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振环,男,祖籍浙江县,1957年1月27日出生在上海。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古代史明清文化”、“历史
语文学明清文献与文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历史文献学(明清文献)、明清以来西学东渐史。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95年至1999年在复旦大学
中原地区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学专业“历史文化地理方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1月获
历史学博士学位。
任教经历
1985年7月起在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在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历史文献研究室和
古代史教研室工作。所开课程有本科生的“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文化元典导读”、“史学原典导读”、“十三经导读”、“中国翻译史”、“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等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研究生的“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文化史”、“明清西学史”、“明清专题文献研究”和“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等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承担的“中国历史文选”1995年获
复旦大学教学成果奖;“明清西学史”获2008年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参与的“历史学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建设”获第六届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二等奖(2011年度),主持的“史学原典导读课程建设”获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013年度)。2008年至2009年度被评为复旦大学“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2011年9月被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评为“2011年度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21年12月,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对外交流
1997年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的资助赴
高丽大学访问研究,2001年6月至8月任德国
埃尔朗根埃朗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的客座教授。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任
关西大学访问研究员。
兼任职务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简称IAHS)兼任教授;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
外交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上海郑和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副主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上海历史学会理事等。曾任韩国
高丽大学访问学者(1997年)、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的客座教授(2001年)、日本关西大学访问研究员(2003—2004年)、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言语文化班共同研究员(2005—2010年)、
台湾政治大学访问教授(2010年)、台湾故宫博物院访问研究员(2011年)、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访问教授(2012年)、
台湾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2014年)等。先后赴
韩国、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澳大利亚、
英国和美国交流与访问。
学术成果
学术研究
先后在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历史文献研究室和
古代史研究室工作,现为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小组组长。
主要著作
1、《疏通知译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
2、《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3、《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4、《20世纪上海翻译出版与文化变迁》,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6、《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7、《江苏翻译出版史略》,江苏
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编著整理
1、《危言三种》,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2、
复旦大学历史系、出版博物馆编(邹振环、林丽成执行主编)《
中华书局与中国近现代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3、邹振环、
黄敬斌执行主编《复旦史学集刊:明清以来江南城市发展与文化交流》第四辑,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4、邹振环、黄敬斌执行主编《复旦史学集刊:江南与中外交流》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5、复旦大学历史系、出版博物馆编(邹振环、林丽成执行主编)《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上海
百家出版社2009年11月。
6、《孟子智慧》,译编,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年。(
文言文今译)
7、[韩]李元淳《
朝鲜西学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中文校订)
8、[
新西兰]叶宋曼瑛著《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译著,与张人凤合译,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英译汉)
主要论著目录
(1)《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2000年。
(2)《江苏翻译出版史略》,专著,江苏
人民出版社1998年
(4)《孟子智慧》,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年。
(5)《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与张人风合译,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6)《清末汉文文献中最早有关马可·波罗的记述),载《世界历史》1999年第5期。
(7)《清末地理学共同体的形成与近代中国地理学的转型》,载《
中华文史论丛》1999年第58辑。
(8)《西方地理学的学术挑战与中韩学人的应战》,《
复旦学报》1999年第3期。
(9)《李石曾与〈朝鲜学典〉的编》,《二十七年血与火的战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0)《〈性心理学〉:其节译、全译精注及其传播与影响》,《中和位育——潘先旦百年诞辰纪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1)《赛珍珠〈大地〉的翻译及其引起的争议》,《赛珍珠评论集》,
漓江出版社 1999年。
(12)《17——18世纪汉文天主教典籍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
韩国研究论丛》 1998年第5辑。
(13)《近代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的金泽荣》,《韩国研究论丛》 1998年第 5辑。
(14)《薛福成与瀛环志略)续编》,《学术集林》卷14,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15)《近代最早百科全书的编译与清末文献中的狄德罗》,《
复旦学报》 1998年第3期。
(16)《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校注》,《
中国哲学》第19辑,
岳麓书社1998年。
(17)《明末清初朝鲜的赴京使团与汉文西书的东传》,《
韩国研究论丛》 1998年第4辑。
(18) 《清末国际移民及其在近代上海文化建构中的作用》,《复旦学报》1997年第3期
(19)《冯承钧及其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贡献》,《
学术月刊》1996年第4期。
(20)《清末亡国史“编译热”与梁启超的朝鲜亡国史研究》,《韩国研究论从》1996年第2辑。
(21)《伍译严译出版比较论》 ,《出版史研究》第4辑,
中国书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
(22)《明清之际的西书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及其文化意义》,《宋明思想和中华文明》,
学林出版社1995年
(23)《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严复与伍光建》,《
中国文化与世界》(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l995年
(24)《文化新世界的建设者——从事翻译出版的早期张闻天),《档案与
历史学》1995年第5期。
(25)《文学翻译史上的中国与朝鲜》,《
韩国研究论丛》第1期,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
(26)《晚清西书中译及对中国的文化的影响》,《出版史研究》第2、3辑,
中国书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至1995年。
(27)《抗战时期的翻译与战时文化》,《
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
(28) 《慕维廉与〈新工具〉》,《基督教与近代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7)《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补充有关域外文献内容的若干尝试》,《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2集,
高教社1993年。
(34) 《西书中译史的名著时代在上海形成的原风及其文化意义》,《复旦学报》1992年第3期。
(30)《辛亥前杨荫杭著译活动述略》,《
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31)《五四时期的学术著作翻译出版概况》 ,《出版史研究》第1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有限公司h乃3年。
(32)《〈瀛环环志略〉译名试评》,《徐继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33)《张元济佚文三篇》,《上海文史资料选辑》1993年第69辑。
(35)《冯承钧与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 1992年。
(36)《接受环境对翻译原本选择的影响——林译哈葛德小说的一个分析》,《
复旦学报》1991年第3期。
(37)《民国时期东西译书简论》,《江苏出版史(民国时期学术讨论会文集》。江苏
人民出版社1991年。
(38)《关于刘文典生平的一点补充》,《
安徽文学》 1991年第4期。
(39)《晚清留日学生与日文西书的汉译活动》,《中国近代现代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文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
(40)《克虏伯火炮与克虏伯炮书的翻译》,《
中国科技史杂志》1990年11卷3期
(41)《〈孙文学说〉在沪初版发行的前前后后》,《
史林》1989年第4期。
(42)《京师同文馆及其译书简述》,《
出版史料》1989年第2期。
(43)《翻译文献在历史文选中的地位》,《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1集,
北京师范大学出社1989年。
(44)《晚清中国人对西方近代图书馆的考察和认识》,《
图书馆杂志》1987年第5期。
(45) 《中国图书分类法的沿革与知识结构的变化》,《
复旦学报》 i987年第3期。
(46)《两部〈新史学〉的比较》,《
探索与争鸣》1987年第2期。
(47)《张元济研究概述》,《
浙江学刊》1987年第1期。
(48)《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近代科技的引进》,《
出版史料》1986年第6辑。
(49)《张元济与早期共产党人》,《上海文史资料选辑》(六)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50)《西医译著与近代中医界的反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51)《张元济与共学社,《档案与历史》 1986年第4期。
(52)《中因近代史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钟天纬简论》,《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
(53)《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作一瞥》,《读书》1985年第4期。
主要论文
(2007—2014年)
*《明末清初输入的海洋动物知识——以西方耶稣会士的地理学汉文西书为中心》,载《
安徽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4年第12期全文转载,又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1期,“学术卡片”。
*《近代“百科全书”译名的形成、变异与文化理解》,载
叶隽主编《侨易》第一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0月。
*《近五十年来台湾的翻译史研究》,载《
东方翻译》2014年第6期。
*《台湾早期的语言接触与近现代的翻译出版》,载《东方翻译》2014年第5期。
*《郑和下西洋与明人的海洋意识——基于明代地理文献的例证》,载《
光明日报》2014年8月18日“光明论坛”。
*《提供英文之钥:伍光建及其编纂的英语读本》,载上海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十六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6月。
*《清末政治与文化旋涡中的冯镜如》,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20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翻译史研究举隅》,载《
东方翻译》2014年第3期。
*《汉文西书新史料的发现及整理与重写学术史》,载《
河北学刊》2014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2期“学术卡片”。
*《晚清西学东渐史上的其照》,载
王宏志主编《
翻译史研究》(2013),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康熙朝贡狮与利类思的〈狮子说〉》,载《
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晚清世界地图的新建构——从〈万国大地全图〉到〈大地全球一览之图〉》,载
台北故宫博物院博物院《故宫学术季刊》第31卷第1期(2013年秋季)。
*《金粟斋与〈穆勒名学〉的译刊》,载
范金民、
胡阿祥主编《
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5月。
*《张元济与“韦伯斯特辞典”的编译与出版》,载上海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十四辑,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6月。
*《浅析清华学校早期的英语教学》,载《
史林》2013年第3期。
*《最早有关澳大利亚的汉文译著——〈澳大利亚新志〉及其增订本〈澳大利亚洲译本〉》,载《东方翻译》2013年第1期。
*《朱维铮先生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史”》,载《
安徽史学》2013年第1期,收入
复旦大学历史系编《
怀真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元丞及其创办的作新社与〈大陆报〉》,载《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马君武〈国民生计政策〉译本述论》,载《
暨南学报》2012年第34卷第9期。
*《“华外汉籍”及其文献系统议》,载《
复旦学报》2012年第5期。
*《张与清末宪政史知识的译介与传播》,载《
史林》2012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对开封犹太人古教古经的追寻》,载《
河南大学学报》2012年5月第52卷第3期,收入吴昶兴主编《再——解释:中国天主教史研究方法新拓展》,
台湾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台湾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
*《伍译〈侠隐记〉的初版、校注版和普及版》,载《
东方翻译》2012年4月第2期。
*《近代上海的石库门与江南民居文化》,载邹振环、
黄敬斌执行主编《复旦史学集刊·明清以来江南城市发展与文化交流》,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七奇图说〉与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天主教鲁汶大学南怀仁研究中心编、
古伟瀛、赵晓阳主编《基督宗教与近代中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
*《〈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载《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收入时平、普塔克编《〈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之研究》,Maritime Asia23,Harrassowitz Verlag,上海郑和研究中心2011年。
*《晚清史书编纂体例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以汉译西史〈万国通鉴〉和东史〈支那通史〉、〈东洋史要〉为中心》,载《
河北学刊》2010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收入
陈勇、
谢维扬主编《
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
*《土山湾印书馆与上海印刷出版文化的发展》,载《
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34卷)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收入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出版博物馆编《出版文化的新世界:香港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马礼逊父子与〈外国史略〉》,载
张西平、
吴志良、彭仁贤编《架起东西方交流的桥梁——纪念马礼逊来华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1月。
*《〈支那航海家郑和传〉:近代中国研究郑和第一篇》,载《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收入廖建裕、柯木林、许福吉主编《郑和与亚非世界》,
马六甲博物馆、国际郑和学会联合出版2012年9月。
*《再论金泽荣与翰墨林书局》,载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编《亚洲:文化交流与价值阐释·亚洲研究集刊》第5辑,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The “Dewey Fever”in Jiangsu and Zhejiang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Its Relation to to the Cultural Tradition in Jiangnan,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SUMMER 2010/VOL. 43,NO.4,PP.43—62.
*《“CEMENT”的汉译与晚清水泥技术知识在上海的译介》,载上海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八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6月。
*《东文学社及其译刊的〈支那通史〉与〈东洋史要〉》,载王勇主编《
书籍之路与文化交流》,
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菲律宾印刷始祖龚容与高母羡的〈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载
复旦大学历史系、出版博物馆编《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上海
百家出版社2009年11月。
*《五四前后江浙地区的“杜威热”及其与江南文化的关联》,载《
社会科学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收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
*《光绪皇帝的英语学习与进入清末的英语读本》,载《
清史研究》2009年第3期。
*《〈职方外纪〉:世界图像与海外猎奇》,《〈职方外纪〉:世界图像与海外猎奇》,载《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收入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调适》,
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5月。
*《马礼逊与早期英语教育——以〈英国文语凡例传〉为中心》,载李金强、
吴梓明、
邢福增主编《自西东——基督教来华二百年论集》,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
*《上海“小说林社”及其翻译群体》,载
单周尧主编《明清学术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
*《晚明尚“奇”求“俗”文化中的〈远西奇器图说录最〉》,载
上海社会科学院《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编《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19世纪初期广州のビジネス英语读本の编纂とその影响》,载内田庆市·
沈国威编著《言语接触とピジン——19世纪の东ァジァ(研究と复刻资料)》,日本白帝社2009年3月。
*《邝富灼与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英文部”》,载
郑师渠、
史革新、刘勇主编《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张謇と翰墨林书局の翻译·出版事业》,载陶德民、
姜克实、见城悌治、桐原健真编《近代东アジアの经济伦理とその实践:涉泽荣一と张謇を中心に》第12章,日本经济评论社2009年3月。
*《同文馆外语教科书的编纂与外语教育的成效》,载
王宏志、
梁元生、
罗炳良编《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开拓》,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
*《〈四裔编年表〉与晚清中西时间观念的交融》,载《近代史研究》2008年(总167期)第8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明末南京教案在中国教案史研究中的“范式”意义》,载《学术月刊》2008年5月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艾约瑟编译的欧洲史与晚清史学叙事结构的转变》,载
张西平主编《
国际汉学》第十六辑,
大象出版社2007年12月。
*《清末民初上海群益书社与〈纳氏文法〉的译刊及其影响》,载
复旦大学历史系、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研究中心编《近代中国研究集刊(3)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7年8月。
*《西餐引入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载《
史林》2007年第4期,收入载上海档案馆主编《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3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7期。
*《翻译大师笔下的英文文法书——严复与〈英文汉〉》,载《
复旦学报》2007年第3期。
*《东文学社及其译刊的〈支那通史〉与〈东洋史要〉》,载
张伯伟编《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中华书局2007年5月第三辑。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与清末民初英语教科书的编纂》,载内田庆市、
沈国威编《19世纪中国语の诸相》,日本东京雄松堂2007年3月。
*《清代前期的外语教学与译员培养上的制度问题——与俄国、日本的比较》,载《
社会科学辑刊》(辽宁社科院)2007年第1期。收入
陈尚胜主编《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思想、制度与政策》,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开设课程
中国文化元典导读、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古典文献研究、明清西学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翻译史、中国古代史专题。80年代以来本人一直在从事明清以来西书中译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科研获奖
1、《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获2012年
上海市图书奖
二等奖、2012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
2、《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2008年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
3、《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2001年获
华东地区古籍类优秀著作二等奖,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
4、博士论文《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为中心》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1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02年度)。
5、《清末地理学共同体的形成与近代中国地理学的学术转型》(载《
中华文史论丛》1999年第58辑)2000年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
三等奖。
6、《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获首届1997年上海历史学会“学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