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岐镇地处南亚
热带,气候温暖而潮湿,属平原地带,土地属于沙质地,宜种植水稻、花生、香蕉、北运菜,其中以种植北运菜最为著名,是
化州市重要的北运菜生产基地。
长岐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及历史古迹众多,有明代大理寺正卿
李邦直、大理寺少卿李学曾等名人;有镇内出土的属省级保护文物汉代“
独木舟”;有
茂名市市级保护文物华山李氏大宗祠、南安冼太庙、西湾大雁塔;有
解放战争革命功臣
李一鸣、李雅南等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岐镇常住人口为41811人。
镇情概况
位于
广东省化州市南陲,属化州南大门,地处
鉴江下游平原,与化州市同庆、
杨梅、
吴川市浅水、长岐、樟铺五镇毗邻,东面有梅化公路,西南面鉴江环抱全镇,北面有
茂湛高速公路横贯其中。管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23条自然村。总面积37.25平方公里,总人口6.11万人(截至2008年)。
一圩两镇
湛江市的吴川市与
茂名市多个行政区接壤,包括
化州市、
茂南区、茂港和
电白区,历史原因,出现有趣的茂港飞地与双长歧镇现象,凸显粤西人自古以来密不可分的地缘关系。
鉴江边上的长岐,同名两镇分属两个地区,一个是化州市长歧镇,一个是
吴川市市长歧镇,两镇其实是同一个地方,但行政上分别隶属两个不同市的管理。化州的长岐镇和吴川的长岐镇同处鉴江畔,同饮一江水,两镇紧紧相连,没有明显的区分标界,只有一个长岐墟,大家都是长岐人。为了方便业务联系,让顾客节省电话费,虽然同在一个地方,许多商家店铺的招牌上都标有两个分属两地的电话,分别是0759和0668的区号。
化州市长岐镇和吴川长岐镇一般是以解放路为界,划分化州和吴川。
经济简况
工业
积极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广开渠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了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乡镇企业以羽绒、生物制品、鞋业、胶粒为主,
造纸、
广藿香油、建筑、运输、竹器、炮竹、废品回收等行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镇有工业企业572家,产值15.38亿元。
农业
认真落实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一是农业基地化生产稳步发展。该镇形成“粮、油、菜、渔、畜”等五大生产基地,呈现出“
洼地养鱼,坡地禽畜,地果木,田头瓜菜”的特色农业格局。2005年,北运菜种植面积1100多公顷,产量21870吨,三鸟出栏54万只,
肉猪出栏3.7万头。二是以立体养殖基地丰华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全镇养殖业发展。全镇各种种养专业户1000多户,涌现出一大批养猪养殖
罗非鱼等专业大户,他们已成为农村经济一支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社保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485户,1038人;实行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制度, 2006年全镇参保人数27606人,覆盖率达60%。
执行优惠政策,按照“有新屋、有新村、有新貌、有新发展”的规划,落实好工作责任制,多方筹集资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泥砖房户改善居住环境。全镇原有870户泥砖房户,至2005年底,已全部告别了泥砖房。
财政
积极组织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财税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成立镇级财政结算中心,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开展非税收入治理工作,积极培育税源,严格依法治税,确保了该镇财政税收稳定增长。2005年,全镇完成税收收入428.8万元,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增长率位居全市前列。"
科技
形成了以农业办为龙头,农技站为基地的农业技术推广、传播信息中心,建立全镇、村、组三级农科网络,举办了多期农业讲座,及时传播和推广新的农业生产和栽培技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香蕉、水稻、北运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全镇农民逐渐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城镇带动”战略,切实抓好城镇规划与建设,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到2006年止,累计完成镇通村公路硬底化6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历史文化
独木舟工场遗址
独木舟工场遗址位于长岐镇石宁村西侧
鉴江河边。先后出土一批
东汉至
魏晋间制造的独木舟及半成品、原材料等。
洪氏大宗祠
据《岐阳洪氏族谱》记载,岐阳(即长岐)鼻祖洪昊公,字景明,号康彝,系隐公次子,世居
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初分潮州府潮阳县,在
景炎年间,以原籍领任高凉路判(通判),率押数百人开拓南疆,任满解组,择居化州岐阳。据考
化州岐阳始祖昊公系晋江英林洪氏十四朝奉公之十一世孙,属三世祖十七承务派下。
昊公肇居岐阳迄今已近八百年历史。由于岁月迁延,生齿日繁,人丁昌炽,以岐阳为开基圣地,不断向四方拓展:南至雷琼海峡,西进廉钦全境,北入玉林柳州,东临电白南海,再涉
潮汕地区,进迁安南云贵台湾及海外各地。仅分布于广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云南省等四省几十个县市数百个自然村,据不完全统计的人口就有十多万人。
洪豫(1389~1446年),化州县长岐镇长歧村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
进士,授刑部佐职迁浙江清使司
主事,升山东布政使
司右参政;授中议大夫,升黄门
通政使司通政使。
广东省化州市长岐镇的西湾村(上院李)与旺岭村(华山李),风景优美,文化鼎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当地两条盛产名人的著名村庄。两村文物古迹众多,化州市总共有五处
茂名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有两处就分别在这两村内,一处是旺岭村的
华山李氏大宗祠与报德塔,另一处是上院李的南安佛子祠、新塘洪恩堂,其中华山李氏大宗祠为粤西最大的古建筑,气势不凡;而
佛子祠的建筑风格典雅清秀,布局巧妙。两村村民皆为
李姓,上院李氏与附近旺岭村“华山李”均是西平王晟公后裔,晟公十世孙遂公(江西谷村人)是我们的共同先祖。遂公有四子,上院李氏是二子仁昌公的后代,华山李是四子仁超公的后代。
上院李氏与附近粤西“三柏李”也同属陇西李,三柏李是
李渊公第二十二子滕王元婴公的后代。
上院李氏族系庞大,以“耕读传家”为训,民风淳朴,团结睦邻,爱文崇武,在当地是著名的名望大族,对当地的文化建设、经济繁荣、安定团结、文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封建科举时代,两村总共出过1个探花,7个
进士,34名
举人,旺岭华山李氏“一门九举三进士”西湾上院李氏“一门五举人四进士”成为岭南地区文化史上的佳话。其中两村进士人数占
化州市总共33名进士的20%还多。
李氏大宗祠
在广东化州长岐镇旺岭村聚居着一个
天宝王族
李晟后裔的古老村落。据考证:旺岭李氏是
唐朝秃发乌孤李晟的后代。李晟的第二十五代孙李仲荣因避战祸自赣入粤,初居于
高州市,元代末年迁居化州长岐旺岭一带,至今已600余年。华山李氏大宗祠就坐落在这里,宗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一座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
聂氏宗祠建筑,对于研究粤西客家民居生活、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实物。古祠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灰雕屋脊,穿斗式,梁架结构,占地面积达2900多平方米,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
李姓大宗祠历经明、清两代及民国期间多次修,是李氏子弟进修的家塾学堂。1391年至到1582年,旺岭李氏连续出了李福寿、李富、李帮直、李克由、
李学曾、李泰初、李一迪、李一桂、李元畅等九位
举人,其中李帮直、李学曾、李一迪、李元畅四人还
高中了
进士。李帮直累官至太仆寺正卿,钦差提督,著有《东洲稿》等传世;李学曾累官至大理寺少卿,吏部都谏,为官刚正清廉,著有《鹤林遗稿》20卷等传世;
李一迪累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著有《掘官存稿》等传世;李元畅累官至内阁首辅,下二品俸官。从此旺岭
华山李姓“一门九举四进士”成为岭南地区文化史上的传奇佳话。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长岐镇常住人口为418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