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前镇坐落在杭州城西古运河畔,是一个具有800余年历史的古镇。全镇现有人口3.3万,总面积48.9平方公里。仓前镇地处
杭州市城郊,交通便利,杭宣铁路、
京杭大运河穿越本镇,火车站、码头均已设立;
104国道、杭徽公路(02
省道)贴境而过。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仓前百姓的世代耕耘,使得仓前不仅仅赢得了“
江南粮仓、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也养育出淳朴的民风、杰出的人才。
2020年1月,仓前街道入选
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2021年4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部分
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仓前街道成为新
余杭区人民政府驻地。
地理位置
仓前地处
杭州市西北近郊,距市区中心15公里。杭州市
文一西路贯穿全镇境,境内祥仓、余仓、良仓、上仓等公路以及东西大道纵横交错,分别贯通
104国道和02省道,交通十分便捷。
得名由来
仓前原名灵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官方在街北建临安便民仓,古以南为前,遂称仓前街,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虽隶属关系和建置几经变迁,但仓前之名一直沿用。
城镇建设
2020年1月,仓前街道入选
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区域概况
仓前镇浙江省
杭州市余杭区辖镇。坐落在杭州城西古运河畔,是一个具有800余年历史的古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底全镇有人口32233人,总面积48.9平方公里。仓前镇地处杭州城郊,交通便利,杭宣铁路、
京杭大运河穿越该镇,火车站、码头均已设立;
104国道、杭徽公路(02
省道),东西大道贴境而过。
仓前镇位于余杭中部偏南,
南苕溪东岸,
余杭塘河穿镇而过。西邻
余杭街道,南接
闲林街道,东临五常乡,北与良渚镇、
瓶窑镇毗邻。仓前为平原水网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河流纵横,灌溉便利,是
余杭区的重要产粮区。
无论是这里的“清水丝棉”,还是“
白切羊肉”,几百年来为人称赞;国学大师
章太炎先生、著名社会学家
陈达、生物学家
蔡堡是仓前人的杰出代表,
浙江省重点文物——章太炎先生故居完好地坐落在仓前镇上。
古镇仓前流传着许多传说,
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故事就发生在仓前镇,该案中涉及的“爱仁堂”药铺旧楼仍保存完好;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盛会是仓前的习俗;古老的传说和仓前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使得仓前这个江南古镇格外引人注目,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八方来客。
改革开放以来,仓前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批标准规范的农业基础设施已经建成,以
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正在实施之中,使得仓前这座古镇蕴藏着历史,也洋溢着欣欣向荣的现代气息。“掏羊锅”作为仓前一个极富传统风味的特色美食项目,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从2006年开始,已经连续两年举办了“羊锅节”,使得仓前的羊锅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去年举办的第二届羊锅节期间,仅一周时间,来宾竟达30多万人次,每天平均有4.5万人次左右,连一些外商、国际友人也慕名前来,被我们的“掏羊锅”所吸引,一周时间的羊锅经营额达到1500万元。省、市乃至国家级新闻媒体也赶至仓前,对我们仓前的“羊锅节”作了全方位的报道宣传,还上了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全国打响了仓前“掏羊锅”这块百年美食品牌。这个
章太炎故里的小镇,顿时来访者络绎不绝,极大地提升了仓前知名度,“羊锅节”成了我们乡村旅游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乡村味”和“休闲味”,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
仓前古镇原名灵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官方在街北建临安便民仓,古以南为前,遂称仓前街,距今已有874年历史,虽隶属关系和建置几经变迁,但仓前之名一直沿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辖10个
建制村,1个社区,人口3.512万人。境内
余杭塘河横穿全境,
东苕溪紧贴其西。西南边缘有宋家山、万金山
丘陵,东北角寡山、吴山孤峙,与平原隔水相望,形成山水相嵌的优美景色。仓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著名国学大师
章太炎的故乡。清水丝绵明清时期就闻名遐迩,早竹笋以肉厚质嫩味鲜驰名省内外,龙泉寺小白蚕豆因特具的美味列为贡品;镇南面有白虎山有
新石器时代的遗存,镇中心有历史上著名的南宋临安仓遗址,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故居,老街上曾因清末
杨乃武一案的钱爱仁堂药店。
建置沿革
仓前镇位于
余杭区中部偏南,清时在仓前设便民仓,故得名仓前,解放初为仓前镇、文治乡、灵东乡,1950年分建万和、仓前、灵东、永乐、永胜5个乡,1956年又合并为仓前乡,1961年建立仓前公社,1986年改建为仓前镇。
大事记
1981年5月21日,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代表10人到仓前乡考察绿萍生产。1986年6月14日仓前镇章太炎故居修复开放,1997年10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仓前乡改为建制镇。
1988年5月5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和中国商业部联合举办的“粮食散装搬运储藏讨论会”的亚太代表和粮农组织网络
成员国代表46人考察仓前
粮库。
1991年12月,仓前粮管所被商业部授予“全国粮食保管工业先进单位”。
1995年,仓前镇文化站被命名为省特级文化站。
经济状况
到2005年,仓前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45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360.99%;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99元,比2000年增加4336元,同比增长197.15%。通过五年努力,全镇经济综合实力已明显增强。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五年中,全镇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达到1498万元,先后完成了北片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网具凌村营圩区整治等项目,完成新建、改建排灌机埠126座、水闸12座,三面光排灌渠浇筑3440米,整治河道2180米,加固加高圩堤6200米。在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逐步加快,本着“稳粮、扩经、调优”的原则,仓前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到2005年,全镇“调优”面积达到了11020亩,“石华农业园区”、“杭州创意园林绿化”、“特种水产养殖”等15个基地项目建设,总面积已达到3000亩。村级经济在这五年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全镇村级经济总收入达到936万元,村级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从2000年的10个减少到目前的2个。
“工业强镇”战略加快实施。一走进仓前、高桥两个工业功能区块,现代化工业小区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区内59家企业的生产、建设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仓前共投入资金4201万元用于功能区块内道路、水电、通讯、
污水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仓前工业功能区已经成为
杭州市市级特色工业功能区块和生态工业功能区块。原来“小打小闹”的仓前工业,在五年间从量到质都有了新的提升,2005年,全镇规模企业达到57家,比2000年增加了40家,其中产值亿元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受仓前良好的环境吸引,五年来,共有72家外来企业落户,引进资金7.7亿元。同时,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的拓展,全镇形成了以链条、轻纺、鞋业、服装为主的出口创汇产业。通过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到2005年,仓前镇共有20余家企业注册商标25个,获得专利3项。有2家企业步入“省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杭州顺豪橡胶有限公司的一只产品还被列为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
科技型企业正在不断涌现……
仓前镇自2002年提出“工业立镇、三产兴镇、经济强镇”的发展战略以来,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第三产业,已提前三年实现翻番。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仓前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仓前镇交通道路状况的逐步改善,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凸现。该镇完成了
文一路延伸工程的征地拆迁和路基工程。文一路延伸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以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仓前镇以“三产兴镇”为依托,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已有瑞成、
福田区、钱神、外经、华源等6家企业在仓前落户,总开发面积1200多亩,其中已开发商品房5万平方米。由瑞成房产开发的占地600亩,总投资4亿元的格林·兰登度假庄园项目已经动工建设;一期占地面积560亩、总投资达2.5亿元的嘉泰学院已基本完工,将在秋季招收首批学子。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000万元,提前三年实现翻番。
2005年,依托东西大道和文一路的开通,仓前镇第三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仓前镇将进一步凸显三产亮点。一是推进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建立项目领导联系制度,促进现有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积极配合做好宋家山、
文一路两侧土地拍卖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结合仓前历史古镇、人文景观、山水特色等旅游资源,大力开展以太炎故里为核心的仓前古镇,以寡山石窟和千年
黄杨为重点的自然风景,以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为主的民间文化,以国家网球培训基地为依托的运动、休闲、观光等旅游业;三是继续加大如冷板羊肉、“淘羊锅”等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力度;四是加速高教园建设。在做好嘉泰学院560亩一期工程建设、招收好新生的基础上,加快二期开发进度。同时做好杭州仓前高教园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尽快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落户仓前,真正使仓前成为知名的新大学城,打响“学在仓前”的品牌。
科学发展
城镇环境
城镇环境越来越美。全镇共投入资金4.65亿元(含区里在仓前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东西大道、文一路为主线,祥仓线、瓶仓线、余仓线、上仓线为辅线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37.5公里的村庄道路得到硬化,43座危桥完成改造,改水工程基本完成,村村都已通上自来水。嘉泰学院已经在仓前展现了迷人风姿,格林·兰登体育休闲中心正式落户仓前,省委党校“一校两院”新校区已经开工建设,太炎路二期人行道及配套工程建设完成;
集镇新建商品住宅370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仓前,正由原先的水乡农村,变成一个新兴的城镇。2004年,仓前通过了省级卫生城镇的考核验收,正朝着生态镇的目标迈进。
文教事业
文教卫事业进一步发展。“百年大计”,教育第一,仓前镇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先后完成了吴山教学点、镇中学学生公寓楼建设、镇中学迁建土地预征和更新现代教学设备装备等工作;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已有7个村完成了卫生村创建,新型农民合作
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51%。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继2004年成功举办了太炎故里·仓前镇第一届文化
中国艺术节后,首届人民运动会暨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拉开序幕;而区“三艺节”的戏曲大赛、“
1997年八运会”舞龙大赛以及省市区专业文艺团体带来的文艺晚会,更是让仓前人民享受了一道道文化大餐。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完善。仓前镇共为936位失地农民办理了
养老保险,其中215人开始按月领取养老金。为了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仓前先后举办了2期大规模的劳动力交流会,安排了7期农民转岗就业岗前培训,有3000多位失地农民走上就业岗位。为了让全镇五保老人晚年生活更舒适,仓前投资350万元建成了全镇最漂亮的建筑——仓前老年公寓;对全镇的433名
低保户及残疾人家庭学生,政府发放
助学金30.97万元;全镇累计1294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
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更平安。平安是最大的财富,仓前镇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镇的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受理各类信访案件339件,办结率100%;受理矛盾纠纷504起,调解成功479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5%,各种不安定因素均得到稳妥有效化解,无发生群体性及械斗事件、无因纠纷引起非正常死亡、无民转刑案件、无归正(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刑事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
招商引资
仓前镇政府与新能基杭州发展有限公司签下协议,3年后,一个总投资1.1亿美元、占地4.73公顷、
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五星级大酒店——“杭州凤凰花园”将在仓前镇拔地而起。仓前镇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仅2007年就引进工业、科技、三产等项目15个,其中外资企业4个,区外企业11个,正在洽谈并达成初步意向的项目9个,已经签定合约的5个,总投资额度达到31.674亿元,这些企业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63.678亿元。仓前镇专门成立
招商引资工作组,研究制定具体的招商引资考核标准,并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推行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以存量资源招商的做法,鼓励外来投资者购买闲置资产,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并坚持“无引不快”的理念,以特色工业区块、高新产业区块、永乐区块为平台,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在原有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企引企等招商途径和方法的基础上,突出集群招商,引进高新产业,核心企业和关键项目入驻仓前,加快特色工业区块、高新产业区块的经济发展。
同时,实行规模扩张与“零土地”招商并重战略,鼓励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引进项目,实行产品
嫁接和增资扩容,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走创新发展和差异化、低成本发展之路。依托仓前镇地理、行业优势,实行产业扩张,沿
文一西路、
绿汀路设立工业功能区块、高新技术产业区块;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为企业服务的软环境,提升服务绩效。树立“零距离指导、零关系办事、零利益服务”的理念,把服务做细、做深、做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同时大力改善发展硬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巩固创卫成果,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仓前镇已形成了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塑胶化工、电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42%。随着高新区块的发展,高新企业的引进,仓前镇的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
一方名村
金星村位于
余杭区塘河西端,
余杭街道东侧,隶属于仓前镇。1998年全村共有658户,2218人,有耕地167?13公顷,山林、果园等7707公顷。是一个农、工和三产全面发展的小康村。以粮食高产和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居全市第一而闻名。曾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农业先进集体。国家粮食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村考察和指导工作。先后有
日本、
越南、
斯里兰卡、
喀麦隆等13个国家的农业专家来村观光考察。1973年南方13省
机械化试点
青饲料收获机现场会在村举行。1998年又建立了千亩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工业已初具规模,1998年工业产值5447万元;销售收入983?68万元,利润28?1万元。以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该村的又一特色。1986年起,被县(市)委、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千年古树
在三营村委院墙内的两株黄杨树,一株高55米,冠幅75米×6米;另一株高5米,冠幅65米×5经林业部门专家鉴定,树龄已在千年以上,被
余杭区人民政府列为古树名木,分别编为“浙AA0013”、“浙AA0014”号。12月建好铁栅栏,挂好牌,得到保护。
历史名人
国学大师章太炎
【国学大师章太炎故居】章太炎(1869~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其故居位于仓前镇,临街面河,坐北朝南,属晚清砖木结构瓦房。宽三间、深四进。第一进为临街3间店屋,第二进为正厅,第三进为二层楼厅,章太炎即诞生于此,其中一间书斋是太炎青少年读书处;第四进为二层楼房。整座故居占地688平方米,章太炎在此度过了22个
春秋。1986年3月,余杭县政府拨专款整修第三进扶雅堂,基本恢复整个故居原貌。1997年,章太炎故居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志学家魏桥
【方志学家——
魏桥】
魏桥,原名魏云生,1930年4月生。中共党员。长期从事编辑、理论教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工作。1983年晋升编审职称。历任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地方志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地方志学会会长、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浙江省收藏学会会长等职。著有《浙江方志源流》(合著)、《志苑十二年》、《怕为人序及其他》,主编《浙江省名镇志》、《
浙江省名村志》、《浙江乡村社会研究丛书》、《浙江省市县区辉煌二十年》、《浙江文化丛书》、《浙江人物丛书》等,有杂文集《风雨四十年》等。1992年,魏桥以中国方志专家的身份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所编的《国际知识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