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
一门研究医学道德的学科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科。
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医德理论、医德规范、医德实践。
中原地区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初级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而唐朝大医家孙思邈的医德反映了中国国古代医家的医学伦理道德思想,并对以后历代医家的医德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西方,古希腊是西方医学最早的发源地,很早就萌发了医学伦理道德观念。在公元前九世纪,盲诗人荷马所著的史诗中,就曾提倡医生应由精通技艺的人担任,医生是“大众的公仆”。公元前四世纪,被誉为西方医学奠基人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著有许多医德论著,他的《誓词》奠定了西方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古罗马也是医学发祥地之一。在医学伦理道德方面,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著名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Asclepiades)提倡“可靠地、迅速地、舒服地治疗病人”的原则。1803年英国学者托马斯·波茨瓦尔出版了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著《医学伦理学》。
相关概念
伦理学与道德
伦理学亦称道德哲学,是关于道德现象及其理论的学科。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由经济基础决定,用善恶标准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俗指导,是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医学道德
医学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可简称为“医德”,包括医务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它是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品质,是调节医务人员与患者、他人、集体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
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科。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国际
在西方,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是西方医学最早的发源地,伴随着西方医学 的起源和发展,很早就萌发了医学伦理道德观念。古罗马也是医学发祥地之一。当时的古罗马,不仅医学已十分发达,而且在医学教育、医疗法制和公共卫生制度方面都很进步。在医学伦理道德方面,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著名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Asclepiades)提倡“可靠地、迅速地、舒服地治疗病人”的原则。古罗马的杰出医生实验医学的创始人盖伦,不仅在解剖学方面有不朽的贡献,而且具有许多可贵的医学伦理道德思想。
中国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有关的历史记载、考古资料和古代传说分析,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初级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据《淮南子·修务训》记载: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里的神农指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当时从事医药活动的世代劳动人民形象的概括。这说明在中国原始社会里,在医疗活动中的献身精神就已开始形成。
发展
国际
在古印度,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就有了具有明显医德思想的著作——《梨俱吠陀》。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妙闻集》和《阁罗迦集》两部医学著作更加丰富了 古印度的医德思想。《阁罗迦集》则要求医学生在接受医学知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学习医德标准。从公元8世纪开始,由于阿拉伯帝国军队的不断入侵印度,也带来了阿拉伯人的医德思想,并与印度的传统医德共存,他们基于对宗教的信仰为穷人免费治病。
在西方,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是西方医学最早的发源地,伴随着西方医学 的起源和发展,很早就萌发了医学伦理道德观念。在公元前九世纪,盲诗人荷马所著的史诗中,就曾提倡医生应由精通技艺的人担任,医生是“大众的公仆”。
公元前四世纪,被誉为西方医学奠基人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著有许多医德论著,他的《誓词》奠定了西方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
古罗马也是医学发祥地之一。当时的古罗马,不仅医学已十分发达,而且在医学教育、医疗法制和公共卫生制度方 面都很进步。在医学伦理道德方面,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著名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Asclepiades)提倡“可靠地、迅速地、舒服地治疗病人”的原则。古罗马的杰出医生实验医学的创始人盖伦,不仅在解剖学方面有不朽的贡献,而且具有许多可贵的医学伦理道德思想。
五世纪到十五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宗教、神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当时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也不能不受宗教的影响。如这一时期,医学伦理学的代表作阿拉伯帝国名医迈蒙尼提斯的《祷文》,就有这样的词句:“主啊!你选择我,以你的慈悲来照护你的孩子的生命和死亡。现在我将以身许职,主啊!乞求你支持我伟大的事业,让它造福人类”。
十 六 、七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自然科学包括医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医学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胡弗兰德,提出了医德十二箴,对医生的道德规范,进行了详尽的叙述。1803年英国学者托马斯·波茨瓦尔出版了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著《医学 伦理学》。在波茨瓦尔影响下,纽约州医师会、英国医学协会、美国医学协会等一些团体组织先后制定和发表了医学伦理纲领,欧美国家的许多医学伦理学专著先后问世,医学伦理道德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医学伦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朴素的医德观念,进一步形成和完善;据《史记》记载,扁鹊就是这个时代的民间医生,他奔走于村里乡间,为人民群众问病除疾。这种高尚医德,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崇敬,而且广为流传至今。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标志着中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其中有许多关于医德的论述,如“天复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人之性莫不恶死而乐生”,指出了行医必须“济群生”的伦理思想;《黄帝内 经》在《疏五过论》《征四失论》和《师传篇》中对医德作了专门论述,如《疏五过论》中将五种行医 过错列举出来,作为专篇讨论,以警告后人行医。《黄帝内经》关于医德的论述对后世影响很大。
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其序言就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医德文献。序言中记述了战争动乱和疾疫流行给人们带来的极为深重的灾难,表达了他对失去救治的广大 病人的深切同情,愤怒地指责了“不留神医药”而“竞逐荣势”的人。他的医德思想和医疗作风 一直为历代医学家所赞扬。
唐朝大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大医  精诚篇”和“大医习业篇”,对医德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他提倡医生不怕艰难,不畏寒暑,一心救治病人,强调医生对病人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诊治疾病中,不应有所贪求,对待病人,不论贵贱贫富,都要“普同一等”。其医德反映了中原地区国古代医家的医学伦理道德思想,并对以后历代医家的医德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
清代医德最突出的代表是喻嘉言著述的《医门法律》。该书突破了过去医家用“五戒”“十要”等箴言式的说教方法论述医德原则的传统,而以临床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的法则作为医门的“法”,以临床诊治疾病时易犯的错误提出的禁例作为医门的“律”,两者结合称为“医门法律”。这种把医德寓于医疗实践之中论述被后人称为“临床伦理学”,在中国医德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基本内容
研究对象
医学道德现象
医学道德现象指医学领域中人们道德关系的具体体现。
(1)医德意识现象。亦称“医德理论”,指医学道德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包括医德信念、医德观念、医德情感、医德意志等,属于医德的主观方面。
(2)医德规范现象。亦称“医德规范”,指在医学实践中评价和调解医者行为的准则,是社会对医务人员处理医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3)医德活动现象。亦称“医德实践”,指根据一定的观念,遵循一定的医德准则,进行的医德修养、医德评价、医德教育等,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方面。
医学道德关系
医学道德关系指在医德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医学人际关系
主要内容:医患关系、医医关系、医社关系、医研关系。
研究内容
医德理论
医德理论包括医学道德的起源、本质、特点、社会作用、发展规律;医学历史中出现的医学道德;医学伦理
学的基本理论、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趋势等,是医学伦理学的精髓部分。
医德规范
医德规范主要包括医德的原则、规范和范畴。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总结、归纳医学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
准则,并为医务工作者的医学实践提供指导。
医德实践
医德实践主要包括医德评价和方法、医德教育和修养、医学临床、医学科研、卫生保健、医学发展中问题
的道德研究,是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和归宿。
基本原则
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是美国学者贝奥切普(Tom Beauchamp) 和查德里斯 (James Childress) 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生命伦理学的原则》一书中提出的“自主 (ao-tomomy) 、有利 (beneficence) 、 不伤害 (non-maleficence)和公正(Justice)”四条基本原则。结合中国医学实践特色与中国文化传统,一般认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四条。
有利原则
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保护患者的利益、促进患者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
有利原则内容包括树立全面利益观、提供最优化服务、努力预防或减少难以避免的伤害、对利害得失全面权衡、坚持公益原则。
有利原则是医学道德的根本原则,它调整的是整个医学界医学行为引起的一切伦理关系,具有管辖全面、贯彻始终的纲领统帅性;有利原则也是医学道德的最高原则,当医学道德原则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医务人员的医学道德行为选择以不违背有利原则为基准。
尊重原则
尊重作为一项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在医学伦理学中指医患交往时应当真诚地相互尊重,并特别强调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及其亲属。尊重原则也称为自主原则或尊重自主原则,强调的是在医疗实践中对能够自主的患者自主性的尊重。该原则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中原地区,现已被多部法律法规所确认,成为医学伦理学原则中的“黄金规则”。
尊重原则的内容包括保证患者充分行使自主权、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及其亲属的自主决定权、正确处理患者自主与医务人员“做主”之间的关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现代医患关系中,尊重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它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必要要求和体现;医患双方互相尊重,是建立和谐互信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和可靠基础;它是保障患者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可靠基础。
 公正原则
公正即公平、正义,公平正直、没有偏私。目前医学界采取的公正原则是平等、先到先救助、紧急者优先。
公正原则在医学临床实践中,体现在医患交往公正和资源分配公正两个方面。其内容为树立现代医患平等观、公正对待服务对象、公正分配卫生资源。在中原地区,当前主要指医院床位、手术机会以及贵重稀缺卫生资源(如人体器官)等的分配。
 将公正原则列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原则,可以更合理地协调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合理解决日益尖锐的健康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医务人员平等对待患者,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平衡, 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医疗效果的提高;医学界公正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有利于社会公正环境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
无伤害原则
无伤原则即不伤害原则,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不应使患者受到不应有的伤害。“不伤害”是医学伦理的最低要求。
无伤害原则的内容包括不故意伤害患者、不伤害患者的身体和心灵、不以伤害某一患者为手段行使诊疗。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不能伤害患者本人,也不能伤害患者的利益关系人,包括患者的亲属及其他与患者有利害关系的人。
无伤害原则是善待服务对象的起码要求。它为医学界规定了一条道德底线。
医学伦理学各项原则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具体的病例处理中,四个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但也会存在相互冲突,出现“不可得兼”的情况。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医务人员审慎地把握和执行,必要情况下要提交伦理委员会及其相关机构进行伦理审查。
任务
医学伦理学的任务是反映社会对医学的需求,为医学的发展导向,为符合道德的医学行为辩护,努力解决医学活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
主要理论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功利主义、义务论、美德论和公益论,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医学伦理问题的理性前提,是学习和研究医学道德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理论。
功利论
功利论的道德原则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即确定的道德规范必须直接有利于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主张根据行为结果来判断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凡行为带来的结果是利大于弊,则行为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发展至今,功利论形成多种流派,行为功利论和规则功利论是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派别。
功利主义在医学伦理学中的应用是主张医务人员的行为满足病人和社会大多数人的健康利益为道德标准的一种伦理思想。其内容包括:满足病人健康功利与医务人员功利、医院功利、社会功利的统一;满足社会大多数人的健康功利。
义务论
义务论是关于责任、担当的理论,具体研究道德准则或规范,即根据哪些标准来判断行为者的行为是否正当以及行为者的道德责任。义务论分为规则义务论和行为义务论。义务论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内容。
美德论
美德是指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地履行道德规范的个人秉性和气质,即人的道德品质。美德论又称为德性论(特征标理论 ethics)或品德论(Morality theory),是关于道德品质的学说,主要研究做人应具有的品格、品德。美德论告诉人们什么是道德上的完人以及如何成为道德上的完人。美德论的伦理意义在于为医务人员的行为提供标准和发展方向,指导医务人员高尚医学道德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医务人员塑造完美人格。
公益论
公益论作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公益论就是以社会公众利益为重,合理分配利益,使多方获益,使绝大多数人和人类社会受益,以达到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和谐统一的伦理理论。
总之,美德论关注的是行为主体,义务论关注的是行为本身,效果论(功利主义)关注的是行为后果。三种理论都有自身的独特意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公益论强调以社会公众利益为原则,使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
主要流派
情态伦理学派
主张伦理准则应视情态而定,强调伦理的灵活性,反对固定不变的伦理准则。
传统伦理学派
主张坚持传统的医学伦理原则和宗教伦理原则。
青年道德学派或分析学派
既反对情态伦理学派粗糙的功利主义,又反对传统伦理学派僵硬的神学道德主义,主张对伦理问题应进行细致的分析。
主要问题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指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群体与以病人为中心的群体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医疗卫生保健供求关系。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特指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中心的群体(医方)与以病人为中心的群体(患方)在诊疗或缓解病人疾病过程中所建立的相互关系。这里的“医”不仅是指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还包括行政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患”也由单纯的求医者、病人扩展为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比如家属、监护人、组织、单位甚至朋友等。它涉及医学伦理学的许多基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病人的权利和医师的义务问题。对医务人员的道德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违反法律和行政规定;是否符合公认的伦理原则和道德原则;是否品德高尚,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取得病人信任。病人则有获得基本医疗的权利、自我决定的权利、性同意的权利和个人隐私的权利,并要尊重医务人员。
临床诊疗
临床诊疗的伦理原则为患者至上原则、最优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保密守信原则。临床诊断伦理要求有关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要求。对于临床治疗也有相关的伦理要求,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方面的要求。临床急救的伦理要求则为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优化技术,常备不懈、胆大心细,沉着勇敢、团结协作,勇担风险、病人至上,全面考虑、人性服务,呵护心灵。
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其涉及到临终关怀伦理的认知、伦理意义和要求;安乐死的认识、伦理争议还有实施现状。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伦理原则有全社会参与原则、社会公益原则、社会公正原则、互相协同原则、信息公开原则。对于公共卫生工作的伦理要求是关于疾病防控、职业性损害防控、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的。
医学科研伦理
医学科研伦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和动物实验伦理。
医学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伦理
医学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涉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人的胚胎干细胞与生殖性克隆的伦理,基因诊疗的伦理。其涉及诸多争议。
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医学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医德教育,努力学习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原则和规范,提高医德素质,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医疗卫生部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培养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能够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现代医疗设备熟练地为患者诊治疾病,而且能够以热情的态度、真诚 的感情、负责的精神满足病人的要求。因此,医务人员应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缺乏医德修养的医生,即使在医学上有较高的造诣,也不会有多大社会价值。准备以医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为职业的大学生,在学好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真学习医学伦理学,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全面,对今后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早日成才,是一种必要的准备。
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
技术、设备条件和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提高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因素。医疗技术和设备条件对提高医疗质量固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能否充分发挥医疗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作用,则取决于医务人员医德水平的高低。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对病人 具有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够把现有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有效地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认真负责地为病人诊治,力争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医德观念的改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历来是相互影响的。医德观念的改变受医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医学科学的发展又受医德观念的影响。新的医德观念的提出和建立必然推动医学科学理论和医疗卫生实践的发展;而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又对传统医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因此,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能够推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际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医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当代的医学伦理道德在其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发展。医学伦理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广泛、 更加深入的研究领域。根据社会、医学的发展和需要,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趋向具有以下特点:
1.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受到重视,当代医学伦理学正在 从面向具体的病人,扩大到面向社会。美国学者D·梅坎尼克说:“医生的作用不仅主要是技术方面,而且还在社会和道德方面”。因此,医务人员不仅要对病人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不仅要履行对病人的道德义务,还必须遵守对社会和国家的道义原则。由于预防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务人员不仅要治病,而且还要防病,对健康的人群承担医学咨询、保健宣教以及疾病普查和防治等社会性隆德县人民医院义务,这就给医务人员提出了更加广泛的道德要求。
2. 由于医疗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事业化,医学伦理学不仅要研究医务人员个体的行为准则,而且要研究医学团体乃至社会规模的伦理道德原则。现在的医疗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团体性劳动,甚至是通过医疗卫生事业表现出来的。因此,存在着团体(如医学会)、机构(如医院、防疫站)乃至一项事业或一项卫生行政方针政策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也可以说是社会规模的医学伦理道德问题,国际医学伦理学称之为“公益的理论”。
3. 开展对医学领域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使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走向深入。加强对医学领域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必将和正在进一步推动着人们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发展。
4.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某些医学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 一些特殊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当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的医学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医疗实践;与此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特殊的伦理道德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加以研究和认识。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和需要,当代医学伦理学面临着广泛的研究领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必须根据 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趋向,密切结合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把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讨论步步深入下去,使医学伦理学这门科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医学服务。
印度在公元14世纪开始受到英国的入侵,到19世纪时最终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伴随着英国的入侵,也传来了欧洲社会的医学和医德,促使印度的医德学向医学伦理学转化。1947年印度独立后,全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了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发生了改变,逐步废除了以前把不卫生看做礼节的观念。1956年印度医学会制定了《医生行为法典》,与1948年的《日内瓦宣言》类似,说明了印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已与西方国家渐渐接轨。近年来,印度医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有些也发生了变化,对器官移植、优生优育、 基因疗法与安乐死等的研究与讨论,促使印度生命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而且由于印度特殊的医学体系和伦理观,使印度的生命伦理学也独具特色。
中国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优良的医德传统,历代论著颇多。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中国的医疗卫生队伍中,都涌现出许多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诺尔曼·白求恩式的光辉典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的内容。
自1981年春季以后,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医德教育和医德研究。1981年6月、1982年11月,《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医德学术讨论会,对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德、中原地区医务人员的道德规范、医学人道主义、医学评价标准,对待癌症、精神病人、传染病人的医德,以及护士、妇产科、外科医生的医德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并总结了各地医德教育的经验,从而对中国全国卫生战线的医德教育活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研究和建立的医学伦理学是社会主义的医学伦理学。它是已往医学伦理学的继承,吸收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医德传统,但同时又是已往医德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是医学伦理学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 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基础的。
2. 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教育广大医药卫生人员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促使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义不容辞地承担日益繁重的社会道德贵任,更好地为中国医学事业服务,为中原地区现代化建设服务。
3. 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对现代医学发展提出的各种伦理学问题,应该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给以科学的回答和正确的解决,为医学科学的各种成果广泛应用于人类开辟道路。
4. 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而不是空洞抽象的道德说教。
短短几年,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为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国正在兴起的这门新学科会更加充实、 完善,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录
概述
相关概念
伦理学与道德
医学道德
医学伦理学
起源与发展
起源
国际
中国
发展
国际
中国
基本内容
研究对象
医学道德现象
医学道德关系
研究内容
医德理论
医德规范
医德实践
基本原则
有利原则
尊重原则
 公正原则
无伤害原则
任务
主要理论
功利论
义务论
美德论
公益论
主要流派
情态伦理学派
传统伦理学派
青年道德学派或分析学派
主要问题
医患关系
临床诊疗
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公共卫生
医学科研伦理
医学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伦理
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培养素质全面的新型人才
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
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际
中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