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
1925年成立的公立高中
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榆树一中,坐落于榆树市,是吉林省省级重点高级中学。学校成立于1925年,七易校名,培养了众多英才,在中国的各个战线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如吉林省前政协主席王国发、前广西军区司令员白玉良少将等。学校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90个,6000余名学生,360名教职工,师生合计近7000人。
历史沿革
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成立于1925年,经历了民国时期、沦陷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17年、10年“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及进入新世纪等7个阶段。在这些年里,学校历尽沧桑,校舍多次变迁,校名不断更换,领导不断更迭,学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出的人才难以尽数,它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民国时期
榆树中学(1925——1931)榆树市中学始建于民国14年(1925)8月,命名为榆树县立中学校。
创办之初,只招收一个班,至民国20年(1931),发展到5个班,学生达到230名,教职员12名,先后毕业4个班,毕业生93名。校内设师范讲习所1个班,毕业生64人。
首届校长李郁馥,后由王郁芳、于廷芹继任。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依据民国2年(1913)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令》规定为“中学以满足普通教育、造就健全国民为宗旨”。以后在1929年和1931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对中学教育目标又有新规定。1929年规定之宗旨是:“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计民生、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学校教育以陶冶学生“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国民道德,养成国民的生活技能,增强国民的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
学制及课程设置:
民国初年,中学学制为3年,到我校建立时,国家规定中学学制改为4年制。课程设置也对民国初年的规定作了较大的调整。公民课改为党义课(2节)、国文(7节)、外语(6节)、历史(2节)、地理(2节)、算学(6节)、自然(5节)、生理卫生(一、二年级1节)、图画(1节)、音乐(1节)、体育党童子军(3节)、工艺(2节)、职业科目(含商业常识、珠算、打字、农业常识等,三年级3节)。工艺科男生为工业,女生为家务,体育含党童子军训练。
从中学教育宗旨、教学计划之演变,看出民国时期的教育已经开始逐渐向现代化教育靠拢,基本上摒弃了清代忠君尊孔的教育思想,初步贯彻了民主共和的教育思想,注重了国文、数学、外语三大基础课的教学,增加了自然科学内容的比重,注意了学生德、智、体、能的培养,但是这个教学计划,在初建的榆树中学,还没来得及完全实施,东北地区即被日本侵占而沦为其殖民地。
沦陷时期
榆树中学(1932——1945)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把侵略魔爪伸向我国东北,吉林省长春市相继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侵略者的操纵下,成立了伪满洲国。同年5月24日,榆树市县陷落,从此,榆树人民开始受到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
1933年秋,恢复了县立中学,开3个教学班,因日军入侵,时局动乱,在校生仅剩96人。1935年3月,县立中学改为县立初级中学校,招新生一个班,60人,1937年,中学增加到5个班,学生240人,教职员9人。1938年实行新学制,县立中学改为吉林省立榆树国民高等学校,简称“榆树国高”,学制改为4年。每年从报名的1000名考生中录取1个班55人(50名正取,5名备补)。从1943年开始每年招2个班,110人。到1945年伪满洲国倒时,在校生8个班480人,教职工21人,第一任校长叫杜天健(1938年1月—1940年3月),第二任是赵书泽(1940年7月——1945年12月)。1943年3月8日建立吉林省立女子国民高等学校(简称“榆树女高”),招生一个班,50人。1944年又招一个班,50人。到1945年上半年,在校生100人,无毕业生。1943年成立国立榆树市师范学校,招特修科1个班,50人。三所中等学校,到1945年东北光复前尚不满12个班,学生不足650人。
[教师的任用与培训]
国高教师都由国家师道学校培养,毕业后派到学校任教。在职教师的培训,中央有师道训练所,培训校长、中学教师和视学,时间为一年,学完派回原单位工作。
教师分等。有教谕、教导和教辅三种职称。教谕又分一、二、三等。教谕是委任官,由政府委任,下发委任状。师道毕业由政府统一安排,本科毕业为二等教谕,特修科毕业为教导。教导为委任官试补。教辅是最低级的。教导、教辅通过考试可以晋级,或经过3年教学实践权衡晋级。
[校舍修建及学生食宿条件]
榆树国高校舍先是在南门里(现在的交通局附近),有一个旧楼,上边已列入危房,下边还住一个班,其余四个班位于临街的四个教室,一个大教员室,一个校长室;有两栋宿舍,一个叫西,一个叫北寮,住宿生不到100人。伙食很差,早晨喝小米粥,中午晚上都是高梁米饭,数量有限,每人能摊一中碗,菜是白菜、青萝卜豆腐汤,每周改善一次伙食。住宿的寝室冬天特别冷,炉子不爱着,晚上脱不下衣服,大家说:”扒不下皮来“,囫囵个睡,浑身打冷颤。食宿条件很差,生活特别艰苦。1944年开始修补校舍,在南门外(一中旧址),搬进新校舍,条件好了一些。
两级中学和吉北联中(1945——1949)
两级中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日伪统治教育。同年12月27日,榆树解放,1946年1月成立了民主政府。从此,在民主政府的领导下,遵循”教育面向工农大众“的方针,开始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民主政府1946年一成立,就对县内中学进行了调整。将榆树国高和榆树女高分别改为榆树县两级中学校,和”榆树县女子师范学校“。先后任命扈中爽、沈可声为两级中学校长、张蕴久为教务主任;李公平为师范校校长,赵志信为教导主任。两级中学仍在伪国高原址。开设高中2个班,学生100人,初中8个班,学生400人,教工21人。初高中实行”三、三“制。教师有李继铭、王成汉、黄景福、李春久、关山、祖国英、李绍棠、樊荣光、赵显章、刘志恩、刘书武、刘济生、刘洪波、刘玉芝、田滋根、王世田、王福田等。女子师范一个班,学生20人,两校于同年初开始上课。
吉北联中
1947年,根据吉北地委和吉北专员公署的决定,成立了吉林省立吉北联合中学校(简称”吉北联中“)委托榆树市县委代管。学生多来自榆树、榆南、山河、舒兰市口前镇扶余国五常市等县,也有来自国统区德惠市九台区的。原来还有个榆树女子国民高等学校(简称”女高“)解放后改为榆树女子师范学校,1947年吉北联中成立时,把女子师范的31名学生10名教职工也合并进来。合并后的吉北联中,高中2个班(只有高一)80人,初中10个班360人,师范专业1个班,30人,工农班1个,学员20人。全校学生490人,教职员工26名。
吉北联中第一任校长由吉北专员武少文兼任,吴介民任副校长。同年5月份,革命老干部李则蓝(又名李又然)被派来任校长,吴介民仍为副校长,张蕴久任教务处主任,路夫为总务处主任,王成汉负责注册。老师除了前述的几位,还有丁克全、祖国英、王成宪等。(祖国英后来当了教导主任;丁克全后来是东北社会科学院的教授)。
吉北联中的校址在女高原址,即榆树师范刚成立用的木结构二节楼,也就是原教育局院内)。
[教育方针与课程设置]
1947年6月,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了全省临时教育会议,讨论了教学计划,中小学编制,规章制度,正规化教育等问题,要求各县中小学坚决执行东北行政委员会关于教育工作的批示,掌握好”教育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方针。这一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主要是进行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学校教育就是要紧密配合这一中心,为土地改革服务,为解放战争服务。在思想上肃清青少年盲目正统观念。
吉北联中走的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道路,发扬抗大精神,彻底废除伪满奴化教育的内容,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为中心,贯彻到各科课程中去。当时没有统编教材和固定的教科书,采取”代“、”选“、”编“等办法。数学用《查理斯密小代数》《欧几里德几何》和《三S平面几何》代,文科就以解放区的课本为蓝本自己编写,并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以革命斗争和先进思想题材的文件和文章。给学生讲授《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简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
教学方法上,数、理、化、文史等课程,仍以分班制为主,时事政治课则采取全校上大课的形式,聘请县委领导来讲课,吴伯箫教授、丁克全教授都到校给师生作过讲授。上大课时,全校教职工都参加听课,然后讨论消化。
这一切表明,吉北联中已不只是一般的传授知识的普通中学,而是在新旧教育体制转变过程中,在严峻的战争环境里,在那样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具有培养革命干部功能的学校了。
吉北联中除了给部队输送兵员为战争服务,还要排演节目下乡搞宣传,前边李则蓝校长的信中提到,有189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下乡到五棵树、红星、德利、太平、光明5个区去参加土改和征粮工作,他们给农民讲演、表演节目。节目有《白毛女》、《血泪仇》、《兄妹开荒》、《李二小参军》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对发动群众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学们也在运动中得到了锻炼。
[吉北联中结硕果]
吉北联中先后为东北大学军政大学、医科大学输送新生94名,为军干校、青干校、航校输送111名新生(一说205名),为财政、工交、公安、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输送干部316名,从学校直接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的共195名(一说227名)。这些人过去为建立新中国奉献了青春年华,至今仍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四化大业描绘绚丽多彩的宏伟蓝图。
[李则蓝]
在榆树一中的校史上,1947年吉北联中这一段是光彩的一页,而校长李则蓝的功绩更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特点是热爱革命事业,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善与人合作,爱护学生,突出政治,着重培养人才。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虽然时过60余载,他已不在人世了(1984年11月13日病逝)。但正如他给吉北联中写的校歌那样,他就是一颗星,人虽不在了,但他的星光仍在天上,仍然在照耀着我们今天前进的道路。
关于李则蓝,有李继铭写的《回忆李又然校长》、李也平写的《一副手套》、王家伦写的《回忆初建时期的吉北联中》等文可供参考。这些文章都刊在《榆树市文史资料第四辑》上。
1949年的榆树中学
1948年10月,省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贯彻东北解放区第三次教育会议和东北人民政府《关于提高中等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全省教育总的方针是:整顿、巩固、提高。要求中小学要以改进、提高教学做为学校的中心环节,积极创造条件,使学校走向新型正规化。
1948年3月,吉北联中校长调走了,学校迁到南门外,榆树中学的位置,校名改为榆树中学。县委派杨爱农同志任榆树中学第一任校长。1949年,杨爱农随军南下,为了贯彻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中学的领导,任命县委宣传部部长陈群兼榆树中学校长,副校长李继铭主持学校工作,教导主任是张戈。
1949年春榆树市中学。开东大门,门在现在的浴池附过。进院,首先看见一栋横“工”字形的房舍,这是教室和老师备课室,大西边,在中专校园位置有一栋石头(墙)的房子,这是宿舍。在宿舍和教室中间道旁有一溜小棚子,这是食堂和工友宿舍。在食堂前边还有一个简易的马棚和仓库。这就是当时的全部校舍。校舍正门上边悬挂着“榆树中学”四个大字,这是书法家韩儆宇亲笔书写的。
1949年,榆树中学开始走上正规化。招高中补习班1个,学生59人,初中5个班,学生289人;师范班2个,学生94人工农班(招乡村两级干部)1个,学员50人。全校共有学生492人,教师20人。
给师范班任课的老师:李春久、王福田(语文);王成汉、郑国璋(数学)、刘炳午(物理)、王世田(化学)、马醉云(历史)、臧光大(地理)、姜玉鹏(生物)、张广元(体肓)、李祥瑞(音乐)、田滋根(图画)、李也平、张科、张(教导处)、王兴玉(团总支书记)。此外,教普通班的老师有赵志信、戈少华、李桂勋等。(李桂勋在吉林毓文中学时还教过金日成)。会计于廷国。
[课程设置及教材]1949年,榆树中学使用东北地区人民政府教育部编撰的各科教材。
1951年,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
同年,教育部通令高中初一年级取消政治课。1952年,中学数学分为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四科。政治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国革命常识,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共同纲领》和时事政策。1953年,中学历史分为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三部分;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外国经济地理五部分。1955年,政治科取消中国革命常识,改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为社会科学常识,改《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语文科分汉语和文学,历史分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世界近代史三部分。初中三年级增设工农基础知识课。1957年恢复了一、二年级停开的政治课。1958年,把劳动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又把汉语课和文学合并为语文,三角、几何、代数合并为数学。历史、地理不再分科。1961年,初中外语列为选设课,体育改为每周一课时,1963年又恢复到每周2节。1962---1963学年度实行全日制12年制,中学段规定开设政治、语文、数学(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高中设生物,初中设农业基础知识,历史、地理、图画、体育、音乐。每周学习时数为44---45课时。1963年,执行教育部拟定的教学计划,对文化课、政治课和生产知识课的教学,生产劳动及放假,均作了安排。1964年开始执行省教育厅颁发的《1964---1965学年度教学计划》,规定全年教学9个月,劳动1个月,寒暑假2个月。“文革”开始,停课闹革命,教学计划被打乱。
独立高中
1956年,榆树一中开始招收高中班(6个班,306人),1957年又招4个班,1958年招8个班,至此,高中部18个教学班编满,学生近千人。这年秋,将初中部全并入二中(带去一此教师和桌椅),我校遂更名为榆树县第一中学,变成独立高中(一直无“高级”二字),一直到现在。(1991年“县”字改为“市”。)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1959年,一中第一届高中生毕业,除极个别学生因政治或身体原因外,都考上了大学。从1959年至1965年“文革”前这七年是一中最辉煌的七年。七年中,共毕业七届,41个班,毕业生2064名,升入大学1536名,占毕业生总数的74%。
经过1957年反右,1958年大跃进,从1959年开始,一中进入兴旺发达时期,可谓一中的太平盛世。1958年流失的学生回来了;1958年办起来的不适合学校经营的工厂停办了;校田地的规模缩小到学校能够承受的程度,大约10左右,种菜等供学生食堂用。校舍6栋已经盖齐全,实验室、图书馆、教学仪器齐备了。
变成独立高中之后,首先是从兄弟学校调进一些业务能力较强的知名教师任教,陈大林、杨万程……还接收了从四川省河南省来的大学毕业生,充实了高中教师队伍,又调配了得力的领导,教育局长尹烈下派到一高中任首任校长,接替他的是业务过硬的郑国璋,作教导主任的有孙秉千、刘丙午、赵冠石等教育强将。为了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领导同志能够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教育、使用”。关心教师的生活,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加强业务领导,实行“五抓”:抓备课、抓课堂教学、抓教学研究,抓辅导,抓检查。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好的教法,年终总结,表彰先进。结果涌现了一批业务尖子。如张济众、王师杰、俞文博、王永福、李潘木、杨万程、曹光亚、陈维新、薛忠政等。经常担当班主任的老师有王师杰、杨万程、卢司田、陈维新、陈会朋、邵凌文、王永福、钟汝植、俞文博、龚云洲、马春瑜、杨成安、刘铁光、孙官义等。
“名师出高徒”,由于一高中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批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个个成才。从一中毕业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桃李满天下”。
校园环境
学校建有东、中、西三座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舒适的学生公寓,高档的学生餐厅,优雅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周到的服务。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双向电视控制系统、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电教室等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平台。
2006年学校投资1300万元,建成一座一流的综合教学大楼,又争取资金200万元,装备了一流的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斥资500万元搬迁三小,使办学规模在目前的地域条件下,达到最大程度。而且,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前提下,使建筑群更趋协调,绿化美化做到精品化,即要体现时代风貌,又要蕴含文化积淀。使师生生活、工作在其中感到舒适、清静、有内涵。其次在内强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改变软环境(社会声誉)。在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向交流,让社会了解一中,让百姓信任一中,让学生向往一中。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学校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全校教师开拓进取,教学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风严谨,奋发向上,任课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有37名教师获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学校有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3名,中级教师156名,国家级学科带头人1名,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师德标兵19名。专任教师近年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19个,并形成了语文作文、音乐欣赏、美术素描、摄影学、体育分类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校本教材,使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我校任课教师共23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7人,本科学历220人。
教师名单
马天光:[微机]全国优秀教.
刘文青:[体育]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吉林省特级教师、吉林省学科带头人、吉林省先进个人、吉林省师德优秀个人、长春市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优秀教师、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市十佳优秀教师
孙 安:[化学]全国优秀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杨小玲:[英语]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吉林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吉林省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长春市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长春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优秀教师、长春市新课程教学新秀、榆树市骨干教师、榆树市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优秀教师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杨宝清:[物理]吉林省优秀教师、长春市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优秀教师、长春市先进个人
房永录:[体育]吉林省十佳教师、长春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级骨干教师
刘俊吉:[化学]吉林省育德好教师、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榆树市骨干教师
王立峰:[历史]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夏秀清:[语文]吉林省优秀教师、长春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师德先进个人、长春市优秀班主任、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市优秀教师标兵、榆树市德教双馨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沈丽娟:[语文]吉林省骨干教师、长春市新课程教学新秀、长春市教学能手、长春市骨干教师、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孟庆杰:[化学]吉林省育德好教师、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李淑文:[生物]吉林省名师、长春市师德先进个人、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李丽梅:[语文]吉林省级优秀教师
徐 强:[英语]吉林省级优秀教师
阚宏民:[美术]吉林省十佳教师、参加省/国家级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获长春地区全能十佳、长春市新课程十佳教师、榆树市骨干教师
于 宏:[美术]吉林省十佳教师、参加省/国家级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获长春地区全能十佳、长春市新课程教学新秀
雷 鸣:[音乐]吉林省优秀教师、长春市优秀教师
韩 艳:[音乐]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模范、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教学新秀、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杨博宇:[音乐]吉林省艺术教育改革优秀课教师、长春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新课程十佳教师、榆树市级骨干教师
何显云:[化学]长春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最佳岗位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孙永学:[历史]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新课程教学新秀、榆树市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工作者
姜云海:[数学]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姜艳英:[生物]长春市师德先进个人、长春市先进个人、长春市生物学科教学新秀、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王英峰:[语文]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安秀平:[历史]长春市骨干教师、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榆树市优秀教师标兵
石云峰:[物理]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白玉英:[数学]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曹文君:[数学]榆树市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曹晓利:[体育]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陈海艳:[语文]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陈洪艳:[数学]长春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级优秀教师、长春市先进个人、长春市先教学能手、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优秀教师标兵
陈俊德:[化学]长春市师德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陈 青:[语文]长春市先进个人
陈士安:[政治]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陈士荣:[英语]长春市先进个人
崔立平:[数学]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窦野华:[语文]长春市先进个人
杜会平:[语文]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段严寒:[英语]长春市先进个人
范丽荣:[化学]长春市优秀班主任、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方永青:[数学]长春市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新秀、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冯金华:[生物]长春市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高燕飞:[历史]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高 剑:[数学]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郭艳辉:[英语]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韩英群:[语文]长春市骨干教师
胡 永:[物理]市直先进工作者
姜冬梅:[英语]长春市先进个人
姜 伟:[化学]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李广仁:[化学]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李海彬:[体育]市直先进工作者
李 华:[英语]长春市先进个人
李 梁:[数学]榆树市市学科带头人
李瑞丰:[地理]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李万明:[语文]长春市优秀班主任、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李忠艳:[英语]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栗建东:[体育]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刘宝安:[物理]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刘长远:[物理]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刘瑞青:[数学]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刘淑芝:[政治]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刘 双:[体育]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刘玉洁:[物理]长春市先进个人
刘云华:[体育]长春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优秀教师、长春市最佳体育课教师
刘召胜:[数学]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刘振娟:[数学]长春市先进个人
吕红侠:[语文]长春市先进个人
罗云发:[英语]榆树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马冬梅:[生物]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孟凡杰:[英语]长春市教学能手、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彭秀娟:[化学]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齐广君:[历史]榆树市骨干教师
钱召杰:[英语]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任成兰:[生物]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任官成:[数学]长春市优秀教师
宋继辉:[语文]长春市先进个人
孙宏丽:[数学]长春市先进个人
孙中武:[政治]榆树市级骨干教师
佟海燕:[物理]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德教双馨教师
王安月:[英语]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王立波:[政治]长春市先进个人
王显江:[数学]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先进个人、长春市新课程教学新秀、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王宪武:[英语]长春市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王晓侠:[语文]长春市先进个人
王艳涛:[语文]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王永胜:[化学]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王玉飞:[语文]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吴晓辉:[历史]长春市先进个人
徐国峰:[数学]长春市优秀指导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优秀教师标兵
徐艳青:[政治]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榆树市优秀教师标兵、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杨桂梅:[历史]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
杨立刚:[政治]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
杨艳侠:[化学]长春市优秀班主任、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杨振中:[语文]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闫凤春:[英语]榆树市级骨干教师
岳井德:[历史]榆树市优秀班主任
张桂丽:[化学]长春市优秀教师
张玉荣:[英语]长春市先进个人
赵海燕:[物理]长春市先进个人、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师德建设标兵
赵飞龙:[英语]长春市先进个人
赵立杰:[语文]长春市先进个人
赵宪义:[历史]长春市优秀班主任
赵 宇:[地理]长春市级骨干教师、长春市新课程教学新秀、榆树市级骨干教师、榆树市学科带头人、榆树市青年教师新秀
周 华:[英语]榆树市级骨干教师
祝晓琳:[政治]长春市先进个人
邹淑洁:[语文]榆树市级骨干教师
文化传统
校训:厚德博学,志存高远
育人目标:“全面发展、全部成材、特长培养、特色办学”
治校方略:“依法治校、德育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管理建校”
教育工程:“兴业工程、育人工程、名师工程、质量工程、平安工程”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体育运动传统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单位”、“长春市文明单位”、“长春市师德建设先进校”、“长春市花园式学校示范校”、“长春市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示范校”、“榆树市明星校”等光荣称号。
知名校友
• 榆树国高知名张学友
1.于林源:榆树市弓棚一中高级教师。
2.李也平:曾任榆树市副市长。
3.吴景春:曾任省文化厅厅长。
4.汪洪注:高级工程师
5.李守武:(1928年生)曾任秦皇岛市总工会生产部长。
6.李清晏:(1927年生)曾任职于上海铁道医学院。
7.谢宁:(1928年生)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纪委副书记。
8.徐俊德:(徐俊)(1928年生)榆树市教师。
9.马若林:(马义)(1925年生)榆树市教师。
10.陈绍君:(1925年生)曾任榆树附小校长。
11.肖晋俊:(1927)吉林市第八货运公司。
12.陈孝儒:(1927)解放军某部后勤转天津商业部门退休。
13.吴非:(吴景荣)(1927)长期从教,现住牡丹江市
14.马洪范:(1928)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高工。
15.李俊岐:(1925)东北大学美术系毕业。辽宁群众艺术馆馆员。
16.高志桐:曾任榆树教师学校教导主任、附小副校长。
17.王成嘉:即王成江(1927)榆树实验中学。
18.宗学诚:(1924)曾任黑林一中党支部书记。
19.张德天:(1926)朝族。国营延吉食品厂厂长。
20.李德本:(李连昌)(1924)榆树实验中学教师。
21.赵世祥:(1925)榆树市一小教师。
22.赵宪亿:(1926)榆树市中专高级教师。
23.萧乃卿:(1923)榆树教师学校高级教师。
24.李琳:(1923)榆树一中教师。
25.张守中:(1923)市体委退休。
26.王健(王守志):(1924)榆树市第二中学教师。
27.符广钧:(1926)闵家中学离休教师。
28.王伯光:(1925)(王荩卿)泗河中学教师。
29.许克:(许延斌)(1923)吉林市工业部门作领导工作。
30.杜新民:(1925)曾任长春光机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31.姜裕昌(1924)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高级工程师
32.王凤林:(1925)哈尔滨市机械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33.张振环:(1924)榆树市新立供销社。
34.张鸿庆:(1925)曾任黑龙江省鹤岗市富力矿第一小学校长
35.朱学有:
• 吉北联中“北八部队”战友
1.白玉良(少将):广西军区司令员,现在广西南宁市干休所。
2.周延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纪委书记。
3.杨家荣(女):著名眼科专家,吉林医学院教授。
4.王家伦:著名作曲家,吉林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5.刘希圣: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矿科学研究所。
6.李文清:广州军区后勤运输部副部长。
7.田沾霖:青海省西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8.王展平:原总参气象局处长,正师级。
• 独立高中时期校友
陈玉杰:曾任吉林省委副书记、国务院侨办副主任;
王国发:曾任吉林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
王树春:吉林大学教授;
王宝林:(大校级)石家庄市工程学院教授;
王振坤:中国一汽副总经理;
陈路飞:上海轻工业集团副董事长;
蒋俊国:黑龙江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所长。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校园环境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教师名单
文化传统
学校荣誉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