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州,中国地名,源于人们对瑞兽
麒麟的崇拜,是麒麟文化的反映。古代中国以麒麟为龙子,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麟州在
山东省、
陕西省等省有多处,如唐开元十二年分胜州置的麟州,治
新秦县(今
神木市北),
天宝复置,同年改为新秦郡,
乾元元年复为麟州。辖境相当于今神木县一带。
五代十国时期,麟州曾移治小堡(今陕西神木县西南),后又移治吴儿堡(今陕西神木县西南),最后地入
西夏废。
陕西麟州
据史料记载,陕西省北部麟州城,古为麟州治。今为
榆林市神木县。历史上,有秦、汉、隋、唐、明、清朝代的长城穿境而过。
战国、
前秦时是
上郡属地,秦时是
九原城为新秦县。
西汉为西河郡治
平定县,辖上郡
白土县,与西河郡圜阳县。
北宋时称为
麟州故城。公元1208年前
南宋王朝全面南撤。背靠西夏,被辽金占领的麟州治一度遭废弃。官民离开辽夏边境,南撤至吴(儿)堡。
元朝统一全国后,麟州旧治恢复。麟州故城最后废弃于明
正统八年(1443年)。今为
神木市,是中国新上市的煤炭巨头“
中国神华”股票的发源地。2006年05月25日,麟州故城作为唐至明时期
古遗址,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陕北地区“麟州”位于陕蒙交界的古长城线上,黄河河套内
鄂尔多斯高原盆地的南缘。紧邻中国蒙古英主
成吉思汗的陵墓地——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麟州始建于唐
天宝(公元742—756年)。故城遗址在今陕北神木县城东北,沿窟野河谷溯流而上二十公里。在一座硕高的山峰杨城山之上,可以看到一处规模颇大的古城遗址。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麟州。
大禹家族
图1:现藏于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龙山文化时期 玉人头
(典型的 华北人特征)
在建国前后,陕北古麟州境内曾发掘出500多把,断代为公元前3000--公元前2100年之间的墨玉牙璋,属
大禹王朝的前夏时期遗物。这证明当时
鄂尔多斯高原盆地的陕北古麟州一带,在远古中国沿海洪涝灾害泛滥时,是尧舜时代治水英雄姒与姒禹的祖先,即上古圣女姒家族的繁衍活动地。有考证在那个时代,古麟州是中央集权治水时的政令发布地与活动集散地。
中原地区礼制中,北方主玄(墨)色。中国4030年前的治水英雄姒禹家族,曾将祭祀农耕的礼器墨玉牙璋作为执政印信使用。以它降伏山妖水怪,祭祀山川大地,祈福丰收。神木牙幛于解放前随石出土后,不少已流失海外。文革动乱中又有不少遭到损毁。今仍有40多件散布在日本,
欧洲,美洲,
南非和
香港电台的多家著名博物馆中。
图2.
神木市出土的 公元前2000年的前夏符节器三孔牙璋(兵政符节器。非农具)
图3.原始社会晚期龙山文化各地古玉牙璋。图三左二为神木牙璋。
其中代表着
中原地区华夏族中央,属最高级别王权的墨玉质牙璋,长达53.4厘米,通体厚度0.1厘米,或通体厚0.4厘米。代表着中国北方工匠4000年前就已经达到的、极其高超的 解玉水平。1929年年底,德国艺术商人萨尔蒙尼(salmony)于陕北神木县赴
北平市的农民手中购得这把帝王之璋,现收藏于德国科隆远东美术馆中。有待华夏子孙合力赎回。
神木县
古神木城之东南,相传原有
松树三棵,枝柯相连,粗可两、三人合抱,人称“神松”。人们传说当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松下枕石而眠,梦中游历天河,遇见
织女,并赠给他一块支
织布机的石头。一梦醒来,身犹在
绿松石之间,感到十分的奇异。
唐代诗人
王维曾为“神松”作诗云:“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今日松树早已不存,但美丽的传说,却给这雄伟的古城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当人们在此倘徉浏览,总不免要抱有“欲寻神木识根由”的愿望。这些传说与诗歌,也就是今日
神木市地名的由来。
杨家将故乡
时代进入公元1000年前后。
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杨家将祖籍就在麟州,是地方上的豪族。在中国历史与历史戏剧中著名的北宋抗
西夏名将,和
南宋抗金名将家族杨家将,
折家军、
佘太君的故里府州(今
府谷县),也都在麟州一带和长城沿线。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
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
辽朝。麟州靠近契丹占领区。为了对抗契丹贵族,杨宏信自立为麟州
刺史。从杨宏信开始,长子
杨重勋,长孙杨光三代都是麟州的地方最高长官。
当时的陕北麟州,由北宋名臣
范仲淹,
沈括等
封疆大吏驻守。他们驻守期间留下的 边塞诗,至今闻名,可为佐证。宋·范仲淹有《渔家傲·麟州秋词》;《留题麟州》。宋代
文彦博早年驻守麟州时,曾在城内红楼上题诗,并被继任官员勒石留念。城内耕地中也到处可见瓦砾残碑及柱础等物,都是当年人文与繁华历史的见证。
《
神木县志》载有
北宋皇三年(1051)十月
欧阳修撰写的《杨琪墓志》,对
杨氏家族叙述甚详。
杨琪是杨光的长子,累官至供备库副使,卒于皇祐二年六月,年七十有一。
据《杨琪墓志》记载,
杨业是杨宏信的次子,
杨延昭是继业的儿子,“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欧阳修是北宋名臣,又潜心研究史实,著有《
新唐书》和《
新五代史》,是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他的记载想来是可靠的,这就可以解决多年来关于杨家将籍贯问题的争议。
杨继业青少年时期就生活在麟州,他性格开朗,行侠仗义,喜爱骑马射箭,武艺超群。二十岁时离开家乡到
太原市,在
北汉皇帝
刘崇手下当了保卫指挥使。
赵光义赵光义征太原时,
杨业晓以大义劝北汉归降
宋朝,促使国家统一,遂成为
北宋名将。公元986年,
辽朝国母
萧皇后统兵十万进犯宋朝,继业因
潘仁美等人出卖,孤军深入奋力死战,受伤几十处,被辽兵俘虏,宁死不屈,绝食三日而死。其子
杨延昭继承父志,镇守边关二十余年,病死后棺木南运时,一路上百姓望棺痛哭失声。后来,延昭的儿子
杨文广被
范仲淹宣抚
陕西省时提拔,后在大将
狄青麾下供职,东西征讨,屡立战功。杨家三代镇守麟州,杨继业父子三世抗辽,都是北宋世代名将,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这些业绩后来被演绎为“
杨家将”的故事传奇,在民间广泛流传。后来,人们把古麟州呼为“
麟州故城”,正是表达了他们对古代英雄热爱和尊敬的心情。
麟州故城---- “杨家城”位于西南流向的
窟野河水畔。不但易守难攻,而且军事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西夏由夏州(今
靖边县白城子)向东进攻,这里首当其冲。扼控麟州,不仅可以西抗西夏,东拒
辽朝,南保河东路,而且一旦西夏挥戈南下侵犯,麟州还可以出兵直捣西夏后方,迫使其不敢远进。因此,争夺麟州成了宋、辽、西夏战争的一个焦点。据《
宋史》记载,麟州城下的战争就达几十次之多。西夏虽一再派大军围攻,甚至屡遭挫折,也仍不愿舍去,以至驻兵于窟野河两岸,种田放牧,使麟州成为一座孤城。
今日站在
麟州故城墙上往远看,万里长城从西南方向逶迤而来,穿过古城遗址,又向东北而去。一座座高耸的峰火墩台远近错落,如同一个个威武的哨兵矗立在山头。以长城为界,两种迥然有别的地貌展现在眼前:长城内是丘陵如涛,峰峦起伏,长城外则沙海连绵,一望无际。不由使人产生一种遥远的历史感!发出由衷的赞叹。也怪不得作为军事家的宋代
欧阳修在《论麟州事宜疏》中称它是:“城堡坚定,地形高峻,乃是天设之险,可守而不可攻。”在 《请不弃麟州疏》中大声疾呼:“麟州天险,不可废!”
今日步出老城东北,崖畔上仍留存着两口深井,一口周围约8米,一略小,深不可测。历史上
麟州故城虽屡遭围困,但始终不易攻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井水畅旺,无虑水源。在如此高陡的山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神木县志》中有《杨家城将军山庙碑》一文,系
宋绍圣五年(1098)镌刻,上面记载到,在宋康定年间(公元1040一1041年),
党项族的
西夏背弃和约,攻打麟州,见此处好像有神人指挥,因而遁去。人们讹传是神人显灵,故称为将军山并筑庙祀之。城东北十公里处,还有一座古城,人称黄羊城,与
麟州故城成抵角之势,这是
隋朝连谷镇、唐连谷县、宋代要塞横阳堡遗址。废弃于宋
政和四年(1114)。
在
北宋的皇城
开封市,至今流存有著名的皇城外两大湖:“
包公湖”与“
杨家湖”。陕北麟州杨家将,就是当年开封杨府和开封杨家湖的主人!除了杨家将,麟州城还和历史上许多显赫的名字紧密相连:在
唐朝有大破突厥,三筑受降城(今
包头市、
乌拉特前旗,和
巴彦淖尔市)的
张仁愿;有被当时郡人呼为“御史雨”的 大书法家
颜真卿;有名震边疆的大将
张说;
五代十国至宋,
司马光、
范仲淹、
欧阳修、
文彦博等一代名人都在 麟州留下了不少战功和政绩。当时镇守府州(今
府谷县)的
折家军(
佘太君的家族),更是与杨家将双峰兀立,息息相关,共同镇守着边关。
此外,还有不少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如
王维、
卢纶、
李益、
刘禹锡等,或投笔从戎,或居云游,都在这里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词文章。
生态隐忧
三万年前的
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匠人”“能人” ----“
河套平原人”的家园,就在古麟州附近的
萨拉乌苏河流域。“
河套人遗址”也位于中国古代边境的长城沿线上。历代战时,北方长城南北的各五十里至一百里,向来是军事无人禁区。而历史上管辖该地区的
榆林市市,有“三迁榆林”的传说。历史上最早记载的
榆林古城(今
太原市,今
晋中市,今
晋城市),本就是中国神农时代的
首都。而
隋朝之前的
榆林郡 治,是从
山西省首次北迁,建城于内蒙阴山南麓的
托克托县 ;二次南迁内蒙
美稷县(今准格尔);第三次南迁,今天这块
河套平原宝地的古湖泊和森林植被已消失退缩,处于一望无际的毛乌苏沙漠的包围,和风沙的肆虐之中。而今日仍坚守,并获准居住在长城线上的古代戍边军人的后代,对古长城沿线的国家资源安全,和今日地方的经济繁荣,仍肩负着沉重的双重责任。上世纪80年代古麟州开始晋为
中原地区“能源之都”后,
神木市(古麟州)所在的
榆林市长城沿线矿产开发区,还一直面临着保护地下水源、营造“三北防护林”、恢复植被、保护我们民族远古遗迹的繁重任务。并不容忽视和稍有延宕!
历史起源
麟州,新秦。下。
天宝户
元和户《
尚书·禹贡》
武威郡之域。秦、汉为?中郡。隋开皇二十年置榆林县,改为胜州。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四百六十里。东南至东都一千五百一十里。东至岚州一百八十里。东至岚州界
黄河一百二十里。河上有合水关。东北至胜州四百里。
西南至银州三百里。
贡、赋:管县三:新秦,连谷,银城。
新秦县,中。郭下。初,
刘彻徙贫人於
渭河平原以西及
朔方郡以南,谓之新秦,
天宝置以为县,取?旧名也。
连谷县,中下。南至州四十里。本汉┯阴县地,属西河郡,在今银州儒林县界。
杨坚於此置连谷县,
隋炀帝改为连谷戍,
大业十三年废戍。
贞观八年於废戍置连谷县,属胜州,天宝元年割属麟州。
连谷镇,县理城中,贞观八年置。
银城县,中下。北至州四十里。本汉┯阴县地,属西河郡。汉末大乱,匈奴侵边,?中、西河之?,其地遂空,讫於魏、晋,不立郡县。後魏时置
石城县,废帝改为银城关。
宇文邕保定二年,移於废石龟镇城,即今县理是也。贞观因之,属胜州,
天宝属麟州。
胜州,
榆林市。下府。开元户四千九十五。乡十三。
元和户《
尚书·禹贡》
武威郡之域。
春秋为戎狄地。
战国时为晋、赵地。《
汉书地理志》云?中立五原,本戎狄地,赵有之。始皇时分三十六郡,为?中郡。汉因之不改。按汉?中在今州理东北四十里榆林县界?中故城是也。汉末大乱,匈奴侵边,其城遂空。晋末属赫连氏,
赫连勃勃称夏,都於统万。按
统万城遗址在今州理西南八百里,夏州是也。後
拓跋焘平赫连昌之後,讫於
周代,往往置镇,不立郡县。
杨坚开皇三年於此置榆林关,七年又置榆林县,属?州。二十年,割?州之
榆林市、富昌、金河三县置胜州,立嘉名也。
隋炀帝大业五年,以胜州为
榆林郡,领榆林、富昌、金河三县。十五年,郡人
李子和以城入突厥。武德四年,郭子和归国,其地又陷
梁师都。
贞观二年平师都,三年,仍隋旧理置胜州。时
柴绍、
刘兰成破灭匈奴,夺得
河南省之地,因置州,以决胜为名。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八百五十三里。东南至东都一千九百四十里。西南至麟州四百里。西南至夏州九百里。南至
米脂县七百里。北至丰州七百里。
榆林县,中下。郭下。本汉沙南县地,属?中郡。汉末北虏侵扰,历魏、晋、周,此地皆无县邑。隋开皇七年置榆林县,地北近榆林,即汉之榆溪塞,因名,属?州,二十年改属胜州。皇朝因之。
大葭芦水,县西二百二十里。
小葭芦水,县西二百四十里。其?地甚良沃。
金河泊,在县东北二十里。周回十里。
?中故城,在县东北四十里。赵?中城,秦?中郡也。《
史记》曰
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所置。秦因之。
隋榆林宫,在州城内,
大业二年置,因
榆林郡为名。其年,
隋炀帝北巡,陈兵塞表,以威北狄,因幸此宫,突厥启人
可汗献马及兵器新帐,因赋诗云云。
榆林关,在县东三十里。东北临河,秦?匈奴之处,隋开皇三年,於此置榆林关。
河滨县,中下。本汉沙南县地,属?中郡。讫於魏、晋,此地不立县邑。至後魏及周,复为
银城县也。隋时复为榆林县地。
贞观三年,於此置河滨县,东临河岸,因以为名。改?州为
威斯康星州,立嘉名也。八年,废
威州镇,以县属胜州。
黄河,在县东一十五步。阔一里,不通船,即河滨关,渡河处名君子津。
河滨关,在县东北,贞观七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