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育乡
云南瑞丽市下辖乡
户育乡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西部,东、东北与卯镇、勐秀乡交界,南邻姐相乡,西南接弄岛镇,西北与缅甸南宛河相望。乡人民政府距瑞丽市区14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10.6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为8160人。明清代至民国时期,户育乡境域为景颇族山官辖区,属勐卯安抚司。1984年,政府驻地从户育山迁至帕跌坝尹山寨,1986年撤区改乡。截至2020年6月,户育乡辖4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帕跌。2019年,户育乡有工业企业9个,有规模以上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简介
户育乡位于瑞丽市西部,距城20公里,总人口7218人,辖4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6所学校,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28688亩,平均海拔1267.3米,森林覆盖80%,国境线长19.8公里。
1950年前,为景颇族山官辖地,隶属勐卯土司,1956年建立生产文化站,1963年设区,1969年改户育公社,“文革”期间一度称为前进公社,1984年复设区,政府驻地从户育山迁至帕跌坝尹山寨,1986年撤区改乡。
户育民风纯朴,风光秀丽,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区位独特,有“小姐告”之称,是全国咖啡母树之乡。主产水稻、甘蔗等。2008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531万元,人均纯收入3200元。
1996年5月,国家总理李鹏,1999年9月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在省委书记、省长的陪同下,分别莅临我乡视察工作,并亲手种植下了常青树。
今日的户育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边疆巩固,治安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全乡各族人民满怀信心,阔步迈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区域概况
户育乡是一个集景颇族汉族傈僳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多种民族集居的山区乡。东、东北与勐卯镇、勐秀乡相连,南与姐相乡、农场贺腮分场相接,西南与弄岛镇连接,西北隔南宛河与缅甸木巴坝相望。
总人口7071人,辖4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6所学校,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29712亩,平均海拔1267.3米,森林覆盖80%,国境线长19.8公里。
历史沿革
“1954年,被确定为直过区。同年4月,户育乡政府正式成立。
1955年户育划为二区,即户育乡。1956年建立户育文化站,1958年建立联防队。
自然地理
户育乡位于瑞丽市西北部,东经97°34′50" ~97°48′48" ,北纬23°54′47" ~24°03′52" 之间。东与姐勒乡相连,西与缅甸南宛河为界,西南与弄岛镇相通,南与姐勒乡及农场一、三、四、五分场相接壤。
东西最大横距23.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7.98公里。辖地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9172亩,国境线长19.8公里。
行政区划
户育乡属于二类乡山区乡,乡政府所在地为帕底街的尹山寨。全乡辖户育、弄贤、雷弄、班岭四个村委会,共28个村民小组。
乡政府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四个二级机构,拥有边防派出所、林管所、卫生院、国土所、劳动保障所、司法所等8个市直务部门的派驻机构。
人口民族
户育乡是以景颇族为主、汉、白、苗、傣、、德昂等8个民族聚居的山区乡。
2005年来,全乡总人口7071人,其中;农业人口1603户6505人;景颇族4542人,占总人口的65%;汉族1880人,占总人口的27%;
其他民族557人,占总人口的8%;人口出生率1.44%;人口死亡率0.8%;人口自然增长率0.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17人。
资源环境
户育乡全境属于高黎贡山扇状山脉尾部。地势呈北高南低。平均海拔900米,(海拔最高为营盘山1756.6米,最低为广蚌寨团结大沟769米,)境内山川纵横,谷深急流,有芒弄雷等大山,森木茂密,森林覆盖率为80%。耕地主要分布在山涧河谷和小盆地。
乡政府东西一线由若干个大小山包和多个大小平坝形成的丘陵地带,大部分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沃,土壤宣种性好,有南宛河、南约河、剖壤河、芒海河、勐福河五条主要河流。全乡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至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分为旱、雨两季,年平均气温20C. ,年降雨139天,平均日照总数2444.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自然灾害较少,基本无霜冻,无低温、无大风日,干旱、洪涝、冰雹、风灾少有发生,具有热区、资源、口岸三大优势,
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水稻、玉米,经济林果主要有柠檬和咖啡。拥有煤矿、石灰石、粘土等矿产;柴胶、油桐油茶麻竹经济林;矿仁、草果、八角、香茅属、胡椒等香料作物,三七、肉桂土茯苓黄连、天麻等中药材,并盛产木耳、香菌、鸡棕、干笋等土特产。此外,班岭的扎朵已成为户育山区的景点。
民族文化
户育,在祖国美丽的西南边陲,这里是一片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山区,在平坝上交错居住着傣族汉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再往更高的山上走,那里居住着被称为“山头人”的景颇族。一入树林,茂密的山林里往往会传出节奏极强、极有震撼力的鼓声,那就是景颇族用光亚、、镲三样打击乐伴奏、由象脚鼓手领舞的深受景颇族人民喜爱的象脚鼓舞,而景颇族人民却犹如一朵朵斑色花静静的开放在了这一片丛林里。
走进密林深处的景颇山寨,你会发现景颇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可分为祭祀、生活、劳动三种类型,祭祀性的歌在景颇族音乐中所占比例较重,不论是举行“目瑙纵歌”节,还是丧葬、结婚、盖新房或者叫谷魂都离不开歌唱。
如果,你恰好在哪一户新房落成或节日里走进山寨,你将会看到一个舞者将鼓背在左肩,斜挂腋下,用拳、掌、指、肘交替拍击鼓面,身体随鼓点节奏而任意摆动,这就是象脚鼓舞,只见舞者动作缓慢而有力,并且形象生动,内容浅近而有生活气息,你会被深深吸引,不由得舞动起来,溶入进去。如果,你遇到的是集会、嫁娶,那就更热闹了。1992年,户育乡自己组建的“文蚌队”也会在一旁敲打吹唱着帮忙迎宾,听到那强烈的节奏,感受那激昂的旋律,你的心情怎能不“如淋春风”而后“激情澎湃”呢?
但对于一个不熟悉景颇族的人来讲,最能直接感受到景颇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是认识“目瑙舞”,那是“目瑙纵歌”节上跳的集体舞。“目瑙纵歌”,原属祭祀性舞蹈,意在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庆祝丰收,民族团结,“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只要有场地,哪怕全世界的人聚集在一起也可以进行“目瑙纵歌”,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集体歌舞。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便是这一盛大的节日,这时,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户育乡约于公元1773年,由景颇族六个支系的苏温带领迁民在班岭“纵涨广”跳了第一跳,成为了瑞丽市“目瑙纵歌”的发祥地。2005年,在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麻端等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这一遗址得以恢复使用。
一般历时2-3天,一般跳4 场,跳的场数必须是偶数,是景颇族最神圣、最有号召力、凝聚力的舞蹈,舞前先有“董萨”(先生)做些祭祀活动,舞者踏步前进,上身随脚步摇摆,男子身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圆领上衣,裤腿短而宽,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身上佩带腰刀和筒帕,带着纺织细致、图案美观的挂包,内盛槟榔、烟草等什物。老年男子则留辫子缠在头顶上,裹以黑布包头。女子们手拿花帕,盛装的她们黑色对襟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耳朵上戴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老年妇女大都穿比较宽松的蓝色或黑色短上衣,头发挽于头顶,外裹黑色包头市,他们在“闹双”(领舞者)的带领下,踩着鼓点,载歌载舞,他们的脚步刚键、变换有序,每跳完节数时,场外就鸣土炮,炮声一响,全场便欢呼“哦然,哦然然…”,声势浩荡,地动山摇。户育乡现有五块“目瑙纵歌”场,即班岭“纵涨广”、“扎朵”目瑙纵歌场;乡政府驻地“目瑙纵歌”场;雷弄“目瑙纵歌”场;弄贤麻科“目瑙纵歌”场。
每一个目瑙纵歌场都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目瑙示栋,那是为了纪念景颇族先人宁贯娃首创“目瑙纵歌”而设立的祭坛。示栋竖立在目瑙纵歌舞场中央,是景颇族人们心中最神圣、最崇敬的图腾。示栋一般由四竖二横六块厚实的长方形木牌加底座组成,用红黑白绘成不规则的螺旋形几何图案,中间两竖牌稍高,左边为雄牌绘就太阳图案,右为雌牌绘有月亮图案,代表景颇族从青藏高原日月山科迁徙而来,同时也表示阴阳搭配和人类离不开太阳和月亮。下面螺旋形舞蹈图案,代表景颇族祖先当年迁徙的路线。再下是犀鸟科和孔雀领舞的传说图案。两侧稍矮的牌子是祖宗男女桩,顶端绘有祖先发祥地“木省然崩”。左桩下面画着菱形宝石图案,右桩下面画着波纹形迁徙路线。再下均是象征人类繁衍的厥叶花,象征各民族团结的南瓜子,象征消灾劈邪的牛头和人类生殖繁衍的乳房,横的上面一块绘有田地图案,下一块绘的畜禽、五谷图案,阴阳雌雄桩之间有交叉的刀和箭相连,表示景颇族人民生活离不开刀和剑,也体现景颇人民的英勇果敢精神。总的说,目瑙纵歌集中表现了景颇族的历史起源、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音乐、舞蹈艺术和文化艺术特点,是了解和形容景颇族社会历史,以及民族学、民谷学的最好的活的材料。
饮食文化
进入景颇山寨后,你会惊讶于他们独特的饮食习惯,一切是那么的淡然和“绿色”,景颇族大都有以大米为主食,少部分以玉米为主食。他们惯于用芭蕉包上米饭,按人头分配后用手抓着吃,副食品是豆类和薯类,以及采集到食用野菜野果,极少吃肉,以素食为主,而且,无论蔬菜或肉类都只放盐和辣椒烤煮。如果遇到节日杀猪宰牛,全村寨人均一份,如打到野味也均分。最值得一提的是景颇族山寨的酒。几乎家家都有酿酒的器具,人人都会酿酒,酿制的水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喝起来清凉可口,十分解渴。而且,还有着特殊的作用,如果结婚、贺新房、节日、交朋友都少不了水酒和酒,人人以豪爽的喝法和豪迈的情怀交新朋友。是的,景颇人民是十分好客的,他们的真情如醇香浓烈的米酒一样,让人回味难忘,无论相识或不相识的陌生人,只要进了山寨,都有会受到热情款待,景颇人民会用芭蕉包上香喷喷的竹筒饭待客,以示敬意。主人也不给客人斟酒,而是把酒巴交给客人中的长者,请他代表主人给大家敬酒。而酒到酣畅淋漓时,主人便会拿出勒绒,吹出或明快、或柔美、或深沉的乐曲,让人更加沉醉,如果有人配合,还可以敲起浑厚有力的木鼓,那富有感染力的木鼓声和勒绒声会激起你舞动的神经,于是,宾客们都在乐曲鼓点中自由自在的歌唱和舞蹈起来。而闻声而来的邻居们,有的带来声音细腻悦耳的口簧琴,有的带来声音圆润、飘逸的吐良,融入了歌曲中、舞步中。在这一时刻,人们已忘了谁是主人,谁是宾客,也早已忘了太阳又爬到了山边。
历史渊源
户育乡的景颇族人口不多,但历史渊源悠久,民族经济发展很快,因为他们的居住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这就使得它的确如一朵深谷兰静静的散发着她迷人的芬芳和美丽。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户育乡,这朵迷人的斑色花,将以更加全新的美丽和魅力开放得更加娇艳、迷人。
文化教育
2006年,校舍建筑面积11622平方米,其中B级危房4530.28平方米:D级危房1726平方米。
共有教职工81人。小学教职工6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30人:少数民族教职工40人。初中教职工17人,其中本科学历7人:大专以上9人:少数民族教职工3人。全乡小学共有37个教学班(含学前班),在校学生97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07人:住宿生526人:享受“二免一补”学生756人。初中3个班级,共有学生83人,其中住校生50人:少数民族学生54人。共有适龄儿童645人,全部入学,入学率100%。适龄少年350人,已入中学250人,初中毕业46人,尚在小学就读46人。15周岁人口135人,受完初等教育人数133人。
建有文化活动室22个,麻科、班养、三排、明寨、武甸、雷弄等村民小组的农村文化活动室正在建设中,解决了群众无娱乐场所的困难。同时,投资10多万元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和“211工程”,为8个村民小组的190户群众解决了看电视难的问题。
农村市场
户育乡现有6个小型集市,每个集市每五天为一集市日。集市里主要有生活用品、蔬菜、水果、食品、小吃。
特色产业
户育乡主要产业以甘蔗、水稻为主,2006年甘蔗全乡销售总收入1278.02万元。柠檬、麻竹、茶叶投产面积共8520亩,经济收入86万元;民营橡胶开割面积1175亩,经济收入270万元;胡椒、八角、草果、咖啡、砂仁等其他经济作物所取得的经济收入为37万元。西楠桦、杉木石斛野生食用菜菌和各类林果的经济收入成为群众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共产生经济收入103万元,形成山区收入的一个特点。
发展思路
户育乡稳粮抓甘蔗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动力。把以往单项种植粮食作物,因地制宜地发展其它经济作物。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动下,全乡现已种植上规模的柠檬、橡胶、麻竹、石、茶叶、咖啡等热区经济作物,逐步形成了我想乡的支柱产业。同时大部分甘蔗已下水田再创高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得到经济实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实现了全乡人民经济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自然资源
全境属于高黎贡山扇状山脉尾部,地势呈北高南低,平均海拔900米(海拔最高点为营盘山1765.6米,最低点为广蚌寨团结大沟769米,高低相差996.6米)。境内山川纵横、谷深流急,有芒海、雷弄等大山,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为60%,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和小盆地。乡政府东西一线由若干个大山包和多个大小平坝形成的丘陵地带,大部分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沃,土壤宜种性好,年平均气温20℃,年均降雨量1499.3升,年平均降雨139天,平均总日照时数2444.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自然灾害较少,基本无霜冻、无低温、无大风日,拥有煤矿、石灰石、粘土等矿产;柴胶、油柚、油茶麻竹、咖啡、柠檬等经济林砂仁草果、八角、香茅属、胡椒等香料作物;土三七肉桂土茯苓黄连、天麻等中药材;产木耳、香菌、鸡棕、干笋等土特产。
林权改革
从2007年6月起,用8至10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全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再用半年左右的时间配合市林改办完成配套改革,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初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促进全乡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社会保障
全乡民政和社保工作围绕军人家属、退伍老军人、五保户、困难孤儿、残疾困难户、先进老党员、艾滋病遗孤、自然灾害受灾户等弱势群体开展了慰问,使得这些弱势群体感到了社会的温暖、党和政府的关心。2006年,共发放各类救济、救灾款21.55万元,粮食15吨,各类救济救灾衣物1232件。为1户艾滋病孤独建设了投资1.5万元的住房,有70人参加了人身保险。
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2人,占人口总数的0.4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588人,参合率93.16%;享受低保297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区域概况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资源环境
民族文化
饮食文化
历史渊源
文化教育
农村市场
特色产业
发展思路
自然资源
林权改革
社会保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