏的崛起、
沙州归义军政权的存在,都对甘州回鹘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于是,甘州回鹘便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积极发展与
中原地区的关系,与
后梁、
后唐、后晋、
后汉、
后周及辽、宋等都建立了良好的
政治经济学往来关系,特别是同中原地区的五代政府和
北宋王朝,甥舅相称,贡使往来十分频繁。1001年,甘州回鹘遣使曹万通入宋朝贡,与之建立了反西夏联盟。此后,甘州回鹘屡屡向西夏发难,给西夏以沉重打击,并从其手中夺取了河西重镇
武威郡,基本上将西夏势力逐出了河西。但此后,
西夏势力不断壮大,而回鹘内部却因缺乏统一的集权和割据势力增长而日渐衰退,1028年西夏发动突然袭击,攻克
张掖市,甘州回鹘灭亡。
纵横高原
回鹘(纥)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
蒙古高原上,是古代丁零人的后裔。丁零人公元前5世纪游牧在我国最北方的民族,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游牧于当代的贝加尔湖以南地带,西支游牧于当代的
额尔齐斯河和
巴尔喀什湖之间。匈奴人西迁后,丁零人也逐渐南移。
“
回纥汗国”是丁零人中的一支。回纥部众早期在漠北游牧,到5世纪左右时,迁到了
土拉河及
天山北部一带游牧。公元6世纪中叶居住在
阿尔泰共和国山一带的突厥部崛起,建立了汗国。突厥汗国最盛时,其疆土广阔“东自辽海以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这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形成一个疆域广大的帝国,其依仗的也是强大的军事力量。由于没有共同的文化、经济基础,一旦军事优势被打破后,就会迅速四分五裂,或者出现另外一个强权人物后也会发生分裂。
隋朝时,突厥分裂成东西两个大帝国。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派名将
李靖统军十万,分六路进攻突厥,
唐军生擒东突厥
颉利可汗。几年之后,唐军又击败西突厥。后来突厥人利用唐政府忙于和
吐蕃之间大战,东山再起,成为一个拥有原东突厥领地的汗国,人们称之为
后突厥汗国。后突厥在游掠过程中不断受到中原王朝的打击最后内部四分五裂,分别被唐王朝接管安置。
在反抗突厥的斗争中,
回纥汗国人逐渐壮大,形成了以回纥为中心的部落联盟,主要由九个部落组成,史称九姓回纥。他们分别是: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拔悉蜜、葛逻禄、药罗葛等九个部落。回纥部的首领则世袭产生于“九姓”中的“
可汗姓”,即“药罗葛氏”。
回纥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唐王朝和突厥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他们先后帮助
唐军攻突厥、伐
朝鲜、消灭薛延陀。
李隆基天宝三年(744年)封回纥首领
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人攻杀了突厥的最后一任可汗
阿史那鹘陇匐后,建立了东起
兴安岭西至
阿尔泰共和国山之间的大汗国。
回纥汗国和唐王朝自始至终有着良好的友谊,帮助唐王朝平定了
安史之乱,收复
长安和
洛阳市。虽然回纥兵在帮助唐王朝的同时,也对他们所经过的农业地区进行了大肆抢掠。尤其是收复
东京、洛阳后,回纥兵“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甚至还
纵火焚烧寺院,死亡达万人。但在总体上唐王朝和回纥保持了好的关系。
据记载,在
李亨到
李纯的五十年间,唐王朝有7位公主嫁回纥可汗,而回纥可汗也给唐王朝进贡了宝马、貂裘等珍品。唐贞元四年(788年)
回纥汗国自请改为回鹘,主要是取“捷鸷犹鹘”之意。鹘是一种鸟类,主要是指隼科,人们常常把
游隼称之为鹘,把燕鹘称之为
燕隼。
杜甫曾有诗云“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迁移甘州
到九世纪中叶,在天灾人祸的影响下,回鹘人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回鹘人统治的戛斯人,趁机起兵,进攻回鹘
首都。公元840年他们杀了回鹘宰相及
可汗,焚毁了回鹘人的王宫。回鹘人各自逃生,分成三支:一支迁到
吐鲁番盆地,他们被称之为
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还有一支迁到
帕米尔高原以西的
楚河一带,即葱岭西回鹘;一支迁到
河西走廊称为河西回鹘。唐会昌二年(842年)庞特勤(勒)率十五部西迁,其中一部留居河西,庞特勤在甘州称可汗。也有人认为,庞特勤西迁到
安西都护府所辖的
龟兹、
金玉国、
疏勒国、碎叶一带。在甘州者为其一部,奉庞特勤为始祖。还有从
幽州流落而来的回鹘。迁移到河西走廊的回鹘,分散在
武威市、
张掖市、
酒泉市、
敦煌市以及
天水市、
贺兰山等地。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统属,其中进入甘州的回鹘势力最为强大。据记载,唐大中五年(851年)
张议潮在收复甘、肃、兰等十州后,派遣使节向唐王朝汇报,由于东去的道路被吐蕃人占领,张议潮的使者只好借道回鹘,经合罗川(今
额济纳旗)东行,最后抵达唐王朝天
德军驻地。第二年,在张议潮的默许下,庞特勤首次进入甘州的删丹(今
山丹县)驻牧,并且在此设立牙帐(王廷),唐王朝也册封庞特勤为怀建可汗。自此,他们被人们称之为甘州回鹘。由于甘州回鹘一直和周边的民族如
吐蕃等保持了良好的和睦关系。以
张掖市为中心的回鹘人开始逐渐发展壮大,最多时人口达到30万人,成为一个大部族。
甘州回鹘在山丹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城市。据记载,甘州回鹘新建的城市占地25平方公里,是仿照前
回纥汗国首都修建的,城墙高达10米,楼高12米,望楼高14米。人们需要一天时间才能穿过这座城市。后来,有位大食的作家看到此城后,误认为这座城就是中国的王城。对于这座城的具体位置,有人认为在当代
山丹县的大马营,也有人认为在
民乐县永固南的马营墩一带。
兵败远徙
到宋代,生活在今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三省交界处的党项人崛起,由于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重要,党项人多 次发动夺取
武威市、
张掖市的战争。甘州回鹘和
武威郡的吐蕃六谷部结成联盟共同抵抗,而
西夏则与
辽朝互为倚仗,双方多次发生大战。在党项人的进攻面前,西凉府
知府丁惟清战死,甘州回鹘和吐蕃六谷部多次获胜。但是就在甘州回鹘两次取得对西夏大胜的同时,辽国却两次派兵袭击甘州回鹘。
赵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国西北招讨使
萧图玉攻破肃州,给甘州回鹘以极大的打击。
赵祯天圣六年(1028年)辽军围困甘州达4个月之久,但未能攻破城池,最后只好撤围而去。谁知
李元昊却趁机袭击,甘州回鹘力不能抵,城破,甘州回鹘大部分逃往
帕米尔高原以西,一小部则归附了
宋朝,还有些人被
党项族所俘虏。另一部退向西南,同原先驻牧于
敦煌市、
瓜州县的回鹘人汇合,退守瓜、沙以西以南的地方。这时,他们还拥有相当强大的势力,迫使西夏政府不得不派一支三万人的常备军驻守瓜、沙二州。这些回鹘部众被人们称之为黄头回鹘,为何把他们称之为“黄头回鹘”呢?人们有过多种解释,有人认为,他们的头发是黄色,也有人认为他们喜欢用黄色,其实,黄头是指这些回鹘是回鹘人中的皇族,故而被称之为黄头回鹘。元代被称之为“萨里畏吾”,明代称之为“撒里畏兀儿”。“撒里畏吾”是突厥语,撒里是黄的意思,畏吾则是回鹘的转音。
明政府在撒里畏吾人生活的地区,先后设立了安定卫、曲先卫等七个卫所,这就是明史中所说的关西七卫。到明代“土木堡战役”后,
吐鲁番市察哈台后王,开始争夺丝绸之路上的
哈密市,软弱的明王朝只好把哈密卫内迁到
瓜州县、玉门之间,不久关西七卫中的其他诸卫也开始陆续内迁,被安置在
酒泉市、
张掖市的南山中,回鹘部众定居
祁连山脉以后,逐渐形成当代我们在
裕固族中看到的生活习俗。
清代,清廷将他们的居住地区划分为“七族”,封其首领为“七族黄番总管”,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近代以来,裕固族人民深受封建势力压迫,民族日益衰落,到
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只剩三千多人。1949年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了
河西走廊,裕固族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1953年经协商取与“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为统一族名。
外交关系
甘州回鹘地狭人少,国力不足,但所处的位置却正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四面为各大强势所绕,故自其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面临着生存危机,西面的
沙州归义军—金山国政权及来自东北方的
西夏为吞并河西走廊,进而控制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一直对甘州回鹘虎视眈。故对身处缝中求生存的甘州回鹘来说,如何处理好与周边民族、周边政权的关系,一直是其基本国策的主导宗旨。
在甘州回鹘政权存在的一个多世纪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除派遣使者朝贡,并接受其册封和回赠外,同时还以“朝贡”的名义和方式进行贸易活动。史载:“当
五代十国之际,有居甘州、西州者尝见
中原地区,而甘州回鹘数至,犹呼中国为舅,中国答以诏书,亦呼为甥。”
回鹘西迁河西后,由于力量大衰,故而与唐王朝的联系要比漠北时代少得多。
天复二年(902)
李晔被劫往
凤翔府,“灵州节度使
韩逊,表回鹘请率兵赴难。”但未得到允许。天二年(907),
唐朝被
后梁(907~923)所取代。其后不久,回鹘便与之建立了联系。史书中关于中原王朝与甘州回鹘贡使关系的记载极详,同时
敦煌市文书中亦有相关的记述。
从上文罗列的史实看,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的贡使关系大致可概括为三种情况:
首先为政治性的。一方面,
甘州区回鹘新建牙于甘州,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入足者,要在别人的地盘上硬占去一片领地,并要获得周边政权的认可,特别是以
汉族为主的沙州政权的认可,首先要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和支持,因此请求中原王朝予以册封就是最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一些迹象表明,其与中原王朝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军事联盟关系,这对甘州回鹘应对
敦煌市与
西夏有极为有利的。
其次是商业性的,中原王朝需要来自甘州回鹘或通过甘州回鹘输入的马匹、医药、香料、宝玉等,而甘州回鹘对来自中原的丝绸、服饰、金银器皿等则抱有渴望。经济上的互通有无,使双方都受益良多,尤其是回鹘的战马,对加强
北宋的军事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见到的更多情况往往是其政治性与经济性双重目的之共存,即以
张掖市为建牙地与控制丝路的交通与贸易之双重目的共存,寻求中原王朝的承认及支持与加强朝贡贸易并求得最大经济利益(如劣马贸易)之双重目的共存。
可汗列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