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傈僳族乡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下辖乡
东风族乡位于云南丽江市永胜县东南部,距县城104公里,是丽江、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三个地州的结合部。全乡总面积488.1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65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乡总人口12854人,境内有傈僳族彝族汉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傈僳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6.7%。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2元,人均有粮296公斤。是省级重点扶贫攻坚的506个贫困乡之一。
地理环境
2014年3月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东风傈僳族乡,设立鲁地拉镇。撤乡设镇后,隶属关系不变,镇人民政府驻原乡人民政府驻地东乐村委会瓦房村。
东风傈僳族乡东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南与大理宾川县隔江相望,西与永胜期纳、涛源乡镇毗邻,北与东山接壤。最低海拔1100米(格克河门口),最高海拔3393米(东坪北端的西南伟山),地形复杂,气候特殊,地势北高南低,带状沟壑分布,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752.5毫米,年平均气温18.1摄氏度,年平均日照9小时。全乡总面积为488.1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12户,12950人,住有傈僳族彝族汉族白族、壮等五种民族,其中傈僳族占总人中的87%,11266人。全乡有耕地17782亩,有效灌溉面积为2304亩,有玉米水稻、马铃薯、高粱、荞子豆类等粮食作物。2005年人均有粮296公斤,农民纯收入619元,农业总产值为879.309万元,工业总产值为160.2万元,乡财政收入15万元,财政总支出310万元,是全靠上级财政拨款的贫困乡。全乡现有3个集贸市场,一般只交易日常生活用品和鸡、猪、牛、羊等畜牧产品。该乡新建阿拉坪三面光水沟一条,维修32条小水沟。新修人畜饮水工程三件,解决286户1436人的饮水问题。架设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8.5公里解决113户416人的照明问题。同时,重视生态保护,加强天然林保护38.765万亩,禁止偷砍盗伐,并加大对沼气建设的力度,推广家庭户使用沼气。
主要抓经济林果(花椒、核桃)和畜牧业两大产业,兼顾烤烟生产。经济林果的种植以花椒、核桃等干果为主,其它品种适当发展。畜牧业主要做好山羊品种改良,防疫治病等工作,并将其培植成为全乡的主导产业。
该乡为了真正达到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效果,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强基础教育,继续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把全乡五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管理。二是对中青年群众进行实用科技的培训,力争户均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经济
东风傈僳族乡是506个省级重点扶贫攻坚乡之一,也是“九五”期间全县尚未解决温饱的唯一的特困乡。生存环境恶劣、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傈僳族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愚昧。我乡境内有县乡公路52公里,乡村公路有108.4公里,基础设施薄弱,每年仅有半年时间通车,无工业生产,农业耕作还处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状况,产出低,效益差,人均有粮和农民纯收入远低于贫困线,傈僳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极度贫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扶贫特困乡。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历届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实施了“九五”扶贫,重点村和温饱示范村等有效扶贫措施,加快了我乡的经济建设步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实现了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良好局面。1、全乡国民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962.5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049.7万元,年增长1.8%,完成计划1100万元的9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621.3元增加到2006年的846.5元,净增225.2元,年增长7%,完成计划的92%;工业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8.6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20.5万元,增长10%,年增长2%;农业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398.2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526.6万元,增长32%,年增长6%。
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28万元,与2001年的10.2万元相比,增长109%,年增长21.8%,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31.6万元,与2001年的119.5万元相比,增长10%,年增长2%。
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3.7万元,与2001年的782.6万元相比,增长17%,年增长3%,完成计划的90%。
4、2006年年末总人口达到1.29万人,已控制在1.33万人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远低于8‰的控制目标。
5、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2元。
人口民族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全乡医疗卫生状况得到有所改善,全乡现有乡级卫生院一所,床位8个,具有中级职称的医生有1名,初级职称的医生有9名,建有1幢综合办公楼,购置了心电图、B超等基础设备,可实施一般的手术;有9个村级卫生室,27名村级卫生员;有计划生育服务站1所,医务人员3名,病床6个,可实施一般的节扎、放环手术及服务,初步具备了卫生保健和卫生防疫工作,对地方病、传染病、常见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能力,基本整顿了药品市场。在大力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的政策,做到严格控制违法生育与推行农业人口奖优免补政策的落实,确保了我乡人口控制的目标。2006年全乡上报审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有207户,奖励资金8.728万元,进行计划生育宣传6800人次,完成两扎122例,放环37例,无计划外生育,人口出生控制在7.6‰,目前婴儿出生率为7.8‰,死亡率0.5‰。
文化
东风乡教育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主要走集中办学之路,坚持教育工作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把扶贫项目、救灾物款与学生就学情况挂起钩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加大了对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级中心学校的投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争取到了香港谭兆基金会279.9万元,修建了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闷龙河中心校、关房中心校、治读坪中心校和阿拉坪小学的教学、师生住宿用房。现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405人,其中傈僳族29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3%,村中心校9所,其他校点31所,其中一师一校27所,全乡在校生1569人,傈僳族1375人,占总学生数的88%,初中入学率为76.2%,巩固率为98%,小学入学率为60%,巩固率为80%,全乡教师数为11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9人,都是毕业于专科院校,合格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93人,合格率为98.5%,全乡现有大专以上的就读学生8人,其中傈僳族6人,占总数75%,截止2004年底,初中升高中的有8人,升学率为15.1%,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为培养好东风新世纪有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
基础设施
一、基本乡情
东风傈僳族乡地处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三个地州的结合部,距永胜县城104公里,是全省扶贫攻坚乡之一。全乡辖九个村委会65个村民小组,有3212户12950人,总面积为488.1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傈僳族、壮、汉、白、彝等五种民族,其中傈僳族占总人口的86.6%。乡内生存环境恶劣,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最高海拔3393米,最低海拔1100米,年平均降水725毫升,年平均气温18℃,森林覆盖率为29%。现有贫困户2060户10800人,占全乡人口的83%。全乡共有耕地17782亩,其中水田2304亩,旱地15478亩。至今有1个村委会不通公路,有58个村小组未通电,有8个村委会未通电话。到200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1069.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9元,人均有粮260公斤,是全靠上级财政拨款的少数民族特困乡。全乡在有固定电话用户86户,移动电话140户,电话普及率6.9%,现有一个移动塔和一个联通塔。乡内有一个100千伏电站,供东乐、闷龙河、大长坪、关房、治读坪四个村委会的用电。麦叉拉、东坪、格克三个村委会有35%的农户用水冲微型电。全乡现共有41所学校(其中有8个村中心小学,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31个分校)124名教职工,1207名学生。有一个7名医务人员的乡卫生院,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6人,已有综合门诊楼一幢,购置了心电图、B超仪器等基本设备,可以实施一般手术。有一个乡计划生育服务站,3名医务人员,全面实施全乡计划生育工作。
二、本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农田水利:东风乡现有2个水塘坝(大长坪水塘坝、下阳堡水塘坝),为全乡480多亩水田提供灌溉用水;有18条沟渠,为600多亩水田用水提供灌溉,但是,水塘坝及附设沟渠的设施都年久失修,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现在都急需维护修理。
(2)医疗卫生:现东风乡有一个乡级卫生院,9个村医疗点,但是由于当地群众收入有限,大小病看不起,加上当地医疗卫生设备落后,有急、特病时无法及时就医需要送往50公里外的期纳或其它医院就医,而交通不便耽误病情,造成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难。
(3)教育文化:现东风乡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0个教学点,在校生1207人,入学率98,巩固率92,其中中学阶段在校生245人,包括初一年级93人,初二年级96人,初三年级56人。在全乡,近年来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公共设施:本地最为基础的公共设施,水、电、路设施都比较差,有的村小组基本生活用水都要靠人背马驮,全乡有一半以上村小组不通电,全乡有县乡公路52公里,乡村公路108公里,县乡公路处于晴通雨阻的状况,乡村公路更是等级低,路况差,每年只通路四个月左右,还有一个村委会不通路,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质全靠人背马驮。全乡总体而言交通不便、信息蔽塞,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
三、当地农民群众基本情况
(1)教育程度:当地农民群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文盲较多,由于今年来义务教育的实施,青少年一代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2)就业结构:在就业方面全乡采取教育加就业的就业方式,有条件并学习优越的学生加大扶持力度,争取考入大学,谋求一份好的职业。对于由于各种原因辍学在家的适龄青年,由乡政府等单位牵头联系外出务工单位,由乡政府把关把一批适龄青年送往一些企业务工。
(3)收入构成及生活状况:全乡群众经济收入单一,主要收入就靠每年饲养的几只家畜,年人均收入仅为619元,生活状况较差,有的群众至今还未能解决温饱。
五、村委会建设
村级领导班子现设置书记一名、主任一名,副书记、副主任各一名,都为当地学历层次高,社会主义素质过硬,有远见、有魄力的能人为主。各村委会的村务、政务都由各村委会自治;各村财务都必须向村民公开。现今当地所有村委会收入低,基础设施差,办公条件有限,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必须加强基层村委会的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好地服务。
六、2006年完成的建设项目。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乡政府按质按量完成了各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了贫富差距,为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治读坪村委会、东坪街道及配套建设项目①通路项目:维修52km县乡公路,68km乡村公路,新修18.06km,挡墙1020.67m3,项目总投资70.18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39.34万元,群众投工投劳30.84万元。②人畜饮水项目埋设胶管19.25km,新建14m3水池8个,8m3蓄水池一个,项目总投资10.05万元,省财政资金7.9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2.09万元,解决人畜饮水困难467户1914人。
2、产业发展:引进天麻新品种400kg,种植2000塘3000m2,木香引种20kg,秦艽引种15kg,财政投资10.4万元。
3、科技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期2275人次,投入培训经费0.5万元。
4、配合宣明会建设8立方米沼气58口,共投入资金6.96万元。
5、社会公益:东红、东坪中心校修建微型发电机2台、使用电视接收器材2套,投资1.65万元;街道及配套设施(厕所)建设;投资建成东乐、关房两个村委会文化活动场所,财政投资8.12万元。
6、“1.28”地震民房恢复重建。结合民房恢复重建资金状况,通过深入调查统计,按地震灾区群众民房受损情况,划分了补助标准:一类主房全倒及部分倒塌的43户(补助5000元/户),二类主房严重受损需拆除重建的102户(补助3000元/户),三类主房严重受损需修复的79户(补助1000元/户),共224户992人,其中对麦叉拉25户100人无法在原址重建的重灾户实行就地搬迁,现恢复重建工作完成187户,发放恢复重建资金52.4万元。
7、按质按量完成了2005年度420户茅草房改造任务,财政投资126万元,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2006年下半年,乡政府积极争取了450户投资135万元的安居工程项目。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经济
人口民族
文化
社会
基础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