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石
山东青州特产
红丝石产自山东青州和临朐老崖崮。在天宝,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产地是在青州市的黑山。至宋末石源枯竭,历朝虽有产出,但数量相当稀少。特征:泥质岩、硬度4-4.5左右,敲击声很脆,无厚料,从侧面看层状沉积岩特征明显,红黄相间,正面出现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红丝。
简介
红丝石早在唐宋即负盛名誉为诸砚之首。原砚材出自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后因其原料枯竭清后以临朐老崖崮为主产区。唐柳公权在他的[砚论] 中说;蓄砚以青州为第一,州次之,后始论端、歙。宋代诸家多有论述;苏易简[文房四谱] 云:….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红丝石;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唐询在知青州任时曾亲率石工以厚资勉其行,得方四五寸者二,其[砚录] 曰:…. 红丝石华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则其声清越,锵若金石,非耳目之所闻见。亟命裁而为砚,以墨试之,其异乎他石有三;他石不过取其温润滑莹,此乃渍之以水,而有滋液出于其间,以手磨拭之,久粘着如膏,一也;他石与黑色相发,不过以其体质坚美,此乃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若纯漆,二也;他石用讫,甚 不过顷刻,其次止终食之间,墨即干矣。此若复之以匣,数日墨色不干,经夜即其气上下蒸濡,着于匣中,有如雨露三也。….. 自得兹石,而端歙皆置于衍中不复视也。红丝石其外有表皮,或白或赤,纹如林木之状,理红黄相参,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若黄红相杂而不成纹此其下也。纹之美者,则有凝转连接团圆,方二三寸而其丝凡十余重,或如山石尖峰,或如禽鱼云霞花卉,纹彩不一,资质润美。…. 凡自红丝石以下可为砚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红丝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归州大沱石四,淄州金雀山石五,淄州青金石六,万州悬金崖石七,戎泸试金石八,青州紫金石九,吉州永福县石十,登州驼基岛石十一。欧阳修的[砚谱]、蔡襄王辟之米芾[砚史]、杜绾的[云林石谱] 、李之彦[砚谱]、高似孙[砚笺]、都记述。苏轼在[东坡集]、[东坡志林] 分别说;红丝砚发墨谓胜端则过。唐彦以青州市红丝砚为甲。或云;“堪作盆,盖亦不见佳者”。今观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许尔。红丝石之临朐县;临朐红丝石早在清代己有历史记载;高凤翰清山东胶州人,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人,归云老人。扬州八怪之一,曾任歙县丞,一生爱砚,藏砚逾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著有[砚史]、[南阜集]。[砚史] 中有“芙蓉井”红丝砚一方,铭;“芙蓉井,红丝影,汲古之绠。南阜老人铭”。砚背刻隶书铭;“美不美,乡中水,何必乎歙之、端之紫。珠道人铭”。又草书铭;“我老在乡,空负墨庄,尔曹勿荒。南村同日又铭留家塾”。砚之右侧有石帆铭;“青州红丝之砚,得自其乡前辈冯求海先生家。石帆。”砚之左侧有冯北海先生铭;“禹贡怪石,自我青州市,尔出其乡,毋乃其俦,是宜昭文明于东国,而封即墨之战侯。”“北海冯琦铭于冶源别墅。”[注;冯琦,山东临朐人,冶源即临朐红丝石坑侧,现存有故居]。清乾隆四十三年于敏中等奉敕撰写[西清砚谱]。收红丝砚三方,有爱新觉罗·弘历御题;一、红丝石鹦鹉砚,御制诗;“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宝二,曰“会心不远”,曰,“德充符”。匣盖并镌,钤宝一,“几暇怡情”。考高似孙砚笺载,红丝石出临朐县,其色红黄相间,佳者绝不易得,故世罕流传。是砚红丝映带,鲜艳逾常,而质古如玉,旬为佳品。二、红丝石风字砚,钤宝一曰;“太朴”,匣盖并镌,钤宝二曰;“比德”、“朗润”。御制砚铭;“石出临朐,红丝组绵,制为风字,宣和式审,既坚以润,腴发墨汁,虽逊旧端,足备一品。”三、红丝石四直砚,御题诗一首,“红丝鹦鹉昨曾吟,小式直方兹盍簪。未识拔茅声应处,能如斯惕予心”。钤宝二曰;“比德”,、“朗润”。匣盖并镌,钤宝二曰;“会心不远”、“德充符”。…. 是砚虽非旧石,久润宜墨,文彩焕发,真文房佳器也。清沈心[怪石录]、盛百二[淄砚录]。亦有记述。
光绪临朐县志卷八;“蟠红丝之灵采;红丝石产老崖崮黄质红纹,时作山水、草木、人物、云龙、鸟兽诸状,制砚微滑,其温润者不减端溪。砚谱载,天下之石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此其类也”。评价颇为中肯。
民国二十四年临朐续志卷六之七;老崖崮…. 山产红丝石,数年前曾有日本商人驻冶源收买,居民纷往采堀,抱王璞竞售辄得善价,不数月售者日多,日人运所得以去逐不复来”。友人藏有一方民国二十五年的红丝砚匣盖并镌砚背隶书铭;“石号红丝,骈邑特产,质羡泽润,多工黄相参,其形如龟,其明如鉴,侯封即墨区,比於玉焉”。并记此石曾为日商购获。此砚的出现恰好以实物印证了临朐县载续的记载志。临朐;位于青州市以南二十余里属古青州府所辖之地,老崖崮位临朐西南青州黑山的南略偏东距青州黑山直线相距不过三十余里,其地势因为北临勃海南面沂蒙山山麓而成北底南高之势。黑山中上部的红丝石洞与临朐老崖崮的红丝石的层高度大致相近,且在两地间亦偶有红丝石苗发现故两地应属同一地质结构下的不同坑口。临朐红丝石开采情况;临朐老崖崮位于沂山西麓脚下丘岭地带,地表多卧牛状青石块连片良田少见,历史上干旱缺水地下水位极深故又名;“老牛哭”,石坑位于村西延绵至西,西南、几个相邻村庄均有开采。属露天开采方式,红丝石分布在红土表层以下数米至几十米深的青石夹石中,可作砚材的石层较薄一般在10厘米以下多为1-3厘米4-5厘米 以上可称厚料了,且无大面积的联片间有石英杂质伴生其中,较大而厚的砚料十分难得,临朐的红丝石可以说分为二层,第一层存于红土表层下数米青石表层较薄多有全自然边的独块仔石,但是这一层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开采殆净,现在开采的属第二层;生成于10余米下的青石夹层中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挖掘数日所得少者数块多者10余块,每坑表面积几平方至十余平方米间甚至一无所获,产量极不稳定加之近年开采深度难度增加资源稀缺及市场等因素影响价格涨幅较大。二、红丝石之青州市黑山地处青州西40余里王家辇村山路崎岖蜿蜒至山中上部,沿途偶见红丝石苗夹杂于青石断裂层中,红丝石洞口淤满泥土砾石,洞口狭小仅容一人头部探入,原洞口正面上方崖壁刻有“大元至正二年”、“洪武二年”、“弘治士年”、“清代乾隆….”、“爱新觉罗·旻宁二年”、“同治三年”、“光绪三十四年”、“民国十四年”、为历年采石所留,洞口右侧石壁刻有“黑山”、“红丝石洞”及“唐朝中”三残字。洞口上方岩壁现存的上;“红丝石洞”、下;“天下之砚四十余品青州市红丝砚第一”。当为近代后刻,原古迹不复现矣,甚为憾事。可见历年好砚者探采不断,而流传有续的古砚藏品少之又少。仅一九二六年青州出土了一方唐代箕形红丝砚,现存于山东博物馆。故历朝虽有探采其所得砚材必定了了,由此可见黑山红丝石藏量。近几年有青州同好者在黑山之阳试采砚材难度颇大,石料纹理颜色俱佳者少,多姜黄斑块纹少无旋花纹,色泽红中带黄偏暖色系多石英线,但有厚者达数十厘米,硬度略低发墨好于临朐石料。以上特征颇于现有可见资料和实物中的清代藏品相近,但于唐宋砚谱所述之纹理色彩相去甚远之
红丝石主产于红丝石洞,红丝石洞位于青州市黑山风景区,洞深80余米,高不足一米,只能匍匐入洞。老坑原石枯竭,新坑大多位于黑山阳面山坡及石刻檐下。据说对门洞亦有,只不过常年雨水冲积淤泥,洞底被淤泥堵死,尚若清除洞内积土,便能看到“世外桃源”,更有甚者言,洞原本深不见底,亦有可能发掘出古人遗迹。现已令无数人前去追寻。
砚谱
砚谱》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晁陈二家亦俱未著录。惟左圭刻入《百川学海》中,皆杂录砚之出产与其故实,中间载有欧阳修、苏轼、唐询郑樵诸人之说,南宋初人也。其书仅三十二条,不为赡博,采摭间有。如以端溪子石为在大石中生,尚沿旧说,未加考正;又如许汉阳以碧玉为砚,其事出谷神子博异记,乃龙女之砚,非汉阳砚,亦为徵引之误。以其流传既久,尚有一二条足资多识者,故附著於诸家砚谱之次,以备检校焉。
李後主砚
李後主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之冠。
右军风字砚
会稽有老叟云,右军之後持一风字砚,大尺馀,色正赤,用之不减端石云。右军所用者,石扬休以钱二万得之。
产地
红丝石,产于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的黑山顶峰石洞中和临朐县冶源街道老崖崮村的壮山周围。黑山和壮山两地直线距离约二十公里,两地所产之石色泽质地极为相似,系同出一脉。黑山因石源枯竭,藏量甚少,现红丝石多为壮山一带所产。因古代临朐县隶属青州府,故以往统称为青州红丝石。
青州黑山红丝石产于黑山顶峰一个石洞中,洞内深宽一丈余,高三尺余,采石极为困难。石质坚而不脆,硬而不滑,手感温柔,敲之响声清悦。石色似晚霞,红黄相间,鸡血色的丝纹回旋变幻,次第不乱,莹于石面,形成山峰、云雾、月晕、林木、花卉等纹络。制砚研墨,膏润浮泛,凝墨如漆、不伤毫毛,存墨加盖则数日不干。且无论用过多久的砚台,清水一洗即点污不染,光洁如新。
临朐壮山红丝石产于壮山地下2~7米的石灰岩第一岩段与第二岩段接触部位,岩层较薄,往往有石英线夹杂其中,料石稀有,大材极不易得。石质细腻,致密而坚实,多为柑黄地红丝纹、紫红地黄丝纹、棕红地灰黄丝纹、紫地灰黄丝纹等。丝纹虚幻神妙,变换无穷,天然形成云纹、水纹、刷丝纹和山水草木、云龙鸟兽诸状,有的还间有石眼、墨斑、金色条带、闪光紫筋、石英冰纹。制成石砚,质润肌细,手试如膏,色泽华而不浮,发墨护毫,墨液如油,黑色相凝如漆。
形成
红丝石形成于距今约4.5~5亿年的早古时代,属浅海一一陆台潮坪相沉积岩,岩性为泥质白云质玫瑰晶大理石。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含量达94~98%,另含少量铁、锰及微量石英、云母等矿物和泥质物。蕴存于沉积碳酸盐岩系中,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单体规模不大,一般厚5~20cm。红丝石是在特殊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即在局部地段出现沉积间断之后露出地表,经风雨冲刷等外力作用下,变成形态各异的洼地和小丘,并接受陆源沉积物在密集的小丘间逐次成层沉淀,直到海侵以后的全面巨厚沉积成岩。
质地
红丝石属微晶质大理石,颗粒均匀,石质致密细腻,硬度约4度左右。色彩丰富,常见有黄地红丝、红地黄丝、紫红地褐丝、红褐地紫丝、紫地黄丝、紫地黑丝等,尤以黄地红丝、紫地黑丝者为佳。石上垂直剖面的纹理基本平行,含有后期构造裂隙影响所构成的错断或斜交,层面上的纹理则千回百转,层次分明,尤似天然云纹、水纹、刷丝纹等,千姿百态。石内丝纹多者达十多层,且纹理变幻无穷,天然形成山水草木、阳光月晕,人物鸟兽等状,瑰丽多姿,独具特色,可制作成高品位的观赏石
分类
红丝石作为观赏石,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自然形红丝石,即天然形成,独立成块,不经为加工的红丝石;二是磨制后的红丝砚赏石,石质细腻,膏润华泽,红黄颜色对比鲜明,丝纹变化丰富。
工艺品
红丝石纹理细腻,硬度适中,易于打磨,又是制作砚台和其他工艺品的优质材料,成砚称“红丝石砚”或“青州市红丝石砚”,质地嫩润,发墨如油,蓄墨似漆,不渍墨,不损毫,匣藏不干涩,砚内色彩纹理美观和谐,是历史上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价值
这种石头在宋朝就已经面临枯竭,原因是它的质地最适合制造砚台,由于其特殊材质,使得红丝石砚不渍磨,不损毫,文人墨客推崇的红丝石砚台居四大名砚之首,随着红丝石资源的日渐减少,那些具有悠远文化气息的砚 台作品连连升值。红丝石作品升值空间大,推荐收藏。
诗词
玉砚(诗)
玉出光为砚,着墨不渗,甚发墨,有光,其云磨墨处不出光者,非也。余自制成苍玉砚。
唐州方城县葛仙公岩石
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澄泥不滑。稍磨之,墨已下而不热生泡,生泡者,胶也。古墨无泡,胶力尽也。若石滑磨久,墨下迟,则两刚生热,故胶生泡也。此石既不热,良久墨发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也。岁久不乏,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色紫可爱,声平而有韵。亦有澹青白色,如月如星而无晕。此石近出,始见十余枚矣。
温州华严尼寺岩石
石理:向日视之,如方城石,磨墨不热,无泡,发墨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色赤而多有白沙点,为砚,则避磨墨处。比方城差慢,难崭而易磨。亦有白点,点处有玉性,扣之声平无韵。校理:石扬休所购王羲之砚者,乃此石;今人所收古砚,间有此石,形合晋画,约见四五枚矣。
肇庆市岩石
岩有四:下岩、上岩、半边岩、后砾岩。余尝至端,故得其说详。下岩第一。穿洞深入,不论四时,皆为水浸。治平中,贡砚,取水月余,方及石。石细,扣之清越,眼,圆碧晕多,明莹。石甚者,如泥无声,不着墨;清越者,温润著墨快,不热无泡,然良久微渗,若油发艳,亦有不乏者。然方城温岩十磨,此石三十磨方相及。下岩既深,工人所费多,砚直不补,故力无能取,近年无复有。闻有仁庙已前,赐史院官砚多是。其后来岁贡,惟上岩石。上岩在山上,石性乾,紫色深、理粗、性硬,眼黄,差不圆,而蓝色淡。其岩深处,间有润者,而眼终不如下岩也。有着墨者、拒墨者。其着墨者,初用半月前甚快,盖细砂石所发出理也;半月后则退,生光挞墨,又须以柔石发之,已而复然。拒墨者,虽新成便拒墨,此等石,扣之声皆坚响而老。半边岩者,在山半,石理同上岩,色多青紫、近墨,多瑕而眼长如卵。有瞎眼者,中是白点;死眼者,黑点而晕细;眼者,或青或黑,横乱其眼,又多青不成眼,圆点横长青间道如松木纹。其极粗者费笔,而稍细者多乏。后砾石,上(土?)人刻为盆、印合、压纸、儿戏之物,多夹砂无眼,少瑕,间有极细软者,发墨不乏,扣之无声。土人不贵,而用实有在半边、上岩之上者,不可常得。又遍询石工,云子石未尝有,其在岩中,实于大石版上凿,岂有中包一子者。余尝谓,若溪流中多有卵石,容差褊可崭面磨墨,所谓石子,世因讹为子石,至有样相似而为之者,于理必不于大石中心复生卵子也。世之好奇者,又以歙县罗纹石作子石,砚文本直,两头取锐则纹脱短,至左右颊,自然成漩纹,便谓之是真子石,可笑!崂山绿石带黄色,亦为砚,多以为器,材甚美,而得墨快,少光彩。已上砚,平生约见五七百枚,十千已上无估。
歙砚婺源石
歙州有砚图,石峒最多种。而赤紫石多瑕,土人以线脉隔为三种病,今人以细罗纹无星为上。少时见一砚于士人赵光家,其样上狭四寸许,下阔六寸许,如二十幅纸厚,色绿如公裳,而点如紫金,斑斑匀布,无罗纹,点中无窍,自后不复如此等者。又士人周昌谔处,见一小圆砚,青罗纹,一星紫金如鹅眼钱。此二砚最奇,大抵发墨不乏,独以色如常之石,而以奇怪为品高。亦有赤紫色石,无文理,少瑕,光泽如枣木,土人以为香炉之类,亦斵为砚,与墨斗而不相入,经日便滑,不可研矣。又尝一士人家,见一金丝罗纹砚,其纹半金半黑,光彩与常异。此外粗罗纹、刷丝罗纹为次第。约见千余枚矣,但以色与瓦砖等,品故不能高。今但曾官歙者,必收百余枚。土人以为生,终日成一砚,少有病,不直数十金;幸完仍好,直五七千已上无估。
通远军石砚
石理:涩可砺刃,绿色如朝衣,深者亦可爱,又则摩尔纹,间有黑小点,土人谓之湔墨点。有紧甚奇妙而硬者,与墨斗而慢甚者,渗墨无光。其中者甚佳,在洮河绿石上,自朝廷开熙河,始为中原地区有。亦有赤紫石,色斑,为砚,发墨过于绿者,而不匀净。又有黑者,戎人以砺刀,而铁色光肥,亦可作砚,而坚不发墨。
西都会圣宫砚
会圣宫石,在溪涧中,色紫,理如虢石,差硬,发墨不乏,扣之无声。图片资料|字画收藏|新闻|批评
青州市青石
色类歙,理皆不及,发墨不乏,有瓦砾之象。
○成州栗亭石
色青,有铜点,大如指,理慢,发墨不乏,亦有瓦砾之象。
潭州谷山砚
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
○成州栗玉砚
理坚,色如栗,不甚著墨,为器甚佳。
○归州绿石砚
理有风涛之象,纹头紧慢不等,治难平,得墨快,渗墨无光彩,色绿可爱,如贲色,澹如水苍玉。
○州黟石砚
色黑,理干,间有墨点,如墨玉光,发墨不乏。
○庐州青石砚
大略与潭州谷山同。
苏州市褐黄石砚
理粗,发墨不渗,类石。土人刻成砚,以草一束烧过,为慢灰火煨之,色遂变紫,用之与不煨者一同,亦不燥,乃知天性非水火所移。
○建溪黯澹石
理如牛角,扣之声坚清,磨久不得墨,纵得,色变如灰,作器甚佳。
○陶砚
相州土人自制陶砚,在铜雀上,以熟绢二重淘泥澄之,取极细者,为砚。有色绿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填为水纹,其理细滑,着墨不费笔,但微渗。
○吕砚
泽州有吕道人陶砚,以别色泥于其首纯作吕字,内外透,后人效之,有缝不透也。其理坚重与凡石等,以历青火油之坚响渗入三分许,磨墨不乏,其理与方城石等。
○淄州砚
淄石理滑易乏,在建石之次。
○高丽砚
理密坚有声,发墨,色青间白,有金星,随横文密成列,用久乏。
青州市玉石红丝石青石
理密,声坚清,色青黑,白点如弹,不着墨,墨无光,好事者但置为一器可。红丝石作器佳,大抵色白而纹红者慢,发墨,亦渍墨,不可洗,必磨治之;纹理斑石赤者,不渍墨,发墨有光,而纹大不入看。慢者经则色损,冻则裂,干则不可磨墨,浸经日方可用,一用又可涤,非品之善。青石有粗文如罗,近歙,亦着墨不发。
虢州
理细如泥,色紫可爱,发墨不渗,久之石渐损回硬,墨磨之则有泥香。
于他砚磨墨汁倾入用。
蔡州白砚
理滑,可为器,为朱砚,花蕊石亦作小朱砚。
○性品
大抵四方砚发墨久不乏者,石必差软,扣之声低而有韵,岁久渐凹。不发墨者,石坚,扣之坚响,稍用则如镜走墨。余所品谓目击自收经用者,闻虽多,不录以传疑。古砚无不佳,岂不尝落非好事者手用之,则寻弃掷之矣。惟久在人间,贤庸并善,是以不乏传也。
○样品
晋砚,见于晋顾恺之画者,有于天生叠石上人面者,有十蹄圆铜砚中如者。余尝以紫石作之,有上圆下方,于圆纯上刋两窍置笔者,有如凤字两足者,独此甚多,所谓凤凰池也。盖以上并晋制,见于晋人图画。世俗呼为风字,盖不原两足之制,谓之凤足。至今端州石工,以两眼相对于足傍者,谓之凤足。凤之义,取五色英文,灿然成章也。今人有收得右军砚,其制与晋图画同,头狭四寸许,下阔六寸许,顶两纯皆绰慢,下不勒成痕,外如内之制,足狭长,色紫,类温岩,中凹成臼。又有收得智永砚,头微圆,又类箕象,中亦成臼矣。又有人收古铜砚,一龟衔一砚如莲叶,两足,龟腹圆,墨水不可出,以笔头就之则出。又参政苏文简家,收唐画《唐太宗长孙后纳谏图》,宫人于玛瑙盘中托一圆头凤池砚,似晋制,头纯直微凸,如书凤字,左右纯斜刋,下不勒痕摺,向顶亦然,不滞墨,其外随内势简易。其后至隋唐,工稍巧,头圆,身微瘦,下阔而足或圆为柱,已不逮古。至本朝,变成穹高腰瘦,刃阔如斧之状。仁庙已前,砚多作此制,后差少。资政殿学士蒲传正收真宗所用砚,与仁庙赐驸马都尉李公昭凤池砚,形制一同,至今尚方多此制。国初已来,公卿家往往有之。仁宗已前赐史院官砚,皆端溪石,纯薄,上狭下阔,峻直不出足,中坦夷,犹有凤池之像。或有四边刋花,中为鱼为龟者,凡此形制多端,下岩奇品也。嘉祐末,砚样已如大指粗,心甚凸,意求浑厚,而气象盖(益?)不古,纯斗故勒深,滞墨难涤,心凸,故点笔不圆,常如三角簇,盖古砚皆心凹,后稍正平,未有凸者。始自侍读学士王之道,作红丝辟雍砚,心高凸,至作马蹄样,亦心凸,至磨墨溜向身出,观黑色则凸高增浮泛之势,援毫则非便也。其晋铜砚,虽如鏊,然顶殊平,以便援毫。今杭州龙华寺收梁传大夫瓷砚一枚甚大,磁褐色,心如鏊,环水如辟雍之制,下作浪花环近足处,而磨墨处无磁油,然殊著墨。古墨称螺,亦恐不若近世坚,不然殆不可磨也。又丹阳人多于古得铜砚,三足蹄,有盖,不镂花,中陷一片陶,今人往往作砚于其中,翻以为匣也。唐墓中间有得如莲叶,中凹两足,如凤池之制,甚薄,足或如枣也。今歙人最多作形制,而土人尤重端样,以平直斗样为贵,得美石无瑕,必先作此样,滞墨,甚可惜也。大抵石美无瑕,方可施工,璞而厚者,土人多识其藏疾,不复巧制,人或因其浑厚而美之。余尝恶歙样俗者,凡刋改十余砚,才半指许,便有病见,顿令人减爱。其端人不斵成,持璞卖者,亦多如是。陈文惠丞相家,收一王建衍时皇太子陶砚,连盖盖上有凤坐一台,余雕杂花草,之以金泥红漆,有字曰“凤凰台”,此制方直,上狭,笋在砚上,中甚平也。唐之制,见《文房四谱》;今之制,见《歙州砚图》,故不重出。此人力所为也。吾收一青翠叠石,坚响,三层,傍一嵌磨墨,上出一峰,高尺余,顶复平嵌岩如乱云四垂以覆砚,以水泽顶,则随叶垂珠滴砚心,上有铭识,事见唐庄南杰赋,乃历代所宝也。又收一正紫石,四叠,下有坐有足,巧于盂,足上起一枝,细狭,枝上盘两叠,长七寸余,阔四寸余,如野生灵芝,首锐下阔,天然凤池之象,中微凹,点水磨墨,可书十幅纸,石理在方城之右。此非人力所成,信天下之瑰宝也。
附《砚录》
砚录(宋.唐询黄帝得玉治为砚,其上篆曰:帝鸿氏之砚也。孔子庙中有石砚。司马炎张华、于暗青铁砚。端州石工识山石之文理,凿之五七里,有穴出自然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谓之子石砚。 《西京杂记》以玉为砚,取其不冰。唐柳公权云:青州市石末砚为第一。言磨讫墨易冷。绛州之砚次之。古亦有木砚。傅玄《砚赞》云:木贵其能软,石贵其润坚。 --右并见《文房四谱》,杂出《古今传记》。二十年前,颇于人间见用歙州婺源石砚。或问江南故老,且云:昔李王留意笔札,凡所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龙尾石砚,李姓亡而龙尾石不复出。景祐中,校理钱仙芝知徽州,推考其事,乃得李氏取石之处,案其地本大溪也,常患溪水之深不可入,始断其流,使由别道,其溪遂干。李氏去国,县人苦涉溪回远,复治之而石中绝。仙芝乃移县导之,使还故道而石又出,遂与端石并行。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砚,人罕有识者。此石至灵,非它石可与较议,故列之于首焉。端州石出高要县斧柯山,去州二十余里,前临大溪,登山五里乃至绝顶。匠人于此凿石,岁久乃成洞穴。洞中常有水,秋夏即不可入,春冬水涸,采石者竞入而其间阴黑,但以手石,随大小取之。大抵以石中有眼者最为贵,谓鸲鹆眼。盖石之精美者如木之有节,今不知者反以为石病。凡取石有四:曰上岩、下、西坑、后(历),悉其下也。惟上嵓之石乃有眼,眼之美者皆青绿黄三色相重,多者自外至心凡八九重,其状皆圆。石之品有数种,其色正紫而微有润泽,无芒,叩之无声,此近水者也;其色微紫而不深重,近日视之,似有芒,叩之有声,此嵓壁之石。二者最为发墨。其次青紫参半,或紫而近赤,或青多紫少者,皆石之下也。端人每为砚,凡色不佳者,须佛桑花染渍之,初亦可爱,至经水即色如故矣。天然水晶亦可为砚。予曾于屯田员外郎丁恕处见之,大才四寸许,为风字样,其用墨处即不出光,尝以墨试之,发墨如歙石,但未知久用之如何耳。凡自红丝已下,可为砚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红丝石一 端州斧柯石二 歙州婺源石三 归州大沱石四 溜州金雀山石五 溜州青金石六 万州悬金崖石七 戎泸试金石八 青州紫金石九 吉州永福县石十 登州驼基岛石十一  已上可为砚石品也。潍州北海县石末砚,士人取烂石研澄其末烧之为砚,即柳公权为第一者。潍乃唐青州北海县也。十三 水精砚十四 玉砚十五 已上可为砚之品也。右抄本朝北海郡侯唐询所编《砚录》。询字彦猷,善书札。其第砚以红丝为首,盖询尝自遣青州青州市石工苏怀玉者求石于黑山之巅,怀玉以为洞穴深险,相传云红丝石去洞口 有刻字,乃中和年采石者所记,竟不知取之何用。迄今二百余年,人不复有至者。怀玉独与询所遣白真往六七日,得石广四五寸者二,以为砚。自嘉祐六年辛丑夏四月至癸卯春三月,历二年,凡工人数十,往得砚大小五十余。工人告以洞门巨石摧掩,不可复入,石遂绝。其后得之者皆洞外黄赤之石一耳五寸砚流落人间者绝少,询自以红丝石发之自我,又人不能遍见,品第之故以其私意置之第一。余尝于世父秘阁院见所谓红丝者,其理太细,磨之拒墨,但可研雌黄朱粉。色亦不甚红,岂所谓洞外黄赤之石者耶?不然,询以世所罕见者为录,以欺后人哉。
古文描述
介绍
青州市红丝石,外有皮表,磨即其理,红黄相参。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须饮以水使足乃可用,不然渇燥。唐彦猷甚此砚,以为发墨不减端石。蔡襄又言,端石莹润,惟有者尤发墨;歙石多鋩,惟腻者佳。葢物之竒者,必异其类也。
鳯咮石
苏子瞻云,仆好咮石,少得真者。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石为甲。或云唯堪作骰盆。
端砚
苏公易简云,柳公权论砚,青州石为第一,绛州者次之,殊不言端石。世传端溪中有草,蒙茸可爱,匠琢石成砚,用草之,故自岭表迄中夏而无损。或云水中石其色青,山半石其色紫,山绝顶者尤润如猪肝色者佳。其贮水处有白赤黄色点者,谓之八哥眼,脉理黄者谓之金线纹。其山号斧柯,昔人采石为砚,必中牢祭之,不尔雷电,失石所在。
鸜鹆眼
端石有眼者最贵,谓之鸜鹆眼,石纹精美,如木有节。今不知者乃以为石病,吁,可痛哉。石有上下。西坑、後,悉其下也。惟上巖有眼,眼之美者,青黄绿三色相重,多者自外至心凡九重,其大者尤为希有。或布列砚中,如北斗心房之形。土人以眼多少为价重轻。其生於墨池之外者,谓之眼;生於内者,曰低眼。髙眼尤可,尚以不为墨渍,常可睹也。或云取石祭以中牢,故老云无之。又云石有金线为美,正其病也。(唐彦猷)
子石
端石以子石为上,在大石中生,葢精石也,流俗讹为紫石。又以贮水不耗为佳,有眼为贵。眼,石病也。官司以为贡。在他砚上然十无一二发墨者,但充好而已。(欧阳修
端溪
端溪有斧柯、茶园、将军。地同是一溪,唯斧柯出者,大不过三四指,一两呵,津汗滴沥,真难得之物;茶园次之;将军又次之。(郑樵
活眼死眼
苏易简作文房四谱。谱言四寳,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唯砚而已。谱中载四十馀品,以青州市红丝石为一,斧柯山第二,龙尾石第三,馀皆在中下。虽铜雀台古瓦砚列於下品,特存古物耳。端所出有四,巖石为甲,石屋次之,西坑又次之,後厯为劣。巖与西坑相去二十里,石屋、後厯七里而所产然不同。犹建安产茶,北源壑源去沙溪十数里,而优劣差殊。而巖石又分上下,又有活眼死眼之别。圆晕相重,黄相间,繄精在内,晶莹可爱,谓之活眼。四旁浸渍,不甚鲜明,谓之泪眼。形体略具,内外皆白,殊无光彩,谓之死眼。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死眼胜无眼。
龙尾石
歙石出於龙尾溪,以金星为贵。予少时得金坑矿石,坚而发墨。端溪以北巖为上,龙尾以深为上,龙尾更在端溪上,而端石以後出见贵尔。(欧阳修
李贺诗
永叔以端溪後出,不然。李贺有端州青花石砚诗云,暗洒苌弘冷血痕,则谓八哥眼,知端石为砚久矣。
诸州砚
淄州金雀石,色青,声如金玉。又有青金石,叩之无声,发墨。青州紫金石,状类端州西坑石,发墨过之。吉州(缺)县紫石亦类西坑。登州駞基岛石,上有罗纹金星。绛州片石,色如白牛角。归州大沱石,江水中石也,止用於川峡人。宿州市出乐石,润腻发墨,但无石脉。万州有悬金崖石,又有磁洞石。洮河出绿石,性腝不起墨,不耐久磨。牢山丹石,滑泽坚腻。古瓦砚出相州魏铜雀台,里人因掘土,往往得之。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潭州道人吕翁作澄泥砚,坚重如石,手触辄生晕,上著吕字。青维州石末砚,皆瓦砚也。柳公权以为第一,当时未见歙石,以为上品耳。
砚赋
傅玄砚赋云,木贵其能软,石美其润坚。刘道友以浮查为砚,知吉亦有木砚。
铜砚蜯砚
刘聪司马炽曰,顷赠朕木铜砚,袁彖庾翼砚。
水精砚
丁恕有水精砚,大纔四寸许,为风字样,用墨即不出光,发墨如歙石。
玉砚
镇潼留後李充伯得玉材,琢为圆砚,发墨可爱。
碧玉砚
许汉阳笔以白玉为管,砚乃碧玉,以玻为匣。
铁砚
青州市熟铁砚甚发墨,有柄可执,晋桑维翰铸生铁砚。
漆砚
晋仪注太子纳妃有漆砚。
竹砚
异物志云广南以竹为砚。
涤砚
几砚须旦涤之,纵未能,亦须日易其水。洗宜用小片或纸,若久用石色为墨渍,即以炭磨洗,复如新矣。苦寒,不宜用佳砚,石理既冻,墨亦少光。
帝鸿氏砚
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又太公金匮砚书曰,石墨相著而黒,邪心谗言无得汚白,是知砚其来尚矣。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孔子砚
伍缉之从征记云,鲁国孔子庙中石砚一枚,甚古朴,孔子平生时物也。又颜路所请者车亦存。
砚溪
永嘉郡记云,砚溪一源多石砚。述异记云,洞庭湖一陂有范蠡石、石砚。
一箧磨穴砚
古人有学书於人者,数年,自以艺成,告而辞去。师曰,吾有一物,可附於某处。及山之下,绝无所付人,封题亦甚不密,乃启之,皆磨穴者砚,数十枚,方知师夙所用者。乃返山服,至皓首方毕其艺。
补百碎砚
石晋时,右有李处士,能画驯狸,能补端砚。百碎者賫归,旬日即复,旧如新琢成,无瑕。世莫得其法。
後主青石砚
李後主得青石砚,墨池中有黄石如弹丸,水常满,终日用之不耗。每以自随。後归朝,陶谷见而异之,砚大不可持,乃取石弹丸去。後主拽其手振臂就取,後主请以寳玩为谢,陶不许。後主曰唯此砚能生水,他砚皆不可用。陶试数十砚,水皆不生。後主索之良苦,陶不能奈,曰,要,当碎之。石破,中有小鱼跳地上即死,自是砚无复润泽。
真材本性
砚当用石,镜当用铜,此真材本性也。以瓦为砚,如以铁为镜耳。
谢铜砚笔格启
庾肩吾谢铜砚笔格启云,烟磨青石已践孔子之坛,管插铜龙还笑王生之壁。
石砚赋
黎逢石砚赋云:琢而磨之,其滑如砥;欲研精而染翰,在虚中而贮水;水随晕而还周,墨浮光而黛起;明而未融,是以为用,久而不渝,故以为美;成器尚古,徴阙里於素王,匠法华,参会稽之内史。又云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又云对此大匠,厕诸鸿笔,见珍於杀青之晨,为用於草玄之日。
砚诗
僧贯休砚诗云: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
石虚中传
文嵩石虚中传云,石虚中,字居,器度方圆,中心坦然,若汪汪万顷之量,封即墨侯。与宣城市毛元锐、燕人易玄光、华禇知白皆同出处。
附《砚史
米芾撰。一卷。记砚二十六种,辨瑞歙二石甚详。其中《用品》条,言石理当以发墨为上;《性品》条,论石质刚柔;《样品》条,述历代砚之形制。
米芾《砚史》
砚史一卷
谱录类一
器物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砚史》,宋米芾撰。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之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则备列晋砚、唐砚以迄宋代形制之不同。中纪诸砚,自玉砚至蔡州白砚,凡二十六种。而于端、歙二石,辨之尤详。自谓皆曾目击经用者,非此则不录,其用意殊为矜慎。末纪所收,青翠叠石一、正紫石一,皆指为历代之瑰宝。而独不及所谓南唐砚山者,或当时尚未归宝晋斋中,或已为薛绍彭所易,均未可知也。芾本工书法,凡石之良楛,皆出亲试,故所论具得砚理,视他家之耳食者不同。其论历代制作之变,考据尤极精确,有足为文房鉴古之助者焉。
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总官 臣纪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 臣陆费墀
钦定四库全书
人好万殊,而以甚同为公,甚不同为惑。喻之而移,非真得之,更而得之,则必信其守。夫博奕犹贤乎已?则吾是文,必不见嗤于赏鉴之士。
用品
器以用为功,玉不为鼎,陶不为柱。文锦之美,方暑则不先于表出之。叶虽工,而无补于宋人之用,夫如是,则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
参考资料
红丝石.九藏天下.2012-12-27
目录
概述
简介
砚谱
李後主砚
右军风字砚
产地
形成
质地
分类
工艺品
价值
诗词
古文描述
介绍
鳯咮石
端砚
鸜鹆眼
子石
端溪
活眼死眼
龙尾石
李贺诗
诸州砚
砚赋
铜砚蜯砚
水精砚
玉砚
碧玉砚
铁砚
漆砚
竹砚
涤砚
帝鸿氏砚
孔子砚
砚溪
一箧磨穴砚
补百碎砚
後主青石砚
真材本性
谢铜砚笔格启
石砚赋
砚诗
石虚中传
用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