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片猴头菇
担子菌纲非褶菌目的植物
云片猴头菇,是齿菌科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属头,故称“猬状猴头菌”,又像刺猬,故国内外又有“猬状猴头菌”之称。猬状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长期以来,人们把它同熊掌、海参、鱼翅共同列为“四大名菜”,或把它与燕窝相提并论。它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民间谚语有“多食猴头,返老还童”之说。
物种简介
云片猴头菇子实体大多单生,呈圆形头状,无柄,新鲜时白色,烘干后淡黄色,成熟新鲜子实体直径5~20cm,表面密布菌剌,剌长0.5-2cm,菌剌下垂,整个子实体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子实体中等大、较大或大型,直径5-10cm,或可达30cm,呈扁半球形或头状,有无数肉质软刺生长在狭窄或较短的柄部,子实层生刺之周围。
生长分布
生长习性
云片猴头菇生长在深山密林中,多生于栎等阔叶树立木上或腐木上,少生于倒木。长白山猬状猴头菌猴头主要生长在柞树上。鲜时呈白色,自然干燥后常变成黄色到褐色
云片猴头菇人工烘制得当,仍能保持较鲜艳的白色。猴头除基部的柄菇外,都密布有肉质针形刺,猴头常着生在蒙古栎的活立木及朽树上。生在活立木多出现于伤口处,一般生在树干的上部位,至少离地面2~3米。猴头蘑有对生之说,如果发现一棵树上有猴头蘑,定会在其相对的同种树上也能发现另一只,所以有对脸蘑之说。
在自然条件下能采到猴头的季节为5~11月。猴头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强光不利于子实体形成。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该菌色调加深。
由来传说
传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岁月里,花果山上的群猴没有了依靠,像群没了娘的孩子,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一对年轻的猴子在没有了欢乐的日子里经常地彼此安慰和照顾,互赠野果、互相抓虱子,一同到溪边饮水,一起在山崖上眺望远方,在两个猴子彼此相望的忧郁眼神中,有了爱的光芒。他们从此不再忧伤,他们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两个猴子嬉戏在山涧溪旁,飞跃在林间树上,两个猴子的身影穿梭于花香野果丛中,开心的啼叫之声在花果山间回荡。
一只失恋的狐狸被嫉妒冲昏了头脑,投诉了猴子首领,花果山看守首领不得已判令两个猴子流放到边塞宁古塔。两个猴子在茫茫无边的兴安岭林海中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然而,冬天来临了。由于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冬天,两个猴子一点适应准备也没有。过冬的茸毛还没有来得及长出来,大雪已经封山了。满山遍野一片白茫茫,只有还没落干净的树叶在枝头摇摇摆摆,摇摇欲坠。
两个猴子不忍分离,但是也不能蹲在一棵树上。为了好隐蔽,也为了防止其他动物跳上树枝偷袭,他们多选择阔叶树躲藏,尤其是受过伤的或有枯枝的阔叶树上躲藏。他们苦苦地等待春天的到来,可是他们也渐渐地知道他们过不去这个冬天了。于是,选择了两棵相距不远彼此可以相望的柞树作为最后的归宿。这两棵树是两个猴子费心多日找到的,一棵树丫被风刮裂了,另一棵的一枝树枝是枯枝,躲在受伤的树丫处,一旦有别的动物跳上来树枝就会折断,把它摔下去。
两个猴子躲在树上相互凝望,用眼神进行着心灵的交换,在寒冷和饥饿中互相守望着,他们在等待春天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森林里的希望中慢慢地冷下去、冷下去,化作满天的雪花弥漫在兴安岭大森林的空气里、泥土中。他们永远地去了,化作了两个猴头菇,永远彼此相望,同生同现。
药用价值
在医药上,云片猴头菌是一种贵重的良药。古时候就被作为难得的健身补品,年老体弱者食用云片猴头菌,有滋补强身的作用。据记载,云片猴头菌性平味甘,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猴头菌中含有的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酞胺物质,有治疗癌症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功效。对消化道系统肿瘤有一定的抑制和医疗作用。对胃溃疡、胃炎、胃病和腹胀等业有一定的疗效。
民间还常把它用作治疗神经衰弱的良药。临床试验表明:云片猴头菌用于治胃溃疡、胃炎有效率达86.6%,对胃癌贲门癌和食道癌等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率达69.3%;其中疗效显著者为15%,病人服用云片猴头菌后,自觉症状改善,食欲增添,疼痛缓解;对部分肿瘤患者,还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缩小肿块,延长生存期的良好效果。医药上的“云片猴头菌片”,就是一种从猴头菌丝体中提炼出来的无毒性抗癌新药;已被广泛应用。还有用液体培养的猬状猴头菌深层发酵液,抗癌效果也很好。据研究,这种发酵液中脂溶性抗癌物质的含量大大高于固体培养的菌丝体。为制取云片猴头菌抗癌新药提供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
云片猴头菇文献选录:
所含多糖多肽类物质,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小鼠肉瘤180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增强胃粘膜屏障机能,促进溃疡愈合,炎症消退。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其脱氧核酸的合成,阻止胸腺脱氧核糖核和尿嘧啶核苷酸的掺入。
性能与应用
味甘,性平。归肝,胃经。功能健脾助运,补虚安神,抗癌。用于:(1)十二指肠溃疡痞满消化不良。(2)消化道肿瘤。(3)神经衰弱。此外,还用于治疗伏法性口疮等。
选方
(1)治消化不良。猴头(干品)60g,水侵软后切成薄片,水煎服,日服2次,黄酒为引。
(2)治疗神经衰弱、身体瘦弱猴头(干品)150g,切片后与鸡共同煮食,日服1~2次(或用鸡汤煮食)。
(3)治胃溃疡猴头(干品)30g,水煮食,日服2次。(《中国药用真菌》)
(4)治胃癌、食管癌、肝癌猴头、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各60g。
《现代中药学大词典》等文献记载,猴头味甘、性平、无毒、入肝、胃二经。
全国中草药汇编》:“利五脏,助消化。治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身体虚弱。”
《中国药用真菌》:“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治胃溃疡。”
种植栽培
云片猴头菇是一种大型真菌。猴头子实体呈球形,上面布满像头发一样针状菌刺(又称菌发)。很像小猴子的头,故称猴头。云片猴头菇生长周期短,从接种到采收约50天左右。现将栽培云片猴头菇高产经验介绍如下:配制培养基
配方:阔叶树木糠78%、白糖石膏各1%。豆秸粉或玉米秆粉80%、麦麸18%、石膏和白糖各1%。甜菜渣或甘蔗渣80%。棉籽壳98%、石膏和白糖各1%。
装瓶灭菌用罐头瓶、菌种广口瓶、酒瓶均可,但以用广口瓶种菌较好。如用酒瓶先将酒瓶颈部截去5-7厘米,将瓶刷净。然后装满培养料,塞好棉花球塞、棉塞上再包一层牛皮纸、高压灭菌一小时或用高压锅蒸6-8小时,取出送接种室降温后接种。
接种在接种箱酒精灯火焰下接种,每瓶接人指甲大小猴头三级原种2小块,及时塞好棉花塞送至培养室培养。培养菌丝培养室培养架每层架30-40厘米。室内事先用30%的来苏尔喷洒、或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6克,混合后产生蒸气关闭门窗,将已接种的瓶、菌条摆在架上,室内保持20-3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左右。约30天左右菌丝长满全瓶、全装。培养菌丝时要遮光、室内有弱光即可。
培养发菌当菌丝长满瓶袋后要移到17-21℃的温度下培养10天左右长出菌蕾。云片猴头菇子实体即可由瓶口长出,瓶子竖放时每瓶距离3厘米,菌条可立式排放,瓶栽瓶子卧放依次叠起,每层瓶口方向要正反颠倒放置,因云片猴头菇出瓶以后,比瓶子粗得多。瓶口在一个方向会造成互相挤压,影响质量。室内温度如超过21℃,要采取降温措施,如通风、洒水、置冰块等。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每天用喷雾器在室内喷3-4次,室内要遮光,同时要有良好的通风。6采收当子实体开始散发孢子,颜色清白,直径达7-10厘米时要及时采收。用小刀从瓶口内切下,蒂不要留得太长,以免引起杂菌感染。采收后保鲜不可超过12小时,也可晒干或60℃烘干,再用双层塑料袋贮藏。
饮食健康
云片猴头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味道又鲜美,所以人们用云片猴头菇做成精美的菜肴,既可以享受美味,又有食疗的作用。
美容滋补
医学证实,云片猴头菇具有组织修复、增强细胞省活力、抗癌、延年益寿和美容、增强性功能等药用功能。云片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
增强免疫功能
猬状猴头菌多糖可提高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促进溶血素生成,增加体液免疫的能力,并能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延年益寿抗衰老
果蝇、隆腺蚤、鹌鹑、大鼠进行延寿实验,其结果寿命延长率分别为86.7%、87.3%、87.7%、93.4%。多糖能显著增加果蝇飞翔能力,增加小鼠脑和肝脏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从而提示,猬状猴头菌有效成分对人体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提高记忆力:对小鼠迷宫实验,试用后的记忆商特别高于对照组和试用前的记忆商。有利于心、脑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理想食品。
抗溃疡,降血糖
云片猴头菇具有抗溃疡功能,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胃粘膜屏障机能,促进溃疡愈合;其多糖能降低小鼠正常血糖和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防癌抗癌
云片猴头菌能抑制黄曲霉素对大鼠的致肝癌作用;多糖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云片猴头菇还能抑制癌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阻止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尿嘧啶核苷酸的掺入。 《食用菌保健功能》一书记载:猴头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于贫血,各种胃病,产后乳少,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各种风湿病一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癌症可防可治。
中国野菜食谱大全》:“治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病症。”
食用方法:
云片猴头菇是中国传统珍贵食用菌,其肉质柔软细嫩、营养丰富,香醇可口,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山珍”之一,且与海参、熊掌、燕窝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菜,并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云片猴头菇有“素中荤”之美称。
常用的猴头烹调方法,可扒,可烧,可炖,可烩,也可以蒸、炒、煨、焖、卤等。猴头入肴,可作为主料单成菜或配合其他烹原料,荤素皆宜。家常猴头菜肴,多切片炒菜、烧汤,味极鲜美;用它蒸鸡蒸肉,更是风味独特。
参考资料
食品伙伴网.www.foodmate.net.2010-05-06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生长分布
由来传说
药用价值
种植栽培
饮食健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