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镇位于县境西部偏中,县城东南部,位于东经180°40′27″,北纬25°23′30″—25°31′25″之间,东与
云南驿镇相连,南与
弥渡县、云南驿镇交界,西北与
祥城镇毗邻,东北与
禾甸镇接壤,是
祥云县唯一的城郊镇,因镇政府驻地沙龙街北有条沙沟形如蛟龙,故名沙龙。
截至2020年11月1日,沙龙镇常住人口为24336人。
乡镇概况
沙龙镇面积68.53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5.1公里。最高点为南端中岭岗,海拔2395米,最低点为青海湖畔,海拔1962米,相对高差433米。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主要山脉有飞凤山、龙兴和山、大风丫口、老尖山、中岭岗等,境内有
祥云县第二大自然湖泊—
青海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镇政府驻沙龙街,距离县城6公里,下辖沙龙、花园、石壁、板桥、谢官营、白石岩、青海营七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5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镇总户数8838户,其中农业户8009户,占总户数的90.6%,总人口32822人,其中男性16695人,农业人口31603人,占总人口的96.3%,民族以
汉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165人,占总人口的0.5%,其中
白族60人,占总人口的0.2%,
彝族44人,占总人口的0.1%,人口密度479人/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032亩,其中水田10738亩,旱地8294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
蚕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
烤烟、油菜、蚕桑。境内土壤多为水稻、红壤、紫色土等,植被以
桉属、云南松、
华山松、
桑树和各种风景树及果木树为主。
气候
气候属
温带,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春暖秋凉。1月均温8.1℃,7月均温19.7℃,年最高气温31.9℃,年最低气温-6.5℃,常年平均气温14.7℃,活动积温4250℃——5300℃,年平均降雨量798.9毫米,蒸发量2396.4毫米,年平均风速3.9米/秒,多年最大风速15.6米/秒,年日照时数达2163.6小时,日照率为59%,年平均相对湿度66%,无霜期234天,霜期从11月开始至次年4月,年平均霜期为131天,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历史沿革
沙龙镇以驻地沙龙街而得名。因街北有条沟,形如
蛟龙,故名沙龙。清属七百庄里,中华民国初期属第二区,1947年设
青海省、华凤两乡,1950年设分区,属祥城区青海分区,1951年改属
祥云县第一区,1958年分设青海,八一两个小公社,属八一人民公社,年底改建八一公社,1963年改称祥城区,1968年又设八一公社,1984年改为沙龙区;1988年改为
沙龙乡。2001年辖13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2001年12月13日撤乡设镇,2002年7月31日禾大、马军、七合、七百、下村、芮家营等六个村委会划归祥城镇,现辖七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57个村民小组。
人文地理
石壁村
石壁村由来:因村委会驻地在石壁村而名,洪武年间,军屯定居,石壁村以“三杨一李一张一徐始祖"始起,认为该地势显要,背靠大山,有茂密森林是野生动物生栖之地,坝里开垦良地无水患之忧。那些野生动物有虎、豹、
环颈雉、
羚羊、
麂鹿等经常出入集聚在广阔的草场,大箐水
流淌直通清海湖,地势极优,因此定名为“羊、虎寨”。清咸丰年间,清军提督
杨玉科率军由
昆明市调防
大理国,路经羊虎寨宿营,休整一日,经访村民,提督得叫"羊虎寨"深思后认为不妥,认为羊落虎口必吃,十分不吉利。如我军驻此,势必被擒。当即令卫侍速往县衙长官临寨更名,县令及时到寨后经巡视一趟,发现箐门口存一大石壁即高又长,杨玉科提出提示,本寨
杨姓多,将“羊”改为“杨”,取石壁二字为词,即以羊虎改为石壁,寨改为村,标志军队军威似铜墙铁壁,士气坚实如钢,口气顺、气魄大,县令连口称赞,县令回城在各种奏折(报告)地址"石壁村"。历经数代迄今为止仍用。石壁村由
元朝到
清代时期,曾有过私塾、义字、书院。在
聂氏宗祠庙宇中开办,培养本村或本族子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清朝宣布“
废科举、兴学校”, 1911年清代结束开设学校,石壁村设初等学校一所,改名为"启蒙小学"。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石壁分校成立。石壁村小学成立至今为本村培养出了
进士(杨大升、杨龙泽)、
举人(杨洋)、将军(杨正泰)、亚元(杨超裴)、文生(李朝栋)。解放时期有团职(
杨积义)、营职(李东山、杨经维),县处级干部数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博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学生、师范生等数百人,从历史到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石壁村的人才层出不穷,支援着祖国的建设。村民之间和谐相处,亲情友谊为尚,民风纯朴,男挣女集,逢年过节或休闲,村民自发组织业余表演舞蹈和秧歌,活跃于村头巷尾,一片歌的海洋,热闹非凡。
谢官营村
谢官营村的由来:因村委会驻地在谢官营村,民代
谢姓军户在此扎营屯田而得名。
明朝年间,当时部队西征,在此地屯兵,所以叫做《谢官营》,谢姓的老祖先是江西人,在南京营天府任职。明武德将军,明武略将,由于战争的需要,带部队到
云南省,部队进驻昆三年,楚雄九年,
腾冲市、
芒市、
梁河县三年,天下太平,从腾冲带部队来到谢官营,由于地理条件好,就在此地雄居,当时是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813年,随调动所属部队,各部修建七十二坐小海子,政统云南十四年。由于树木发千枝同根,
长江流万里
同源,至今一千一百九拾四年的历史。谢氏六十代字派:尚大君思显,唐尧政法高,钟林映腾蛟,光生台有贤,栋梁枝繁茂,秀太平香,文章荣华贵,根本福长元,渊源锦永存。宝树定国全,清静修身洁,龙彪震乾坤。谢官营村随着时代的前进,谢官营村民的努力,以谢统先为首的组织下,于1912年建盖起谢官营村的《三教阁》,后因生成象轿子,外村人叫它轿子阁还有这样 的留言,有女要嫁谢官营,轿子阁上八个领,谢官营的好景致,七十二坐小海子,三教阁建起至今以有九十五年历史,曾经是谢官营政治文化中心。
白石岩村
白石岩:因村委会驻地在白石岩村,旧称“白石乃”,因村后山顶上有块白泡石而得名。村民姓氏有王、张、韩、杨等,主要以
王姓为主,沿用
汉族的婚庆习俗。韩晒经自然村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
唐僧师徒曾在此地岩石上翻晒经书。村中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岩石和砂料。
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外出从事手工艺品、金银首饰加工,其中部分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农村新型人才。
青海营村
青海营:因村委会驻地在青海营村,明代曹、陈、赵三姓军户,在“青龙海”旁扎营屯田而得名。
青海营村地处县城东南部,东邻石壁村,南邻板桥村,西邻白岩村,北邻花园村,依祥云县第二自然湖泊--
青海湖而居,素“鱼米之乡”的美誉。青海营街,历史悠久,是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一条古民居街,这里商贸繁荣,是县级规划保留的集贸市场,并定为逢五日、十日,来自
弥渡县、
南华县以及邻近乡镇的客商聚集在一起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村内保留有三观殿、奎角山慧灯寺等古迹,村内以赵、曹、陈三大姓氏为主。主要矿产为无烟煤,产品远销
云南省各地州。
板桥地处祥云上下坝子交界中段,主要姓氏以赵、代、黄三姓氏为主,为
汉族聚居地,当地结婚庆典沿用
汉族习俗,抗日战争时期,祥云修筑云南驿飞机场,成立航校初技班,培训飞行员,1941年下半年在板桥村建立了名声大振的飞机修理所,当时又名“五工厂”。
该村知名人士赵适然曾是
黄埔军校学员,毕业后从事地下党工作,八十年代任职为
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协委员。绘画雕根,
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发展较快,代表人物有在
丽江市开店经营的赵瑞一家。
花园村
花园村委会隶属祥云县沙龙镇,距镇1公里,海拔1995米,坝区,东到五佛山,西近
青海湖,北与
沙龙村相连,南与石壁接壤,有农户1090户,人口4313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祖先是
南京市来的,史载:
朱元璋建立
明朝后、云南归顺后,将一部分将士转为居民,实行民屯,分到小云南,以寨、村、营、庄分别安家定居,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属于汉家人,有名胜古迹"五福寺"据传,先是由和尚建了五福寺,有和尚300多人,香火旺盛,山上古木茂盛,明武年间连祥云钟古楼的柱子都是来此山砍,寺下有温泉,有大花园一个,花园中牡丹盛开,其中有一棵牡丹能治病,济世于民,所以整个村就以姓张为主,其它两个村以姓张、杨、谢、陈为主,全村人民团结一心,弘扬祖德,铭记村史,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大事小事互相帮忙,村庄环境优美,因此得名花园村。
本村婚庆节日是以
汉族的习俗办理,历代都有名人,如我们县九十年代的县长张永昌就是花园人,还有石匠艺人和
建筑业的艺人很多,总之花园的子孙繁荣昌盛,世世代代相依相传,美德永存,发扬光大,兴盛于久远。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
青海省月痕”,
青海湖的“青海月痕”,历来为祥云十胜景之一。据光绪《云南县志》载:“青龙海水光如镜,秋月涵之,更觉澄湛。”田园村庄、湖岸
垂柳倒影水中,
渔船穿梭湖面,好似江南水乡。每当秋高气爽,皓月当空,树影婆娑,“情人堤”上,窃窃私语,荡舟湖中,更增几分情趣。
农村经济
沙龙镇经济以农业、畜牧业和劳务经济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
蚕豆;经济作物主要有
烤烟、蚕桑、油料。有耕地19032亩,其中田12354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602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7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9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93亩,总产量1126.75万
千克,农民人均有粮356千克;油料播种面积2740亩,总产量47.9万千克;蔬菜954亩,总产量
12297千克。烤烟指导性种植面积3000亩,指令性收购40.8万千克,售烟收入444.85万元;桑园面积2113.96亩,鲜茧产量66.15吨,农民售茧收入182.66万元;水产养殖面积1672亩,捕捞量553吨;大牲畜存栏2143头,出栏1510头;生猪存栏16682头,肥猪出栏22110头;鸡存栏119780只,年产蛋量913.6吨,畜牧业总产值2948万元。
人口卫生
2006年末,全镇人口总数32822人,其中男16695人,占51%;女性16127人,占49%,民族以
汉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165人,占总人口的0.5%;人口密度479人/平方公里;出生407人,出生率12‰,死亡率6‰,自然增加207人,自然增长率6‰。现有镇卫生院1所,病床20张,医务人员18人,年接诊病人16703人,业务收入48万元;
计划生育服务所1所,医务人员3人;
村卫生室7所,乡村医生20人;传染病发病率0.038‰;年内农业人口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76户,完成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7所,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全镇6863户农户,2681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5.38%。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委会 2个,农户 34 户,五保户人数111人,享受低保人数1143人。
2021年7月,
祥云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沙龙镇常住人口为24336人。
基础设施
(1)水利:全镇已建成水窖872口,其中板桥862口,谢官村10口,拥有小水库9座,小海塘153个,整修小海塘6座,建成烟水塘(池)41个,支砌三面光沟25条,15千米,新建机耕路4.5千米,桥涵44座(个),闸126道,改善灌溉面积1500多亩,拥有机电井4眼。镇内主要生产用水库塘为
青海湖、白鹤海水库、浑水海及其它小库塘,主要输水渠道为东干渠、中河及2003年修建的南水北调干渠(调白鹤海水往沙龙、花园)。
(2)五通情况:全镇七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57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通公路、通电话和通电视,覆盖率100%,有6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架通了自来水,有闭路电视用户5753户,占总户数的65%,程控电话用户3511户,占总户数的39.7%。(3)能源建设:全镇建成沼气池289口,分布在11个自然村,完成“一池三改”211户农户,安装
太阳能480户。
(4)集贸市场:沙龙镇主要集市为沙龙街和青海营街,另外有石壁村早市、板桥村早市、谢官营村早市。沙龙街: 1992年由沙龙村公所投资14.313万元,建商铺29间,671.44平方米;投资5.296万元,完成街面下水道修筑。1994年成立沙龙村农工商公司,1997年投资75万元,铺筑街道水泥路面500米,宽12米。青海营街:1978年至1980年修建,1995年建盖新大街农贸市场临街铺面14间。2004年由青海营村委会投资16.8万元购买原供销社房屋新建集贸市场(粮食市场)1个,建盖铺面22间。石壁村早市:2002年由石壁村委会投资5.4万元建设,占地600平方米,集市有长期摊位28个,其中案板摊位3个,蔬菜摊位25个;有店铺22间,其中经营烟、酒、糖、茶等的19间,猪、鸡饲料店3个。板桥村早市:1993年得到迅速发展,1998年由板桥村公所投资1万元,铺筑了水泥地板、案桌。谢官营村早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形成,主要以蔬菜交易为主。
(5)镇区街道情况:集镇区主干道为黄板路沙龙街段,1992年由沙龙村公所投资完成下水道修筑,1997年铺筑水泥路面500米,宽12米。街道段安装了路灯,街道树栽植配套。
文化教育
2006年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1052人,教师77人,其中公办75人,临代2人;小学7所,教学点6个,在校生2945人,教师141人,其中公办122人,临代19人,小学校舍面积14213平方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1%,辍学控制率1.89%,升学率45.4%;有幼儿园7所,占地面积6480平方米,校舍面积3368平方米,幼儿教师46人,在园幼儿1005人,幼儿入园率65.1%。
有镇文化站1个,藏书1200册,设有图书室,其中沙龙村文化室由老年协会参与管理,开展各类活动,拥有藏书3000册。有村级党员活动室7个。全镇7个村均有业余文艺演出队,演员以中老年人为主,有的村民小组也有演出队,其中以青海营村的耍龙、沙龙村的舞狮最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