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属
植物杜鹃属
杜鹃属(学名杜鹃花属 L.)是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科中一属。杜鹃属灌木或乔木,叶常绿或落叶、半落叶;花显著,形小至大,稀单花,通常顶生,花萼宿存;花冠管状整齐或略两则对称,花药无附属物,花柱细长宿存。果果瓣木质,种子纺锤形。该属广泛分布。属模式种:Rhododendron ferrugineum L.
杜鹃花属是十大名花之一,有“啼血杜鹃”之美称,其种类众多,花繁叶茂,绮丽多姿,主要分布在西南诸省,分为锦绣杜鹃、东鹃、锦绣杜鹃皋月杜鹃四大类,其中西鹃是栽培类型中花朵最美丽的一种。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有时矮小症成垫状,地生或附生;植株无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鳞片。叶常绿或落叶、半落叶,互生,全缘,稀有不明显的小齿。花芽被多数形态大小有变异的芽鳞。花显著,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伞形总状或短总状花序,稀单花,通常顶生,少有腋生;花萼5(-6-8)裂或环状无明显裂片,宿存;花冠漏斗状、钟状、管状或高脚碟状,整齐或略两则对称,5(-6-8)裂,裂片在芽内覆瓦状雄蕊5-10,通常10,稀15-20(-27),着生花冠基部,花药无附属物,顶孔开裂或为略微偏斜的孔裂;花盘多少增厚而显著,5-10(-14)裂;子房通常5室,少有6-20室,花柱细长劲直或粗短而弯弓状,宿存。蒴果自顶部向下室间开裂,果瓣木质,少有质薄者开裂后果瓣多少扭曲。种子多数,细小,纺锤形,具膜质薄翅,或种子两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鳍状翅,或无翅但两端具狭长或尾状附属物。
生长环境
土壤
杜鹃喜疏松、通气性强、排水良好、pH值为4.5~5.5之间、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可用腐叶土、松针土、草炭土或腐熟的木屑,忌用碱性土、粘质土。
温度
杜鹃喜温凉气候,多数杜鹃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2℃~25℃,温度超过30℃时生长缓慢或呈半休眠状态,温度低于5℃则进入休眠期,低于-3℃会出现冻害。
光照
杜鹃为半荫性植物,忌烈日直射和干燥闷热,所以养护时应放在半荫通风处。清明节霜降期间,应给予遮荫75%,以防新梢日灼造成叶面白花
地理分布
约960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主产东亚和东南亚,形成本属的两个分布中心,2种分布至北极地区,1种产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不产。中原地区约542种(不包括种下等级),除新疆、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各地均有,但集中产于西南、华南。
栽培技术
繁殖
种子繁殖:杜鹃花属绝大多数都能结实采种,仅有重瓣不结实。一般种子的成熟期从每年的10月~1月,当果皮由青转黄至褐色时,果的顶端裂开,种子开始散落,此时要随时采收。末开裂的变褐均采下来,放在室内通风良好处摊凉,使之自然开裂,再去掉果壳等杂质,装入纸袋或布袋中,保存在阴凉通风处。如果有温室条件,随采随播发芽率高。一般播种时间3~4月份,采用盆播,因为种子小,把盆里外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干,灭菌消毒,土壤也灭菌消毒,装盆±要通透性好的、湿润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的酸性土。为了出苗均匀,种子掺些细土,撒入盆内上面盖一层薄细土,浇水用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渗入盆内,把盆放在前窗台上,盖一层玻璃或塑料薄膜,目的是提高盆内温度。小苗出土后,逐渐减少覆盖时间,因苗嫩小,注意温变,突然高低变化,强光的照射。苗长得很慢,5~6月份才长出2~3片真叶,这时在室内做第一次移栽,株行距2~3cm,苗高2~3cm(大约11月份),大苗移栽在10cm盆中一株,小苗栽三株。用细喷壶浇水和淡肥水。播种后第二年春季出花房,放在荫棚下养护。6月换13.3cm盆中,第三年植株有20cm高,已有分枝几个也有花蕾出现,换16.7cm盆中,以后根据植株的大小,逐年换盆。
嫁接繁殖:①靠接,靠接比较麻烦,成活后外形不太美观,大面积生产不太适合。方法是:在生长季节,选好靠接穗和砧木,于适当的部位,光滑无节处,各削一刀,削面长3~4cm,深及木质部。把两者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袋扎紧,4~5个月伤口愈合,把接穗剪除和母体分离,把砧木接口处以上剪掉,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植株。该法成活有把握,很快成一棵树,收效也快。不活的话,对植株损失不大。
②嫩枝劈接,劈接法多在5~6月份进行,植株生长旺盛,接穗资源多,老嫩适中,愈合快速,成活率高达90%以上。砧木选择,插2年的锦绣杜鹃,末有分叉接穗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无病虫害的3cm长接穗,上连留细叶3~4片,下部叶全去掉,削成楔形长0.5~1cm,把砧木新梢基部2~3cm处切断,在中央纵劈一刀,深比接穗削面长一点。插入接穗,使一侧或两侧,二者形成层吻合。用塑料袋扎紧,用塑料袋套上接穗和接口,在接口下部绑好透明袋,防止雨淋,并保持温度。平时保持袋中温度,防止日光直射,给点肥水,及时剪掉砧木的萌芽,2个月后成活去掉袋子。
③嫩枝腹接,腹接在5月中旬至下旬,仍取锦绣杜鹃作砧木,在基部6~7cm处斜切至木质部,长0.5~1cm,接穗的要求同劈接,但前面一长一短,长的一面靠里边插,短的朝外,盖好削好,形成层对齐,扎好套袋,置干阴处。
压条繁殖:压条繁殖多半在5~6月间进行,分两种方法:一是高空压条,另一个是低处压条法。
①高空压条,选择2~3年生枝条,在适当部位,割一个环状圈,深至木质部,宽度0.5cm,去掉皮部,随后把制作好的竹管,长8cm,直径2~3cm,一侧带节,从中间劈开,节处按植株径粗细,挖半圆形小孔,两半圆形竹管套在割口处。管里填上酸性土,浇水,保持管里土壤湿润,3个月后里边长出许多须根,即可和母株割断,装盆里进行培育。
②低压繁殖,低压繁殖是利用地栽杜鹃萌生的枝条,在适当部位,割成环状,去掉皮,埋在土壤里,3天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3个月后,发现长出须根,和母株分离,上盆培育。
管理
⑴土壤处理,园林观赏的杜鹃还是以盆栽为主,该法有利于满足不同品种的生态条件。在栽培上,土壤的要求以酸性土壤为主,pH必须在6以下为好,不管用任何一种土,在栽培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充分腐熟、发酵,高低温交替处理,一年以后,才能用。其中最好的土壤是森林腐殖质土,或自己配制的松针土,有枯枝落叶,加少量的马粪、羊粪,拾后加上1/3的肥沃田土,或山根底下的土,加枯饼、人粪尿、猪粪、鸡鸭粪、过磷酸钙等,再加1/3砂质壤土、黄山土,腐叶土(枯枝落叶,加入粪尿)次之。
⑵移栽上盆和换盆移栽前,盆无通水孔,用几片瓦片交叉覆盖好,填一层粗粒土,再填隔年细土,栽一苗于盆中间使根舒展,向盆加土至根状茎处,压实,摇盆整平土面。喷细小,至盆花滴水为止,经7~10天覆盆阶段,放房前后,应放置于温室半阴处。
换盆是因植株长大后,满足不了生态条件,要换新的培养土,把植株从旧盆脱出去掉一些缩土,使周围根舒展开来,并剪去病根,操作同上。一般2~3年换一次。大的植株3~5年,特大可不换,进行追肥等技术措施,施在杜鹃花属的空间,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
⑶杜鹃浇水以雨水、河水、湖水、池塘中的水、养鱼水为最好。禁用碱水、井水和自来水。实在要用,把井水温度处理和空气温度相似,自来水要脱氯气,放数日挥发掉再用。碱水加硫酸调正pH。浇水量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休眠期要少,江南11月~2月,3~6月杜鹃开花,生长旺盛要多浇,晴天一天浇一次水,个别傍晚还要补水。梅雨季节,注意排水,7~8月每时都得检查,盆干就得浇水,同时叶片喷水,冬季上午浇水,夏季早晨浇水,春秋除中午外,其他时间均可浇。在室内加温的温室,2~3天浇一次,不加温的4~5天浇一次,2月下旬,温度升高,花芽开始膨大,叶芽也萌动了,水量适当增加。
⑷施肥有基肥、长效的蹄、甲片、骨粉、饼肥、粪干等,在上盆或换盆时和土壤混合使用。追施肥用人粪尿和化肥、速效性肥料。杜鹃不同生长阶段要施不同的肥。开花前多施磷肥,促使开花,花开的大,花瓣厚,色泽好,花期长,10天施一次,施2~3次。开花期停止施肥。开花后,为了恢复树势,促使抽梢长叶,施氮肥,高温季节(7~8月)停止生长,不易施肥。秋季进室内前是孕蕾期,多施磷肥,7~10天一次,冬季休眠期停止施肥。施肥应掌握的原则:肥料要充分腐熟,勤施薄肥,禁止把肥施在叶上,晴天施,盆土干时施,傍晚施,次日早浇水。
⑸修剪为了保持杜鹃花属的树外形的美观,每年要修剪过多的枝和徒长枝、蕾、芽等部分。当杜鹃花树长到一定高度后,摘去顶芽,控制高度和萌发侧枝。摘心后,又长出许多个侧枝,呈轮生状。侧枝长到一定高度,再摘心。萌发出次一级侧枝。
剥蕾
花蕾长到一定程度,摘去花蕾尖头,防止花开的太多浪费养分。同时抹掉不定芽,为了维护树形的优美,应增强树势,更新枝条,调正通风条件,把那些弱枝、病枝、枯枝、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徒长枝从基部剪去。对老龄植株应进行修剪复壮,可于早春新芽萌动前,将枝条留30cm左右剪去上部。不能一次剪完,分期进行,每次剪1/3~1/5,剪短,3~5年完成。这样不影响赏花,修剪后精心管理、施肥,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植株生长旺盛不衰。
主要价值
杜鹃花属泛指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它是世界四大花卉之一,也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三大天然花卉之一。
杜鹃花属在园林布置上,可依据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积栽培,营造“自然古朴、清幽飘逸、曲径通幽”的园林氛围,构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山水园林景观;可根据杜鹃花的形态与色彩差异,采用多种乔、灌木杜鹃混合种植,构成立面高低错落、平面层次分明的园林组群;可以效仿自然生长,将杜鹃花属密植于山岗坡麓,形成井冈山杜鹃山杜鹃岭、杜鹃谷等景观;有条件的公园还可以根据杜鹃分类系统布置,近缘种相邻布置,不同类群以园中小路分隔,不仅能营造特有的景观氛围,同时能让广大游人在参观中增长植物学知识。在造景上,可根据杜鹃形态、习性艺术地搭配,植株矮小症、枝叶繁茂、耐修剪的灌木状杜鹃可以列植路边、墙根或花坛草坪边缘,构成绿篱;常绿型大灌木杜鹃可组成树墙、花屏;体形高大、枝干挺拔、花多、叶亮、冠形浓密或造型独特的常绿杜鹃可孤植于草坪等开阔地带;主干细长、分枝稀少的杜鹃可数株丛植,结合园林修枝,形成树球、花丛;大面积造景则应以片植为主,配以色块组合,以多取胜,突出杜鹃造景主体。为增添整体的观赏效果,杜鹃景区还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柏、桂花、茶花槭树、梅花、紫薇、樱花等林下点缀蝴蝶花白穗花、酢酱草、丝兰、蕨类及菊科植物,以形成立体景观。
亚属特征
历史研究
该属是杜鹃花科中最大的属,也是中国和喜马拉雅山脉植物区系中的大属之一。该属植物在园艺学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自19世纪中期,J.D.Hooker从锚金发现并引回英国 30种杜鹃开始,至20世纪G.Forrest、俞德浚等人在中国西南的采集活动以来,杜鹃属植物大量被发现,被引种栽培的杜鹃已不下600种,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杜鹃属植物在自然界杂交现象普遍,栽培条件下亦易于杂交变异,大量的杂交种不断被育出,且观赏价值胜于野生种。
由H.F.Tagg,J.Hutchinson,A.Rehder三人合作做出、经英国杜鹃协会于1930 年出版的《The Species of 杜鹃花属》,首次汇编了已知的世界杜鹃属850余种,但全书划分45个系(series)的编排尚不能反映该属的分类系统。H.Sleumer于1949年 提出世界杜鹃属分为8个亚属及亚属下分组、业组的全面的分类系统。J.Cullen和D. P.Chamberlain(1978)在此基础上略有修订,即将有鳞的3个亚属(Subgen.Pseu- dazalea,Subgen.Pseudorhodorastrum,Subgen.Rhodorastrum)归并到杜鹃亚属作亚组等级,提出5个亚届的观点。随后W.R.Philipson(1980)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将原置于马银花亚属Azalcastrum的2个组:5cct.Candidastrum(产北美),Sect.Mumeazalea (产日本)分别独立成亚属,并按A.Gray(1878)将云间杜鹃属Therorhodion(Maxim.) Gray作为该属的一个亚属,提出又一8个亚属的系统。《中国植物志》采纳的是H.Sleumer的系统概念和A.Gray的观点,将国有杜鹃种类分为9个亚属。
杜鹃花属植物的垂直分布范围是广泛的,可见从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各个植被带内,大部分种类出现于海拔1000~3800米间,如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或海拔更高一些的暗针叶林,上达森林线附近往往形成杜鹃苔藓矮曲林,树线以上,某些高山种自成群落,形成种类单一、浩瀚无垠的杜鹃矮灌丛,分布得最高的杜鹃为雪层杜鹃很多学者在野生杜鹃花属物种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但在生态多样性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造成人们不能全面地研究野生杜鹃花属景观资源。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杜鹃花属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以及杜鹃花属植物和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关系,将杜鹃花属植物分为5类:高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中低海拔顶级群落中的优势种、过渡型群落中的优势种、一般从属种和附生型从属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土壤
温度
光照
地理分布
栽培技术
繁殖
管理
剥蕾
主要价值
亚属特征
历史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