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年(1927年3月17日-2012年7月21日),浙江定海人,中国著名翻译家。他精通英文、俄文、
西班牙文、
意大利语等多种外语,是第一位将乔凡尼·波卡奇奥的《
十日谈》完整翻译成中文的人,也是中国最早将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作品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尊重。1959年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
西班牙语译审,至1980年代中期,其翻译稿件已超过500万字。他以王仲年笔名翻译的系列
欧·亨利小说,出版多种版本,备受英美文学研究者的好评。2012年7月21日,王永年因肠梗阻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享年85岁。
王永年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父亲解放前曾经是
云南省盐务局局长,毕业于南洋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他父亲英文很好,家藏书很多,因此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书籍。王永年从高二直接考大学,高三下半学期16岁的他便被录取
上海圣约翰书院。中学时他本想学医,那时的
德语医学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很有名,所以他学过德语、英文。抗战时期学了
日语,受苏联革命的影响,王永年又用业余时间学了
俄语。所以,王永年中学时就学了四种外语。1950年代末,新华社要成立
西班牙语对外报道组,到
上海市寻找人才,通过中共上海市委打听到译文出版社有个王永年懂西班牙语,结果没有见过王永年就把他的关系转到了北京。王永年只身到了北京。“文革”中很多知识分子受到打击。不过,因为王永年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翻译者,相对远离于政治,反而在时代的厄运中阴差阳错地寻觅到一方栖身之地。“文革”结束后,王永年更在工作之余,专心翻译他认为应该介绍给中国文学界的西方作品,而这些被引入的西方作家如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博尔赫斯等,对1980年代中国先锋文学的崛起,以及文学界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话语系统发生了重大作用。
王永年工作余暇翻译多种世界文学名著,以王仲年笔名翻译的系列
欧·亨利小说,出版多种版本,畅销多年,历久不衰,备受英美文学研究者的好评。他又从
意大利原文翻译意大利文学巨著《
十日谈》和《
约婚夫妇》,是中国从原文翻译《十日谈》的第一人。他的翻译作品还包括《
爱丽丝梦游仙境》《
交叉小径的花园》《
沙之书》《
阿莱夫》《杜撰集》《面前的月亮·圣马丁札记》《布罗迪报告》《
恶棍列传》《为六弦琴而作·影子的颂歌》《夜晚的故事》《讨论集》《探讨别集》以及《但丁九篇》。1993年,他编选、翻译
阿根廷作家、诗人博尔赫斯的诗文选集《
巴比伦彩票》,是公认最传神、最精准的中译本,也因此应邀担任《博尔赫斯全集》(
林一安主编)的主要译者,译出博尔赫斯几乎全部的小说(仅4篇由陈泉翻译)和大量博尔赫斯的诗、散文、评论。他翻译的博尔赫斯作品中的许多篇,已出版数个以上版本,并收入
陈众议主编的另1套《
博尔赫斯文集》内。他也翻译不少
智利诗人、作家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的诗和散文。他翻译的
英语文学作品还有
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得主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的《
伊甸之东》(East of Eden)、
辛克莱·刘易斯(Sinclair Lewis)的《
巴比特》(Babbitt)、诺贝尔文学奖
南非得主
约翰·库切(J. M. Coetzee)的《彼得堡的大师》(The Master of Petersburg),19世纪英国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的《艾丽斯漫游奇境(镜中奇遇)》(Alice in Wonderland,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20世纪
美国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的《
在路上》(On the Road)等。
西班牙语文学译作还有
诺贝尔文学奖女性
智利得主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的诗文集、诺贝尔文学奖
哥伦比亚得主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迷宫中的将军》(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等。
意大利语文学译作还有16世纪
塔索(Torquato Tasso)的《耶路撒冷的解放》(La Gerusalemme liberata )等。2005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他在2002年译完的《
欧·亨利小说全集》(The Complete Works of O.Henry),共180万字,译介全部的欧·亨利作品给整个汉语世界。2008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台了他翻译的《
博尔赫斯谈话录》,内收博尔赫斯接受
英语传媒访问的多篇谈话纪录。他还懂得
日语、
德语、
葡萄牙语、
法语等语文,只有日语和英语是在校学的,
西班牙语等多种外语是自学。他担任主要译者的《
博尔赫斯全集》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以《博尔赫士全集》名称在台湾推出1套4卷的繁体汉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