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福忠,药物化学家和环境科学家,
高级工程师,教授。致力于化学合成药物及环境科学研究。从食用油油雾中分别找到致变物
巴豆醛或2-
甲基丙烯醛,为促进中国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名字与主要成就已被载入《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
求学经历
1930年在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就读。1931年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北三省,许多学生流亡关内,就读潞河中学。侯福忠与本校同学一样,与他们朝暮相处,情同手足。1933年在古北口抗日战争中,学校将大礼堂(文氏楼)改为后方医院,救护伤员,他和他的哥哥侯福全参加了救护工作。管玉泉老师教
化学很认真,边教学,边教试验,这使侯福忠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侯福忠在校时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也是校歌咏队的队员。在与育英,汇文,贝满等学校的歌咏比赛上,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多次名列前茅。1935年毕业时,他因学习成绩优良,要被学校保送到
燕京大学学习,但他从多方面考虑后,最终考入
台湾辅仁大学化学系。在系主任卜乐天(Dr.Bruell)的指导下,他与唐山启新瓷厂协作研制成功了过滤埚(为重量
分析化学需用的仪器,当时国内没有)。受到学校的表扬和物质
计算尺的奖励。在萨本铁教授的指导下,他参加了
维生素k3及磺胺药物的研制。他还研制了某些天然化合物,如
咖啡因(caffeine),
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酪氨酸(tyrosine)及
羊毛脂(lanolin)等。1944年,他获得化学部硕士学位。1949年,在李宗基教授的推荐下,他获得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大学
诺贝尔奖获得者Dr.Doisy的助学金,但遗憾的是,因国内战争,他未拿到出国护照。
从事工作
自1939-1949年在
台湾辅仁大学化学系任助教和讲师,在中国大学化学系兼任教授,教普通化学,并代王晨教授讲有机燃烧。还在辅仁大学女附中教自然与英语。1953年,在上海医药工业学校,教
无机化学。
1949年,在上海生化制药厂任化学制药师。与
郭丰文、汤菲烈研制合霉素,供给
张昌绍教授做
药理学实验。
1954年,在上海第三制药厂任副总工程师,与轻工业部上海设计院协作,在设计并改建青霉素钾钠盐分装车间,提供分装车间的温度20-25℃与相对湿度50-55%,为保证产品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1959-1960年,任化工设计院华北设计分院工程师。做从
长山药提取薯
皂苷,
维生素丁3,和
黄体酮的研制工作。
1960年,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任副主任,研制并与
太原制药厂协作磺胺(SD)新的合成路线。
1969年,任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前身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工程师,为防窃实验楼的建材,需要建围墙,因当地当时缺砖,领导安排侯福忠,李一夫,林仰之等为围墙打
土坯,每块土坯约重40斤,还要把它摆成行,工作量大,又费力气。在打土坯任务完成后,经领导指定侯福忠与李星三,王宜民,薛喜颜,梁庆新,刘寿龄等做全院巡逻工作,不顾风吹雨打和寒暑,佩星戴月,倒班巡逻,工作十分辛苦!
1973年在国家医药管理局下达给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的科研项目中,有抗肝炎药物阿卡明的合成,领导将这个任务交给侯福忠负责。时间紧,任务急,他仅用三个月就打通了合成路线,为生产打下基础。
1975年侯福忠积劳成疾,腰和胃,腹痛疼难忍。经医生多次诊断,确诊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萎缩性
痞满和
前列腺炎。医生证明侯福忠患上述多种炎症和腰痛病,丧失劳动力,建议退休。经领导同意批准他退休回北京治疗。
1980年他病愈后,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请他做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兼任教授。
1982-1994年与鲍子平等做
化学预防致癌的研究。
1978年S.K.Yang等报道
苯并[a]芘(BaP)经过酶的代谢产生BaP-7,8-二氢
二醇近致癌物,经过环氧化后,生成BaP-7,8二氢二醇-环
氧化物终致癌物与
脱氧核糖核酸或
核糖核酸结合,在促进因子的作用下,因而产生癌。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过:“预防胜于治疗”。化学预防致癌作用是目前新兴的领域。鉴于1980年L.W.Wattenberg 报道PMP(p-methoxy.-
苯酚)在抑制BaP代谢的作用上,比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p-hydroxy-
苯甲醚)强,但它的毒性比BHA大,于是侯福忠等用自己合成的
磷酸烯醇丙酮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oxy-phenol),还选摘了在文献上未见报道的对BaP代谢影响的化合物,并由各单位赠与的标准样品如
维生素e中间体三
甲基氢醌TMHQ(2,3,5-trimethyl-Hydroquinone),天然化合物葫芦素B(
铜B),
丹皮酚(PL),BHA(Dr.S.K.Yang提供),BaP代谢产物标准品(美国NIH增与)做对BaP代谢影响的研究,并以BHA作对照,用HPLC分析代谢产物。实验结果说明上述四种化合物对BaP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值得进一步探讨其是否具有抗
化学致癌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肿瘤的目的。与马郁芳等用对
乙氧基苯酚(
磷酸烯醇丙酮酸)及三甲基氢(TMHQ)在抑制BaP诱发
小鼠染色体的畸变(chromosomal aberration)和姊妹染色体
单体(SCE)作用的研究,并以
丁基羟基茴香醚作对照。研究结果说明分别用一定量的PEP,TMHQ,BHA均能抑制由BaP诱导小鼠染色体的畸变,和姊妹染色体的交换。PEP的剂量仅为BHA或TMHQ的一半。任何PEP的不同剂量对SCE或染色体的畸变均无影响。然而较高剂量的BHA或TMHQ对SCE均有影响。这说明他们能使染色体
脱氧核糖核酸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也证明
磷酸烯醇丙酮酸在抗BaP诱发
小鼠的染色体畸变和SCE的作用中,是最有效和毒性最小的抑制剂。值得进一步探讨其是否具有抗
化学致癌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肿瘤的目的。
1990年与鲍子平,贺建群研究食用油油雾冷凝物中某些致癌物的GC/MC分析及生成机制;该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文献报道
菜籽油,精炼
大豆油加热至270-280℃时,
烟雾冷凝物的提取物经Ames试验呈阳性反应。鉴于我国的烹习惯,将食用油高温加热,致使室内有油烟雾,食用油加热产生的烟雾与致癌有关;可能是对健康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食用油在空气中加热氧化分解的致变性冷凝物成分的鉴定试验,尚未见报道。为此,他们将菜子油,
酱油,和
花生油在空气中分别加热至270-280℃;将生成的油雾的冷凝聚物中的致变物分别用(GC/MC)作近一步的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
菜籽油与豆油的挥发性的冷凝物中分别找到
巴豆醛(crotonaldehyde)及
2-甲基丙烯醛(2-methylacrolein);均为环境污染,损害健康的剧毒化合物。它们对人类是否有致癌作用,均需研究与探讨。在花生油的挥发性的冷凝物中,没有鉴定出这两种
化合物。对巴豆醛的生成机制给予解释。
1984年侯福忠曾患咳嗽,经通县结核病防治所检查,确诊为左肺患癌症,由赵志文主任将它部分切除。
北京师范大学环科所
刘培桐所长和鲍子平老师来医院看望他。
1987年他康复后,一直坚持工作到1994年,与鲍子平等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与鲍子平,马郁芬等在
化学致癌和预防化学致癌的研究工作上做得也很出色;化学致癌和预防化学致癌的研究工作任重道远,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个人简历
1946-1949 辅仁大学化学系讲师
1949-1953 上海生化制药厂化学制药师
1954-1959 上海第三制药厂副总工程师
1959-1960 任化工设计院华北设计分院工程师
1960-1969 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一室副主任
1969-1975 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工程师
1980-1994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兼任教授
培养人才
自1939-1949年在
台湾辅仁大学化学系助教,培育学生普通化学基础知识及熟练
无机化合物分析化学的操作技巧。1942-1949年先后在辅仁大学女附中教自然及英语。在中国大学兼任教授,教普通化学,并代王晨教授教有机燃烧。辅仁大学任讲师,讲过滤学。1953-1954年上海医药工业学校,与冯大为、沈云分别讲有机化学,
苄青霉素及普通和
无机化学。为
华北制药集团培训技术骨干。在上海第三制药厂
青霉素钾钠盐分装车间给工人们讲无菌操作,并表演示范,为华北制药厂培训技术工人。1980-1981年,在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兼任教授教《无机生物化学》,培训研究生及有关省市环境科学管理单位的骨干。
药物及环境科研
(1)1949年,在上海生化制药厂与
郭丰文、汤非烈化学合成合霉素,供给
张昌绍教授做
药理学试验。1950年,研制杀虫剂
滴滴涕的
乳化剂耐卡(Nekal),使DDT的 油
溶剂加水后成乳化剂,消灭农作物的虫害。
(2)1954-1959年,在上海第三制药厂
青霉素钾钠盐分装注射剂(分装产品)发生受潮变质退货的问题。经深入调研,发现问题在分装车间的温度与相对湿度上,找出控制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50-55%,为最适宜的分装条件,提供给轻工业部上海设计分院设计改建分装车间后,解决了分装产品的受潮变质,退货的问题。受到化工部医药局领导的表扬。
(3)1963年,在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
李钧教授及同学们共同协作下,与徐家彦、王明学、王宗贤、邵克芳、韩天霞、周竟心等同志齐心协力,为北京制药二厂做长效磺胺磺胺甲氧吡(kynex)的生产研究,提高了该产品的收率。
(4)1963年,与徐家彦、王明学、王宗贤、邵克芳、刘美丽、郑采华等同志在太原制药厂推广磺胺嘧啶(SD)的
浙江新和成路线中试研制成功后,受到厂领导的表扬。
( 5)1964年,与刘耐龄、周竟心、陈风琴、韩丽霞、程英、刘美丽等做
α-硫辛酸的制备,供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二室做新药合成的原料。
(6)1973年,在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原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做抗肝炎药物“阿卡明”(AICAMIN)的研制。“阿卡明”是治疗
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黄疸,肝硬变的新药。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侯福忠从他调研的11条合成路线中,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路线,即原材料易得、生产工艺路线及设备简单的以乙酸乙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打通了“阿卡明”的合成路线。为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7)1974年,与徐家彦,骆嘉陵,梁之江做抗菌增效剂甲氧卞氨嘧啶(TMP)(2,4-diamino-5-(3,4,5-trimethoxy-benzyl)-
嘧啶).的研制。它对磺胺药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防治多种细菌性感染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为近年临床所重视。为了发展TMP生产及降低成本,结合原材料供应情况,我们分别经由中间体没食子胺或
没食子酸甲酯,以合成关键中间体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的新路线,着重研究提高由三甲氧基苯甲醛至TMP一段的收率,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结果。
(8)与鲍子平:研究葫芦素B(
铜B)及
丹皮酚(PL)对
苯并[a]芘(a)-芘(BaP)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这两种天然化合物对(BaP)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代谢有无影响,未见报道。;研究结果表明Cu-B,及PL对BaP代谢产物(致癌物)有抑制作用,是否具有抗
化学致癌的作用,应进行探讨与研究。
(9)与鲍子平,
王志远:做酚类及羟基化合物对苯并(a)芘(BaP)代谢影响的研究,他们用未见文献报导,而用自己合成的对
乙氧基苯酚(
磷酸烯醇丙酮酸),和
维生素e的中间体,三
甲基氢醌(TMHQ)对苯并a芘(BaP)代谢影响做研究。试验结果证明(PEP),及(TMHQ),对BaP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的致癌物,均有很强的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以PEP的抑制作用最强,结构最简单,是否具有抗
化学致癌的作用,应进行探讨与研究。
(10)与马郁芳:开展乙氧基苯酚(PEP),三甲基氢醌(TMHQ),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为常用食品添加剂)对
苯并[a]芘(a)芘(BaP)诱发
小鼠染色体的畸变和姊妹染色体交换(SCE)作用的研究。试验结果证明
磷酸烯醇丙酮酸,TMHQ及BHA均能抑制(BaP)诱发小鼠染色体的畸变和姊妹染色体
单体交换(SCE),其中以PEP的效果最强,而且毒性最小,是否具有抗化学致癌的作用,应进行探讨与研究。
(11)与鲍子平、贺健群:研究食用油油雾中某些
致突变物的GC/MS分析及生成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有文献报道食用油的油雾有致变性,但它们的致突变物,却未见文献报道。他们将
菜籽油,
酱油和
花生油加热至270-280℃产生的油雾的冷凝聚物,分别用GC/MS 进行分析。在菜子油及豆油中分别找到了致变物
巴豆醛或
2-甲基丙烯醛;在花生油的油雾冷凝聚物中,没有找到这两种化合物。在论文中对巴豆醛的生成机制给与浅释。是否具有
化学致癌的作用,应进行探讨与研究。
主要论文
(1)侯福忠:防治肝炎化学药物的国外研究概况,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复制号:754)1972,8
(2)阿卡明的合成。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三室301组。《医药工业杂志》,1974年,04期
(3)侯福忠,鲍子平,宁大同: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1994,11(6):285-288.
(4)侯福忠:酚类或
羟基化合物对多环芳烃致癌物的抑制作用。(J)。环境科学丛刊。1980,4(10);20-22
(5)侯福忠,徐家彦,骆嘉陵,梁之江:抗菌增效剂TMP新路线新工艺实验研究。医药工业1975,5;4-8
(6)侯福忠,鲍子平:葫芦素B(
铜B)及牡丹酚(PL)对
苯并[a]芘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的影响。中草药,1985,16(3);25-26
(7)侯福忠,鲍子平,
王志远:酚类及羟基化合物对苯并(a)芘代谢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87,7(2):181-185 .在美国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多环芳烃会议”及上海国际“致癌,致畸,致突变”会议,分别作为宣读论文(1986,1982).
(8)马郁芬,侯福忠:
乙氧基苯酚(
磷酸烯醇丙酮酸),三
甲基氢醌(TMHQ)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对
苯并[a]芘(a)芘诱发
小鼠染色体的畸变和姊妹染色体
单体交换(SCE)作用的研究。[J]\u003c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u003e-1990,2期,77-83页。
(9)侯福忠,鲍子平,王志远,刘凌云,马郁芬,郭学聪:Studies on the Health Effec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Toxific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Its Detoxification by Phenolic or Hydroxy Compounds. 1988,在北京国际会议-“环境生命元素与健康”文集,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0年出版,338-341页)
(10)鲍子平,贺健群,侯福忠:食用油油雾中某些
致突变物的GC/MS分析及生成机制的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项目)。环境科学学报,1994,14(3):385-388.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