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嘶乡,也称马嘶苗族乡(
苗族 nationality township troops),位于
古蔺县西南部,
赤水河北岸,西北面是
双沙镇,西南面是
马蹄镇,以321国道相隔,东南临
椒园镇和
白泥镇,东北面是
观文镇。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1.25万人(2006年末),主要有
汉族和苗族,其中苗族2400人,辖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养马嘶,距古蔺县城39千米。
基本概况
乡政府驻养马嘶,距古蔺县城39千米。气候四季分明,规律性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立体气候显著,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7.8℃~13.1℃无霜期23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748.4mm~1112.7mm,冬春少雨,盛夏亢扬。
行政代码
510525209:~201红星村~202同心村~203团结村~204柳沟村~205茶园村
历史沿革
1958年,建马嘶公社。
1987年,设马嘶苗族乡。
1997年,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上丰、凤坪、三岔、花秋、白虎、营顶、同心、水洪、
流星9个行政村。
2006年,将原建
新乡市的柳沟和茶园2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马嘶苗族乡。全乡总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1.25万人。辖5个行政村,分别是红星村、同心村、团结村、柳沟村、茶园村。
产业发展
1、茶叶产业:打好“建新茗茶”品牌,依靠科技兴茶,全力提升茶叶附加值,打造精品茗茶品牌。计划到2013年实现茶林面积1万亩,茶叶产量1万担,产值370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2500元。
2、牧畜产业:充分利用玉米优越,通过养猪转化成商品,增加农民的收入。计划培育养殖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350户,500头的大户15户,现已培育养猪大户50户。
3、
烤烟产业:2010年种植烤烟面积6300亩,实现产量85万公斤,产值1000万元,人均烤烟收入800元。
群众活动
马嘶苗族乡全民活动层出不穷,县级活动不时会在马嘶举行。而马嘶人自己也会每年举行很多活动。领导干部也为全乡建设不断努力奋斗,努力建设马嘶特色小康生活。
自然地理
马嘶苗族乡位于
四川省最南缘,处于
四川盆地与
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马嘶苗族乡的最南端为三岔河,其海拔最低为350米,西北面有最高峰老鹰山,其海拔约1100米。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山峦耸立,沟壑纵横,相对高差约750米。境内河流较少,有
三岔河镇等,有最大的人工湖——汇龙湖,汇龙湖形状呈“工”
字形,湖中有一
小岛,其为休闲之地。汇龙湖也是乡民经常游玩的地方。此湖将被规划为景区。汇龙湖被公认为“
母亲湖”,养马嘶街道居民都饮用此湖水。
苗族节日
1、偷亲
在苗族流传着一种“偷亲”的婚俗。当青年男女双方经过多次“坐妹”(谈情说爱)、对歌,相互了解之后,便互送礼品定情,准备成婚。假若女方父母反对这门亲事,他们就采取“偷亲”的办法。“偷亲”的那天晚上,女方先把日常用的东西拿到离家约半里路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在家待男方的到来。夜色降临,男方和较好的朋友如往常一样到女方家“坐妹”。深夜,男方告辞,女方装着依依难舍的样子送哥出门,就到藏东西的地方取出东西一同到男家去了。次日,女方父母才知道女儿被男方“偷走”了。第三天,新郎委派一位年高望重的老大爷带着三样礼物──鸡、鸭、蛋,去女方家向其父母报情,赔礼道歉。如女方父母收下礼物,说明他们已基本同意婚事,那就再商量举行婚礼的事;若拒绝,婚礼也就不再举行,到政府登记就行了。这种“偷亲”的婚俗,在
苗族人民中流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苗族青年争取
婚姻自由,反抗封建
包办婚姻制度的一种方式,一直沿袭至今。
2、赶苗场
流行于
叙永县、
古蔺县一带。
马嘶每年农历七月初四举行。当地人也称“赶苗场”为“赶闹热场”,因为那天赶集的人比平常赶集的多一两倍,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苗族传统乐器分为
打击乐器和
管弦乐器。
排笙和鼓是
苗族地区普采用的传统乐器.
3、传统节日
马嘶地区带有浓厚的民族风味,村民大多一日三餐,三餐都以米饭为主食,每逢农历四、九赶集,也就是每五日一次,也是农民休息的日子,而周末不逢赶集也仍然种地。
马嘶村民端午节早上吃
水煮鸡蛋和大蒜,然后中午就会享用丰富的午餐。饭后就会出门“游百病”。而在养马嘶街道居民则会在早上吃
抄手或
粽子。小孩子则会在午饭后约好去寻吃''牛奶奶''等野果。
糍粑不仅是马嘶人节日的喜庆食物,平时小摊上也售
油炸粑、
米粑粑等。
文化资源
苗家风情文化:马嘶
苗族民族文化渊远流长,早在
宋朝时期,苗族同胞就在此居住。“偷亲”的婚俗、芦笙舞、
斗牛舞、苗家反排鼓舞等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苗族手工蜡染、
刺绣,工艺古朴,纹式独特。
红色革命文化:马嘶作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转战区域,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保存着红军树、红军洞、红军诗、红军路等红色遗迹,马嘶群众当年收留、掩护遗失红军的故事广为流传。
茶马古道文化:马嘶种茶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唐朝,
大历十年(公元775年)“
陆羽”陆羽撰《茶经》,书中介绍
泸州市南部少数民族采茶、
焙茶工艺。
明朝奢香夫人做
贵州省宣慰使时,用建新的茶叶作为贡品进献给
朱元璋,至此年年岁贡,久负盛名。据清嘉庆年间立于古盐道旁的“
贡茶碑”关于“建新
乌龙茶,渡船经
古蔺县出川,畅销各地”的记载,可以印证当时古
茶道的兴盛。
人口
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85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