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是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并不能概括全部,且具有局限性,他提出的这个是从反传统文化角度来说的。
定义
悲剧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 迸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
悲剧渊源于
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
狄俄尼索斯)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通过政治斗争、
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等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是命运悲剧,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驾驭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历史沿革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
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世界最早的悲剧是
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是整个西方戏剧的起源,所以悲剧是最古老的戏剧题材。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是:
欧里庇得斯、
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著名的古希腊悲剧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俄狄浦斯王》、《
安提戈涅》、《美狄亚》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
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戏剧家们,把悲剧艺术推向高峰。
我国古典戏曲中,也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悲剧作品,如
杂剧《
窦娥冤》、《桃花扇》;传统剧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屡演不衰的优秀悲剧作品。
类型
在戏剧史上,悲剧的题材经历了一个由窄而宽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也由单纯趋向复杂,描写则由外在矛盾伸向内在矛盾。古典主义时期以前,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族史诗,主人公只有超人的神祇、高贵血统的王公贵族才有资格担当。一般说来,那时的人们崇尚英雄悲剧,侧重从国家生活、宗教生活、伦理生活中取惊心动魄的场景,表现激烈的感情、崇高的思想、伟大的人格、不朽的精神。随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才成为悲剧的表现对象。到了近代,悲剧愈益面向现实的、平静的、日常的生活,重视表现人的内在精神活动。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3种类型。
英雄悲剧
这类悲剧往往表现政治斗争、
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悲剧双方往往是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正义与邪恶势力营垒分明。悲剧主人公一般禀赋高贵,具有崇高的品质,肩负着不寻常的使命,忠实于自己的公民职责,将国家、阶级、民族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为此不惜牺牲爱情、亲人和生命。如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主人公盗天火给人间,勇敢地反抗众神之父宙斯。
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P.
皮埃尔·高乃依、
德国剧作家J.C.F.
席勒的悲剧,也多数属于“
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悲剧。J.拉辛与 J.W.von歌德等也创作过此类悲剧。中国古典戏曲《
清忠谱》、《赵氏孤儿》等也可归属于英雄悲剧。
家庭悲剧
表现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古希腊悲剧《复仇神》、《厄勒克特拉》、《美狄亚》、《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都是这类悲剧。此外很多表现爱情悲欢离合的悲剧也近似于“家庭悲剧”,象W.
莎士比亚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
让·拉辛的《菲德拉》、
戏曲《
牡丹亭》、《
梁山伯与祝英台》及
曹禺的
话剧《
雷雨》等。
这种类型的悲剧不同于英雄悲剧,它不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而是在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之前,透过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出时代的种种矛盾。表现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即“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现代剧作家往往把平凡的“小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与他们相对立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
E.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年轻水手、老水手及他的女儿,各自怀着平凡而合理的渴求,但严酷的现实所加给他们的却是深重的精神苦难。《天边外》则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置于卑琐的现实环境中,表现他肉体的毁灭和精神的解脱。A.米勒的《
推销员之死》,表现了一个老推销员所信奉的价值观念的破灭。
E.奥尼尔的悲剧观念可以表明这类悲剧的实质。在他看来,一个只追求轻而易举的成就、安于现状的人,没有真正的价值,悲剧性就在于人在永不满足的、不能实现的追求中找到自我;悲剧能使人在精神上变得高尚,使他们从日常生活的琐碎贪求中解放出来。
命运悲剧
最后一种类型的悲剧,其所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驽驭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这种类型的悲剧实际上是必然与自由的悲剧冲突。
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就是这种悲剧。所谓“命运”,不过是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规律及自然与社会的法则,即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限定。
《
俄狄浦斯王》便是一部人与命运抗争的悲剧,尽管悲剧主人公最终亦未摆脱 命运的罗网,但他却在不妥协的抗争中获得了自身的价值。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
浮士德》通过悲剧主人公探讨着人生的目的。《浮士德》几乎把人生的一切苦果与美酒都尝过,终于发现官能的享受、知识的追求以及科学、艺术、爱情的甘甜都是有限的;唯有亿万人民永不衰竭的热情,永不停息的创造,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才是人生最伟大的目标。在这里,个人找到了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同一的永恒价值。当代有些剧作家从人在荒诞的世界中的尴尬处境寻找悲剧题材,借以表现人们对失去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渴求。E.
欧仁·尤内斯库的《椅子》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真实的可悲境遇:人的地位被越来越多的“物”取代了,而人却被降到了物的地位。S.贝克特的《
等待戈多》再现了现代西方人的一种悲剧意绪: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都在逐步实现,但人们又普遍感到还有更重要的未能得到。剧中人物在光秃如沙漠的舞台上欲生不能,求死不得,做着一连串莫明其妙的动作,讲着不知所云的话语,在等待着“
戈多”。然而戈多没有来,也不知何时能来,更不知戈多为谁,但必须等待下去。在这类悲剧中,悲剧人物的对面是异己的自然力、社会力,人就是与这些无形而又不存在的力量顽强斗争着。
必然与自由的矛盾冲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实际上,这三类悲剧冲突归根结也都表现着必然与自由的斗争,只不过是在特定的领域中进行的。
代表作品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
红楼梦》、《
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
李尔王》、《
雷雨》、《椅子》、《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
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等等。
还有
老舍在《
骆驼祥子》中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
北京市,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
祥子心爱的女人
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
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