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望泰
清朝时期的成都水利同知
强望泰(1793~1844年),韩城市芝阳乡东赵庄村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与中试贡士一体殿试,赐庶吉士,后赐进士,供职十年。强望泰于爱新觉罗·旻宁初年入川。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赴功(今金川)总理屯务。
道光七年(1827)出任成都市水利同知,管理都江堰10余年,每年淘滩作堰,使灌区14个州县旱涝无患,人民安居乐业。在都江堰历史上,写下了人生光辉的一页,为川人、国人所敬仰,为故乡人民所骄傲。
简介
治水功臣
当地人为了纪念强望泰,于城外祠中和后来修建的堰功道为包括强望泰在内的12位最突出的都江堰历史治水功臣塑了像。
介绍缘由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距离震中70多公里的都江堰市破坏惨重,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也受到严重损坏。作为故乡人的我,在为汶川受灾者悲痛、在为举国团结抗震激昂的同时,一直关注着都江堰是否能经受住特大地震考验,二王庙及堰功道等处治水功臣的塑像是否受损……思绪如潮,理作本文,作为对先贤强望泰的纪念吧!其所以说强望泰是人民爱戴的水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给大家。
主要事迹
忠烈传家,爱国爱民
溧阳市清代属南京府管辖,现属江苏常州市管县)强氏祖谱记载,强望泰祖籍在该县。当地人传说是强渊明的后辈。大约在明初洪武14年(1381)从阳前村迁徙陕西省,后定居我市芝阳镇东赵庄村。经过400多年繁衍,至清代爱新觉罗·颙琰时,东赵庄强族已达300余户。嘉庆13年(1808),强望泰的父亲强克捷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河南滑县知县。在任期间,克己奉公,勤政廉洁。
嘉庆18年(1813),天理教在河北省河南省、山东起义。大兴区林清(坎教教主)和滑县李文成(震教教主)被推为天王。农历九月十四日林清率教徒二百人分两小队,暗藏武器,化装潜入北京。次日有九十余人在陈爽、陈文魁率领下,由信教的太监张太、刘得财等引导接应,分别从东、西华门攻入皇宫,在隆宗门外与宫内护军激战,部分起义军冲至养心门,终因人力单薄,起义失败。与此同时,在滑县的李文成也决定在9月15日起事策应。但事前一退休官吏刺探到李文成的起义时间,报告了强克捷。强克捷于9月初6日逮扑了李文成及其党羽24人下狱,严加审讯。不料天理教的另一头目牛亮臣半夜劫狱成功,占据了县城,杀害了包括告密官员在内的众多官吏和强克捷一家。附近的长垣市曹县定陶区诸县县令及官员也被杀害。此事发生时,强望泰与母亲、哥哥逢泰正回到陕西省为他完婚,因而幸免于难。此事震惊了全国。天理教起义平息后,皇帝下诏:“克捷首先访获逆党,俾二逆失约败谋,后先授首,实属功在社稷。”并给与优恤,谥号忠烈,祀京师昭忠祠。於韩城市滑县皆建祠纪念,与难者均予附祀。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年九月十二日,嘉庆皇帝为表彰强克捷成仁义殉,御撰碑文,由林则徐书写。原碑在金城西街强公祠,现藏韩城市博物馆。嘉庆十九年,嘉庆皇帝还以韩城前有大学士王杰立朝,后有强克捷之忠良,将韩城县文武学额各增五名,永著为例。这两篇碑文,《韩城市文物志》均于收编。
强克捷从小受到父亲良好的道德、文化和报效国家的教育。在河南省时,看到社会衰败、民不聊生,十分同情贫苦农民。这为他日后在成都献身水利,保一方安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科学治水,广益天府
爱新觉罗·旻宁七年(1827),强望泰出任四川成都水利同知。成都市地区的农田灌溉全依赖都江堰引水工程。所以,治理、管理好都江堰就成了他的中心任务,也是保证成都平原农业丰收、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
闻名于世的都江堰工程,是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郡守李冰父子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的。至今已经两千多年,是目前世界上建设最早而且至今发挥着引水灌溉、分洪泄洪巨大效益的工程。它位于成都西北56公里的岷江出山口,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成为物阜粮丰、经济发达的天府之国。
中国有句名言:创业难,守业更难。创建都江堰的伟绩丰功当属李冰父子,但要永远发挥都江堰的最好效益也确非一件易事。原因是:岷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由于它落差大,流域内又多地震,历史上连降暴雨、发生大洪水的记录屡见不鲜。所以,都江堰经常出现砂石淤积和堤防损毁,甚至出现决堤泛滥、沃野汪洋。历史上,不少人为都江堰工程做过贡献和立下了功勋。强望泰认为“农田所重,莫急于水”,他深知都江堰水利工程对于当地农业、民生、社会稳定的意义和自己所肩负责任的重大。都江堰工程及其灌区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丝毫不敢轻心大意。到任后便立即亲自视察各堰。他看见内外江分水处江岸一带,淤积砂石甚多,各堰笼堤大半被冲刷损坏。于是亲自拜访各方人士,征询治水意见,并查阅各种历史资料,在阅读《灌县县志》时,发现有“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经验。在当年冬兴工岁修时,要求“深去江底之石,低砌笼梗之层数”。第二年夏水涨时,亲往视察,见水不能泄入外江,便让割笼二层,使余水顺利泄入外江,又将内外江堤各鱼嘴的卵石竹笼,都用竹篾系牢,以免大水冲刷堤岸。爱新觉罗·旻宁12年,他在河底置铁桩一根作为卧铁,作为后世淘滩的标准。
强望泰在蜀的18年内先后八次担任四川成都水利同知,每年都要淘滩作堰,除病排险,修复加固各个工程。在长期的实践中,遵循了“道法自然”的科学观,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治水经验,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杰出水利专家,同时也成为造福一方的爱民地方官。现存的《两修都江堰工程纪略》(附后)就是他总结治水的科学结晶,读这篇文章,如见其人,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他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质朴、严谨、尊重科学的思想作风。在他任职期间,都江堰重获新生,堤坝坚固,渠系畅通,发挥了很好的效益,成都平原灌区农业获得了稳定的发展。
此外,他于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年)后任保宁府、潼川府知府。在重庆府合州(今合川区市)任知州时,曾经勘治合川嘉陵江门、巨梁二滩,改善航道。位于合川市盐井镇交通村东北1.5公里嘉陵江沥鼻峡上口河弯处,自右岸(盐井镇)伸出一长340米的石梁,名叫梁滩,这里古时滩陡水险,交通极为不便。强望泰以利民便民为己任,倡修鑺梁滩。经过疏凿治理,大大方便了当地的老百姓。此后,屡有官员维修。鑺梁滩附近还有记述鑺梁滩治理、整修的碑群尚存六通。
勤奋敬业,清廉为官
强望泰是都江堰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水利管理官员。他深知,都江堰的兴废,关系到当地成千万人的生活和命运。在十几年的任职中,他是一个勤奋工作永不知疲倦的人。每年冬季岁修,淘滩作堰,不惧严寒风雪,与修堰民工打成一片,有时甚至日夜在工地,不言劳苦,坚守在第一线。这在当时,一般官员是很难做到的。正是他的以身示范,各级管理人员不敢懈怠,不敢敷衍,保证了工程的高效和质量。他很体恤民工的辛苦,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在设计和施工中,认真做好计划和组织工作,科学安排施工,避免浪费劳动力和资金。他个人和家庭生活十分简朴,平时节衣缩食,把节余的一点俸禄,往往捐赠到工程上去。有一年,将家里所有的一千五百缗,皆倾囊捐出,真正是心系水利,心系劳苦大众。
都江堰给历代治水功臣的塑像中,唯有强望泰一人是普通便服,宛如布衣,毫无威严(见附图),其余均是着装官服。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既是官,又是民,是和老百姓可亲近的形象。由于他一生付出的太多,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1844年调重庆府,刚到任不久就去世了,只活了51岁。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的,人们会永远记着他们。他去世后,蜀地的老百姓为他立祠塑像,一百多年来,香火绵延,人们从心底里缅怀纪念这位人民功臣。
敬仰先贤,激励后人
强望泰是一个正直、高尚的人。他始终敬仰历史上有过重大建树的先贤和伟人,并以他们为自身修养的榜样、楷模,严格要求自己。他自己搞水利,负责都江堰治理,更是敬仰为都江堰做出贡献的前贤。李冰的科学选址,设计,施工,使他成为都江堰的第一功臣。尔后,历朝历代的最高行政长官,不乏具有“治蜀先治水”卓见的有识之士。都江堰几千年来发挥着很好的效益,与一代又一代先贤前赴后继的奋斗和贡献是分不开的。强望泰希望发扬这种宝贵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思想、精神的民魂。早在东汉时期,就在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建立了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后来,西刘恒刘启(公元前2世纪)时的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县一带)人文翁,于公元前157年担任蜀郡太守,穿湔江口兴建引水渠,创建了灌溉繁县(今彭县南部及新都一带)1700顷(约合12万亩)农田的灌区,成为历史上最早扩引都江堰水源的功臣。还动员群众采用竹木材料修筑陂塘,发展小型水利。文翁终于蜀,吏民为之建立聂氏宗祠春秋祭祀不绝。
至强望泰主政时,祠庙颓废已久。他向上司申报请求为方翁建祠。并提出“自愿捐俸建修。”此举当时受到蜀地吏民的赞许。(见附二:强望泰《请为汉蜀郡守方翁建祠禀》)蜀人素有纪念名人的传统。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一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他们是文翁(西汉)、诸葛亮(三国)、高士廉(唐初)、章仇兼琼(唐)、刘熙古(宋)、赵不忧(宋)、吉当普(元)、卢(明)、施千祥(明嘉靖)、阿尔泰(清乾隆)、强望泰(爱新觉罗·旻宁)、丁宝桢(清光绪)分别代表了各历史时期部分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强望泰以着便装矗立其间,格外醒目。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都江堰工程至今仍然青春常在,发挥着巨大效益。
厚文博学,重视文教
强望泰少年时期学习就很刻苦,也很重视学识修养,24岁就参加殿试,后赐进士。他的文才很好,传世的著作有《强萼圃太守上当事三书》一卷,收录了他多年工作的奏疏、文稿。此书刻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后被清末著名学者缪荃孙编著的大型丛书《藕香零拾》收入。其次,他还擅长吟诗作对,以前我曾收集有他散见于成都市附近的数副楹联和诗作。他的楹联对仗工整,文学品位很高,可惜前几年搬家时丢失了,至为遗憾。作为地方官员,他也很重视办学兴教,著有《楚辞初学读本审音》十卷,在这方面都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都江堰不仅是闻名世界的伟大水利工程,而且蕴藏着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年到都江堰参观旅游的人数在千万以上,人们在这里欣赏美丽山川、优雅风景的同时,也受到了包括强望泰在内的治水前贤们忠于祖国、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精神的教育。
其他
《请为汉蜀郡守方翁建祠禀》
敬禀者,窃职司成都水利,除历年委署他缺处,前后办理堰工六载有余,恪遵成法,幸无陨越南。谨案都江堰,开自秦蜀守李冰,至汉蜀守文翁,穿湔江以溉繁田,蜀民世享其利,至今怀允不忘。伏查蜀守李冰,已于雍正五年,敕赐封祭,灌口地方旅楹松,庙貌维新,居民奔走祠下者,香火甚盛。惟文翁末列祀典,灌邑亦无专祠。考汉书循吏传,文翁教民成俗,蜀地学于京师者,可比齐鲁,翁之治绩,虽不仅在治水,而治水之功,实足为李不之亚。自西汉以迄,我朝惠泽永著,祀无闻,似不足以申祈报而惬民隐。末必行,仰恳宪台奏请,庙祀拟于灌口,建一祠,上以广圣朝崇德报功之典,下以慰蜀民沐膏咏勤之怀,于例无碍,于礼亦宜。现于东门外太平街,择得官地一段,用作祠基,自愿捐俸建修,不必以一瓦一木派累民间。又另购田亩,岁收地租,以资香火。合先禀请宪台俯赐批示,以便遵。为此具禀须至禀者。
宣传
以他为榜样学习
时代先锋
楷模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治水功臣
介绍缘由
主要事迹
其他
宣传
时代先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