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文镇,隶属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地处古蔺县中南部,东与白泥乡接壤,南与
马嘶苗族乡为邻,西邻
双沙镇,北接
皇华镇,镇人民政府距县城42千米 ,总面积134.65平方千米。 截至2024年12月,观文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
观文镇境内呈高山峡谷地形,全镇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800米。观文镇属高山立体气候。观文镇原来叫丫杈场,在古代乃是川黔必经的军事要冲,亦是商贸行旅交易食宿的繁盛乡场。
清代初期,观文镇境域属叙永厅乐荣里;1992年,与
回龙场乡合并为观文镇 。
观文镇立足绿色、生态、有机等特色优势,围绕六大农业特色产业,着力完善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布局、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农旅融合、品牌营销、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重点工作。镇内有观文场、回龙场两个集镇,交通方便,购销两旺,为
古蔺县南部商贸交易和交通枢纽中心镇。境内有
观文千鸟湖、沙泡树、云庄、文昌阁、“釉子土”贞节牌坊等景点。
名称
明代初期,西南川黔边地战火仍频,明朝廷为了稳固边防,下诏派遣军队进行平叛,平叛军事行动结束后,诏令军队原地戍边屯垦。相关史料记载,当时来观文平叛的明军大都来自
江西省,而以
曾姓人家居多,其中不乏
曾子后人。边乱结束,就得恢复生产、重建美好的生活,看重耕读传家、怀抱家国情怀的曾氏族人,带头整治田地、修渠引水、铺设道路、架桥建屋,把江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修建技术毫无保留带到了西南边地,同时他们也深刻认识到文化启蒙治愚对边地人心性的影响和重要,遂以曾姓族群的名义,在丫杈场建起一座
孔子庙,观文知礼义廉耻、懂孝道节操、明是非美丑、守家国大义。从那时起,来观文庙的听众者,无不虔诚、肃穆、整洁,一时间,偷盗拿摸者、因琐事吵架斗殴者几近消失,丫杈场清风拂面,一派繁盛。故有人提议将丫杈场更名观文,这就是现在观文镇的来历。
历史沿革
观文镇原来叫丫杈场,在古代乃是川黔必经的军事要冲,亦是商贸行旅交易食宿的繁盛乡场。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叉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更名观文乡。
1951年,分为4个乡。
1956年,又合并为观文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1年,公社改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观文镇地处
泸州市古蔺县中南部,东与
皇华镇、
白泥镇接壤,北与护家镇、
龙山镇相连,西与
双沙镇毗邻,南与马嘶乡、
椒园镇相邻。全镇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观文镇境内呈高山峡谷地形,全镇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800米,境内最高点位于复兴村,最低点位于文化村。
水文水利
水文
白泥河为
赤水河左岸支流,又称观文河。发源于
古蔺县南老鹰山。南偏东流经观文至白泥转向东流,又曲折南流东折,汇入赤水河。河长40千米,流域面积186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45立方米/秒,总落差672m,水能蕴藏量1.08万kW。
水利
观文镇境内有1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
水利工程—
观文水库,又名千鸟湖,是
古蔺县最大的湖泊。水库最大坝高45.2米,坝顶长148米,控制集雨面积25.5平方公里,正常水位时水库面积1平方公里,水库库容量1331.5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观文镇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17年10月,观文镇森林覆盖率达38%,全镇有3466.67公顷天然林和800公顷人工林,主要木材为松、杉、柏。在深山茂密的天然林中,生长着野猪、山羊、
狐属、
黑麝、豹子等10余种稀有动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年末,观文镇有耕地面积1968.29公顷,其中田624.36公顷。境内还有
山桐子、李子、核桃、板栗、枣子、
苹果、梨子等经果林300余公顷。有可供开发的草坡非耕地3666.67公顷。
矿产资源
观文镇地下拥有煤、铁、磷、
大理石、
石英砂、
碳酸钙等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且储量大、种类多,尤其是无烟煤,经地质勘探查明观文镇是古叙煤田的重点矿区。
气候
观文镇多年平均气温17.5℃,1月平均气温7.5℃,极端最低气温-8℃;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41.6℃(2011年7月24日),最低月均气温4℃(2007年12月),最高月均气温28℃(2011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4.5℃,最大日较差43.6℃,生长期年平均265天,无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长达300天,最短为2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40小时。
自然灾害
观文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
霜冻、雷击等,旱、涝平均5年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6月29日,降雨时间约30分钟,降水量180毫米,涉及境内13个村,受灾面积达1432公顷,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冰冻灾害每年平均有发生,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7年12月,受灾面积达1025公顷,受灾人口23000人。
2013年4月17日,观文镇遭遇雷雨冰雹天气袭击。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12月,观文镇辖观文街社区1个社区、凤鸣村、复兴村、建设村、星凤村、民乐村、文化村、双桂村、共和村、荒田村、五桂村、永安村、三凤村12个行政村。
政治
人口
截至2024年12月,观文镇有9081户,总人口3.5万人。境内居住有汉、苗、彝等13个民族。
经济
综述
截至2021年10月,观文镇立足绿色、生态、有机等特色优势,借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东风,围绕六大农业特色产业,着力完善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布局、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农旅融合、品牌营销、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重点工作,达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一技之长”目标,不断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综合效益,切实助农增收致富。镇内有观文场、回龙场两个集镇,交通方便,购销两旺,为
古蔺县南部商贸交易和交通枢纽中心镇。
第一产业
观文镇盛产
烤烟、玉米、
黑豆粉、水稻、小麦等粮经作物,产有百合、
杜仲、
木瓜粉、黄柏、
天门冬、
天麻等十多种名贵中药材,生长猕猴桃、脆梨等优质水果。有
山桐子、李子、核桃、板栗、枣子、
苹果、梨子等经果林300余公顷。
观文镇投资1500多万元、占地180余亩的观文丫杈种猪场,2009年获得
泸州市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规范养猪场,成功注册“蔺乡丫杈”商标;2011年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古蔺丫杈猪”成功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品种目录;2012年被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和省畜牧食品局认定为四川省十二五育种攻关基地,“蔺乡丫杈”被评为泸州市知名商标。2016年投资850万元新建的泸州市古蔺观文丫杈
种猪核心保种场,常年养殖核心保
种群200头种猪,规范了
丫杈猪的猪种保护,更提升了丫杈猪的品质。此外,观文马头羊养殖基地已具规模,旺峰
脆红李是食用的优良产品。
第二产业
观文镇是古叙煤田的重点矿区,年产量达120万吨的古叙煤田观沙煤业正常运行。观沙煤业公司(观文煤矿)于2012年7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6月21日正式投产,资源总量2.42亿吨,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储量为8867万吨。
第三产业
观文镇依托“一湖一世界、一树一天堂、一庄一历史、一阁一文化、一坊一故事”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完成民宿项目、水上项目的落地,打造目的地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健康度假游、体育运动游、养生养老游、亲子游、酒店民宿、文创产业等为一体的“泸州最美村子”、国家级湖滨康养休闲度假区。依托民乐村鱼稻共生基地,新建村级公园1处,充分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纯朴的乡风民俗、便利的交通网络和独特的
地理区位等优势条件,将休闲农业观光与乡村采摘相结合,发展集采摘、餐饮、游园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交通
观文镇处X015县道上,
古金高速8.825千米、龙观路12千米、古金路15千米、民双路5千米途经辖区。
2024年12月4日零时,古金高速观文收费站正式开通运营。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10月,观文镇镇内有初级中学2所,完小2所,村小5所,幼儿园7所(含村幼儿园)。在职教师225名,学生5506名,其中初中生1563人,小学生2980人,幼儿园学生96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2023年以来,观文镇组织开展送戏曲下乡、
苗族场文化展演活动、
篝火晚会和书法下乡及各类文化活动30余场次,为老百姓送上一场场精美的“文化盛宴”。精心组织开展村BA、足球邀请赛等体育赛事,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深挖特色文化潜力,以红色文化、苗族文化、传统文化、生态康养文化为抓手,打造具有观文特色的“四大文化品牌”。传承弘扬书法艺术,以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
尹汉胤采风活动为契机,着力提升书法文化中心,大力培养本土的书法爱好者,营造弘扬传统文化良好氛围。
医疗卫生
观文镇卫生院位于
古蔺县县东部地带,距古蔺县城40公里,古金路(古蔺—金沙)从镇腹地穿过。观文镇卫生院是公费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医院实行24小时应诊。截至2014年12月,卫生院有职工46人,其中:
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3人,
执业助理医师15人,
护师4人,护士15人,管理人员2人,公共卫生人员5人。近年来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对危急症与各类常见中毒抢救都比较成功,卫生院设有中西医门诊、妇产科门诊、病房、检验、放射、B 超、心电、脑电、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等临床科室,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医疗保健、公共卫生等服务,属全县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
2023年7月14日,
古蔺县中医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观文分院揭牌仪式在观文中心卫生院举行。
人文
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习俗由来已久,观文千鸟湖龙舟赛将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在传统中闪现文化的光辉,在竞技中融入现代特色,两相辉映,成为观文镇的
新品牌、新名片。打造精品龙舟赛。结合观文实际,立足
古金高速观文互通的交通优势,齐集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本土化特点,努力将普及面广,群众参与度高的
观文千鸟湖龙舟赛跃升为国际体育盛事。融入传统元素。庆端午,在古老习俗中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开幕式表演让人们聆听诗词之美,看到服饰之美,欣赏国乐之美。
古蔺苗族服饰传统制作技艺
古蔺苗族服饰传统制作技艺是
泸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川南苗族服饰制作的一个流派,广泛流行于古蔺民间。服饰制作不仅继承了先民的遗风流韵,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加上环境、支系、习俗之别,又同中存异,风格各殊,瑰丽多姿。蕴含着区域风貌、社会特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古蔺苗族服饰制作盛行于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
苗族服饰源远流长,据古蔺苗族古歌记载:古蔺境内苗族服饰亦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古朴典雅。沿袭至今仍很完整,服饰制作工艺十分独特。据传,
苗族祖先
蚩尤,老家原住
黄河、长江大平原的大田大坝上种稻子。苗族服饰上纵横交错之花纹为田埂,腰带、手帕上的小圆点图案为谷穗,坎肩为城池,裙下条纹表示黄河和
长江。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至今,
古蔺县境内苗族服饰大同小异,大致可分为东部服饰、西部服饰和中部服饰三个部分。其中的苗锦、刺绣、蜡染皆享有盛誉。
古蔺苗族服饰的产生、演变、发展以及登上人民生活舞台的全过程,展示古蔺苗族人民对民间文化的创造力及对民间文化的杰出贡献,这种苗族手工技艺的传统文化传承经久不衰,它不仅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极高的带动性,还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具有在古蔺苗族地区才具有独特工艺,它是民间传统文化鲜活生动的有力见证。被收入《古蔺县民族志》。
古蔺苗族歌舞
古蔺苗族歌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蔺民间的一种以民间歌唱表演为主的苗族民俗文化活动。内容有歌唱吉祥、祝福平安的,有丧葬祭祀、婚庆节庆的,有生产生活交流的,有谈情说爱的,涉及苗族同胞的一切生产生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苗族人民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政治、经济、民俗等思想和观点,如《开天辟地歌》《万物起源歌》《婚姻礼仪歌》《丧葬祭礼歌》《社会生活歌》等。歌谣有成千上万首,独具苗族同胞交流的特点。盛行于
古蔺县民间已有数百年历史。
苗族歌谣的演唱,表演形式多以载歌载舞,逗笑取乐为主。表演动作多姿多彩,十分奇特,具有“要逗要笑,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在表演过程中有许多优美的造型,冠以许多与
苗族同胞生产生活十分相似的优雅名称。如:“倒栽一根葱”“童子拜观音”“猴王挑果实”“嫦娥奔月”“拜谢
王母娘娘”等。有
排笙声、苗家牛皮鼓等伴奏,演唱者边唱、边吹、边跳,其乐无穷。苗族歌舞演唱之处,鼓声、芦笙声、笑声响成一片,演者、观者融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苗族同胞的文化生活。在漫长的岁月里,苗族歌舞体现了古蔺苗族人民浑厚、质朴、深情、幽默、诙谐的传统性格,充满着古蔺苗族人民浓郁的生活、乡土气息,成为民族民间的一枝独秀。
文物古迹
云庄
云庄,位于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回龙村4组,初名“金银庄”,是
清代曾姓大地主的庄园。
云庄建于清朝
咸丰元年,耗时14年建成。云庄占地30余亩,庄园有庄院48栋。旧址建筑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保护面积3000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及其他原因,云庄内大部分建筑已损毁,仅存园子被用作村级小学校舍。
2006年
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观文“云庄”战斗遗址被
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
文昌阁,1665年由群众筹建,供奉
道教张亚子张亚子。1832年失火重建,1881年加以整修,修建厢房。2022年周边群众又自发组织筹资对其进行修缮。
新中国成立前,文昌阁改为
古蔺县国民中心第二小学(私塾),因时任校长彭俊虎、教导主任吴家福为中共地下党员,该校便作为地下党的活动阵地,在解放云庄、杨二河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组织贡献。
“釉子土”贞节牌坊
“釉子土”贞节牌坊,是
四川省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皇帝御批建于
咸丰九年(1859年)。牌坊高12米,宽6米,模糊不清的铭文,镌刻着一个感人的老故事:婆媳两代接力孝老。曾赖氏、曾车氏婆媳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在观文口口相传,流芳百年,人人孝行。牌坊上的老故事,诠释着中国“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沐浴着这一方水土淳朴的民风。
地方特产
古蔺丫杈猪
古蔺丫杈猪,因原产于古蔺县观文镇的小地名丫杈而得名。丫杈猪体型较大,头较轻,嘴较长,额面皱纹少。体躯较窄,背腰平直,腹大、不拖地,臀部较倾斜,四肢结实。丫杈猪除具有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外,还有体型大而清秀、背腰平直、单背脊,腹大不拖地、生长快、肉质鲜嫩等显著特点,作为
泸州市地方优良资源品种,已列入
四川省品种资源保护目录。2010年由中国农科院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牵头组成的专家组,对
丫杈猪的遗传品质、基因构成、品种优化前景进行了评判,给出了高分。2012年,丫杈猪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产品资源猪类重点保护品种,进入《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同年,
观文镇被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和省畜牧食品局认定为四川省十二五育种攻关基地——优质风味猪配套系选育基地。2021年“古蔺丫杈猪”在商标分类第29、31类上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古蔺麻辣鸡
古蔺麻辣鸡诞生于解放初期,最初记载于《泸州市商业志》,曾于1985年被
中国中央电视台摄像,后收录于《
舌尖上的中国2》纪录片中,是社会认可度高、流传广泛的泸菜著名原创地标菜品。该菜品选用
古蔺县当地的跑山鸡为主材,经秘制
卤水汁卤制后配特制
蘸水食用。因其芳香浓郁,蘸水麻辣刺激,遂得名“
麻辣鸡”。麻辣鸡皮肉劲道、骨肉香醇、皮色油亮,形态完整,以四奇(奇麻、奇辣、奇鲜、奇香)著称,具有腔壁利索、不杂汤水、油而不腻、瘦而不柴、咸淡适宜、麻辣鲜香等特点。
古蔺麻辣鸡传统制作技艺,于2010年入选
泸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23年入选
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赶黄草
赶黄草,学名:扯根菜。据悉,赶黄草属于
古蔺县特有,史载于明代《
救荒本草》《
天宝本草》,在《中药大词典》《四川药典》《
中国药用植物》《
湖南省中药材标准》等均有记载。古蔺县
苗族人世代习用,是苗族民间治疗
肝病的经验方,称为“神仙草”。赶黄草全草性温、味甘、无毒,研究发现赶黄草中含有
没食子酸、
槲皮素等成分,这些成分都是具有抗
乙型肝炎病毒和具有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能恢复肝功能,减低饮酒和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此外,还具有清热、利尿消尿、解毒、活血、平肝、
健脾、祛黄疸等功效。
风景名胜
观文千鸟湖
观文千鸟湖(又名
观文水库),地处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五桂村和复兴村交界处。是一座中型水库,水域面积1.1平方千米。观文千鸟湖是古蔺最大的水库,距
古金高速仅300米。水库灌溉渠道由总干渠、
白泥分干渠、椒园分干渠和11条支渠组成。
1976年,为解决观文、椒园、
白泥等
赤水河沿岸干旱乡镇的农业灌溉河饮水问题,古蔺县开始动工修建观文水库。2013年4月11月,观文水库工程开工建设。2019年12月,观文水库完成主体工程。2020年10月,
观文水库开始蓄水调试。2022年4月完成分部及单位工程验收。
千鸟湖地处古金高速观文互通龙观大桥出口,有“才下高速,却已到青山碧水环绕处”的交通区位优势。千鸟湖20公里环湖路全面闭环,是
泸州市范围内最长的环湖公路,可举办各种户外体育赛事活动。
沙泡树
沙泡树位于古蔺观文千鸟湖畔,是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至今已有400多年树龄。沙泡古树被当地人尊为“神树”“风水树”。它生命的延续,还流传着一个马氏族人崇尚自然、热心环保、保护古树的感人故事。学校老师更是把它搬上课堂,教育孩子们爱鸟、护鸟、保护自然、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获得荣誉
2022年11月,观文镇建设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2024年2月1日,观文镇民乐村被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2023年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著名人物
曾赖氏
曾赖氏,22岁嫁到观文曾家,26岁诞下一子刚三个月,丈夫突发疾病,撒手人寰,不满百天的儿子没有了爹,双目失明的老娘没有了儿,曾赖氏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寡妇。曾赖氏坚强地挑起家庭重担,田间地头油灯下,种庄稼、做女红,守节18年,尽心尽力养育儿子、孝敬老人。因积劳成疾,中年不支,44岁不幸病逝。
曾车氏
曾车氏,曾赖氏之儿媳。结婚10周年之际,丈夫突然病逝。上有年老体衰的瞎眼奶奶,下无子嗣承欢。她勇挑家庭重担,守祖业,种庄稼,做女红,克勤克俭,自耕积攒。耄耋奶奶安然离世,她为其风光下葬,后她又替夫志,修好公公婆婆合墓,以及自己和已故丈夫夫妻墓,传为一方佳话。
参考资料
观文千鸟湖.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