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柏(公元1553年8月21日—公元1621年10月27日),字子贞,号肖城,明辽东
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军事将领,为名将
李成梁次子,
辽东总兵官李如松之弟。
李如柏出生于武官世家,早年蒙父荫,出任锦衣卫
千户,后因酒后私放火炮,被免职。后又蒙父荫,担任铁岭卫都指挥事,随其父李成梁多次出塞作战,先后担任密云游击、黄花岭参将、
蓟镇副总兵等职。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因
李姓兵权太盛,且李如柏贪淫跋扈,引得御史任养心上书弹劾,李如柏再次被罢去官职。不久之后,朝廷任命李如柏担任宣府参将,他托病辞去官职。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如柏随兄
李如松赴朝作战,因援救平壤有功,被提拔为都督同知,继任为
贵州省总兵官。
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李如柏转守宁夏,击退进犯平虏城、横城之敌,升任为右
都督。不久,李如柏因病向朝廷辞去官职,此后在家赋闲二十年。后在英国公张惟贤等人推荐下,
朱翊钧重新启用李如柏,任命他为
辽东总兵官镇守辽东,并加封将军、右军都督府府右都督。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
李如柏与
杜松、
刘綎、
马林兵分四路讨伐
后金,由辽东经略
杨镐节制四路大军。三月,杜松、
刘綎、
马林三路大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附近,相继被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军队击溃。杨镐急令李如柏部后撤,撤军途中李如柏部与后金二十名哨兵相遇,李如柏误以为遭遇后金主力,千余人在混乱逃奔之际被踩踏而死。
萨尔浒之战后,朝臣纷纷上书弹劾李如柏。明神宗念及李氏一族为国征战多年,召李如柏还京,罢去其官职。
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九月,李如柏畏惧言官弹劾,在家自杀身亡。清朝学者
彭孙贻认为李如柏在
萨尔浒之战逗留不前,加上
杜松轻敌冒进,导致明朝三路大军溃败。学者熊剑平评价李如柏贪生怕死,没进入战场就要撤退,对萨尔浒之战中明军被动挨打的局面负有责任。后世关于李如柏争议颇多,主要有族属争议、世系源流争议、通敌争议。
人物生平
出身将门
明嘉靖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公元1553年8月21日),李如柏出生在
铁岭卫(今辽宁铁岭)的一个将门世家。其先祖
李英曾以军功担任铁岭卫指挥佥事,此职位世代相袭。传至李如柏
曾祖父李春美时,因犯有贪污之罪,被朝廷革职,此后家道一度中落。李如柏父亲
李成梁因受到巡按
御史李辅器重,在他的资助下,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李成梁得以承袭指挥佥事职位。此后李成梁在与蒙古部落、
后金作战中屡立战功,
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被加封为宁远伯。李如柏早年蒙父荫,出任
锦衣卫千户一职。
屡遭罢官
李如柏担任锦衣卫千户时,曾在府中与友人宴饮至深夜。因酒后私放火炮惊动明神宗朱钧,明神宗大怒,革去李如柏官职。此后李如柏又蒙父荫,担任
铁岭卫都指挥佥事一职。当时蒙古部落、后金连年侵扰大明边境,李如柏多次随父亲
李成梁出塞作战并立有战功,历任
密云区游击、
黄花岭参将、
蓟镇副总兵等职。
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
御史任养心上书弹劾李成梁兵权过大,李氏家族的姻亲、故旧皆掌握兵权。他们盘根错节相互勾结,对朝廷有着巨大威胁。特别是李成梁之子李如柏贪财好色,行事十分跋扈张扬。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恐怕会生出其他变故。
朱翊钧采纳了任养心的建议,罢免了李如柏官职。李成梁上书请求辞去官职,并且要求将
李姓子弟官职尽数罢去。明神宗没有答应,再三下旨抚慰
李成梁。不久之后,朝廷又任命李如柏担任宣府参将,李如柏赴任后没过多长时间,便托病辞去了官职。
赴朝作战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日本武将丰臣秀吉派遣
小西行长为先锋入侵
朝鲜,朝鲜被侵朝日军打得节节败退,遂向明朝求救。明神宗以游击
史儒、副总兵
祖承训率军入朝与日作战。由于气候恶劣及不熟悉当地地形,赴朝作战的明军被侵朝日军打得大败。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二月,
朱翊钧以时任防海御倭总兵官
李如松为东征
都督,
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柏被任命为
都督佥事,为李如松副将,担任三军中的左军将领。同年,李如柏随兄赴朝作战。李如松欲奇袭
平壤,对外放出消息称明朝有意封赏日本,从而使日本放松警惕。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公元公元1593年2月6日),李如柏随兄抵达平壤,侵朝日军身着花衣在道路两旁欢迎明军。后因明军行事不严,被日本将领看出破绽。当天夜里,侵朝日军攻打李如柏大营,被李如柏率部击退。正月初八(2月8日),
李如松兵分四路,自己坐镇中路,另外三路交由吴怀忠、李如柏、
祖承训等人率领。正式对平壤发起总进攻,四路明军无不奋勇向前。李如柏从大西门攻入
平壤城内,李如松部将
杨元等人亦从小西门攻入。侵朝日军将领
小西行长见不敌侵朝日军,连夜撤离。在此战中,一千二百八十五名侵朝日军被明军斩首,死伤者不计其数,明朝成功助
朝鲜收复平壤城。正月十九日(2月19日),李如柏率军攻克开城,斩首侵朝日军一百六十余人,此后朝鲜的
黄海、平安、
京畿道、江源四道郡县陆续被明军收复。镇守咸境道的侵朝日军将领
加藤清正闻讯后,朝王京(今韩国首尔)方向奔逃而去。正月二十七日(2月27日),朝方派人告知
李如松说侵朝日军已经撤离王京,李如松得报后孤军深入,在碧蹄馆(今
京畿道高阳市)被侵朝日军重兵包围。侵朝日军疯狂向李如松展开攻击,李如松部将李有升为保护李如松不幸坠马战死。李如柏与李宁在李如松侧翼,为其抵抗侵朝日军攻击。后杨元率明军主力援救,李如松、李如柏等人得以脱险,退至
开城驻守。二月,李如松收到谍报称侵朝日军已在王京屯兵二十万,李如柏奉命在宝山一带防驻,以便随时接应各路作战明军。后李如松派死士烧毁侵朝日军在龙山仓(今韩国首尔附近)囤积的粮草,侵朝日军陷入粮草匮乏的窘境之中。四月十八日(5月18日),侵朝日军放弃王京,
李如松率军进入王京。
同年十二月,李如松班师回朝,李如柏因援救
平壤有功被提拔为都督同知,为
五军营副将,后继任为
贵州省总兵官。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李如柏转守宁夏,当时着力兔歹成台吉(蒙古多伦土默特部领主)侵袭明朝的平虏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平罗县)、横城(今
兴庆区)。李如柏率军将来犯之敌击退,并斩首二百七十余人,因功升任为右
都督。此后李如柏称疾辞去官职,在家赋闲二十余年。
出镇辽东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诏书率军誓师伐明,出兵攻陷
抚顺市(今辽宁省抚顺市)。明朝辽东总兵官
张承荫闻讯后,急忙率领援军前往支援。在
抚顺之战中,张承荫所率的明军被
后金打得大败,张承荫战死沙场。张承荫战死后,英国公张惟贤等人推荐李如柏接任辽东总兵官。
朱翊钧下诏任命李如柏为
辽东总兵官镇守辽东,并加封将军、右军都督府府右都督,令其镇守辽东。蒙古炒花部落进犯辽东时,李如柏统率诸将击退敌军。
李成梁、
李如松镇守
辽东时,对手下士兵十分厚待,将士们也愿意为李成梁、李如松死战,因此在作战时无往不胜。至李如柏统军时,由于连年征战
李姓一族的亲兵宿将已经寥寥无几,而李如柏和他的弟弟们沉湎于酒色之中并不擅长治军,辽东军队的战斗力大不如前。李如柏在作战时,往往避开敌军锋芒,不敢直接与之激战。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后金军进攻
清河区(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通河县)时,李如柏闻讯后未出兵及时援救,引军防守懿路府(今
铁岭县西南
懿路村)。清河被后金军攻陷后,李如柏遭到了
御史弹劾。
朱翊钧认为清河城陷主要是因为明朝将领治军不严,导致诸将毫无戒备之心防备松懈。命李如柏戴罪立功,调至
辽阳市归
辽东经略
杨镐管辖,以备日后出关作战。
兵败萨尔浒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公元1619年3月26日),辽东经略杨镐等人在辽阳举行讨伐
后金誓师大会。经各路将领讨论,决定兵分四路,朝后金大本营
赫图阿拉故城(今中国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发起围攻。西路由
山海关区总兵官
杜松率领,从
沈阳市出抚顺关,沿
浑河北岸,通过苏克素浒河谷,从西面攻击赫图阿拉。南路由辽东总兵官李如柏率领,从清河出
鸦鹘关,从南面进攻赫图阿拉。北路军由原任总兵官马林率领,从靖安堡出发 ,朝
开原市、铁岭行军,从北面进攻赫图阿拉。东路由总兵官
刘綎率领,从由凉马佃出,会合一万余朝鲜军,从东面进攻赫图阿拉。
辽东经略
杨镐为诸路军总指挥,在沈阳坐镇。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初一(公元1619年4月14日),李如柏率领大军从清河出鸦鹘关(今中国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三道关村小呼伦屯境)。李如柏行军速度缓慢,三月初三(4月16日),会师日期已过,李如柏得知
杜松、马林两军败亡消息后,令大军逗留观望,不敢进行行军。三月初四(4月17日),副参将
贺世贤建议李如柏尽快行军,争取早日与东路军
刘綎会合夹击
后金军队,以援救东路军脱离险境。李如柏并没有采纳贺世贤的建议,仍在原地逗留。后
刘綎部敌不寡众,最终全军覆没,至此东、西、北三路明军皆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一带败亡。三月初六(4月19日),杨镐急令李如柏部后撤,撤军途中李如柏部与后金二十名哨兵相遇。后金哨兵见到李如柏大军后,在山上吹响进攻号角,假装即将大规模发起攻击。李如柏误以为遭遇后金主力,明军军心大乱,千余人在混乱逃奔之际被踩踏而死。
被迫自杀
萨尔浒之战后,朝臣对李如柏停留不前、贻误战机的行为十分愤怒,纷纷上书弹劾李如柏。薛凤翔、四川道
御史姚祚端、福建道御史彭际遇等人纷纷上书痛斥李如柏无能误国,要求
朱翊钧治李如柏死罪。给事中李奇珍更是连番上书,极力要求明神宗处罚李如柏。李奇珍声称李如柏先前娶满洲女为妾,并育有一子中。民间流言纷纷,说李如柏暗中与
后金勾结,将
辽东土地献给努尔哈赤。明神宗念及
李姓一族为国征战多年,召李如柏还京,罢去其官职。
泰昌元年(公元1621年),户科官员王继曾请求重新审理萨尔浒旧案,
朱由校朱由校下令相关部门将李如柏、李如祯下狱治罪。九月十三日(10月27日),李如柏惊惧之下在家自杀身亡,时年六十九岁,后被葬于直隶
良乡县崇国庄之北(今北京市
房山区良乡镇)。
人物评价
明朝御史任养心评价:李如柏贪财好色,行事十分张扬跋扈。
明朝官员魏应嘉评价:李如柏、李如桢兄弟率领的军队打了败仗,丢失了领土,凭借花言巧语逃脱了罪责。如果依照法律惩处李如柏兄弟,那么其他官员行事也会越发肆无忌惮后患无穷。
明末抗清大臣夏允彝友人评价:李如柏为人庸懦愚蠢,毫无其父李成梁、其兄李如松之风。
清代学者彭孙贻评价:在萨尔浒战役中,正是由于李如柏逗留不前,杜松轻敌冒进,导致了明朝三路大军溃败。
学者肖瑶、王蕙存评价:李如柏虽然将门出身,但是领兵打仗却不是强项。依仗父兄吃喝玩乐,飞扬跋扈。
学者熊剑平评价:马林和李如柏贪生怕死,甚至出现没进入战场就要撤退的荒唐局面,对整个萨尔浒战场明军被动挨打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物关系
相关争议
族属争议
据《明史》记载,李如柏先祖本为朝鲜人。至
李成梁高祖李英时,他离开
朝鲜渡江前往大明境内,后在铁岭定居下来。李如柏长兄
李如松曾经提及其先祖本为朝鲜人,因犯罪逃入
中原地区境内。李成梁后人李树德在编撰《李氏谱系》时,称李氏一族源自陇西李氏,陇西李氏根繁叶茂海内外皆有族人,其先祖曾世居朝鲜。
日本学者园田一龟则认为李如柏一族或为
鸭绿江右岸的女真人后裔,他提出元末清初时女真人曾占据朝鲜楚山一带,而李如柏先祖在朝鲜时正是在此居住。园田一龟进一步指出,李如柏的五位先祖名为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厦霸努、李把图理、李尼,这些名字的命名习惯与女真人颇为相似。李把图理中的“把图理”应该是
满语中“巴图鲁”的音译。学者肖瑶、王蕙存认为从命名习惯上和
李姓先祖世居地区上看,园田一龟的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
世系源流
关于李如柏家族一世祖为何人,存在多种说法。根据《明史》《李氏谱系》记载,
李成梁高祖李英在明朝初年离开朝鲜,后抵达铁岭定居下来。而在李如柏先祖李春美夫妇墓志铭,称李膺尼为一世祖。传至李春美时,已经有四代人在铁岭定居。明朝末年手抄残本《李氏家谱》将李哲根穗记为铁岭李氏的一世祖,学者肖瑶亦认为李哲根穗应为铁岭李氏一世祖。他提出李氏始祖应该是洪武年间渡江内附明朝的。如果以二十年作为每代人年龄差的话,传至李成梁时期,正好是六七代人左右时间与史籍记载相符。
通敌争议
李如柏曾纳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女为妾,在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的
萨尔浒之战中,唯有李如柏所率领的军队得以全身而退。当时民间盛传李如柏暗中与
后金勾结,故意在作战时拖延,导致
杜松等人孤军深入最终战败而亡。根据清人
计六奇所撰的《
明季北略》记载,李如柏与杜松不和,在萨尔浒战争誓师大会上,他提出愿意将头功让与杜松,杜松不疑有诈。此后李如柏暗中将杜松行军路线泄露给后金,又派了一名向导将杜松一步步诱至后金伏击圈内,导致杜松中伏身亡。明末抗清大臣
夏允彝的友人认为李如柏为人庸懦愚蠢,在
萨尔浒之战中的表现属意料之中。夏允彝也不看好李如柏为人行事,认为后人关于李如柏通敌一说,未免显得有些严苛。
影视形象
在2005年电视剧《
太祖秘史》中,由演员王屹饰演李如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