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河镇,隶属于安徽省
滁州市全椒县,地处全椒县北部,东北与
十字镇接壤,南与
武岗镇为邻,西连
六镇镇,西北与
石沛镇相接,镇人民政府西距省会
合肥市城区98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23.45平方千米。襄河镇因
南北朝时以威武王
姚襄之名命名流经城区的这条
水系为襄河,镇由此得名。
历史沿革
清末民初,襄河镇境域置兴坝、小湖稍、富安巷3坊。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置小白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名灵土乡(今南屏境),又于八波置富安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改建区乡政权,城内泰山街置城区;城南、
长安、凤凰、襄河镇属城区,八波为一
新乡市,属大山区。
1950年3月,撤凤凰乡,城南、
长安区、城南3乡及襄河镇属城区。
1950年5月,城区增设永宁乡。
1952年4月,镇域城东、长安、永宁、富安4乡属界首区,襄河镇、城南、花园3乡属城区;同年12月,镇域增内设港上乡(船民)。
1955年12月,襄河镇为县辖镇,镇域内置花园乡、港上乡,八波属一新乡,城东分属十字、陈浅两乡。
1957年7月,襄河镇为城区区辖镇。
1958年10月,撤区乡建公社,襄河镇建南屏公社(治小南门),八波属八一公社,城东分属东风、拂晓公社。
1960年初,南屏公社划分为襄河镇及南屏公社(治李马),其余境域未动。
1962年,设区、划社,襄河镇为县辖镇,镇域八波属石沛公社,城东分属十字、陈浅公社,南屏、石沛、十字、陈浅6公社均属城区(治小南门)。
1963年2月,增设城东公社,属城区。
1965年5月,增设武岗区,南屏公社属之。
1983年4月,公社体制恢复为区、乡建置,襄河镇仍为县辖镇,南屏乡属武岗区,城东、八波两乡属城东区。
1992年3月,城东、八波、南屏3乡并入襄河镇。
1993年2月,八波乡恢复乡政权;同年8月,城东、八波成立襄河镇办事处。
2001年12月,城东、南屏、八波3乡再次并入襄河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
襄河镇辖秦岗、庄曹、万寿、南屏、江海、笔峰、南麓、新南、汪塘、果园、水上、城东、太平、儒林、新华、宝林、
屏山县、襄河18个居民委员会,花园、老观陈、邱塘、八波、教场、长安、杨桥、
千佛庵8个
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襄河镇辖13个社区、8个行政村:新华社区、宝林社区、儒林社区、笔峰社区、屏山社区、太平社区、城东社区、襄河社区、江海社区、秦岗社区、南屏社区、城南社区、传塘社区、花园村、老观陈村、千佛庵村、杨桥村、长安村、邱塘村、八波村、教场村; 镇人民政府驻庄曹社区。
自然资源
2011年,襄河镇有耕地面积5.17万亩,全部为水浇地。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襄河镇辖区总人口12.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9万人,城镇化率66.7%,另有流动人口1319人,总人口中,男性62154人,占50.6%;女性60656人,占49.4%;14岁以下22171人,占18.1%;15—64岁82547人,占67.2%;64岁以上18090人,占14.7%,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11.83万人,占96.3%。
截至2017年末,襄河镇常住人口为170519人。
截至2019年末,襄河镇
户籍人口为122727人。
经济
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焕发出勃勃生机,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旧城改造成效显著,新建多个居民生活小区,后街内巷铺设了水泥路面,道路四通八达,主要干道架设了路灯。学校、医院、商场面局合理,
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富镇、农业固镇、商业活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积极实施镇 办集体企业改制,大力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2000年全省百强乡镇排名第16位,
滁州市第2位。2001年全镇乡镇企业
营业收入76200万元,农业收入6429万元,实现利税4620万元,财政收入2883万元。
为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富民强镇步伐,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提供优质服务,积极营造宽松环境,加大投入,筑巢引凤,分别在襄水、城东、南屏建立三个私营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供电、供水、下水、水泥路面、
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路灯全部通到位,现已有26户进入园区,总投资3600万元。襄河镇热情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此经商办厂,共同开发建设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
2011年,襄河镇财政总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
营业税5597万元,增值税915万元,
企业所得税810万元,
个人所得税310万元。
农业
2011年,襄河镇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农业增加值1.54亿元,占全镇
地区生产总值的14.0%,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4.7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2万吨,水稻产量2.9万吨,主要
经济作物为蔬菜、油料作物,油菜籽产量0.3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8万吨。
2011年,襄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3.63万头,年末存栏1.93万头;羊饲养量0.27万只,年末存栏0.17万只;家禽饲养量292.5万羽;畜牧业
总产值1885万元。
工业
2011年,襄河镇工业形成以
机械加工、服装玩具生产加工、农副产品及
食品加工、
建筑材料生产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企业530家,职工9237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677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襄河镇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1643人,专任教师170人;小学9所,在校生9548人,专任教师3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5800人,专任教师297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58万元,比上年增长5.0%。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7%,比上年提高了7%。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襄河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个;文化专业户45个;各类图书室26个,藏书30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
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84个,文艺骨干300多人,文体运动爱好者3000多人;社区
文化广场30多处,社区文化示范点3个,学校体育场地3处,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襄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个;病床40张,
固定资产总值21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2人,其中执业医师32人,
执业助理医师23人,注册护士14人,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万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襄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44户,人数8021人,支出2245.7万元;城市
医疗救助40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
农村医疗保险1846人次,共支出92300元,比上年增长4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7户,人数1533人,支出1913184元,月人均104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1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6万元,
社区服务设施1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8个,参加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2.7万人。
交通
襄河镇境内椒陵大道等道路过境。
风光名胜
城南有
南屏山,山上竹修林茂,常年郁郁葱葱,是避暑纳凉之佳所。城北古有北极阁,现在其北面建有
吴敬梓纪念馆。城中有始建于明
隆庆年间,现为省重点文物的“国光楼”(原名为“尊经阁”)。老襄河三折九曲,将小城一分为三,上有
古桥六座,名曰白汪、宝林、积玉、涌金、拖板、太平。新
东荆河两岸
垂柳成行,绿树成荫,蓝天倒映,令人流连忘返。河上新建一座
太平桥,每年
正月十六,四乡八里的群众会不约而同地赶来,从太平桥上漫步走过,燃放烟花鞭炮,焚香祝愿,祈求一年平平安安,名曰“走太平”。
荣誉称号
2019年9月11日,襄河镇入选“2018
中原地区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20年6月,襄河镇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5月8日,襄河镇被安徽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命名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
2021年9月,襄河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1年12月,被安徽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省地方志研究院审核,拟认定第九批安徽省千年古镇。
2023年9月24日,入选“2023
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34。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