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寺
日本京都市北区的寺庙
大德寺(だいとくじ)创建于镰仓市年间(公元1325年),位于今日本国京都市北区,是洛北最大的伽蓝,也是禅宗思想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闻名。大灯国师为开山祖师。后经战乱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师(聪明的一休)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还保存着一休大师的遗墨。丰臣秀吉曾在寺内举行织田信长的葬礼。建有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产的建筑物的大伽蓝是战国时代的大名捐赠的。寺内共有21座塔头 , 拥有茶室、园林、门画等多数文化财产。
简介
大德寺内唐门、使门、三门、佛殿和法堂林立,其中大德寺本坊(每年数日定期开放)殿堂内江市户时期著名画家狩野探幽的壁绘作品《猿图》精彩动人,难得一见。大德寺内庭方丈为日本国宝。
大德寺内尚有大仙院、养源院、瑞峰院和高桐院四个寺院散在其间。其中大仙院的庭院是江户城初期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景致优雅。
历史
平安时代,寺庙所在地又被称为“紫野”。镰仓时代末期(14世纪初),大灯国师宗峰妙超于此处建庵,名为大德庵。大灯国师以严格的家风而闻名,使得花园上皇和后醍醐天皇均归依其门下。嘉历元年(1326年)法堂完成,始称其为“大德寺”,并成为两朝日本天皇的愿伽蓝。尤其是后醍醐天皇称大德寺为“本朝无双的禅苑”,并指其为平安京五山之一。之后大德寺虽然被剃除“五山”之列,然而作为在野的禅寺,它仍保持着独自的禅风。
进入室町时代后,由于応仁之乱等一系列的战火,使大德寺的伽蓝焚毁尽。一休禅师得到市豪商尾和宗临等的援助,再建了大德寺并修复其伽蓝。一休禅师弟子中的一人曾居于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处,从而开启了大德寺与茶道的渊源。
安土桃山时代千利休笑岭和尚、古溪和尚的弟子集茶道之大成。此千利休其后出仕丰臣秀吉织田信长的葬礼在大德寺举行;信长的菩提寺——総见院在大德寺建成;与此同时战国诸大名亦接连不断地在大德寺先后建造了二十二座塔头寺院(即大德寺属下的小寺院):総见院、聚光院、瑞峰院、兴临院、大仙院、龙源院、养德院、真珠庵、如意庵、龙翔寺、德禅寺、龙泉院、狐蓬庵、芳春院、龙光院、大光院、玉林院、高桐院、大慈院、禅定院、三玄院和黄梅院。这一切都使这一时期的大德寺极具盛隆。
走进寺庙
作为工匠艺人集中的艺术村繁荣起来的鹰峰;保存着许多史迹和文物的大德寺鹰峰和紫野位于流经京都 北部的加茂川西面,这里在16世纪至17世纪聚集了许多工匠艺人,作为艺术之村逐渐繁荣起来。紫野的大德寺占地面积很大,建有21座塔,有茶室、日本庭园、隔扇画等许多史迹和文化遗产。形状为十字架的庭园中铺有大粒砂子和小石块,3块隔扇上的龙图,透空的雕刻等都很有名。旁边有今宫神社,因为有防疫疾病的神明受到人们的参拜,春天有“休息节”这一民俗活动。届时队列合着笛、鼓的音乐边走边舞,迫使红鬼和黑鬼就范,据说到用花、草装饰的“风流伞”下钻一下,就能一年内不生病。鹰峰有座光悦寺,原先是17世纪一位精通书法、陶艺、泥金画和茶道等多种艺术,叫本阿弥光悦的大师的居所,他死后,这里改为寺院。另外还有创建于14世纪中叶的源大德寺位于京都北部,它是这个地区最大的寺院。这座寺院属于佛教的一个宗派临济宗派的寺院。寺院境内,有21栋建筑物,并保存有许多的文化遗产。寺院始建于14世纪,内战时期被烧毁,后来重建。“龙源院”正门和正殿,是大德寺最古老的建筑,均被指 定为重点文化遗产。“瑞峰院”是由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大名”(日本封建时期的诸侯)修建的。明治九年(1876),临济宗诸派分立,大德寺系统组成大德寺派,昭和十六年(1941)暂与他派合并,战后又恢复独立。昭和二十七年(1952)获准成为宗教法人。现在拥有崇福寺(福冈市)、南宗寺(界市)、龙翔寺(京都)等199座末寺,并且在龙翔寺内设有专门斋醮科仪。此外,大德寺派与临济宗其他各派以及黄宗联合经营紫野中学校日本几乎都是木头建筑,加上东京地区气候干燥,大火往往一发不可收拾,大德寺也因此多次历经烧毁重建,规模也逐渐扩大。最惨的是在二次大战时的美国军队轰炸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现今的大德寺大多是后来依着原式样以钢筋水泥结构盖起,并利用各种材质与色彩来维持其古朴的感觉。目前最有看头的建筑以二天门为主。二天门是侥幸逃过多次大火与轰炸的古老建筑,建于1618年的江户时代,当时主要作为位于日光德川家康家庙东照宫的「随身门」,样式古朴斑驳,很有味道。特别门边两座门神雕像,右边嘴巴微微张开、左边嘴巴紧闭,刚好是日语50音中第一个字与最后一个字的嘴型,颇有意思。
寺内法师
大德寺高田明浦管长1943年生于山梨县,13岁时在东京广德寺的福富以清住持门下出家。1967年,在大德僧堂挂单并继承了大德寺派管长中村祖顺的佛法。1983年就任大德寺内的小寺龙泉庵住持,1984年7月 开始担任大德寺专业伽蓝老师。2003年10月,高田明浦继承福富雪底前任管长,就任大德寺派第15代管长。其室号是岭云室。临济宗里的大德寺派以在野派自居,与五山禅僧对立。在宗教方面,他们后来也借鉴道元的做法,重视“坐禅”形式,重视在民间传禅。在政治上,他们也并非是要远离政治,而是反对五山的与师爷密切来往,亲近失势的日本天皇朝廷。亲皇是大德寺的传统,当日曾发动倒幕战争并建立南梁与足利幕府对峙的后醍醐天皇,曾亲笔降诏给大德寺,称:大德禅寺者,宜为本朝无双之禅苑。安栖千众,令祝寿年;门弟相承,不许他门住。不是偏狭之情,为重清流。所以,从足利幕府的角度看,冷落大德寺也在情理中。不过,这种冷落与放任自流又未尝没有好处;好处之一,就是造就了那位风流不羁、天马行空的高僧一休禅师(1394~1481)。这种豪华的、颓废的强烈感受与其中暗示的肉体堕落观,总使我不禁想起法国浪漫派的诗人们。而诗里那化不开的愁情又使我们对于一休年轻时的两次自杀经历能若有所悟。这种情绪,很可能是他后来向着禅的精神世界作不懈追求的内在动力。他在获得华叟印可后,随手就把印可状丢掉了。旁边有人看到忙帮他拾起来,一休索性就把这印可状直接丢进火盆里。这种反常举动刚好说明他已经完成了精神的超越。他为自己取别号名“在云子”,常年在外云游,居无定所;与市井之人为伍,说禅行乐;既出入于青楼寻欢笑,亦能安于布衣粗食,更能兴来呼酒助长歌。用他的诗句说,是:住庵十日意忙忙,脚下红丝线甚长。他日君来如问我,鱼行酒肆与淫坊。历代名僧如宗峰之徒关山慧玄(后来成为妙心寺派祖)、一休、笑岭宗欣、泽庵宗彭春屋宗园等人皆曾住此寺。一休宗纯正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机智过人的“一休哥”的原型。一休宗纯曾在大德寺派名僧华叟宗昙门下修行,并在1418年(即宗纯25岁时)被华叟宗昙授予“一休”之法号。华叟十分钟爱宗纯,曾要把大德寺第一任住持所用的如意交给他,并委任宗纯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宗纯认为以一纸证明来委任继承人的作法,是把纯洁精神信仰加以物化的庸俗行为,遂予以拒绝。1474年,81岁的一休接受后土御门天皇诏令,担任大德寺第47任住持,此后尽心于重建大德寺。1481年,大德寺重建工程大体竣工,一休宗纯也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享年88岁。
人文景观
不管从哪个入口进入大德寺,最重要的就是先去找到一个清洗的水池来把自己的手脸洗干净。在早期,日本的寺庙一定依水而建,所有的人要进庙前一定都会在水边把自己洗干净,既是尊敬、也是清凉身心灵。随着建筑都市化与溪流地形变迁,现在许多寺庙边不一定找得到溪流,但庙方都在鸟居山门入口或正殿入口边设置流动水池,到这里把自己洗一洗、漱漱口,人就清爽了起来,接下来不论膜拜或逛街也才比较轻松。日本寺庙的清洗池边都会放置几个可爱的小水瓢,水瓢的用法是有规矩的。很多人会拿着水瓢直接以口对着喝水漱口,这是不对的,也不卫生。以惯用右手者为例,正确的方法是先用右手拿起水瓢舀一些水,接着倒在左手的手掌中,再以左手掌对口喝水、漱口或清洗,最后用水瓢中剩余的一些水沿着右手掌往下倒,把自己用手拿过的地方也洗一洗,以方便下一个人使用,这样才有礼貌。熏香,洗干净之后,接着要做的就是熏香。大德寺的香是以纸捆成一圈然后整束一起燃烧,在熏炉中一束束插得颇有规矩。插香之后,接着要在香炉边停留一会儿,把香往自己身上缓缓拍过来,头痛拍头、脚痛拍脚,让这些香气为自己祈福。正殿膜拜与抽签洗干净又熏完香气后,接着就可以进入正殿膜拜,然后帮自己点根光明蜡烛或抽张好签。日本寺庙的正殿与中国台湾寺庙有些不同。台湾寺 大德寺庙的正殿中,人可以很近距离且很清楚的看见佛像,不过日本寺庙通常只能在一个围起 来区域外远远望着佛像,除非有特别需求与祈祷必要、并付出一定费用后才能进入此一范围中,在里头由和尚带着膜拜。在这个区域外,有着必须付费的蜡烛与签筒,帮自己或神明点根蜡烛,只要日元50元,抽根则是日币100元。比较有趣的是抽签。在大德寺抽签不用掷筊杯,只要自己在签筒旁投入日币100元,接着就可以拿起签筒晃一晃,然后抖出一支签,再依着签上号码在一旁找到自己的签,签主题上都写汉字,很容易就能看得懂。大德寺的签分成好几类,有大吉、吉、半吉、小吉、末吉、末小吉、凶等等几类,抽到大吉或吉的,当然要好好保存,带回家每天笑咪咪的一天看三回,抽到凶的,可就别呆呆的带回家。日本人很聪明,在寺庙中都会有一个结签诗的架子,万一抽到自己不喜欢的签,就可以把它系在上头留在庙里。没办法退货,至少可以放弃,真的颇人性。吊祈福牌除了抽签点蜡烛,也可以帮自己买个御守带回家或买个祈福牌来吊在庙里。寺庙中有着许多这样的贩卖部,有着各式各样的御守,有的祈求学业进步、有的祈求交通平安,帮自己买一个带回家也不错。比较有趣的则是祈福牌。祈福牌通常以木头制成,买了之后可以在背面写字,写上自己的祈福内容与对象,然后挂在庙里。有趣的是,有不少台湾人来此吊上祈福牌。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春天的大德寺,京都人从容赴花约,不像东京人在花下喝酒喧闹。旅居京都的作家,有一次特别按图索骥,找到称为大德寺的花庙。朵朵粉色云彩徜徉树梢,透过初春温和的太阳,花影摇曳,连殿前玻璃门上也花影幢幢。想从对面街道摄影取景,却每每被川流庙前的行人和汽车挡住。因为平安京美丽可以如此日常,以致过路人连头也不回。京都夏天闷热,又地处盆地,气温常常超过摄氏度36、37度,但京都人会将门前的暖帘换成麻纱帘或竹帘,然后泼水在店铺前的小石子上,展现天然的凉意。旅日作家刘黎儿就会去京都以石庭闻名的大德寺,眺望着美丽庭园、享受当地的豆腐料理;或是在鸭川或贵船川上,架设的川床享受淡雅的京料理。有些还可以进去学习禅宗思想冥想,有些在星期天提供佛教徒的素食。大仙院的庭园是最有名的,应尽量早去或晚去,以避开拥挤的人群。欣赏在很小的空间里创造了完整的世界的石头、沙堆和青苔的精致完美。不要错过美丽的水墨画。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禅宗寺庙大德寺,是由24个小庙组成的综合建筑,每个小庙都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庭园。只有一些对外开放。大德寺派,日本临济宗十四派之一,本山在京都紫野大德寺。派祖是大应派南浦绍明的法嗣兴禅大灯国师宗峰妙超。妙超在绍明圆寂之后,闲居于洛东云居寺。正中元年(1324;一说正和四年;一说元应元年)得赤松则村父子的护持,于洛北紫野建法堂。正中三年闰正月,随南禅寺镜圆,于清凉殿与睿山玄惠、东寺虎圣等人斗辩宗论,深得玄惠的信服。玄惠遂舍私宅建方丈,并于嘉历元年(1326)四月举行开堂式。此方丈即龙宝山大德寺。大德寺建成后即成为派祖宗峰一流的“相承刹”(即徒弟院、子孙庙),也曾一度是南北两朝的敕愿伽蓝、十刹之一。室町中期成为“林下”(地方上的大寺,有别于京都镰仓市两地的官刹)。从战国时期到近世初期,寺势均极其兴隆,根据江户城中期的调查,总共拥有509座末寺。
寺内画像
松猿图》轴是南宋著名禅宗思想画家法常的一部传世名作,绢本,水墨淡彩,纵173.3厘米,横99.3厘米,藏日本京都大德寺。展开轴头,但见老松斜出,树干上栖息着一对子母猿,白面长臂,猿面只用四、五笔开出,毛发蓬松,臂、爪在毛中显露出肌肉的柔劲和灵活。双猿紧紧偎抱,神态安详而严肃,正迎着秋风,眺望无限的远方,流露出一种超然而清淡的苍凉之感。画幅大面积空白,只是一片幽的淡墨敷色,就象是笼罩着一层暮色或雾气,如梦似幻,充满了感动人的精神力量。禅对浮于生活表面的繁复没有兴趣,它要求洞穿表象直抉深层,从内心而非外境直接把握生命本身。《五灯会元》卷三记西堂智藏禅师“捉虚空”的公案,十分发人深省,可以生作解释此图的一个话头:石巩问西堂:汝还解得捉虚空么。堂曰:捉得。师曰:作么生捉,堂以手撮虚空。师曰:汝不解捉。’堂却问:师兄作么生捉?师把西堂鼻孔拽,堂作忍痛声曰:太煞!拽人鼻孔,直欲脱去。师曰:上须恁么捉虚空始得。白纸与形象的关系,正如虚空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无常,虚空永恒,那包涵了万变的永远不变。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禅宗思想画中对于画面的结构经营,特别注意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处理和运用。对禅宗画家来说,空白与形象不仅同样地实在,甚至比形象更加实在。空白之处虽似空无一物,但绝非空无所有,所有一切的生命,无不从空白处而来。因此,在最高超的禅宗画家笔下,空白所得到的处理不妨形容为一种精神上的实体,象征着佛性的普照。空白之处的虚实永恒与不空之处的物质无常相对应,同时也就强调了画家虚以待物和回复自然之道所必需的积蓄和观照习惯。空白的一片静寂具有无限的暗示性,令人收视返听,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内在的生命意识。在太片空白中,抹上几笔形单影只的松风猿声,足以唤起一种平淡天真的汪洋之感,也可以产生一种萧条寂寞的孤绝之感。这便是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与法常同时的诗人徐集孙,曾题法常的另一幅《猿猴图》有云:啼云啸月声难写,只写山林一片心。正可为此图下一注脚。法常号牧溪,本姓李,蜀人。青年时曾中举人,后流落西湖六通寺为僧,从师无准。元吴大素《松斋梅谱》中记载他的事迹较详,其中提到他“喜画龙虎、猿鹤、鸟纲、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芦查、草结。又随笔点墨,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不具形似,荷鸳芦雁,具有高致。”此图画风草率,不假雕饰,别有生意流动;尤其是树树的笔法极为粗糙随意,可能正是用芦查草结之灯涂抹而成。近几十年来,日本和西方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特别注重于“禅宗思想画”的涵义。禅宗画,本质上正是禅宗僧侣用来印证人生体验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充分发挥了墨的功用,凭借水的调配,使墨的意义凌驾于笔之上;并且不仅作为一种形式要素,而且作为整个心灵的自然流露。法常的《松猿图》,可以看作禅宗画家的代表作之一。此图称得上流传有绪。当时来华学习佛法的日僧圣一国师是法常的同门,圣一于淳祐元年(1241)归国,法常作《观音·松猿·竹鹤》三对幅相赠。《松猿图》便是其中之一。至室町时代为足利幕府所有,《君台观左右帐记》和《御物御画目录》中均有记载。后为足利家庙妙心寺三十五世住持太原雪斋寄纳于大德寺,珍藏至今,被尊为“国宝”。此外陆续流传到日本的法常画迹,还有《潇湘八景》、《松树八哥》、《芙蓉》、《柿子》等数十件。这些作品深得日本人民的尊崇,在日本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著名画家如可翁、墨庵等,都与法常画风波澜相沿。法常在日本被奉为“画道大恩人”,特别是他所画的这对子母猿,更被作为典范,尊称为“牧溪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
走进寺庙
寺内法师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寺内画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