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濂(1392-1454),字宗瀚。其先世北京漷县人,
洪武初年,
曾祖父金诚迁居
淮安府新城,落籍
淮安区。他的祖父叫金德,父名金铭,均为普通百姓。
人物简介
金濂从小即很聪明,好读书,记忆力强,且有远大抱负。
永乐十五年(1417)考中
举人,十六年连捷
进士。授湖广道
监察御史,办事认真负责,凛然持风裁③。
宣德初,巡按
广东省,以廉能称著。后改巡按
江西省、
浙江省,“贤声载道”。浙江巨盗史庆真活动猖,“人莫能制”。开始因为未能捕获,曾受到免职的处分。后来他终于捕获该盗,又复了官。这时他父亲去世了,他按封建礼教回家守制。但是,朝廷看中他的才能,提拔他为
陕西省按察副使。当时陕西西北部是边境,鞑靼人朵儿只伯经常率兵骚扰,边境不得安宁,战争连年不断,朝廷任命他为
巡抚兼督甘绥各郡粮饷。他规划有方,兵食给足。
正统三年(1438),金濂被提拔为
佥都御史,参赞
宁夏回族自治区军务。他平常对兵法素有研究,与诸将论兵,指授方略,无不取胜。六年,内调;七年复出镇宁夏,不久,被提拔为右副
都御史,仍镇宁夏。金濂在宁夏,善于筹划,政绩突出。宁夏原有五条渠,但当时已淤塞了三条。濂组织民众加以疏浚,使得一千三百多顷荒芜的农田得到灌溉,长上庄稼。当时朝廷号召富民运送粮食到边防,送粮千石以上的即可得到朝廷玺书奖励。金濂上书请求对千石以下者也进行奖励。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富民纷纷送粮宁夏,因而边储兵饷很充裕。敌人见金濂知兵善政,闻者心慑,不敢南犯,边境以安。金濂闲暇时便到
学宫命诸生讲读经史,且命将校环听,并教以习射演武,寒暑不断。这种亦文亦武的教育,颇适应边境地区的战备需要。
正统八年(1443)秋,金濂被召还,升为
刑部尚书,并侍皇帝经筵。他在刑部办事刚正,悉心庶狱,推疑狱,发无不中,奸慝无所贷。他外严而内恕,从不滥刑。十一年三月,安乡伯张安与弟争禄,皇帝命令逮捕治罪,但三法司与户部互相推诿。因此,言官便上书弹劾金濂、
户部尚书王佐、右
都御史陈镒,侍郎
丁铉、
马昂、副都御史
丁璇、程富等,皇帝一怒之下,便将这些大臣都下了狱。但是,没过几天就又放出来了,因为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正统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朝廷发京营江浙兵****
福建省邓茂七,命宁阳侯
陈懋为征夷将军,总兵官
保定市伯梁④、平江伯
陈豫为左右副总兵,
都督范雄、
董兴为左右参将,以金濂
提督军务。军中事无大小,悉听其处置。当大军南下渡淮时,适
王母娘娘病故,金濂匍伏回家,恸哭祭吊,朝廷不给假,只好随军出征,他走出东仁桥,
淮城镇人分立两旁候他。他望着乡亲们拱手说:“众乡里恕我不能一一登门拜望”。说完便匆匆就道。当他们入闽之前,邓茂七已中流矢身亡,余众拥立他的侄儿
邓伯孙为首领,盘踞九龙山。金濂抵闽,以“安辑⑤为心,
抚顺市为先”,对不听劝抚者则征剿之。当时官兵多年未战,纪律涣散,金濂狠抓整顿,凡有违纪,均严绳以法,军纪立刻整肃。他与将军们设计,以一支伪装成素质差不能作战的队伍出战,引诱敌人出来,然后设伏兵杀入敌人营垒,生擒了邓伯孙。以后又进兵
沙县区,剪贡州,挂口,夷陈山,而
尤溪县、
将乐县诸邑,以次攻破,逐一平定了残部。正统十四年,
朱祁镇皇帝亲自率兵与
蒙古族作战,兵败被执。
刘启监国,战事特别紧张,便将金濂召还。当时有些人诬陷攻击金濂,但景帝不予理睬,反而加封金濂为
太子宾客,拿双份俸禄。尽管金濂恳求辞掉一俸,景帝却不同意,说:你为国家操劳,作了很大贡献,只恐俸不酬劳,岂可辞此俸禄。当年十一月,改任
户部尚书,加封为
太子太保,
特进光禄大夫。此时任户部右侍郎的正好是
淮安市同乡沈翼⑥,二人齐心协力为国家理财,更得景帝赏识。由于当时战争不断,财政费用及军粮十分紧张,需要一个很能干的人来管理国家的财务。
刘启起用金濂为户部尚书确实是知人善任。金濂统筹规划,准确统计综核,开源节流,向皇帝上了“节便宜”十六条意见,俱见采用,因此,国用无乏。大凡当家理财者容易招怨,但他毫无顾忌。金濂说,“今边尘澒洞⑦,兵非食不饱,马非牧不壮,为国任大臣之责,苟有可以安民生、拯时艰者,宁受谤不辞。”结果真的为了国事再次受谤下狱。情况是这样的:景帝即位后,诏免天下租税十分之三。诏书上未指明包括哪些税,因为国用紧张,金濂通知天下有司,但减米麦农税,银布丝帛则照征如故。当时浙东有一大姓输绵绢至京,以其半贿赂权贵
江渊,自己千没⑧另一半,金濂抓住此事不放,江便台谏官弹劾金濂,金据理力争。
刘启察知有诬,不问。
都御史王文素与金有隙,极力攻击。景帝不得已,只好将金下狱,但三天后便释放,只削去宫保加衔,改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
何文渊说,理财非濂不可,今“北虏未臣,南夷复閧,所急者军储耳。金濂有经济才,其计度财赋以充边储,非为私也。自古理财之臣多招怨谤,如唐之
韩滉、宋之赵开是已。”再三请皇帝复用金濂。三月,复任金濂为
户部尚书,四月又复加
太子太保宫衔。金濂
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平居威重凝肃,而接物愈恭,尤喜汲引士类,人有一善必奖誉之。襟量弘阔,权度精明,博识高才,勤于问学。虽暮年皓首,于经史犹能记忆成诵。著有《诸史会编》一百二十卷。为官近四十年,历仕五朝,精忠伟望,卓然为一代名臣。因操劳过度,晚年患有痰疾。
景泰五年(1454)五月二十二日卒于官,享年六十三岁。卒之日,朝野士大夫,及将校、
胥吏、兵民商贾,莫不哀恸。皇帝为之辍朝一日,命
礼部谕祭,遣官来
淮安市为其造墓。棺木安葬等费用皆出于上赐。皇帝还追封金濂为“阳伯”,赐谥“荣襄”。
金濂逝世以后,
山东省许某为他写了一篇行状,太子太傅兼
东阁大学士高谷为他撰写了神道碑,内阁辅臣户部右侍郎萧鎡为他撰写了传记,均予以很高的评价。说他“任耳目、司风纪、诛豪强、平寇贼、督军饷、整边务、平刑益赋、重儒下士,”无一不合乎古道。与古贤相比,“清介峻厉,有若韦恩谦(
唐朝西边名臣);振肃纲维,有若
狄兼谟(唐
狄仁杰族孙,敢于上书言事);宽平公恕,有若季适之(唐
刑部尚书);综理
周密,有若杜元凯(晋
杜预,任
度支尚书七年,国家军需充溢,人称“
杜武库”,且博学多通)。”据县志记载他的墓地在石塘,即今朱桥镇宝林村。他的神道碑并非安葬时所立,因为撰文者不久即受到贬斥,且内容回避权贵而不详,搁置了三十多年未刻。三十八年后,金濂同僚
何文渊的儿子工部尚书
何乔新,托
淮安市知府徐镛,从金濂的孙子那儿找到
陈循的文稿,重加校订,并增补其脱略者,寄还金濂家,金家这时才镌刻竖立,此神道碑很高大,前几年曾见卧于宝林村灌溉渠的内侧地上,现已被土掩没。
金濂传记
原文
金濂(1392—1454),字宗瀚,山阳人。
永乐十六年
进士,授
御史。
宣德初,巡按
广东省,廉能最。改按
江西省、
浙江省。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
洪武间故事,遣使劳,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
陕西省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
宁夏回族自治区守兵,设
汉中市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
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
西陲晏然。宁夏旧有五渠,而鸣沙洲、七星汉、伯
生石灰三渠淤。濂请浚之,溉芜田一千三百余顷。时诏富民输
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六年诏都御史
卢睿与濂更代。次年,睿召还,濂复出镇。寻加右副
都御史,与睿代者再。
八年秋拜
刑部尚书,侍经筵。十一年,安乡伯张安与弟争禄,诏逮治。法司与户部相诿,言官劾濂及
户部尚书王佐,右都御史
陈镒,侍郎
丁铉、
马昂,副都御史
丁璿、程富等,俱下狱。数日,释之。
福建省贼
邓茂七等为乱,
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
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
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
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
朱祁镇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
刘启不问,加濂
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
户部尚书,进
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皇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
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
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
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
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
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
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
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译文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
永乐十六年(1418),中
进士,被授予
御史。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
洪武年间的做法那样,再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这样则官员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因受推荐他升为
陕西省副使。
正统元年(1436),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增加
宁夏回族自治区守兵,设
汉中市镇守都指挥使。这些建议多得讨论实行。三年,他升为
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金濂有心计,善于筹划,
西陲安然。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输运粮食助边,运送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
福建省贼
邓茂七等人作乱,
都督刘聚、
都御史张阶去征讨,不胜。十三年(1448)十一月,朝廷大发兵,命宁阳侯
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往征讨,用金濂参赞军务。他们到达时,
御史丁已大破贼人,邓茂七死,其余的贼人拥戴他哥哥的儿子
邓伯孙占据九龙山,抵抗官军。金濂与众人商议,便用弱兵引诱他们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他们的堡垒,于是擒住了邓伯孙。皇上于是调张阶去讨伐
浙江省之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攻下的其余贼人。正值
朱祁镇被俘,军事紧急,金濂被召回。议论者纷纷弹劾金濂无功,
刘启不问,加封他为
太子宾客,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改任
户部尚书,进封为
太子太保。
当时四方用兵,粮饷需要紧迫,金濂全面安排计划,提出十六项节减开支的建议上奏实行,国家用度得以不缺乏。不久,上皇回来了,也先请如先前派遣使者往来,皇上坚决拒绝。金濂一再上疏劝谏,皇上不听。当初,皇上即位时,下诏免除
景泰二年(1451)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传檄有关官员,只减征
裸大麦,其他折收银两和布匹丝帛的照旧征收。三年二月,学士
江渊对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金濂心中惭愧,抵赖说没有。给事中
李侃等人请询问天下有关官员违反诏令的原因。金濂担心事情败露,便说:“银两布匹和丝帛,诏书上没写明,如果一概减免,国家用度怎够开支?”于是给事中和
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使人民怨恨国家,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阴事。皇上想宽宥他,而李侃和御史
王允极力反对,遂把他关进都察院监狱。过了三天把他放了出来,削去
太子太保之衔,改到工部。吏部尚书
何文渊说理财非金濂不可,于是又调他回户部。金濂上疏自述,顺便请求退休,皇上安慰挽留他。
东宫太子建立后,恢复金濂太子太保之衔。不久他又提出节减军匠和僧道人员过滥的食粮等十项建议上奏。五年,他在任上去世。以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谥荣襄。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但对待
属下多暴怒。在刑部时,他执法过严。到他任
户部尚书时,正值用兵,国家财物短缺,颇采取厚敛的办法来保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