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谦谋(1919-1949.11),原名程济贤,又名程寄萍、程茜蒙。重庆
长寿县灵山乡柳马沟湾人。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大后方
重庆市从事爱国、民主、进步的戏剧演出宣传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先后加入
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共产党,继任重庆地下党刊物《
挺进报》主编和《解放》的编辑。不幸因叛徒出卖而被捕,监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
渣滓洞集中营监狱。在1949年重庆“11·27大屠杀”中,被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人物经历
1938年,他考入四川省立戏剧专科学校。1940年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电影制片厂、重庆
大渡口区兵工厂职工业余剧团作场记和导演,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文艺宣传活动。1944年,他参加郭沫若创办的群益出版社,积极从事爱国、民主、进步的戏剧研究和演出活动。抗战胜利后,程谦谋积极参加《
茶馆》、《升官图》等进步戏剧的演出,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反动独裁、腐朽黑暗。随后,他在《中国夜报》、《国民公报》担任编辑,并发表30余篇文章,抨击反动当局对文艺战线的残酷打击和镇压。
1948年2月,程谦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参加《
挺进报》的发行工作。
陈然被捕后,他接办《挺进报》。同年12月,程谦谋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他立场坚定,态度乐观,坚贞不屈,经常为难友们开办“戏剧讲座”,用文艺的武器鼓舞斗志,活跃生活,打击敌人。
1949年,在重庆“11·27”大屠杀中,程谦谋壮烈牺牲,年仅30岁。
人物事迹
文艺战士·民主斗士·地下党员
程谦谋的大哥程寄零就读重庆工业中学校期间,即先后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他与李一鄂等利用寒暑假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对少年程谦谋影响很大。在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读初中时,接触到进步书刊,更激发了他走出家乡,干一番事业的决心。1935年春,他离开长寿,去成都新生畜牧场当了学徒,很快与该畜牧场场主程新生成为知己。他俩一心追求光明、进步,于1937年冬商量决定,奔赴革命圣地
延安市。
谁知,1938年
春节程谦谋返回长寿向父母辞别后返回
成都市时,程新生已经启程。为赴延安,是年夏天,程谦谋在重庆秘密考取了
陕北公学,怎奈他不久与陕北公学失去了联系,去延安的愿望又一次落了空。
后来他便在重庆持“程茜蒙”的
高中临时毕业证书,考入四川省立戏剧专科学校读书,步入文艺战线。
四川省立戏剧专科学校进步空气较浓,程谦谋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学习,不仅学了专业知识,还阅读了《
资本论》、《大众哲学》等。他节衣缩食,甚至不惜从家乡步行千里去成都上学以省钱买书,他还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抗日宣传活动,思想进步很快。
他1941年夏从戏剧学校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作场记和重庆
大渡口区兵工厂职工业余剧团任导演。他积极参加
重庆市话剧界组织的抗日宣传队,不仅在重庆,还曾奔赴抗日前线的
秭归县等地宣传演出;也曾回到家乡同堂兄程济刚一道,组织农村业余剧团,在双龙、罗围、灵山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演出。
1944年秋,程谦谋再次奔赴重庆,经原戏剧学校同学
屈楚介绍,进入了郭沫若创办的群益出版社工作,正式改名为“程谦谋”。
程谦谋在群益出版社与屈楚、林辰、周特生、刘川等人一道,在戏剧前辈
陈白尘、
熊佛西等人的倡议、支持下,联络一批原省立戏剧学校的同学和
重庆市文化界进步人士,组织建立了现代戏剧学会,开展现代戏剧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并在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
民主报》上开辟《舞台》副刊,介绍和报道现代戏剧研究学会的活动。
在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重庆掀起的“反内战,要和平”群众爱国民主运动高潮中,程谦谋与周特生、刘川等在
屈楚创作的一幕揭露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搞特务活动的活报剧《茶馆》中担任角色,该剧的热演,轰动了山城文艺舞台,也受到当时正在重庆参加谈判的中共代表团的重视。不久,现代戏剧学会又与中华戏剧艺社联合演出了
陈白尘的新作《升官图》,揭露并讽刺了国民党官场的种种丑态和黑暗、腐败,轰动了整个
重庆市,连演百余场不衰。随后,程谦谋等人又先后组织了新中国剧社、西南剧艺社、陪都剧社等演出,并在这几个剧社担任剧务课长、秘书等职。这些演出,宣传和平、民主、团结、进步的思想,揭露反动当局的独裁、黑暗和腐败,1947年6月1日,剧社被
中国国民党反动军警查封,社长周特生、
屈楚和四名演员被捕。
面对反动当局的突然查封和逮捕,程谦谋于第二天冒着被捕的危险,到剧场处理了“因故停演”的善后事宜,并起草了《重庆戏剧界联合呼吁书》,向社会发出呼吁,揭露和声讨反动当局镇压进步、查封剧社、逮捕无辜的罪行。还与刘川等人一道,积极设法营救被捕的剧社人员。接着,程谦谋先后在《中国夜报》和《国民公报》担任剧场生活编辑和新影剧编辑,并以“成天木”、“左容”、“胡马悲”、“戌子驹”等笔名,在《中国夜报》副刊《剧场生活》、《国民公报》副刊《戏剧与电影》等发表文章30余篇,揭露和抨击反动当局对文艺战线的残酷打击、镇压,热情讴歌文艺战线为和平、民主、团结、进步而斗争的精神。
在斗争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程谦谋加入了
中国民主同盟,开始注意把文艺宣传演出活动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逐步投身到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爱国、民主、进步斗争之中。
1945年11月下旬,云南
昆明市进步学生的反内战晚会和罢课斗争,遭到反动军警的包围和镇压,造成了震惊全国的昆明“一二·一”惨案。程谦谋闻讯积极投身到声援昆明受难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之中,四处奔走,呼号募捐。
1946年1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爱国进步人士
陶行知、
李公朴在重庆创办了
社会大学。程谦谋参加了社会大学的学习。
1946年2月
中国国民党特务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重庆较场口事件。程谦谋参加了慰问“
较场口血案”中受伤的爱国民主人士的活动。
1946年7月,李公朴、
闻一多在
昆明市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程谦谋参加了
重庆市各界召开的李公仆、闻一多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活动和政治斗争,程谦谋还在神仙洞街买下了一幢小楼房。他以楼下开设杂货站作掩护,楼上则成了他写文章、召开会议、收听陕北广播等的秘密活动据点。中共地下党员刘国志、
罗广斌、董夏民等,都曾来这里开展活动。
程谦谋在社会活动及政治斗争中受到了锻炼和考验,1948年2月,经王慕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
社会大学党支部委员。
故人回忆
我有一个五舅叫程谦谋,他不是我的亲舅舅,我也从未见过他,因为他29岁就被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重庆渣滓洞,有关他的一切,都是母亲告诉我的。
抗战期间,母亲和家人从家乡
江津区流落到
涪陵区,在那里,他认识了在仁济医院工作的护士程侠林,后来他们相继来到重庆,母亲还经程侠林介绍找到了一份工作,她们也成了像亲姐妹一样的好朋友,并通过程侠林认识了她的所有家人。程家兄弟姐妹一共13人,程谦谋在男孩子中排行第五,母亲随程侠林称他为五哥。
听母亲讲,五舅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新中国剧社”的一名演员。实际上,他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在成然被捕后,他和另一名同志在党的一个特别支部领导下,继续从事地下党市委机关报《
挺进报》的编写、刻印、发行工作,一直到1948年被捕入狱。
虽然时隔50多年,说起这段往事,80多岁的老母亲仍显得激动并记忆犹新。她说五舅天生是一个做演员的人,高高的身材,英俊的面庞,一头天生浓黑的卷发,一双聪慧的眼睛。
有时五舅和母亲他们也聚一聚,母亲还开玩笑说让五舅给她找工作,他总说自己的工作不适合你们做。其实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五舅是担心连累家人和朋友。由于地下工作条件艰苦,五舅的生活相当拮据,时不时找母亲她们借点钱以解燃眉之急。尽管他十有八九无法偿还,母亲她们也总是尽力而为。
1948年12月一个严冬的清晨,母亲刚起身准备外出,五舅的二哥程济良就赶来告诉她五舅被捕的消息,尽管地下党组织和亲朋好友作了大量的营救工作,但都未成功。在狱中,五舅面对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英勇不屈,虽身陷囹,但仍然坚定、乐观,积极参加狱中党组织的活动,并雄心勃勃地准备将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
安娜·卡列尼娜》改编为话剧。可惜,壮志未酬,五舅就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时值今日,五舅离开人世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无论是母亲还是我,只要有机会到
重庆市,总要到歌乐山烈士陵园去凭吊五舅,以表达我们的怀念。
革命恋人胡珂“永远珍藏的深情”:董夏民
那年去重庆,我和中敬会老友、游旧地,忙得不亦乐乎,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但最使我难以忘怀并深深地感动着我的,是那次和珂同去参观
白公馆、
渣滓洞集中营——那
中国国民党残害革命烈士的场所。我们拜的烈士中,有我们共同的好友程谦谋,当年是他与中敬共同发起组建了新中国剧社,他又是珂的初恋恋人。珂当时只是个19岁的年轻姑娘,她崇拜谦谋,跟随他从事地下工作,渐渐由敬生爱,她说谦谋对她既是大哥哥,又是相恋着的恋人。后来,谦谋不幸被捕,她四处奔走营救,未果。谦谋最终英勇牺牲。珂没有被这沉重的打击击倒。她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姑娘,她成长了。这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被人称颂,我们早有所闻。而今,半个世纪过去了,珂向我们谈起那依恋之情仍是浓浓的。她难忘对她一生都有着影响的初恋恋人。至今,她对谦谋的家人一如亲人,始终关注着他们,若出现困难,她都鼎力相助,始终如此。
珂告诉我们,她丈夫、儿女都理解并尊重她对谦谋不变的深情,使她很欣慰。这深深感动着我们,这个在感情上显得粗线条的珂,却有着柔情似水,如此细腻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