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镇隶属于
云南省昌宁县。位于昌宁东南部,距县城5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99°30'至99°41',北纬24°24'至24°38',东西宽12.5公里,南北长26公里,国土面积298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139个村民小组。民族以
汉族为主,其他有苗、傣、白、回、彝、拉、
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海拔在1010米至2175米之间,年均降雨量1361毫米,气候立体,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既有
亚热带低烧河谷地区,也有温凉山区,适宜多种经营。有
盘锦市、白鹭之乡、
勃氏甜龙竹之乡的美称。
2021年,
昌宁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勐统镇人口为21162人。
基本情况
勐统镇位于昌宁东南部,东、东南毗邻
凤庆县的勐佑镇和
营盘镇,西、西南接本县
更戛乡,北连翁堵、温泉两乡
甘蔗、香料烟、茶叶、林业和畜牧业,后续产业有甜龙竹等。境内有日处理1500吨甘蔗的机制
白糖厂一座。 2008年末,全镇总人口6015户25240人,其中农业人口5736户24116人,少数民族1799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358万元,同比增1666万元,增合24.9%,完成年初计划的11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60元,同比增362.7元,增合21.4%,完成年初计划的111.9%;完成本级财政收入356.3万元,同比104.6万元,增合41.6%,完成年初计划的104.8%;完成镇级固定资产投资1226万元,同比增311万元,增合34%,完成年初计划的102%;实现个私经济收入4096万元,同比增534万元,增合15%,完成年初计划的100%;实现工业总产值1033万元,增加值470万元;同比分别增203万元、134万元,增合24.5%、39.9%,分别完成年初计划的103%、121%;实现粮食总产1060.5万公斤,同比略增,完成计划的100%,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
自然资源
勐统作为
昌宁县四个主要热区乡镇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优势。
勐统河是勐统水系的主干,支流众多分布于大河东西两岸的高山峡谷间,并成“非”字状排列,一般东边有一河,则西边也有一河,且交汇处都相距不远。勐统河发源于
翁堵镇的立贵尖山、坦山山麓,贯穿整个勐统坝区,自北向南流入
勐波罗河,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水系。境内全长31km,宽20至25m,其流域面积为262km2 ,进入雨季,最大洪水量达120m3/秒,一般流量为40—50 m3/秒,枯水期流量为0.7 m3/秒。
勐统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乡镇,其山区面积占到全镇国土面积的90%以上。全镇国土面积为27227.93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19005.06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9.8%。勐统坝区四周植被保存完好,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4.6%。境内野生树种主要有:云南松、
卡西亚松、栎类、西南桦、硬阔、
木荷、
胶果木、旱冬瓜、
香樟苗、
桉属、
云南油杉等。较为珍贵的树种是:
臭椿、
南酸枣等。丰富的竹类资源也是勐统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9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都有种植,到2006年底,我镇竹资源已经发展到43000亩,其中
勃氏甜龙竹29600亩。
立体型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加上保护完好的生态植被,为各种药材和菌类的生产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药材主要有:防风、
黄连、
金银花、
石斛、黄草、
五味子、
交藤、茯苓、
木通、
车前子、山揸、
蕺菜等;食用菌类主要有:香、木耳、
美味牛肝菌、鸡纵、
鸡油菌、奶浆菌等。
勐统是一个典型的山坝结合的农业镇,土地资源丰富。全镇土地总面积27227.93公顷,人均1.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566.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8%,人均0.2公顷;园地790.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9%;林地面积19005.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8%;民居点和工矿用地370.51公顷,占1.4%;交通用地207.7公顷,占0.7%;水域面积几75.13公顷,占1%;未利用土地2012.19公顷,占7.4%;山地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勐统坝种什么什么都好,一样不种草也好”的说法。
基础设施
集镇建设
勐统集镇是
昌宁县中心集镇之一,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然而,勐统老集镇只有一条长不足200米,宽不足9米的街面,集镇配套设施不全,调节功能不强,周围人口密集,负荷过重,且规模小,难以上下左右延伸,严重影响着市场交易,阻碍着商品流通。为改善勐统镇的市场体系,增强集镇功能,改善商品流通条件,促进商贸流通,提升农产品的价格,繁荣农村经济。本着“以地生财、以财建镇、面向市场、服务发展”的原则,把集镇建设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植。2001年,在省规划设计院和市
测绘学大队的帮助指导下,勐统镇确定了“以老街为依托,重点沿
勐统河向北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一个中心,两个片区(老街、新区)”的格局完成了勐统集镇的规划测设。通过近几年大力实施集镇美镇战略,完成了集镇总体规划修编。以规划为龙头,5年累计投入资金300多元,完成了新大街下水道、街面砼铺筑、路灯及绿化工程;街面两边的房屋建设也接近尾声。加强镇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整洁美观、畅通有序、管理规范、文明开放的新集镇展现世人面前。计划年底将集市搬迁到新大街。
人畜饮水工程
1984年在电杆沟水库取水,架设钢管主管道3千米,在青年山修建了过滤池、调节池,分别在集镇及附近大街修建了蓄水池,解决了集镇人畜饮水。但因电杆沟水库属蓄洪水库,水质较差,一到雨季就无法饮用。1998年改造了集镇人畜饮水工程,在
蚂蝗洼水库引水沟取水,架设钢管主管道7千米,支管道3千米,在青年山重新修建150立方米调节池1个,投资45.7万元。解决了所有镇直单位和350户农户的人畜饮水问题。
省级重点工程
大城水库位于勐统镇正西方向刺竹山村,
勐统河一级支流芒蚌河上游的坝塘山坝,距勐统集镇18km。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824.3m,气候温凉,年平均气温15.9℃,水库四周有较好的生态植被,特别是上下游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森林茂密,藤树缠生,常有野生动物活动。
2003年5月30日大城水库正式开工建设,成为继
昌宁县河西水库、明山水库后的第三座中型水库。水库主坝高45.3m,坝顶长128.5m,总库容量1085万m3,兴利库容836.93m3,总投资9466.72万元,总灌溉面积4.36万亩。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1#、2#输水遂洞、输水渠、栏河取水闸及引水渠等建筑物组成。
特色产业
甘蔗产业
是勐统镇的龙头产业。镇党委、政府通过认真分析镇情,深刻认识到甘蔗产业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了甘蔗产业的主导地位。做到发展甘蔗的信心不动摇、决心不改、工作力度不减、措施不变。合理布局,分类指导,使甘蔗种植区域向坝集中、向好田好地集中、向公路沿线集中、向加工企业集中,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路子。种植的品种有:
桂糖17号11、桂糖17、桂糖18、福农3103、新
台糖1、新台糖10、台糖22、台糖25、82/882等等。
香料烟
是勐统镇继
甘蔗、茶叶之后新培育起来的新兴骨干产业。自1997年试种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始终把香料烟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工作来抓,确保农民增收、财政增收。2006年香料烟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全镇共种植9422亩,交售烟叶519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1351.2万元,财政收入297.2万元,平均亩产值1434.12元,烟农户均收入4588.22元。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打造万亩香料烟基地”的发展思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运用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蚕桑产业
勐统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建设高产桑园,种植优良品种,推广实用技术,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多措并举抓实蚕桑产业,实现了蚕桑种植规模化、生产规范化,效益扩大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蚕桑产业是该镇继香料烟和
甘蔗产业后着力培植的一项重要产业,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为发展蚕桑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入春以来,该镇以桑农增收为目标,按照工作重心下沉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措施落实,坚持“抓早、抓紧、抓实”的工作思路,组织工作队员、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认真开展桑园春管技术服务,全力抓好桑园春管,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广泛深入发动蚕农进行修枝整形、中耕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全镇共完成新植桑园400亩,老桑园提升改造2000亩,饲养
春蚕101.66张。
卫生文教
2007年,勐统镇有5340户2222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户参合率为95.7%,人参合率为94.7%。1至6月,该镇15276人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金额156142.41元。其中门诊减免15135人次,减免金额85599.76元;住院补偿141人次,补偿金额70542.65元。
勐统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由于长期受封建土司的专制统治,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直到
新中国成立后,勐统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才有了较快的发展。现有小学31所,教职工143人,86个教学班,有学生2394人,学校占地45597m2;有中学1所,18个教学班,1001人,有教师51人,学校占地23333m2,校舍建筑面积6114m2。
人口
2021年,
昌宁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勐统镇人口为211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