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古代四大才子”是指明代的唐伯虎、
祝允明、
文徵明、
徐祯卿四人。因他们在诗词、绘画、书法上各有千秋,且四人均生活在
苏州市地区,因而被后人合称为“四大才子”。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
人物生平
唐寅
唐寅(1470—1523),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
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
苏州市。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
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
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
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
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师从周臣,后师法
唐朝、
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
唐寅亦工书法,取法
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
山路松声图》、《
事茗图》、《
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
秋风纨扇图》、《枯槎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
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祝枝山
祝枝 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他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
草书成就为最特别,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
祝允明的字”之说;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
传世墨迹如
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亦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
苏州市)人。生于明宣宗
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
吴宽,学书于
李应祯,学画于
沈周。
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
文林曾任
永嘉县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科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工部尚书
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不乐。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
苏州市定居,潜心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书画的人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素山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作画方面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其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文征明早年师事
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其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
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徵明书画为明代之冠。家藏书籍、书画极富,真赝纵横。收藏的古籍中,
善本较多,宋刻本有《
周易》、《
资治通鉴》、《
洪氏集验方》、《冲虚至德真经》、《杜工部草堂诗笺》、《
白氏长庆集》等10数种,近千卷。其藏书楼名众多,今从其藏书印知道有“玉兰堂”、“辛夷馆”、“翠竹斋”、“梅花书屋”、“梅溪精舍”、“玉盘山房”、“烟条馆”、“悟言室”、“清白堂”、“归来堂”等。藏书印章还有“竺坞”、“悟言室”、“江左”、“停云”等。卒后,其子
文彭、
文嘉,皆能保藏其书籍和书画。并益加增购。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
梅李镇人,后迁居
相城区(今
苏州市),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
吴宽,学书法于
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
李梦阳、
何景明、
康海、
王九思、
边贡和
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
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
王世贞《艺苑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 “待诏
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
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
文徵明合《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
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
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后期信仰
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
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
翦胜野闻》(该书多诋毁
朱元璋的内容,实为诬告)、《异林》等。
奇文逸事
唐伯虎
唐伯虎的水墨花鸟画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炼形象,墨韵明净、生趣盎然。其著名的还有《雨竹图》,画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再出叶数笔以相呼应,叶均向下急趋,一派雨打竹叶之势。
唐寅书法源自
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几为画名所掩。其代表作《落花诗册》。
唐寅书画的贡献,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祝枝山
祝允明,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
举人,但无意于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
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著酒壶,乘著
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
扬州市,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
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于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
祝允明著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文征明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
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
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
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
徐祯卿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轶事典故
唐寅
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倒是
祝允明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学校书。”
《唐寅诗集》中有诗名曰“我爱秋香”是一首藏头诗
我画兰江水悠悠
秋月融融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
王同轨先生的《
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说,
苏州市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不羁。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然一笑。其实就笑了一下,陈公子便招架不住,于是暗访秋香踪迹。于是,陈公子乔装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读书童。不久,陈元超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俩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便谎称要回家娶亲。俩公子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陈公子说,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点秋香吧。陈公子遂心如愿,结成姻缘。这就是《
耳谈》中因笑传情,因情结缘的一个爱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
冯梦龙的手中,就变成了《
唐解元一笑姻缘》。一个最古老,最简单的故事,由“一笑”发展到“三笑”,情节也更加复杂化。
祝枝山
明代书画家祝枝山嫉恶如仇,常用笔画戏弄贪官污吏。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赃官看后恼羞成怒,即刻扭了祝枝山要问罪。
祝枝山抱拳一笑:“大人差矣!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啊!”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于是,祝枝山抑扬顿挫地重又当众念了一遍。赃官和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方如梦初醒,再看那
祝允明,早已扬长而去。
文征明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徵明是继
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徐祯卿
徐祯卿后期信仰
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在京师逝世,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胜野闻》、《异林》等。
文学成就
唐伯虎
唐伯虎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
昭明文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泄题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
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
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
桃花诗》、《一年歌》、《闲中歌》等。
唐伯虎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除诗文外,唐伯虎也常作曲,多采用
民俗音乐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祝枝山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诗卷》、《篌引》、《
赤壁赋》等。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文征明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
小楷,
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
禅定,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徐祯卿
徐祯卿名作之——《偶见》
马上匆匆日又斜
可奈王鞭留不住,
又衔春恨到天涯。
徐祯卿名作之《在武昌作》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区。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彭城四刘
刘安、
刘向、
刘孝绰、
刘知几“彭城四刘”并称为
徐州市四大才子,开创了
中原地区(世界)十余项第一。
汉起沛丰,楚封
徐州。姓启刘国,望出彭城。鸾翔凤集,钟灵秀。名人辈出,枚不胜举。古城徐州文昌武盛,文臣如云,武将如雨。以下特列举四位文人才子,其著书立说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四大才子开创了中国(世界)十余项第一。
刘安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流名誉。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奉
刘彻之命所著《离骚体》,《离骚体》是
中原地区最早对
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
太子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
淮南子》或《淮南子》)一书,被
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
刘向
刘向,
刘交刘交四世孙,为我国目录学、校学之祖,撰《
别录》,少子
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
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东汉班固因《七略》而成《汉书.
艺文志》,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
新序》、《
说苑》等书。其《
列女传》为我国第一部女性名人传记。刘向编辑并命名了《楚辞》,并成为继《
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
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整理并命名了《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从此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刘孝绰
刘孝绰,宋司空忠昭公刘后。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王融号曰神童。初为著作佐郎,后官秘书丞。太子起乐贤堂,乃使画工先图孝绰焉。太子文章繁富,群才咸欲撰录,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刘孝绰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昭明文选》的实际主要编撰人。
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
孝绰兄弟及群从诸子侄,当时有七十人,并能属文,近古未之有也。“其三妹并有才学”,“
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日: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日: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刘孝绰为中国楹联第一人。
孝绰子谅,少好学,有文才,尤博悉晋代故事,时人号曰“皮里晋书”。
刘知几
刘知几,楚孝王
刘嚣后,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著有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史通》,刘知几的儿子
刘秩,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政书《政典》。
《本草纲目 谷部 豆腐》:“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门客编《淮南万毕术》,其中记载了一项“艾火令鸡子飞”的游戏。注释中说:“取鸡子去其汁,燃艾火内空卵中,疾风高举自飞去。”
《汉书》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汉武帝)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
《
汉书》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刘安)招致
太子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
梁启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淮南子》为
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
风俗通义》:“按
刘向《
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
《
汉书》卷三十六
刘交传第六:“(
刘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
七略》。语在《
艺文志》。”
]《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刘向)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梁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高祖谓舍人
周舍曰:‘第一官当用第一人。’故以孝绰居此职。公事免。寻复除秘书丞,出为镇南安成王议,入以事免。起为安西记室,累迁安西骠骑谘议参军,敕权知司徒右长史事,迁太府卿、太子仆,复掌东宫管记。时
萧统好士爱文,孝绰与陈郡殷芸、吴郡陆倕、琅邪王筠、彭城到洽等,同见宾礼。
《谭嗣同全集.石菊影庐笔识.学编七十四》云:“
纪昀言楹联始
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十字。考宋(应为梁)
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日: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日:落花扫仍合,
丛兰摘复生。此虽似诗,而语皆骈俪,又题于门,自为
联语之权舆矣”。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五十七:“帝诏
河南省就家写《
史通》,读之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五十七》:“
房琯见其(
刘秩)书,以比
刘向(刘向)。
至德初,迁给事中。久之,出为
阆州刺史。贬抚州
长史,卒。所著《政典》、《止戈记》、《至德新议》等凡数十篇。”
周文宾
周文宾,传说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但查遍史书未曾有关于周文宾的记载。
眼下有关明代四大才子的影视剧颇多,讲的都是唐伯虎、
祝允明、
文徵明、周文宾四位
苏州市文人的故事,而历史上真实的四大才子是什么样的呢?事实证明历史上没有周文宾其人。
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周文宾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
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学家,与
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
周文宾在家乡中解元后,本应该三年之期之时上京考试却因为某事耽搁,未及时考试,又得等三年。
在中间与
王秀英相识,并与其定婚约,他日高中便来迎娶秀英,在一次意外中别人冤枉,导致被革去解元之名。